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立明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S):110-110,119
目的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变化。方法选择120例经头颅CT证实的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采用注射用灯盏花素针2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共16d;对照组60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共16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对照组为75.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纤维蛋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明显改善(P〈0.01),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P〈0.01)。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并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合灯盏花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联合灯盏花素组:给予降纤酶5u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d;灯盏花素40mg(1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5d。复方丹参组:复方丹参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5d。并分别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做详细记录,待两组分别达到40例后,整理,归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降纤酶联合灯盏花素组基本治愈率62.5%,明显高于复方丹参组的35%(P〈0.01);治疗后的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降纤酶联合灯盏花素治疗脑梗死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岑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81-82,88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观察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χ^2=8.38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124、2.572、2.367、P〈0.05),而对照组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362,2.785,2.524,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的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加上丹参注射液静点;治疗组4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口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比较,治疗组要优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对血沉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均不大,两组没有差异(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口服治疗脑梗死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T)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ACT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灯盏花素注射液)50例和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5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1)临床治疗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ACT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变化。方法选择120例经头颅CT证实的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采用注射用灯盏花素针2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共16d;对照组60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共16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对照组为75.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纤维蛋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明显改善(P<0.01),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P<0.01)。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并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灯盏花素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灯盏花素组基本治愈15例(39.47%),总有效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27.78%、77.78%)(P〈0.05)。灯盏花素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异常者200例(治疗组),进行高压氧及药物治疗;200例为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体积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变较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观察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2%。二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灯盏花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的7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并予灯盏花素静点。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疏血通静点,连用15天,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神经缺失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为78.9%,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对照组比较亦明显改善(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唐佳宇 《大家健康》2014,(7):152-15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取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水肿面积及血肿体积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改善病情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用香丹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d。观察组用灯盏花素注射液5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d。14d后判定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6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香丹注射液,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吴大鸿  刘晓娟  曾鸿 《广东医学》2006,27(7):1088-1089
目的 评价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血液流变学、血凝系统、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只采用基础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P〈0.01);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PC)降低(P〈0.01)。但PC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灯盏细辛可能通过作用于红细胞、血小板,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延长PT、APTT等而改善微循环,增强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有效性及长期服用的安全性。方法:19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99)和对照组(n=98),观察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和服药12个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数据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13例(13.3%)再发脑梗死;对照组中有19例(19.4%)出现终点事件,其中12例出现脑梗死(12.2%),4例出现脑出血(4.1%),3例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3.1%)。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降低血液黏稠度、FIB作用强于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一样有相似的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复发的作用,但出血事件的发生危险度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治汀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AMI患者95例,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给予溶栓、抗凝、抗心力衰竭等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睡前给予辛伐他汀20mg/d。4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小板凝集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及血小板凝集率等指标较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及血小板凝集率等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异常与AMI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辛伐他汀可改善AMI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醇酯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UAP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单硝酸异山醇酯片治疗,观察组接受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醇酯片治疗。对比两组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91.67%(44/48)]高于对照组[72.92%(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醇酯片治疗UAP,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7年5月住院病人1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5例采用注射用灯盏花素50mg和生理盐水500ml静脉点滴,共14d,对照组80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和生理盐水500ml静脉点滴,共14d,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对照组为48.7%,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VD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用通心络胶囊+脑复康及脑复康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简易智能评定量表(MMSE)得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脑电地形图,血液流变学、血脂分析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有效率88X.57%,脑电地形图总有效率62.86%,对照组分别为62.86%、4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增加(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对照组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组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改善(P<0.01),且纤维蛋白原、相对低切、血浆黏度、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临床症状,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灯盏花素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畅慧红  贾翠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072-1073
目的比较灯盏花素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治疗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灯盏花素注射液20mg加入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其余均配合营养脑细胞,对症、康复治疗,21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下降程度、肌力恢复及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治疗脑梗死中均有一定疗效,治疗组66例总有效率87.88%,对照组64例总有效率65.6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示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注射用葛根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33例给予葛根素注射液500mg加入NS50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32例给予硝酸甘油10mg加入NS500ml中静脉滴注。结果2wk后心绞痛缓解情况:总有效率对照组为93.75%,治疗组为90.91%%,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心肌缺血改善的总有效率78.79%,对照组78.13%,差异无著性(P〉0.05);血液流变学比较,治疗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此作用。结论葛根素能有效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并抗心肌缺血,降低血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慢性肝炎的疗效,方法:60例急,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A(治疗组),B(对照组)两组,分别用灯盏花和丹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检测肝功,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灯盏花注射液对慢性肝炎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疼痛的有效率分别为84.6%(11/13),92.30%(12/13),88.88%(8/9),85.71%(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灯盏花治疗后,急、慢性肝炎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酸(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的降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肝炎患者治疗2周后,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高切的降幅,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4周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中切,血浆粘度的降幅优于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治疗后,全血粘度低切,全血还原粘度低切的降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的降幅优于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患者在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增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慢性肝炎疗效好,优于丹参组,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