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民赫 《大家健康》2015,(5):151-152
目的:探讨与分析骶管麻醉联合亚甲蓝及局部浸润麻醉联合亚甲蓝在肛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80例肛肠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麻醉方式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联合亚甲蓝,观察组的麻醉方式采用骶管麻醉联合亚甲蓝,对两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止痛效果及术中肌松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麻醉联合亚甲蓝在术中肌松效果好,有明显的止痛效果,而局部浸润麻醉联合亚甲蓝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2.
传统肛肠手术通常采用利多卡因行骶管麻醉,但由于麻醉恢复快,不能有效缓解术后患者肛周疼痛,现采用利多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复合亚甲蓝行骶管麻醉用于肛肠手术,术后能有效缓解肛周疼痛,达到镇痛目的。2012年至今,笔者采用亚甲蓝复合骶管麻醉用于肛肠手术65例,并与61例行传统麻醉的肛肠手术作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26例患者,随机分为亚甲蓝组和对照组,亚甲蓝组65例;对照组6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鞍麻和骶麻、局部浸润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75例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5例,分别采用小剂量鞍麻、骶麻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术中的镇痛、肌松效果,监测术前、术中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小剂量鞍麻组麻醉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骶麻、局部浸润麻醉组(P〈0.05);而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小剂量鞍麻组和骶麻组术前、术中的HR、MAP、SpO2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小剂量鞍麻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比骶麻、局部浸润麻醉有更好的优势,而且其麻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局部解剖变异少,是肛肠手术的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时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763-1764
目的观察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科接受肛肠手术的患者985例,其中采用骶管麻醉实施手术860例,其余125例患者因骶管解剖异常或有相关麻醉禁忌而行局部浸润麻醉后施行手术。结果骶管麻醉患者麻醉效果良好,手术顺利。结论骶管麻醉临床操作简单、成功率高、起效迅速、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肛肠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肛肠手术中使用复方亚甲蓝注射液的骶管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300例肛肠手术患者分为150例实验组和150例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用复方甲蓝注射液进行麻醉;对照组病人注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对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药物的毒性反应和排便或换药时的肛门痛感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在手术后排便或换药时的肛门痛感要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在手术后的前三天最为明显;在尿潴留的发生率和药物毒性反应上,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肛缘水肿的发生率、肛门的烧灼感和肛门失禁都要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在腔肠手术的骶管麻醉中使用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具有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镇痛效果显著、和安全、操作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肛肠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航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203-204
目的观察鞍麻和骶麻、局麻在肛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90例肛肠手术患者分成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局麻、鞍麻和骶麻。观察术中的镇痛、肌松效果,监测术前、术中的HR、MAP、SpO2变化。结果鞍麻组麻醉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骶麻、局麻组(P〈0.05);而在血流动力学方面,鞍麻组和骶麻组术前、术中的HR、MAP、SpO2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鞍麻在肛肠手术有比骶麻、局麻更好的优势,而且其麻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局部解剖变异少,是肛肠手术的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姜雨龙 《中外医疗》2011,30(8):113-113
目的探讨亚甲蓝与利多卡因联合使用,在针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止痛效果与起效时间。方法选取我科进行肛肠手术的患者50例,随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治疗组采用亚甲蓝与利多卡因联合用药,对照组仅使用亚甲蓝进行止痛,在术后12h内观察止痛效果。结果在临床对肛肠疾病术后的止痛疗效上,使用亚甲蓝与利多卡因联合用药比仅单个使用亚甲蓝的止痛效果更加有效,而且持续止痛效果时间长。结论亚甲蓝由于其具有长效止痛的作用,多被用于术后止痛,利多卡因具有长效麻醉作用,在临床针对肛肠术后疼痛,采用亚甲蓝与利多卡因联合用药止痛效果更加明显和长效。  相似文献   

8.
贺峰  郭玉琳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495-1496
目的: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极其临床效果。方法:择期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110例,分别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及连续骶管麻醉,比较三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CSEA组和连续骶管麻醉组在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肌松效果、VAS评分方面及术后背痛方面,均优越于CEA组;CSEA组和连续骶管麻醉在这五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而三组患者在阻滞范围、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CSEA组术后出现背痛3例,CEA组8例,骶麻组1例。结论:CSEA和连续骶管麻醉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确切,肌松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复杂性肛瘘手术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复杂性肛瘘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麻醉方式分别采用局部麻醉、骶管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结果骶管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镇痛效果显著好于局部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好于股部麻醉和骶管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不适用于复杂性肛瘘手术及术后镇痛,骶管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术中镇痛效果显著,且腰硬联合麻醉具有术后镇痛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祝秀华  彭洪  赵君健  陈玲  李阳 《西部医学》2010,22(11):2168-2169
目的评价直肠粘膜下局部浸润麻醉在痔上粘膜环切术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分析50例应用直肠粘膜下局部浸润麻醉和骶管麻醉患者PPH中或术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并与50例应用单一骶管麻醉实施PPH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达到手术要求。两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及术后下腹部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骶管麻醉实施PPH效果肯定,在此基础上再加用直肠粘膜下局部浸润麻醉,可减少术中或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高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骶管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来本院进行局部麻醉肛肠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进行两组的随机分配,并保证两组的人数一致,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局部麻醉的方式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骶管麻醉的方式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麻醉时间更长,愈合时间更短,并且使用的麻醉药物更少。结论对肛肠手术的患者实施骶管麻醉,能够具有更高的麻醉效果,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并且使用简单,可以广泛的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位硬膜外麻醉、低位蛛网膜下腔麻醉及骶管麻醉在肛肠外科短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08年5月进行肛肠外科短小手术患者102例,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硬膜外组(低位硬膜外麻醉)、腰麻组(低位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骶管麻醉组。观察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后尿潴留、术后6h下肢活动情况及术后头痛、局麻药中毒反应等情况。结果三组在麻醉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和腰麻组在术后尿潴溜、术后6h下肢活动情况及术后头痛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和骶管麻醉组在局麻药中毒反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硬膜外阻滞优于低位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骶管麻醉,减少了术后尿潴溜、术后头痛、活动障碍及局麻药中毒反应等并发症,且低位硬膜外阻滞具有麻醉管理方便不需强调体位变化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陈晓燕  阮军峰  周蓉  张斌斌 《当代医学》2021,27(15):123-125
目的 探究肛肠手术中运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采用传统解剖定位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但穿针调整次数、麻醉生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成功率以及麻醉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且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肛肠手术中实行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可确保定位更准确,有效提升阻滞麻醉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徐红 《中外健康文摘》2007,4(3):242-243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对阴式子宫全切肌松作用的对比。方法 选择80例ASAⅠ~Ⅱ级阴式子宫全切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二组:Ⅰ组(n=40)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Ⅱ组(n=40)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结果两组病人术中镇痛均较好,但Ⅰ组病人肌松比较Ⅱ组病人肌松有显著差异。P〈0.05.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比单纯硬膜外的肌松效果要好,是一种值得探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和骶管麻醉用于妊娠高血压产妇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两者的优点及区别。方法:对100例妊娠高血压产妇明确要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分别为50例。于手术前,分别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和骶管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在100例妊娠高血压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中,在用药剂量、阻滞起效、阻滞完全时间及麻醉效果方面,腰硬联合麻醉组的优势明显高于骶管麻醉组,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2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11,0.012,0.019,0.023)。结论:在对接受妊娠高血压产妇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来说,两者的麻醉效果均非常可靠,但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方式较骶管麻醉的麻醉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4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并对两组患者的术中麻醉效果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起效快、肌松良好、并发症少、神经阻滞完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_和硬膜外麻醉(CEA)在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无妊娠合并症的60例产妇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观察两组病例的感觉及运动阻滞情况,镇痛和肌松情况,不良反应、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运动阻滞效果好,镇痛和肌松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与硬膜外麻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可为产科手术提供良好的止痛和肌松,是产科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用不同给药方法局部注射亚甲蓝长效麻醉剂,观察在肛门直肠疾病术后的止痛效果。将100例肛肠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于术前肛周局部注射亚甲蓝长效麻醉剂,深度可达肌层;对照组术后伤口基底点状注射亚甲蓝长效麻醉剂,观察止痛效果及持续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止痛效果、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全部患者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刘贺 《甘肃医药》2012,(3):171-173
目的:评价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基础麻醉联合局麻即三联麻醉法在混合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联合组病人麻醉方式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做基础麻醉,辅以肛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单纯采用肛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并记录术中病人HR、MBP、SpO2、手术肌松程度、患者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和尿潴留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础心率无差异,术中10min、20min、手术结束时心率联合组慢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SpO2、MBP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肌松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尿潴留、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麻醉法安全性较好,麻醉效果理想,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过对单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官产手术效果的比较,旨在选择一种最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随机选择剖官产手术病人200例随机分成2组,I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II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观察2种麻醉的起效时间、病人的耐受情况、是否需要辅助镇痛、镇静等;同时观察新生儿评分。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有显著性,硬膜外麻醉组静脉辅助用药明显多于腰硬联合麻醉组,且术中盆腔深部牵拉反应重。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个别病人出现恶心、呕吐: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镇痛肌松效果好,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病人耐受好。讨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具有起效快,镇痛和肌松效果好的优点。腰硬联合麻醉更能满足手术的各方面要求,是剖官产手术最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