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应用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搭桥84例,单用大隐静脉搭桥2例,搭桥数2~4支/人。围术期死亡2例,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带气管插管时间(8.2±2.2)h,在ICU治疗(39.2±4.6)h,住院(13.2±2.4)d。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简便、安全、有效、经济,适用于左主干病变、3支病变及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2.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将232 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24h 心电图监测并记录,分组依据为是否出现心律失常:一组为心律失常组(组1),一组为非心律失常组(组2).分析心律失常与患者年龄、术前射血分数、搭桥支数与病变支数、心功能及合并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心律失常的发生例数为36 例,发生率为15.52%.心律失常组的高龄、射血分数低、心功能差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结论:高龄、射血分数低、心功能差是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和评价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两种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对30例冠心病患者施行冠脉搭桥手术,其中3例采用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27例采用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结果:全组共搭桥61支,均获成功,2例死亡。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能消除心绞痛,改善心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对患者术后恢复更加有利。体外循环对手术的操作成功要好于非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肺叶切除同期实施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术后监护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8月长沙市湘雅附二医院收治的10例肺部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实施肺叶切除及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资料并总结。结果:1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并发症情况:心律失常3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快速房颤1例,室性期前收缩1例;肺部感染2例;哮喘1例。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积极处理,维护患者的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保障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胃网膜右动脉(RGEA)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行冠状旁路移植术(CABG)的80例实验猪模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不停跳式心脏搭桥手术,研究组采用左乳内动脉(LIMA)–前降支、RGEA–后降支的搭桥方式,对照组采用LIMA–前降支、大隐静脉(SVG)–后降支的搭桥方式,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总用时,移植血管流量、术后1 d内引流量以及机械总通气时间等临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总用时和机械总通气时间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EA可用来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6.
杨锋 《养生月刊》2012,33(11):970-972
老孟因冠心病心绞痛经常发作,到市医院心脏科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他的心脏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多支血管已变得非常狭窄,血流通过不畅.而左前降支狭窄更为严重,随时有发生阻塞的危险.为了防止发生心肌梗死、猝死等意外,他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做了冠脉搭桥手术.令他惊喜的是,术后恢复良好,上下楼梯、外出活动,再也没有胸痛胸闷的感觉.过了两个月,就上班照常工作了.便高兴地对医生说,做了搭桥术,今后可不用再操冠心病的心了.医生笑着说,不然,那种认为只要做了冠脉搭桥术后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错误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堵塞病变的远端之间,利用自身的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做一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的搭桥,建立起这一条通道后,可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达远端,以恢复对相应心肌的血液供应,对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解除心绞痛等症状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冠脉搭桥是治疗冠心病有效方法之一,随着心血管外科的发展,为采用桡动脉作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移植材料,实施全动脉化提供了方便。但若护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如心律失常、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切口出血、手部缺血、肢体肿胀、腕管综合征、再栓塞等。因此手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笔者1997年7月-2005年12月对3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自体桡动脉搭桥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明显减少了搭桥术后各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将232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24h心电图监测并记录,分组依据为是否出现心律失常:一组为心律失常组(组1),一组为非心律失常组(组2)。分析心律失常与患者年龄、术前射血分数、搭桥支数与病变支数、心功能及合并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心律失常的发生例数为36例,发生率为15.52%。心律失常组的高龄、射血分数低、心功能差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结论:高龄、射血分数低、心功能差是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从理论上讲,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损伤和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了70%的并发症发生,明显降低了手术病死率,是目前首选的手术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06年4月共完成在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3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冠心病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内科治疗无效或伴有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已成为治疗此类病人的主要手段。我院自1999年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以来,先后对182例患者实施手术,其中6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取得了满意疗效,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护理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病人在院治疗时间,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波  康小琴  赵运  田永仓 《陕西中医》2013,(10):1294-1295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对照组采用极化液,治疗组在围手术期采用生脉注射液。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测定动、静脉血氧含量,按Fick公式计算出摄氧率。结果:生脉注射液在OPCAB术中、术后对机体携氧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减轻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心肌缺氧-再灌注损伤,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脉散对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生脉散对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39例拟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对照组(19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2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散治疗。应用生存质量简表(SF-36)评价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SF-36各维度计分比较显示,试验组患者在“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身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健康变化”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生脉散治疗可以促进不停跳搭桥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辨证规律探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辨证规律。方法:常规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M人乳动脉、大隐静脉),术前术后作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术中及术后作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术后1周内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患者37例进行了中医辨证。结果:心气阴两虚证占64.9%。兼夹证中兼痰浊壅肺证者67.6%,兼瘀血内阻证者62.2%,提示搭桥术后气虚痰瘀是基本病机,此外,发现围手术期证候演变与术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术前心功能,术前肺功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等因素有关。结论: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结合中医辨证,能够坦 步探讨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为防治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状动脉搭桥术亦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采用自体大隐静脉、乳内动脉或桡动脉作为血管移植物,根据搭桥支数的多少、长短来决定取血管情况。现将行CABG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复杂多支病变和危重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我们自2004~2008年为14例患者行"冠脉搭桥术"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患者男11例,女3例,年龄40~72岁,平均43.9岁,术前均有心绞痛发作,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12例,合并有心肌梗塞史8例,高血压病史12例,糖尿病4例,6例有吸烟史,1例室壁瘤形成;心功能Ⅱ级9例,Ⅲ级5例,术前EF:0.44~0.68.1.2手术方法:全麻常温体外循环下手术6例,同时行室壁瘤切除1例,静脉使用肝素(3mg/kg),胸骨正中切口同时取大隐静脉,取左乳内动脉前给予肝素化,常规升主动脉及右心房插双腔管,转机后阻断前探查梗阻部位,并解剖出吻合部位,主动脉停跳液灌注保护心肌,心跳停止下行冠状动脉远段血管吻合,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后,用主动脉侧壁钳,做桥静脉血管与升主动脉近段吻合,合并室壁瘤病例,先行室壁瘤切除,再做冠状动脉搭桥血管吻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对糖尿病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24例进行心理护理,并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24例患者中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心理护理及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糖尿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84例,男63例,女21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79例,体外循环下手术15例。全组中搭2支桥18例,3支桥60例,4支桥3例,5支桥1例,平均2.77支/人。结果:84例冠状动脉搭桥者均应用了左胸廓内动脉,应用左侧桡动脉1例。切除合并室壁瘤2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11例,再次开胸止血3例,胸骨切口裂开5例。胸骨哚开2例,2例术后血管桥闭塞二次手术,本组死亡5例(5.9%)。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安全可行的,疗效好,适用于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PTCA术后心绞痛再发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瓣膜病变或其他需外科治疗的病变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证候演变规律。方法对1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内进行了中医辨证论治。结果搭桥术后气虚痰瘀仍是基本病机,术后易出现痰浊壅肺、胃肠症状。结论冠脉搭桥术前后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可为防治并发症、提高成功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自1977年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问世至今,冠心病冠脉介入术(PCI)治疗逐年增加,PCI以其微创、血管开通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较冠脉搭桥手术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CI手术中仍有并发症发生,冠脉穿孔为术中严重并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即心脏搭桥,当使用药物或介入手段治疗冠心病未能取得满意效果时,应考虑采用心脏搭桥术。行心脏搭桥术后患者因手术过程及担心预后效果,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其心智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且负面情绪将使其并发心脏病的危险性增高,因此术后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1]。为了改善心脏搭桥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