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急性肝衰竭病人进行PE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判断临床效果,并比较PE治疗组(CPE组)与内科综合治疗组(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及生存时间.结果:PE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血氨、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下降,白蛋白(AL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组治愈好转率69.3%,对照组为5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的生存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PE治疗通过清除血液中的毒性代谢产物,可以改善急性肝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同时可以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延长急性肝衰竭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型动物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用来评价非生物型组合人工肝治疗效果。方法:将中国实验小型猪28头随机分为对照组(n=13)与治疗组(n=15),应用D-氨基半乳糖1·2g/kg静脉注射诱导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给药48小时后治疗组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未实行任何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动物生存时间、生化指标、颅内压与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两组分别为128·7±11.3小时和67·9±9.4小时(p<0.01),治疗组多项生化指标、炎性细胞因子、颅内压、组织病理等都比同期非治疗组动物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0.01)。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的非生物型组合人工肝治疗,能显著延长急性肝衰实验动物生存时间,降低颅内压,改善生化、病理指标与近期预后,可作为肝脏移植和药物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衰竭患者临床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12例,观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结果  112例肝衰竭患者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后ALB明显升高、ALT、AST、CHE、TBIL、DBIL、IBIL、P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根据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结果,将112例患者分为好转组(61例),无好转组(51例),就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整体疗效而言,AST、 TBIL、DBIL、IBIL、PT、INR、MELD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非生物型人工肝可有效改善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降低胆红素,降低患者死亡率;MELD值可用于评估肝衰竭患者情况,指导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生物型人工肝与中药结肠透析优化治疗肝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103例肝衰竭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与中药结肠透析优化治疗的患者和100例仅行人工肝浆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结果血浆置换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对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细胞因子指标的改善优于单纯的血浆置换(P<0.05);同时,在减少人工肝治疗频次、血浆用量比较优于单纯的血浆置换(P<0.05),从而降低患者住院总费用(P<0.05),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与中药结肠透析优化治疗肝衰竭优于单独的人工肝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常用的4种肝衰竭评估模型在非生物型人工肝(non 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NBAL)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pediatrics acute liver failure,PALF)中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2019年在儿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应用NBAL治疗PALF的病例资料,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提取患儿入院时参数,计算各模型数值,比较各模型在两组中的差异,以及各模型在不同病因导致PALF存活组与死亡组间的差异。结果:①共纳入113例样本,其中,男71例,占62.83%;年龄42 d~13岁8个月,平均(34.00±22.17)个月;体重3.50~74.00 kg,平均(15.11±9.85)kg。共进行了465次血液净化治疗,平均每例4.12次。②存活74例(65.49%),男46例(62.16%);死亡39例(34.51%),男25例(64.10%)。留置PIUC时间为(17.77±14.52)d,平均住院费用为(85 937.85±69 080.26)元。中毒导致PALF经NBAL治疗存活组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③MELD、PELD、LIU?PT、LIU?INR评估模型,PALF存活组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根据病因亚组分析,除MELD评估模型在代谢病和休克心肺复苏术后、LIU?PT评估模型在胆汁淤积性肝病、LIU?INR评估模型在胆汁淤积性肝病和代谢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病因导致的PALF存活组、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ELD、PELD、LIU?PT、LIU?INR评估模型均可作为NBAL治疗PALF的预测模型,但PELD评估模型在覆盖病因方面更优于MELD、LIU?PT、LIU?INR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肝功能衰竭患者106例, 共行人工肝治疗240人次, 按照人工肝类型分为2组, 血浆置换 (plasma exchange, PE) 组62例,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 (plasma exchange+hemodiafiltration, PE+HDF) 组44例, 记录人工肝治疗前后患者实验室指标及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 评分, 评价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1) 2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 (TBIL)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总胆汁酸 (TBA) 水平均有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胆汁酸清除率等于1-治疗后/治疗前, 与PE组相比, PE+HDF组对总胆红素、胆汁酸清除率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E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胆汁酸清除率分别为 (54.07±11.03) %, (85.95±30.22) %, PE+HDF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胆汁酸清除率分别为 (63.03±11.15) %, (92.40±40.13) %; (3) PE组、PE+HDF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指标明显上升, 并且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下降, 各组中PTA和INR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2种模式对凝血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4) 与PE组相比, PE+HDF组对PTA的提升效果更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E组治疗后PTA提高 (88±65%) , PE+HDF组治疗后PTA提高 (102±73) %. (5) 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氨的改变, PE组治疗后血氨无改善;PE+HDF组治疗后血氨明显下降, 血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6) PE组治疗后肾功能较治疗前损伤加重, 可升高血钠、降低血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E+HDF组治疗后可以改善肾功能、纠正低钠血症及高钾血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7) 2组治疗后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 评分均下降, 且各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PE组相比, PE+HDF组对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改善更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相对血浆置换来说,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可以增加对白蛋白结合性毒素 (总胆红素、胆汁酸) 的清除, 对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提升效果更佳, 增加中、小分子的清除, 更有效治疗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内环境紊乱等患者;血浆置换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有明显改善作用, 均降低死亡风险及改善预后, 以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组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为人工肝围治疗期肝衰竭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参照组(23例),为两组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为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1.3%,参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5.3%,治疗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人工肝围治疗期肝衰竭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对肝衰竭合并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肝功能衰竭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共行人工肝治疗317人次.入院后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 观察组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 (plasma exchange+hemo-diafiltration, PE+HDF) 治疗, 对照组给予血浆置换 (plasma exchange, PE) 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电解质的变化及近期疗效.结果 (1) 治疗后, 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钾等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指标明显上升, 且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在近期疗效方面, 观察组达到78.95%, 高于对照组 (5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相对血浆置换来说,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肝衰竭合并肝肾综合征方面更具优势, 能够有效改善肝肾功能及维持电解质平衡, 近期治疗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舒适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舒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对缓解肝衰竭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有一定的作用,适合深化推广。  相似文献   

10.
舒适护理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人工肝治疗,同时采用心理支持及自我应对指导,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给予患者环境舒适护理。结果36例中治愈出院26例,好转出院5例,自动出院1例,转院接受外科治疗1例,死亡3例。结论舒适护理在人工肝支持治疗过程中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间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间型人工肝是介于物理型人工肝与生物型人工肝之间的一类方法 ,包括血浆置换、同种异体交叉循环及异体肝体外灌流等 ,其中以血浆置换最为常用。中间型人工肝可单独或与物理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组成混合型人工肝用于肝衰竭的临床治疗 ,是肝衰竭非内科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就有关文献将中间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1 血浆置换血浆置换 (plasmaexchange ,PE)系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浆分离器 ,分离并去除血浆以清除循环中蛋白结合毒素 (如内毒素、未结合胆红素等 )、自身抗体、异体抗体、可溶性免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肝衰竭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疾病,该患者利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使生命得到了延续。方法:主要通过机械、理化装置构成的支持系统进行治疗,包括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等联合交替使用。结果: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患者是我科必须进行的一项治疗手段。它能够清除体内多种有害物质,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是目前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能够降低严重肝衰竭导致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孙月  黄慧懿  沈娟 《大家健康》2016,(12):223-223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80例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两组数据比较,干预组在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后重要生化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前、中、后分别做好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术程中能更好的配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肝衰竭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9月收治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10月—2019年6月收治的3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  相似文献   

15.
袁宏玲  李倩  覃后继 《海南医学》2023,(7):1039-1043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在临床表现上与急性肝衰竭相似,早期较难鉴别,该疾病的临床死亡率极高且预后差,并可在疾病临床病程的任何阶段发生。人工肝支持系统被用做ACLF的一线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国内外用于治疗ACLF的常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模型工作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其治疗研究进展进行述评,以期为临床医生在ACLF治疗过程中对非生物型人工肝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治疗在肝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及护理干预.方法 将46例肝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2组患者均给予保护肝脏,降低酶,退去黄胆等对症治疗及相应护理.治疗组给予新开展,新科技--人工肝支持治疗,对照组,常规继续对症治疗.结果 2组的有效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胆红素,转氨酶值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人工肝支持者治疗能迅速消除患者体内高胆红素,高转氨酶等有害物质,让病人机体残存的肝细胞逐渐再生,逐渐代偿丧失的肝功能,最终达到恢复,取得较好的效果,是肝衰竭患者治疗的又一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非生物型人工肝是目前临床中对于肝衰竭患者广泛使用的体外肝脏支持方法,主要包括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吸附、血液滤过、肝透析等。通过对非生物型人工肝概念、治疗方式及临床应用特点进行综述,结合案例及ICD编码规则,分析总结不同治疗方式对应的ICD编码:血浆置换术分类于99.01,另编码38.92-38.94经导管或切开操作;体外免疫吸附分类于99.76;血浆灌流吸附包括胆红素吸附和双重分子吸附分类于99.71;血液滤过分类于39.95;肝透析分类于50.92。具体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联合使用其中一种或几种编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改善人工肝治疗慢性肝衰竭的效果。方法:慢性肝衰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人工肝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积极地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清ALT与AS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保持情绪稳定、合理饮食、自行掌握用药等知识掌握率都明显高于(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人工肝治疗慢性肝衰竭的预后效果,同时提高其知识掌握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184-187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脏损害,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肝移植是有效的解决手段,但受供体短缺的限制,难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目前,非人工生物型肝支持系统常作为肝衰竭治疗的一线手段,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及血浆透析滤过为临床常用的三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方法,这三种治疗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脏功能,但均存在不足之处。本文旨在对这三种方法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急慢性肝衰竭的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9月~2010年8月救治的急慢性肝衰竭患者115例.全组病例进行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以标准护理路径对全组病例进行护理和治疗观察.结果 115例肝衰竭患者接受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并系统的观察护理后,意识障碍、呕吐、腹胀等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水电解质失衡迅速纠正,血清胆红素、血氨等实验室指标明显下降,无明显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实施标准护理规程使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得以安全有序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