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利用3D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3DHR-ARM)观察针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NBD)的疗效。方法:选取外伤致脊髓损伤术后神经源性肠道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进行肠道功能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再配合针刺治疗,应用3D HR-ARM、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评分、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评分、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肛门括约肌收缩压、直肠压力、直肠肛管压力差、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便意阈值、神经源性肠道(NB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静息压、高压带长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研究组肛门括约肌收缩压、直肠压力、直肠肛管压力差、便意阈值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肛门括约肌收缩压、BI评分与ASIA评分成正相关(P<0.05),便意阈值、NBD评分与ASIA评分成负相关(P<0.05)。结论:针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3D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结果与量表评定具相关性,有望成为神经源性肠道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曹效  吴慧楠  赵海红  毕胜 《中国康复》2019,34(11):575-578
目的:探讨基于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PES)对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肠道(NB)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脊髓损伤(SCI)合并肠道障碍患者31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5例,对照组16例。2组均给予收缩肛门,盆底肌上提起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20min、频率调制 25Hz/75Hz、带宽 500μs的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疗程为20次。治疗前后对2组进行肠道功能评分与直肠超声检测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exner便秘评分、Cleveland便失禁评分、神经源性肠道综合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肛门外括约肌厚度及肛提肌群厚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群厚度的变化率比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定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群的厚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耳部全息铜砭刮痧联合耳尖放血治疗脑卒中后肠道热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后肠道热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耳尖放血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血压水平、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结果 研究组便秘改善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PAC-SYM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周后,2组PAC-QOL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研究组干预2、4周后PAC-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部全息铜砭刮痧联合耳尖放血治疗脑卒中后肠道热结型便秘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道管理联合肠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患者营养状态、肠道功能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NB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肠道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肠道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态[包括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和血清白蛋白(ALB)和血清总蛋白(TP)]、肠道功能障碍改善情况(采用NBD量表)、粪便性状分型[采用Bristol大便分型量表(BSFS)]、便秘程度[采用便秘评分量表(Wexner)]、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表)、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Hb、PA、ALB、TP均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研究组NBD量表、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BSF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Barthel指数、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1),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体化预设康复护理方案对高位脊髓损伤(SCI)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患者肠道功能、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2022年3月31日接收的132例SCI致NB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案,研究组采用个体化预设康复护理方案;比较两组Wexner便秘评分量表、神经源性肠道综合征评价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精简版(DASS-21)、心理弹性评价量表(CD-RISC)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后Wexner、肠道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理后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DASS-21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理后SF-36中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高位SCI导致的NBD患者开展个体化预设康复护理方案可有效强化其心理弹性,减轻负性情绪,更有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盆底生物反馈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神经源性肠道的疗效。方法:脊髓损伤合并肠道功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盆底生物反馈及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前后根据功能独立性量表(FIM)直肠控制评分原则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结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可以改善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何佳 《全科护理》2022,20(10):1374-1376
目的:探讨个体化预设康复方案在高位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 NBD)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6例高位SCI致NBD相关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预设康复方案。比较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指标、不良心理状态、心理弹性,生活质量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便秘、腹胀、药物依赖情况少于对照组,大便失禁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的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精简版(DASS-21)评分低于对照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预设康复方案应用在高位SCI致NBD病人中能有效提升病人心理弹性,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有效改善异常的疾病关键指标,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道保健操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在医院治疗的5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肠道保健操,每天2次,每次7 min,连续4周,干预前后使用Bristo大便性状量表和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大便性状、粪便症状、腹部症状、直肠症状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保健操能有效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18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采用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肠道管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功能训练前后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肠道功能[采用中文版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心理状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干预后腹胀、腹泻、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Hb、ALB、PA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PAC-QOL中躯体不适、担忧与焦虑、心理社会不适得分均低于干预后(P<0.05),且研究组PAC-QOL各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P<0.05);研究组干预后腹胀、腹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式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脊髓损伤伴排便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改良式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包括定时规律的肠道功能训练、刺激肛门训练、电针刺激内踝后肛门直肠反射区、增加腹压的训练;对照组行脊髓损伤后常规的肠道护理.结果实验组便秘评分有效率87%,对照组便秘评分有效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护理干预能促进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反射的建立,改善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使用开塞露肠道准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若  艾鹏  周斌 《护理与康复》2009,8(3):183-18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使用开塞露肠道准备的必要性。方法将732例患者按排便习惯分为排便正常组和便秘组,再将两组患者按手术日期先后分为排便正常观察组188例、排便正常对照组178例和便秘观察组202例、便秘对照组164例。排便正常观察组和便秘观察组术前晚使用开塞露40ml塞肛,排便正常对照组和便秘对照组术前不进行肠道准备。观察4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程度及住院时间,将取得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排便正常观察组和排便正常对照组术后各项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便秘观察组和便秘对照组术后各项临床资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排便习惯正常患者术前可不行肠道准备;便秘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需使用开塞露进行肠道准备。  相似文献   

12.
王利  赵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3):8068-8070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4000单独或联合开塞露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口服聚乙二醇4000。B组患者聚乙二醇按A组服药方式服用,同时应用开塞露直肠给药。观察排便次数和大便形状的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8%和90.0%,B组有效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泻为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结论:聚乙二醇4000单独或联合开塞露是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盆底肌生物反馈刺激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将64例SCI伴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治疗组(n=32)。两组均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共8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Glazer盆底表面肌电(sEMG)曲线[选取5次快速收缩的最大值(Flick-Max)、持续60 s收缩的平均值(Edu-Mean)]的检测、膀胱残余尿量的检测、以及国际脊髓损伤下尿路功能数据集问卷的调查,以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Flick-Max及治疗组Edu-Mean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治疗组Flick-Max和Edu-Mean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两组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减少(P均<0.01),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1)。问卷调查结果提示,治疗后,治疗组尿意、泌尿系症状、膀胱排空情况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对照组仅尿意情况改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尿意、泌尿系症状、膀胱排空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尿失禁情况两组相当(P>0.05)。结论盆底肌生物反馈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对SCI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盆底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1例。2组均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1周、治疗4周和8周后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和排尿日记对2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和导尿次数进行比较,通过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SDS)和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UTS)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及8周后,2组患者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及导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膀胱安全容量均较治疗前呈持续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及8周后,2组患者USDS及LUTS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manual therapy on bowe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ubjects] The participants were 20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 Manual therapy was applied to the intestine and along the colon ascendens, transverse colon, colon descendens and colon sigmoidem on the surface of abdomen. The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60 sessions (5 times/week, continued for 12 weeks) of manual therapy were compared.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effects both on shortening of bowel time and decreasing dosage of glycerine enema every time patients needed to excrete. [Conclusion] Manual therapy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bowe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Key words: Manual therapy, Bowel function, Spinal cord injury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者在饮水计划的基础上实施清洁间歇导尿,并给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排尿日记、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患者膀胱功能。结果:治疗后排尿日记指标比较,2组每次排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24h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观察组24h尿失禁次数、膀胱残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每次排尿量较对照组改善增加(P0.05)。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最大膀胱容积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及逼尿肌漏尿点压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提高膀胱排尿功能、降低膀胱输尿管返流风险。  相似文献   

17.
张卉  田芸  饶莹  李瑞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0):940-943,931
目的研究经皮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的影响,探讨经皮电刺激对治疗脊髓损伤的意义。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电刺激组、损伤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电刺激组及损伤对照组采用Allen’s打击致伤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模后损伤对照组只予常规护理,电刺激组给予电刺激治疗:取夹脊穴和足三里穴进行经皮电刺激,每次30min,每天1次。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电刺激组及损伤对照组按时间段(第1、3、5、7天)进行灌注取材。标本脱水石蜡包埋,制作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然后采用Olympus数码照像机采集图像进行图像分析,观察与分析GFAP与NT-3的表达。运动功能评分采用BBB评分法。结果从脊髓损伤后3d开始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电刺激组明显优于损伤对照组(P<0.05)。电刺激组与损伤对照组脊髓组织内GFAP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前3d无明显变化(P>0.05),此后逐渐增加,脊髓损伤后5d达到高峰,7d已低于5d(P<0.05)。5d和7dGFAP的表达电刺激组明显低于损伤对照组(P均<0.05)。大鼠NT-3免疫阳性细胞数在电刺激组和损伤对照组均随着时间的延长持续增加,分别于7d和5d时达到峰值,但电刺激组大鼠NT-3阳性细胞数在5d和7d均比损伤对照组增加显著(P均<0.05)。结论经皮电刺激可以抑制脊髓损伤后大鼠GFAP的表达,促进NT-3的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可能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重建及相关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运动训练对大鼠损伤远端脊髓及骨骼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促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制作T9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损伤后1d组、1周组、训练组(术后1周开始训练,共4周)、对照组(未行训练)。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第1、2、3、4及5周时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评定运动功能。取损伤后1d、1周,对照组及训练组大鼠L5—S1节段脊髓及腓肠肌新鲜组织,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测定VEGF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①对照组与训练组BBB评分均较损伤后1周、2周明显提高,但训练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②训练组脊髓及腓肠肌VEGF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损伤后1d、1周组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与损伤1周组、1d组比较脊髓及腓肠肌内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1周组脊髓内VEGF较1d组表达增加(P<0.05),而腓肠肌内VEGF表达较1d组降低(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有效诱导脊髓损伤大鼠远端脊髓及骨骼肌VEGF表达,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耳压、生物反馈、电动按摩器和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患者12例,以McGill疼痛问卷(MPQ)和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治疗前后对中枢性疼痛进行评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MPQ中的PRI-S、PRI-T、NWC以及VAS有明显降低(P<0.01),PRI-A、PPI最大值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治疗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