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双相躁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双相躁狂患者随机分配至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在治疗前、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第4周末分别进行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评定。结果利培酮组患者有效率为82.5%,氟哌啶醇组为80.9%;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利培酮组为57.5%,氟哌啶醇组为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40%)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利培酮单药治疗双相躁狂的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少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和氯丙嗪治疗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对86例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别进行阿立哌唑(阿立哌唑组)和氯丙嗪(氯丙嗪组)治疗,其中阿立哌唑组43例,平均剂量(18.04±3.52)mg/d;氯丙嗪组43例,平均剂量(369.81±82.43)mg/d;观察疗程均为4周。以Young躁狂评定量表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结果阿立哌唑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4%,氯丙嗪组的有效率为78%。PP人群统计学分析,阿立哌唑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不劣于氯丙嗪。阿立哌唑组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9%)明显低于氯丙嗪组(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氯丙嗪相当,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少于氯丙嗪。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氟哌啶醇癸酸酯在维持治疗双相Ⅰ型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将96例康复期双相Ⅰ型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用氟哌啶醇癸酸酯合并少量碳酸锂治疗,对照组单用碳酸锂治疗。共观察24个月,入组时和治疗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进行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观察两组复发情况,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服药依从率84.3%,平均用药时间(502.8±108.1)d,有效率80.4%,复发率19.6%;对照组服药依从率60.0%,平均用药时间(423.7±121.5)d,有效率53.3%,复发率46.7%,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服药依从率好于对照组(P〈0.05),平均用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DSS社会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哌啶醇癸酸酯维持治疗双相Ⅰ型障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氯硝西泮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辅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氯硝西泮与碳酸锂合用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72例急性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氯硝西泮合并碳酸锂组和氟哌啶醇合并碳酸锂组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周末分别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氯硝西泮组与氟哌啶醇组疗效相仿。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高于氯硝西泮组。结论:氯硝西泮合并碳酸锂可有效治疗急性躁狂的兴奋患者,疗效与氟哌啶醇相仿,安全性优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5.
奎硫平在双相障碍及躁狂发作治疗中应用较多,为进一步了解其疗效及安全性,将其与氟哌啶醇分别合用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氮平与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7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中度兴奋患者,随机分入奥氮平组56例,利培酮口服液组54例,氟哌啶醇组60例,共治疗7天;治疗前及治疗1周末评估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采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利培酮口服液组与氟哌啶醇组比较,均获得明显改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高于奥氮平组与利培酮口服液组(P〈0.01),且奥氮平组几乎无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中度兴奋患者与氟哌啶醇的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喹硫平治疗心境障碍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相情感障碍,简称双相障碍(BPD),是针对单相情感障碍(重性抑郁)而言。DSM—Ⅳ和ICD-10将二者并列为两种主要心境障碍。顾名思义,双相兼有心境变高和变低两极性特点,是心境在正常,高涨(躁狂),低落(抑郁)之间往返摆动。DSM—Ⅳ将双相障碍又分为若干个亚型,这在诊断上是一个重要变更,突出表现在分出了双相Ⅰ型和双相Ⅱ型,基本区别是前者一般以躁狂发作严重;后者以抑郁发作严重,躁狂发作较轻,且家族史中阳性率高,发作次数多,对治疗反应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双相Ⅰ型发病率为0.5%~2.4%,双相Ⅱ型发病率为0.2%-5.0%。双相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同病率(焦虑障碍,酒依赖,药物依赖)与较高死亡率(特别是在抑郁相或者混合状态)特点。目前有关躁狂症状的治疗已有很大进展;而抑郁症状则被认为治疗困难,传统抗抑郁药物或心境稳定剂疗效均不佳。美国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喹硫平除对躁狂症状(单药或喹硫平+锂盐/双丙戊酸钠)或精神分裂症疗效明确外,还能控制抑郁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喹硫平是目前唯一被FDA批准单药既可用于治疗双相躁狂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国产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躁狂发作患者的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伴有激越行为的急性躁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齐拉西酮组和氟哌啶醇组各32例,入组后即给予齐拉西酮注射液10~20mg或氟哌啶醇注射液5~10mg肌内注射,4~6h可重复使用。齐拉西酮每日总量不超过40mg,氟哌啶醇每日总量不超过30mg,每日注射均不超过3次,疗程均为1周。于治疗前、治疗后24h、48h、72h及1周末采用PANSS的兴奋因子量表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两组对兴奋激越症状均能快速起效,疗效相当,各时点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躁狂发作患者的急性激越症状有明显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碳酸锂治疗双相Ⅰ型障碍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7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双相Ⅰ型障碍急性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碳酸锂组。治疗6周。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大体评定量表(GA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估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与碳酸锂疗效相当(P〉0.05),各有其不良反应。治疗前后TESS量表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双相Ⅰ型障碍急性躁狂发作,疗效和不良反应与碳酸锂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用氯硝西泮与氟哌啶醇针剂肌内注射(以下简称肌注)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由氟哌啶醇肌注换利培酮口服(以下简称换药组)对急性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5例伴有急性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利培酮口服液组(104例)和氟哌啶醇肌注组(101例).研究分为急性激越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前5 d)和换药后急性期疗效评估(治疗6周)2个阶段.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估采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Simpson-Angus Rating Scale,SAS)和静坐不能评定量表(Barnes Akathisia Scale,BAS)评定锥体外系症状、记录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前5 d利培酮口服液组和氟哌啶醇肌注组的急性激越症状都有明显改善(P<0.01),2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口服液组合作程度好于氟哌啶醇肌注组(P<0.05),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低于氟哌啶醇肌注组(P<0.05).由氟哌啶醇肌注换利培酮口服后,治疗6周末口服组和换药组疗效及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换药组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口服液合用氯硝西泮口服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与氟哌啶醇肌注疗效相当,但利培酮口服液合作程度好,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由氟哌啶醇肌注换利培酮口服对急性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培酮合并氯哌啶醇肌肉注射或氯硝西泮肌肉注射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有兴奋躁动症状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根据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项目中P4(兴奋)、P7(敌对性)、G6(抑郁)、S1(愤怒)、S2(延迟满足困难)和S3(情感不稳)的因子分,将兴奋性精神分裂症123例,分成3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各组均为41例,分别给予氟哌啶醇肌肉注射、氯硝西泮肌肉注射、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治疗,采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氟哌啶醇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组有效率90%。显效率80%。氯硝西泮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组有效率85%,显效率73%,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组有效率90%,显效率85%,均无明显锥体外系反应,仅表现为头昏、头痛等副反应。结论:氯哌啶醇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氯硝西泮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均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阳性症状,并少有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奥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奥氮平合并碳酸锂与氟哌啶醇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奥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各36例,进行为期6周的对照研究,采用躁狂量表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奥氮平组与氟哌啶醇组疗效相当(P>0.05),而奥氮平组副作用明显少于氟哌啶醇组。结论奥氮平合并碳酸锂是治疗躁狂发作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别用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对62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8周治疗。疗效评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评定用副反应量表(TESS)和Sampson锥体外系反应量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具有显著差异、两组在治疗第1、2、4、6、8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利培酮组较氟哌啶醇组在治疗阴性症状方面起效早2周。不良反应震颤、肌强直、活动减退发生率利培酮组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结论: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均为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有效、安全的药物。利培酮治疗阴性症状起效较早,氟哌啶醇锥体外系反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氯普噻吨注射液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71例患者随机分为氯普噻吨组(n=33)及氟哌啶醇组(n=38)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氯普噻吨注射液对控制急性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疗效与氟哌啶醇注射液相当,统计学无显著意义(P〉0.05),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氟哌啶醇注射液少。结论 氯普噻吨注射液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而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Tourette syndrome,T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3例TS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应用《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和TESS量表评价2组治疗效果与副作用。结果利培酮组在疗效、药物副作用等方面明显优于氟哌啶醇组。结论利培酮治疗TS疗效可靠、副反应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兴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予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肌内注射;对照组43例予氟哌啶醇肌内注射,疗程均为7天。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天的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疗效肯定,安全性优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7.
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评价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 10 5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利培酮、氟哌啶醇治疗 ,其中利培酮组 5 4例 ,氟哌啶醇组 5 1例。疗程12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评定临床疗效 ,以副反应量表 (TESS)和实验室检测评价安全性。 结果 :治疗结束时 ,两组BPR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临床疗效 ,利培酮组有效率 87 0 % ,显效率 5 7 4 %。氟哌啶醇组有效率 84 3% ,显效率 5 4 9%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利培酮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氟哌啶醇组少 (P <0 0 5 )。 结论 :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氟哌啶醇相似 ,不良反应较氟哌啶醇轻而少。  相似文献   

18.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相对照,观察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 25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利培酮合并肌内注射氯硝西泮组(88例,以下简称利培酮组)、口服氯氮平组(84例,氯氮平组)和肌内注射氟哌啶醇组(82例,氟哌啶醇组)治疗,疗程均为7 d。治疗期间每日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兴奋因子(PANSS-EC)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结果 利培酮组的疗效与氯氮平组、氟哌啶醇组比较,经重复测量分析显示PANSS-EC分,差异无显著性(F=1.65,P=0.194)。3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兴奋症状均获明显改善(各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F=415.35,P<0.01)。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P<0.01);氯氮平组嗜睡、便秘、流涎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P<0.05-0.01)。结论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疗效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的疗效相当;安全性优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副反应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氟哌啶醇组(各30例),治疗2个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临床疗效评定量表(CGI)、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副反应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5.67%和83.3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BEHAVE—A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治疗结束后两组间BEHAVE—A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MMSE评分喹硫平组较氟哌啶醇组高,有显著差异(t=2.24,P〈0.05)。两组锥体外系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91,P〈0.01)。结论喹硫平与氟哌啶醇对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疗效相似,但副反应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优于氟哌啶醇,故喹硫平更适合于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Tourette综合征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将100例7~16岁的Tourette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利培酮治疗组和氟哌啶醇治疗组,并于入组时及治疗第2周、第4用、第8周末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i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病情变化、药物副反应和临床总体疗效。结果 在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临床疗效及临床总体疗效评定,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t=3.52,P〈0.01)。结论 利培酮治疗Tourette综合征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但毒刮反应较轻微,其安全性及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