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全胜 《广西医学》2010,32(8):902-90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康复期患者在心理治疗前后的人格特征变化。方法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47例、抑郁症患者25例,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MMPI)进行测查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的疑病症(Hs)、癔症(Hy)、男女子气(Mf)、轻躁狂症(Ma)、精神病态(Pd)、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社会内向(Si)量表T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抑郁症(D)、偏执狂(Pa)量表T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郁症患者治疗后的Hs、D、Pd、Pa、Pt、Sc、Hy、Si量表T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Mf、Ma量表T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期分裂症、抑郁症患者的病态人格改变。结论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康复期患者心理向着"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转变。说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康复期患者的某些人格经心理治疗后有各自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周爱霞  曲琳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199+1260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1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治疗。对照组90例,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患者的焦虑,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患者抑郁,比较综合性心理治疗前后评分的差别。结果:观察组SAS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49.4±5.2)分、(43.9±4.3)分;SDS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46.5±4.8)分、(41.2±4.9)分。观察组综合性心理治疗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性心理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效果明显,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集体心理治疗对自杀抑郁症患者的冲动抑制作用。方法选自杀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A、B2组,A组给予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个体心理治疗,B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再给予集体心理治疗,观察2组治疗3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A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分值为(28.66±8.92),B组HAMD为(20.42±8.26)。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自杀抑郁症患者的冲动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改良森田治疗前后人格特征变化。方法:符合入组标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与抑郁症患者24例,施予改良森田治疗前后(治疗1个月)分别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进行测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Hs、Hy、Pd、Pt、Sc、Ma量表T分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患者的Hs、D、Pd、Pt、Sc、Si量表T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组间比较D、Ma、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改良森田疗法可影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的某些人格特征,对其预后与结局的影响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之外增加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仅做常规护理;在入组前、治疗后采用缺陷感量表(FI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施团体心理治疗前FIS评分总量表分为(99.63±16.74)分与(97.87±16.27)分,治疗后FIS评分总量表分为(113.87±17.10)分与(98.16±16.12)分;实验组实施团体心理治疗后FIS评分,高于治疗前,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6.
心理治疗改善年轻鼻咽癌患者抑郁症状态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改善年轻鼻咽癌患者抑郁症状态的疗效。方法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将有抑郁状态的126例年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给予心理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分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心理治疗组抑郁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年轻鼻咽癌患者的抑郁状态,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黄芳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42-1442
目的:评价认知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把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4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认知心理治疗,对照组20例为单纯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两组间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分下降分数、自知力恢复程度、治疗依从性方面的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在BPRS总分下降分数、自知力恢复程度、治疗依从性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心理治疗能够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本研究设计的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配对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结合进行1周2次共4周的团体心理治疗或普通聚会。在入组前、治疗后,采用自尊心量表(SE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研究完成后,试验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实施团体心理治疗后,组内SE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经历相同时间后进行评估,组内SE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团体心理治疗可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抑郁情绪的疗效。方法:选取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连续28天每天1个小时的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只给予原有药物治疗;在研究结束后进行心理治疗,以符合伦理学原则。在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治疗后12周时进行HAMD量表评分观察焦虑抑郁疗效变化。结果:研究组脱落15例,对照组脱落10例,研究组35例患者治疗后HAMD量表总分[(8.00±1.19)分,(5.05±0.28)分,t=13.430,P<0.001]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HAMD量表总分[(5.05±0.28)分,(4.04±0.36)分,t=-4.375,P<0.001]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周随访研究组HAMD量表总分[(8.00±1.19)分,(4.60±0.42)分,t=5.760,P<0.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改善康复期偏执型精神分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在12周随访时疗效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女性患者焦虑情绪的疗效。方法:选取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连续28天、每天1个小时的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只给予原有药物治疗。在研究结束后进行心理治疗,以符合伦理学原则。在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治疗后12周时进行HAMA量表评分,观察焦虑疗效。结果:研究组脱落15例,对照组脱落10例。研究组35例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分别为(11.03±1.30)分、(4.30±1.84)分,治疗后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83,P=0.005)。治疗后研究组HAMA评分(4.30±1.84)分,对照组(5.02±2.33)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95,P=0.000)。12周随访研究组HAMA评分(3.58±1.47)分,仍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120,P=0.043)。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改善康复期偏执型精神分症女性患者的焦虑情绪,在12周随访时疗效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对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团体心理治疗的方法对其中16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用自尊量表(SES)进行测量,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周后干预组患者的SES得分(23.11±3.32)高于对照组(21.21±3.9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较,有助于消除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卑心理,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抑郁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47例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抑郁症状(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6 w、12 w,两组 HAMD 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给予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整体社会功能影响。方法:将120例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在原有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每周1次,每次1小时,共10次;对照组则维持原有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不变,分别在干预前后,使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结果:以P<0.05的检验标准,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SSI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SSSI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SSSI因子分的研究显示:患者治疗前后"性角色职能"评分未见有统计学差异,而其余9个因子治疗后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73-75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及心理治疗用于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予齐拉西酮20 mg/次,每天2次,8周为一疗程。2周内剂量逐渐增加到60~160 mg。观察组30例,采用齐拉西酮及心理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齐拉西酮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D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SDS评分(51.2±11.3)分,治疗后降低为(38.2±6.7)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SDS评分(50.7±12.8)分,治疗后降低为(41.5±5.8)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D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D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例PANSS减分率2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9例PANSS减分率25%,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齐拉西酮及心理治疗用于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对长期住院的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长期住院的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采用团体心理治疗方案,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SQOL评分为(51.51±6.30)分,明显低于治疗前(81.36±9.41)分(P<0.05);治疗后NOSIE量表中总积极因素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总消极因素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对长期住院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各方面功能。  相似文献   

16.
黄刚 《中国病案》2014,(1):65-67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在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脑卒中康复期患者102例,按就诊顺序的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治疗3个疗程(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例数、治疗前后偏瘫功能情况、Barthel指数改变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发生抑郁症4例、焦虑症3例,明显少于对照组26例、22例,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手部功能、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部分功能等级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指数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开展心理治疗,引导患者改变创伤后应激障碍心境,面对残疾的现实,建立良好心态,适应新的环境,有效提高治疗率。  相似文献   

17.
鲍凤竹 《当代医学》2011,17(8):132-133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210例,为常规组105例,康复治疗10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R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治疗前NORS、SDSS评分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两组治疗后NORS、SDSS评分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个别心理治疗、社会接触能力、家庭治疗等方面,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使患者能够及早纠正心理障碍,促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8.
申杰  刘文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984-2985
目的探讨抑郁症采用针刺结合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进行心理治疗同时结合针刺治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HAMD)及血浆皮质醇(COR)浓度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2,4,8周时患者HAMD评分呈现出下降趋势,患者COR浓度得到较大程度改善。结论采用针刺联合心理治疗抑郁症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血浆皮质醇浓度的降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康复期重性精神病患者变态人格的影响.方法 通过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将在本院住院已进入康复期的(164名)重性精神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72名)和对照组(92名),试验组采用药物联合改良森田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在治疗1个月前后分别采用明尼苏达人格问卷、阳性阴性症状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其进行评定.结果 试验组在采用药物联合改良森田疗法治疗前后的疑病症、抑郁症、癔病症、精神病态、偏执狂、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社会内向量表T分变化与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前后上述量表T分变化相比较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d量表T分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433,P<0.05),Mf、Ma量表T分变化[治疗前分别为(50.05±10.83)分,(56.96±11.06)分;治疗后分别为(47.18±12.15)分,(51.81±11.33)分]与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50.38±9.76)分,(48.97±9.57)分;治疗后分别为(55.04±11.14)分,(52.42±10.26).分]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即Mf(t=0.796,P>0.05)、Ma(t=1.342;P>0.05).结论 改良森田疗法可转变康复期重性精神病患者除Mf、Ma外的变态人格.  相似文献   

20.
向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7):199-200
目的探讨疑病症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治疗措施。方法采用HathawaySR和MckingleyJC等于1940年初编制的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及M.B.Parioff等于1975年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疑病症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结果疑病症患者经心理治疗前后SCL-90测查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治疗前后MMPI测查疑病、抑郁、精神病态偏倚、精神衰弱和社会内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能明显改善疑病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疑病症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