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交叉韧带损伤:3.0TMR影像与关节镜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3.0TMRI特征,并与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行3.0T MR膝关节检查的3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40个膝关节,全部病例经关节镜检查确诊。应用3.0T MR机(Philips Achieva型),膝关节专用线圈,进行斜矢状位TSE T1WI、TSE T2WI、PD-SPIR和冠状位、轴位TSE T2WI扫描。前交叉韧带损伤分为完全断裂、撕裂(部分断裂)及胫骨端撕脱。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3.0T MR影像特征与关节镜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MRI直接征象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肿胀(21/25),间接征象为交叉韧带过度弯曲、T2WI和PD-SPIR股骨髁间窝外侧骨挫伤;MRI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84.00%。前交叉韧带撕裂(部分断裂)MRI直接征象为ACL矢状T2WI和PD-SPIR显示形态不规则、部分撕裂,ACL局部肿胀增粗,信号增高,仍可见连续存在的纤维低信号;MRI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6.67%。前交叉韧带胫骨端撕脱MR检查直接征像为胫骨近端可见T1WI、T2WI低信号撕脱骨片(3/3),ACL水肿、形态不规则,周围可见出血、积液,MRI与关节镜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高场强3.0TMR膝关节诊断的多平面、多序列影像相结合可形成ACL立体影像观,结合临床能够有效诊断ACL损伤。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韧带损伤MRI影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急、慢性损伤状态下踝关节韧带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对45例踝关节损伤患者行踝关节MR检查,评价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特征表现,各韧带联合损伤特点,以及儿童踝关节韧带损伤特征。结果 45例患者中韧带损伤64条,急性损伤T2W及PD序列表现为受损韧带信号不均匀增高,韧带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界限不清,周围可见高信号积液影、软组织水肿及邻近骨髓水肿;慢性损伤主要表现为韧带的不规则增粗或变细,信号不均匀。外侧副韧带损伤37例(37/64,57.81%),以距腓前韧带损伤为主(24/45,53.33%)。8例(8/8,100%)患儿均为距腓前韧带损伤。结论踝关节韧带损伤MRI特征表现为T2WI不均匀增高伴韧带撕裂,以距腓前韧带损伤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滕陈迪  邱乾德 《中国骨伤》2010,23(10):755-758
目的:探讨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2月经MRI检查的7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男47例,女27例;年龄12~76岁,平均37.3岁;病程2h~10d。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不稳、伸屈活动障碍,外翻试验、抽屉试验阳性,膝内侧明显压痛。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韧带损伤,其中前交叉韧带19例,后交叉韧带18例,外侧副韧带13例,内侧副韧带24例。韧带完全断裂12例,其中8例交叉韧带MR表现为韧带的连续性中断、断端回缩,局部或弥漫性肿胀,PDWI上呈中等信号,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4例侧副韧带MR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或韧带肿胀增粗,PDWI上呈中等信号,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部分纵形撕裂62例,MR表现为韧带连续性完整,韧带增粗,PDWI上呈中等信号,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经手术、关节镜检查确诊44例,与MRI诊断相符41例。结论:MRI能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是一种理想的诊断膝关节外伤的检查方法,宜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低场MRI表现特点,评价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DR及MSCT检查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患者126例,膝关节外伤一至三周内行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和STIR.结果:126例中共152处膝部隐匿性骨折.T1WI呈不规则、边缘模糊的片状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STIR呈明显高信号,可伴有线样异常信号.常伴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结论:低场MRI是检查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较佳影像学方法,可减少或避免误诊和漏诊,STIR序列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MRI在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膝关节急性外伤,X线片显示阴性而MRI诊断骨挫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MRI检查时间为伤后1~7天,采用膝关节专用线圈,行FSE序列T1WI、T2WI、STIR的斜矢状位及脂肪抑制PDWI的冠状位扫描,层厚3.5mm,层间距0.5 mm.结果 骨挫伤在T1Wl序列上呈低或稍低信号,在T2WI、PDWI及STIR序列上呈高信号.60例病例中合并附属结构损伤43例,合并关节腔和/或髌上囊积液53例.结论 MRI可以准确显示膝关节骨挫伤的部位和范围以及附属结构的损伤,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文起  单崴  孙化 《中国骨伤》2005,18(5):294-295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膝关节损伤的MRI资料,男182例,女84例,年龄16~56岁,平均38岁。其中车祸损伤144例,运动损伤68例,其他54例。损伤类型,骨折31例,骨挫伤106例,软骨骨折11例,半月板损伤224例,韧带损伤198例,关节积液212例。结果:31例骨折表现为线状长T1长T2信号影;106例骨挫伤表现为斑片状等或长T1WI、等或长,T2WI信号,STIR序列呈高信号,边界不清;11例软骨骨折表现为软骨信号连续中断或凹陷,出现异常信号;224例半月板损伤表现为半月板低信号影内出现不同形状高信号灶;198例韧带损伤表现为韧带增厚、扭曲,韧带移行区有长T2信号和(或)短T1信号;212例关节积液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血肿可见短T1高信号。结论: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MRI检查中短T1反转回复(short T1 inversion-recovery,STIR)成像技术对于非神经根源性腰痛患者腰椎退变性病变的显示能力,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9月~2011年6月对在我院就诊的有腰痛症状但无神经根放射痛症状的患者进行腰椎MRI扫描,共纳入130例患者,其中男89例,女41例,年龄17~81岁,平均48.3±16.0岁。病史均超过1年。MRI扫描序列包括:矢状面TSE-T1WI、TSE-T2WI、STIR序列,横断面TSE-T2WI序列。对STIR图像及TSE-T2WI图像上腰椎退变性病变进行观察,观察内容包括:L1~S1椎间盘退变情况、椎间盘突出/膨出的节段及程度、腰椎小关节骨质增生情况、棘间韧带水肿情况和腰背部皮下软组织水肿情况。分别对STIR序列与TSE-T2WI序列发现腰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膨出、椎小关节病变、腰部软组织病变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130例非神经根源性腰痛患者中,STIR序列对于腰椎间盘退变、棘间韧带水肿及腰背部皮下软组织水肿的检出数分别为482个、118节和25例,TSE-T2WI序列检出311个、42节和8例,两序列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STIR与TSE-T2WI序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膨出和椎小关节骨质增生的检出数均为182个和71个,无差异。两序列均发现5例腰椎滑脱,19例腰椎管狭窄。结论:MRI STIR序列对非神经根源性腰痛患者腰椎间盘退变、棘间韧带水肿及腰背部皮下软组织水肿显示能力优于MRI T2WI。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在产后骶髂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产后骶髂关节痛的MRI的影像学表现。17例双侧骶髂关节T1WI、T2WI、STIR序列扫描。结果 17例均为单侧骶髂关节受累,15例关节旁骨髓T1WI低信号、T2WI、STIR高信号;10例T1WI滑膜部关节软骨内出现混杂信号;13例T1WI、T2WI骨板信号增高;10例关节囊及附着点、周围软组织STIR呈高信号。结论结合病史及MRI影像改变,MRI能对产后骶髂关节炎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给予T_1WI、T_2WI、STIR以及DWI序列实施MRI检查,对不同序列诊断脊柱损伤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经过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STIR显示损伤椎体内片状高信号135枚;T_1WI显示有102枚椎体内条状、片状低信号;T_2WI显示有97枚为椎体内条状、片状高信号;DWI显示有78枚为椎体内片状高信号、34枚条状高信号以及37枚等信号;37例患者存在脊髓损伤,其中颈段22处,胸段7处,圆锥8处;椎体骨折ADC值显著高于正常椎体,脊髓损伤ADC值显著低于正常脊髓(P0.05),统计学有意义;STIR序列诊断椎体骨折显著优于T_1WI、T_2WI以及DWI(P0.05),T_2WI、STIR及DWI序列诊断脊髓损伤显著优于T_1WI(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诊断急性脊柱损伤可首选STIR扫描序列,DWI可作为辅助序列,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41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脊髓中央综合征23例,Brown-Sequard综合征6例.JOA评分3~11分,平均6.6分.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CT扫描和MRI检查,根据脊髓损伤特点和影像学表现采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同期前路椎间融合固定术.记录术中颈椎周围软组织及骨韧带损伤情况.将MRI检查发现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随访该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MRI显示颈脊髓信号异常37例41个部位;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APLLD)损伤信号28例35处;颈椎后方软组织(EBCT)损伤信号11例;椎前间隙软组织(EBC)损伤信号14例,硬膜囊前间隙(EH)损伤信号12例.术中见EBCT损伤18例加处,EBC损伤20例23处.APLLD损伤34例44处,椎间有不稳定而无APLLD损伤7例10处.MRI显示脊髓信号异常的37例中单节段者33例(89.2%),双节段者4例(10.8%);APLLD信号异常的28例中单节段21例(75.0%),双节段7例(25.0%).术中发现APLLD损伤的34患者中25例(73.5%)为单一节段平面脊髓损伤和椎间盘及韧带损伤,8患者(23.5%)为双节段,1例(3.0%)为三节段;C3~C4节段平面 APLLD损伤为该类患者常见损伤部位(20例,占58.8%).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早期发生并发症14例23例次.33例随访5个月~6年,平均2.2年,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完全恢复正常者23例,末次随访时JOA评分6~17分,平均13.8分.结论:MRI显示单或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前后纵韧带损伤以及颈椎不稳定是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同期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