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中应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护仪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接收的8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患者行麻醉诱导时,对照组根据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及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判断麻醉用量,试验组根据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进行麻醉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50例,在手术之前进行气管插管麻醉。结果所有的老年患者进行气管插管麻醉效果良好,患者都能够成功麻醉,并且手术效果良好,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在给老年患者进行腹部手术麻醉的时候,可以采取正规的操作方法,做好麻醉的准备工作,对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有效数据,探讨出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从而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吸入麻醉组(B组)、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各32例,比较各组间的各项指标差异,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分别为3.00%、(6.42±3.29)min、(12.26±6.38)min,B组患者分别为21.88%、(15.16±8.07)min、(22.45±10.23)min,C组患者分别为18.75%、(15.75±6.67)min、(22.09±10.34)min,其中,A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率分别低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患者在术后6h、1d、3d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3组的IL-6和IL-8均比麻醉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有利于早期拔管,术后肺部感染率较低,有利于老年患者病情的恢复和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5.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4)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全身麻醉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预防对策,为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提供试验数据和临床经验。方法对2010年4月-2013年6月200例腹部手术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160例,同时分析肺部发生感染的原因、感染率及感染病原菌;并依据感染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40例,感染率20.0%,感染的主要因素是侵入性操作、合并呼吸道疾病、控制麻醉易感因素不当、术后处理不合理等;40例感染患者痰培养出病原菌4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0.0%,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30.0%,真菌占10.0%,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45.0%、15.0%、10.0%。结论做好术前的准备、术中的操作规范、术后的合理及时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老年术后的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全麻连系硬膜外麻醉对暮年腹部手术患者血活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择期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老年患者接受硬膜外复合全麻,对照组老年患者行全麻。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结束时(T1)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麻醉前T0时两组患者SBP,DBP,HR和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T1时比较SBP,DBP,HR和SpO2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麻醉深度监护仪已经发展了近二十年,但最近几年,才在临床使用中获得了稳定的增长。但同时临床医生也有困惑,不知是否充分发挥了它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全麻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2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应用CSEA,对照组则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相关指标,术后6 h、12 h、24 h的精神功能状态以及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min)、完全清醒时间(min)分别为(8.19±1.04)、(28.67±5.60)与对照组的(10.17±2.12)、(37.25±6.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3.51±1.12)与对照组的(4.27±1.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时的MMSE评分分别为(22.27±1.46)、(26.23±1.26)、(28.19±1.24),均高于对照组的(21.46±1.35)、(24.68±1.23)、(26.37±1.19)(P<0.05);观察组短期内POCD的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采用CSEA,不仅能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和完全清醒的时间,减轻疼痛,而且对患者精神功能的影响小,可有效减少短期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低成本的麻醉监护仪实现麻醉深度监测功能,在围术期内有效辅助麻醉医生诊断并降低麻醉手术成本。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设计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麻醉深度监测模型,模型输入数据包括麻醉监护仪中记录的心电图和脉搏波,以及从心电图中计算出的心率变异性,模型输出为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苏醒3种状态。结果 麻醉深度监测模型在迁移学习训练方式下的准确率为94.1%,优于所有对比方法。结论 该研究的准确性满足围术期麻醉深度监测的需求,降低了手术成本。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式(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B组)进行比较。结果: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单纯全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9,t=2.184,t=2.259;P<0.05);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和安氟醚4种维持麻醉的麻醉剂用量明显少于单纯全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09,t=2.089,t=2.564,2.360;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作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感染的措施,以降低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方法 医院2009年8月-2011年6月226例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例并发肺部感染,调查发生感染的原因、感染率及感染病原菌.结果 226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16例,感染率为7.1%,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侵入性操作、术后疼痛、抗菌药物使用、合并上呼吸道疾病;发生肺部感染的16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术后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从16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显示,共培养出致病菌1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6.3%,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31.3%,真菌占12.5%;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侵入性操作各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消除各种易感因素是降低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进行上腹部手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全身麻醉下上腹部手术的125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肺部感染因素及痰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岁患者肺部感染率为10.31%,高于<70岁者的5.63%,手术时间>2 h患者感染率为10.46%,高于≤2 h者的5.40%,术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及时者感染率为6.59%,低于未及时清除者的15.69%,术后早期活动者感染率为5.14%,低于晚期活动者的12.34%,吸烟者的感染率为10.54%,高于不吸烟者的4.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菌培养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链球菌等为主,分别占27.45%、22.55%、19.61%。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进行上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治疗过程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部外科病人术后合理有效的镇痛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方法:选取100例胃肠道疾病拟行剖腹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病人术后第1~3天,静脉给予曲马朵;试验组病人术后第1~3天静脉给予曲马朵,第4~7天再口服曲马朵片.观察病人术后疼痛评分,并于术前、术后第3、7天观察能量代谢的变化.结果:试验组病人术后使用镇痛剂1周,能量代谢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4天,试验组病人活动时疼痛评分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手术后使用足量有效的镇痛,可减少术后病人的应激反应,降低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60例拟行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S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C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监测麻醉前、麻醉开始后5,10,15,20,30min各组患者MAP、HR,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需药物治疗例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更广,运动阻滞程度明显,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P〈0.01)。与麻醉前相比,S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MAP、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麻醉后10、15minMAP、HR下降(P〈0.01)。C组患者术中需麻黄索或阿托品治疗25例,S组为4例。两组患者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倾4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阻滞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为Ⅱ~Ⅲ级下肢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Ⅱ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EA)。记录两组椎管内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20min(T4)、30min(T5)及术毕(T6)SBP、DBP、HR、SP02的数值,用Bromage法判定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麻醉合并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组间和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比Ⅱ组明显短(P〈0.05);Ⅰ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Ⅱ组(P〈0.01);Bromage评分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1);两组间合并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起效快,肌肉松弛好,麻醉效果确切,用于老年患者的下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腹内压升高对器官功能的损害及预后的影响,及时发现腹腔压力的变化,避免腹内高压。方法对心脏术后可以引起腹腔内压力增高的病人采用膀胱内压力监测进行预防性监测。结果对心脏术后患者行常规监测,发现腹腔内压力增高比例非常高。结论应对心脏术后高危人群常规进行腹内压监测,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电视胸腔手术(VATS术)中应用。方法60例电视胸腔镜下行肺手术患者。分为静吸复合全麻组(C)、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全麻组(RP)和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RP-EA),每组20例。观察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术毕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结果RP-EA组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性,术毕恢复时间及VAS评分均优于C组和RP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腔镜手术的应用,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恢复快,具有安全、有效、可控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预防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432例,ASA分级Ⅰ~Ⅱ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6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根据NT麻醉深度监测仪指导给予麻醉药,对照组根据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给予麻醉药.分别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NT分级、NT指数;记录各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Ramsay评分;于术后第1、4天各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中感知和记忆情况.结果观察组无术中知晓,对照组怀疑有知晓及肯定知晓各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降低[(6.0±2.8) min比( 10.0±4.9) min,( 12.0±5.5) min比(19.0±6.9) min](P< 0.05);平均动脉压、心率更为平稳;除咪达唑仑外,其余各药物用量更少(P<0.05);意识恢复、气管拔管、出手术室时Ramsay评分更低(P<0.05).结论 NT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全凭静脉麻醉,提高了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中知晓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