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吉育红 《临床医学》2021,41(10):26-28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偃师市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6例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50%的40例患者纳入A组,将LVEF低于50%的46例患者纳入B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90例,其中43例行PCI术,术后分为两组:A组23例,B组20例;未行PCI术47例,分为两组:C组25例,D组22例。A组、C组曲美他嗪口服,20mg,3次/d;B组、D组不服用曲美他嗪。4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跟踪观察12个月,其中A、B、C组各有1例、D组有2例死亡,剔除。比较4组治疗12个月前后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A、B和C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各组心功能超声学参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心功能较B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更明显,A组治疗后心功能超声学参数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进一步改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韩雅玲 《现代康复》1998,2(4):274-275,280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Chronic Coronary Occlusion,CCO)病变在国外大部分临床中心占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1㈨病人总数的10%~20%。对于CCO病变.由于操作者无法了解病变长度及远端血管走向.因此手术成功率较低,手术时间长.病人及操作者接受的射线量多.消耗的材料多.平均费用高于冠状动脉狭。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1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术的护理,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针对该患者制定针对性、详细的护理方案,包括术前术后病情、伤口的密切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心理评估与疏导,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等。并重视患者的参与,以及联合患者家属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治愈信心。协助医生对疾病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并发症。同时要重视对患者早期康复指导,避免疾病的诱因,减少发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经桡动脉左主干慢性闭塞病变PCI成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主干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临床罕见,仅占冠状动脉造影人群的0.04%~0.40%,本文报道经桡动脉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左主干慢件闭塞病变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病史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87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示CTO并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史及临床资料分为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组及无心肌梗死病史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造影基本资料及即刻介入手术成功率、入院期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无心肌梗死病史组即刻介入手术成功率为83.6%,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组为5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有心肌梗死病史组除心功能不全者较多外(25%与5%,P=0.008),年龄、性别、易患因素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造影资料显示2组病变血管组成(病变血管数目、闭塞血管位置)无明显差异.有陈旧心肌梗死组病变多表现为"突然型"闭塞,提示造成介入治疗成功率不同的原因与病变的病理组成有关.结论 有心肌梗死病史者的CTO介入治疗成功率低,与血管闭塞形态有关,了解病史可以指导合理地选择导丝以增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被公认为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难点,曾经是PCI的禁忌证。然而PCI医师对CTO的尝试持续超过30年,过去10余年来,得益于导丝通过技术的提高、新器械的使用以及对病理解剖理解的加深,CTO PCI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CTO成为冠脉介入领域全球性的热点,包括中国在内,越来越多的国家投入或涉足CTO PCI领域。本文就CTO PCI相关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曹雪群  王丽姿 《护理研究》2012,26(28):2651-2653
[目的]总结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护理经验.[方法]介入治疗术前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充分考虑术中出现各种情况做好术前准备和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做好强化抗凝治疗期间的护理,鼓励病人饮水并做好尿量观察,预防造影剂肾病,做好病人出院指导并嘱病人定期复查.[结果]逆向导丝技术治疗93例取得成功,10例失败,总体手术成功率90.2%,无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本组103例病人全部进行了随访,10例手术失败病人仍存在心绞痛和(或)心功能不全症状,1例手术成功病人术后1年因肺部感染诱发急性左心衰竭死亡,余92例均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预见性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出院指导和定期复查是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护理经验。[方法]介入治疗术前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充分考虑术中出现各种情况做好术前准备和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做好强化抗凝治疗期间的护理,鼓励病人饮水并做好尿量观察,预防造影剂肾病,做好病人出院指导并嘱病人定期复查。[结果]逆向导丝技术治疗93例取得成功,lO例失败,总体手术成功率90.2%,无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本组103例病人全部进行了随访,10例手术失败病人仍存在心绞痛和(或)心功能不全症状,1例手术成功病人术后1年因肺部感染诱发急性左心衰竭死亡,余92例均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预见性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出院指导和定期复查是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介入治疗因其操作成功率低及不良预后而被称为介入心脏病学家的“最后一块前沿阵地”。通过介入方法成功开通CTO病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CTO病变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比例高、病变长、介入治疗中使用支架数较多,术后再狭窄和再闭塞的发生率也远高于非完全闭塞病变。本文拟对CTO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及各种介入治疗手段在CTO病变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和探讨冠脉慢性闭塞后对左室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冠脉慢性闭塞的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66例回顾分析 ,其中单纯心绞痛为A组 (3 6例 ) ,伴有陈旧心梗为B组 (3 0例 ) ,正常对照为C组 (5 0例 )。分析各组超声心动结果和疗效。结果 ①超声心动结果 :左室舒张末容积 (EDV ) :B组 (15 4.43± 5 0 .5 3 )ml >A组 (12 9.5 7± 3 2 .3 5 )ml >C组(98.3 9± 19.3 1)ml,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B组 (5 .5 9± 0 .75 )cm >A组 (5 .18± 0 .5 7)cm >C组 (4 .6± 0 .3 9)cm ,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②疗效 :治疗后院内无心脏事件发作A组 3 1/3 6(86.1% ) >B组 18/3 0(60 .0 % ) ,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引起左心室扩大 ,心室重构 ,提示对此类病人应进行血管重建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的护理重点,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至2010年2月行PCI治疗的824例冠状动脉CT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护理措施,重点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护理对策。结果 824例患者共处理冠状动脉CTO病变875处,成功开通731处,成功率为83.5%(731/875);并发症发生情况:冠状动脉穿孔8例,心脏压塞5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力衰竭发生或加重7例,术中严重心律失常53例,术后2d因脑出血死亡1例。结论对冠状动脉CTO患者PCI围术期容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进行重点护理和预防,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并发症严重程度的有效措施,是提高PCI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临床、检验及影像学特点等方面,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e myocardial injury,PMI)的预测因素分析。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介入中心专用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诊断"冠心病"收入院的患者,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CTO病变患者134例。结果:研究入选134例2型糖尿病合并CTO病变患者,平均年龄(62.12±9.018)岁,其中男性占81.34%(109/134),PMI发生率为14.18%(19/134),根据是否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分为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组(19人)和围手术期非心肌损伤组(115人)。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开口病变、钝性残端病变、扭曲病变、病变长度20mm、逆向导丝技术、反向CART技术、J-CTO积分均具有明显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反向CART技术(OR 7.580,P0.05)、病变长度20mm(OR 3.642,P0.05)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CTO病变引起围手术期PMI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反向CART技术、病变长度20mm是2型糖尿病合并CTO病变发生PMI的独立预测因素。预知该类特殊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风险,对心脏不良事件进行评估,从而有助于治疗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纹穿通导管(Tornus)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导丝能通过而最小径球囊导管不能通过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均采用Tornus导管通过闭塞段血管,球囊导管成功扩张后置入合适支架,完成血管重建,手术时间1.0~3.0(1.9±0.7)h,造影剂用量150~300(240±42)ml。术中、术后及随访无并发症及死亡事件发生。结论 Tornus导管有助于治疗导丝能通过而球囊导管不能通过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We describe in this report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LMCA) occlusion in a young patient 2 years after an uncomplicated, successful ablation of idiop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This complication appears to be a late consequence of trauma to the LMCA during the procedure rather than an acute or subacute embolic ev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介入后对患者左心射血分数、室壁运动的影响。方法 46例慢性闭塞病变的患者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测定射血分数,评价左室局部室壁运动。结果左室射血分数由治疗前的(55.3±0.23)%,明显提高至治疗后的(66.5±0.22)%(P<0.05)。患者左室室壁运动在介入治疗后有明显改善。结论介入治疗可使闭塞冠状动脉开放,从而明显提高左心室的射血功能,改善心肌的室壁运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剂量药物负荷心肌声学造影评估慢性完全性闭塞(CTO)开通对左室容积、射血分数及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46例单支CTO患者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分为开通组和未通组,每组各23例,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行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心肌声学造影,测定并比较两组静息和负荷心肌灌注评分(CSI)、左室容积及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开通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射血分数(60.00%±3.22%vs.62.65%±3.58%)和负荷CSI(1.67±0.53 vs.1.38±0.2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00)。开通组与未通组术后6个月射血分数(62.65%±3.58%vs.57.7%±5.61%)和负荷CSI(1.38±0.28 vs.1.88±0.5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结论开通CTO可改善左室容积、射血分数及负荷下心肌灌注;低剂量药物负荷心肌声学造影可以评估其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患者卒中再发的影响及预测因素。方法:选取头颈部CTA或MRA证实存在MCAO的119例患者进行随访,以脑卒中再发为结局指标,将MCAO患者分为卒中再发组和非再发组,统计分析相关因素。结果:119例患者中失访17例(14.28%),平均随访46.8个月,脑卒中再发14例(13.7%)。再发组合并其他动脉血管闭塞比例、年龄显著高于未再发组(P0.01),D-二聚体、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水平低于未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其他脑血管闭塞为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结论:合并颅内外其他血管闭塞的MCAO患者卒中再发风险升高,可作为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进行5年随访,观察及评估预后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71例IC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电话随访方式随访5年,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RS)将ICAO患者分为结局良好组(mRS≤2分)和结局不良组(mRS>2分);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5年后,纳入预后良好组48例(67.60%),预后不良组23例(32.29%)。坚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他汀的患者相对预后良好,合并房颤、既往卒中史,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胆固醇(TC)血症的患者相对预后不良,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合并房颤、HCY和TC水平与ICAO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ICAO患者5年的预后总体水平较好。坚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ICAO患者预后相对良好,合并房颤、高HCY和高TC血症的ICAO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探讨该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在静脉阻塞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RVO患者男性34例,女性45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0例,分支静脉阻塞59例,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为缺血型及非缺血型组,同时对患眼和对侧健眼的球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结果:患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低于对侧眼(P<0.0001)。缺血型与非缺血型患眼之间其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结论:RVO对患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侧健眼,其间有极显著差异,说明RVO时CRA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缺血型与非缺血型组间其患眼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项检测在RVO分型不是可应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