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92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选择三年间剖宫产病例 4 92例 ,分析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结果 :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 ;②在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因素居首位 ,难产因素、社会因素分列 2、3位。结论 :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社会因素逐年升高 ,胎儿因素逐年下降 ,但仍居首位。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选择三年间剖宫产病例492例,分析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因素居首位,难产因素、社会因素分列2、3位.结论: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社会因素逐年升高,胎儿因素逐年下降,但仍居首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应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实施剖宫产手术的1 050例病例的手术指征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6年变化更为明显;剖宫产指征变化中,胎儿因素、社会因素呈上升趋势,头盆因素明显下降。结论:社会因素、胎儿因素是剖宫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492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选择三年间剖宫产病例492例,分析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因素居首位,难产因素、社会因素分列2、3位.结论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社会因素逐年升高,胎儿因素逐年下降,但仍居首位.  相似文献   

5.
10年剖宫产率及相关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鲜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260-426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回顾10年间剖宫产病例2 706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各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升高;③围生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是可以控制的,围生儿死亡率也可以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陈宝霞 《中国保健》2009,(20):943-94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方法:对3年来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明显上升,阴道助产率逐年下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胎儿因素、社会因素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剖宫产指征明显放宽,社会因素是剖宫产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剖宫产率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产前健康教育,控制社会因素,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492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选择三年间剖宫产病例492例,分析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因素居首位,难产因素、社会因素分列2、3位。结论: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社会因素逐年升高,胎儿因素逐年下降,但仍居首位。  相似文献   

8.
12年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侯瑞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20-182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了12年间剖宫产病例1958例。分析了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相关数据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前6年(1990~1995年)难产占第1位;其他因素、臀位占第2位;胎儿窘迫占第3位;社会因素占第4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占第5位;其他因素占第6位;③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逐年下降,只停留在一定范围内。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并没有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故研究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特别需要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孕产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招正卫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498-5499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与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五年来在我院剖宫产394例,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剖宫产指征由过去的母亲因素、头盆因素向社会因素、胎儿因素的转变。结论社会因素及胎儿因素是使近几年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谷玉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064-306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和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围产期门诊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间分娩产妇的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指征及其原因。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4年间该院分娩产妇1 496例,其中剖宫产618例,剖宫产率为41.3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其中初产妇占89.20%,年龄25~30岁产妇占87.54%。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儿因素、母儿因素、社会因素、母亲因素。在选择剖宫产产妇中,城市产妇占85.60%,农村产妇占14.40%。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中,相对性头盆不称、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居第1、2位;胎儿窘迫居第3位。结论:剖宫产率的上升是诊疗技术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6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剖宫产术指征,分析剖宫产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6641例剖宫产术的指征。结果:剖宫产率为30.23%。6641例剖宫产指征顺位为:社会因素(27.77%)、难产(21.38%)、臀位(12.47%)、胎儿窘迫(12.32%)、妊娠合并症并发症(9.79%)、瘢痕子宫(9.41%)、其他因素(6.87%)。结论:剖宫产率高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指征相对扩大,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医患双方、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1990与2002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选择1990年与2002年剖宫产病例,比较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1990年剖宫产率25 .36%, 2002年剖宫产率39. 64%,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剖宫产指征中难产一直居于首位, 社会因素上升到第2位, 胎儿宫内窘迫位居第3。结论: 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 鼓励产妇阴道分娩, 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02年为38.88%,2006年为52.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难产、社会因素和胎儿宫内窘迫。结论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及降低措施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祝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04-2905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统计1995~2005年在该科住院分娩的孕妇总数、剖宫产数及剖宫产指征,对10年来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多年来剖宫产指征一直以难产为第1位,近几年,以胎儿窘迫、社会因素为剖宫产指征上升较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胎儿窘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年增加的主要因素,正确诊断胎儿窘迫,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普及卫生知识,进行心理调控等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郭政  张润香  郭皓靖  李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089-3092
目的:探讨近20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1990~1999年(前10年组)与2000~2009年(后10年组)的剖宫产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后10年剖宫产率分别为16.31%、3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58.94,P=0.000);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54.52‰、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97,P=0.000)。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呈负相关,前10年相关系数-0.738,P=0.015;后10年相关系数-0.638,P=0.047。前10年剖宫产指征前5位依次为难产、臀位、胎儿窘迫、剖宫产史、子痫前期;后10年剖宫产指征前5位依次为难产、剖宫产史、臀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结论:1990~2009年剖宫产率升高,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指征明显变化,超出单纯医学指征范围。  相似文献   

16.
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舜华  黄优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13-181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干扰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我院产科1989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中所有剖宫产病例,将其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每隔5年为一阶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第1阶段为21.80%,第2阶段为27.48%,第3阶段为42.02%。三阶段相比,差异极其显著(χ2=200.85,P<0.005)。剖宫产指征为头位难产始终为第1位,但比例在下降,由第1阶段的39.30%下降至第3阶段的27.00%,三阶段相比,差异极其显著(χ2=21.34,P<0.005)。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三阶段相比,差异极其显著(胎儿因素:χ2=6.94,P<0.05),社会因素:χ2=50.92,P<0.005)。结论:15年间剖宫产率逐年升高,上升39.96%(由1989年21.92%上升至2003年61.88%),与国内报道基本相同。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以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手术增多所致,故要降低剖宫产率,主要是降低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93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结果:社会因素明显影响剖宫产率;胎儿因素剖宫产中,对胎儿宫内窘迫存在过度诊断;母儿因素中的相对头盘不称行剖宫产的指征不足。结论: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无指征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杨建敏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392-3393
目的:剖析近5年该院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并加以分析,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方法:对比近5年在该院行剖宫产术的2 358例病例手术指征构成比变化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社会因素、胎儿因素构成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前2位,剖宫产率的升高未明显降低母亲和胎儿的围生期患病率。结论: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的医学指征的范围,但未明显降低对母儿的危害,应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以期获得良好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原因及变化。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8月剖宫产共1306例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脐带绕颈、臀位、社会因素、相对头盆不称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提高产科医师的技术水平,加强孕期监护,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适当限制剖宫产率,特别是社会因素剖宫产。  相似文献   

20.
刘美芳  杨锋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74-2276
目的:分析2000~2009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12月4 304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渐上升,其中2000~2004年上升较缓慢,2005~2009年上升速度快。2000~2004年剖宫产指征以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为主,2005~2009年随着剖宫产指征逐渐放宽,社会因素、医源性因素、瘢痕子宫在剖宫产指征中逐渐占主要地位。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与诸多因素有关,只有通过医患双方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