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大气”一词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五版教材为代表的一些著作,均将其释为“膻中之宗气”,本文从古文通假、水气病的致病原因、病理机制和治疗原则等多个方面作了论证,认为“大气”当作“秦气”,即阴阳调和之气来解释,而《水气篇》所说的“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当是水气病总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梳理了历代文献中对“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含义的论述,重点分析了《金匮要略》中对大气理论的运用,并且对后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得出以下结论:仲景“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之“大气”可概指人体之正气,大气得运,则人体阴平阳秘,大气失转,则百病丛生。运转大气是中医扶正以祛邪的重要治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仲景对杂病的辨证论治思想。  相似文献   

3.
邓银华 《西部医学》2013,44(2):60-61
<正>《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30条"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乃为水气病主要治则之一,意为阴阳气血得以调和,人体正气方能内外上下周身畅行,若遇邪气(水湿、寒饮、痰浊等)阻滞经络,大气必不得行。大气不转,气结不散,为"气分"的内在病机。因此,调其阴阳,行其大  相似文献   

4.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是《金匮要略》中治疗水气病的经典理论.大气统领体内气血,恶性肿瘤患者本虚标实、气滞痰瘀、毒邪内结的体质特点,导致体内"大气"不得正常运转,影响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导致恶性腹水的产生.在"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理论指导下,对恶性腹水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包括气虚水停、气滞水停、水热互结、阳虚水停、瘀水互结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原则,指出大气当是气机正常流动的一种状态,并从上焦之宗气、中焦之脾胃中气,下焦之肾中元气,以及阴阳交接的厥阴肝气四方面详细论述,提出运转大气不仅是治疗水气病的重要原则,对于现代临床中多种疾病的治疗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原则,指出大气当是气机正常流动的一种状态,并从上焦之宗气、中焦之脾胃中气,下焦之肾中元气,以及阴阳交接的厥阴肝气四方面详细论述,提出运转大气不仅是治疗水气病的重要原则,对于现代临床中多种疾病的治疗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没有PCI术后心绞痛的说法,根据临床上患者PCI治疗后出现的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和发病特点,我们可将其归类于传统医学中的"胸痹"、"心痛"。"胸痹"之名,最早见于《内经》,汉代张仲景于《金匮要略》提出胸痹心痛的概念和病机,为其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金匮要略》中归纳病机为"阳微阴弦"~([1])。《灵枢·本藏》曰:"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吼痹、逆气。"《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是眩仆。"《杂病广要·身体类·胸痹心痛》曰:"胸痹、心痛,其病如二而一,均是为膈间疼痛之称。胸痹轻者仅胸中气塞,心痛重者为真心痛。"均是对胸痹心痛的论述,二者常相兼出现,故往往合称"胸痹心痛"。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气短等。  相似文献   

8.
北京中医药大学聂惠民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是国家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她治学严谨,医理纯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她对<伤寒论>的研究博广精深,对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及理、法、方、药的运用规律具有独到见解,临床上善于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  相似文献   

9.
浅谈胸痹     
胸痹,是以胸膺部位痞塞疼痛为主的病证。其名最早见于《灵枢·本脏篇》:“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由于胸痹与心痛发病部位相邻,因此二者在临床上往往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胸痹、心痛二证常兼见短气,故《金匮要略》将“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列为专篇讨论。隋唐以后的医著,代有记叙,其中以《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圣济总录》等书论述最详,对仲景学说多有发挥。本文试从温习《金匮要略》以及有关著述,结合临床,谈谈个人的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古代经典中关于“奔豚气病”及“胸痹心痛病”的论述为理论基础,结合后世医家对二者的论述,对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进行阐述,并与胸痹心痛病二者的异同进行分析,总结胸痹心痛病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试论《金匮要略》胸痹与肺的证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金匮要略》胸痹与肺的证治奚肇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210029)关键词《金匮要略》,胸痹,肺疾病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述有论一首,证一首,方十首,以脉证、方药论及胸膺部位的脏腑虚实变化,推求病因病机,辨识病情轻...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论治胸痹的三个首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其中,《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阐述了胸痹的病机纲要、发病特点及证治方药,提出了对后世医家关于治疗胸痹很有影响的三个首创.首次明确提出"阳微阴弦"是形成胸痹的主要病机;首次提出宣痹通阳法、化痰逐饮法、益气温阳法等具体治法方药;首次从情志因素论治,运用理气解郁之品.  相似文献   

13.
“胸痹缓急”析疑一、原文《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二、疑义“胸痹缓急”疑点是“缓急”。对此,历代注家有不同见解。有的认为是胸痹疼痛时发时止、时缓时剧,如清·吴谦《医宗金鉴》(卷二十):“缓急者,谓胸痹痛...  相似文献   

14.
学习应用岳美中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经验的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美中老中医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很多独到的经验。笔者对以下两点在临床应用中体会犹深,兹介绍如后,供同道参考。1胸兽之黄苔非尽属热岳之认为,胸痹证若有舌苔,则多为白苔坐底,上罩一层薄黄苔,且多滋润,不可误认为热象。浊阴上干清阳之府而为病,苔应呈白色,此呈黄色,一因明邪踞阳位,不免表面阳化,二因阴浊逼胸中阳气上腾,也可使表面阳化,所以上罩薄黄滋润之苦,是即欲阳化而又无力祛除阴邪以廓清阳位,此其所以为胸痹之苦,切不可从阳论治。曾治疗这样一位患者,周某某,男,68岁…  相似文献   

15.
胸痹证治文献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就历代关于胸痹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方药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研究 ,明确胸痹一名首见于《黄帝内经》 ,《内经》认为胸痹的关键病机应是寒凝、痰饮、瘀血痹阻心脉。《金匮要略》明确了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为胸痹的关键病机 ,确立了辛温通阳、温化痰饮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历代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唐代增用辛香通散、清心化痰之品治疗本病 ,清代开始广泛使用活血化瘀疗法。认为对胸痹进行系统文献研究对现代临床治疗本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胸痹证治及其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证治裁》概括了胸痹的病机,云: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其症胸满喘息,短气不利,痛引腰背,胸中阳气不舒,浊阴得以上逆,而阻其升降,甚则气结咳唾,胸痛彻背。夫诸阳受气于胸中,必胸次空旷,而后清气转运,布息转舒。胸痹之脉,阳微阴弦,阳微知在上焦,阴弦则为心痛,此《金匮》《千金》均以通阳主治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全国名老中医杨骏教授运用滋肾益髓法治疗亨廷顿舞蹈病的经验。方法:通过对杨骏教授临床治疗亨廷顿舞蹈病医案的学习与思考,并结合《内经》《赤水玄珠》《针灸甲乙经》《景岳全书》等相关古籍的综合分析,总结杨骏教授治疗亨廷顿舞蹈病的特色。结果:杨骏教授治疗亨廷顿舞蹈病是在中医经典古籍的基础理论指导下,并结合自身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形成以"滋肾益髓"为治疗原则的临床诊疗思路。结论:杨骏教授在临床上治疗亨廷顿舞蹈病有着独特疗效,其诊治方法和思想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  相似文献   

18.
胸痹是指以胸膺部闷塞及疼痛为主的病证。祖国医籍对于胸痹心痛的记载甚多。《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厥心痛,与背相控,……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同篇还有“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  相似文献   

19.
论《金匮》胸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个方面对《金匮》胸痹进行了系统探讨。认为胸痹病是心肺同病,不但包括现代医学的冠心病,而且包括肺心病及其它疾患。阳微阴弦为胸痹病机。其阳指胸阳,乃心肺功能之概称;阴指阴邪,有痰饮、气滞、血淤、寒凝之分。重点探讨了《金匮》治胸痹的大法,并归纳了仲景对胸痹的辨汪、用药特点及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20.
杜贵传 《中外医疗》2012,31(25):125-125
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黄连、半夏、栝蒌组成:应用此方治疗痰热互结所胸痹、眩晕、胃疼等内科杂症,并取得很好的疗效。通过运用小陷胸汤加减活疗内科疾病,进一步证实了病虽异而证同,乃异病同治之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