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强化麻醉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手外伤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臂丛神经阻滞手外伤手术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臂丛神经阻滞中是否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强化麻醉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强化麻醉)与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强化麻醉),每组44例,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给药10 min、30 min以及术毕时术肢NRS数字疼痛评分及Ramsay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手外伤手术右美托咪定辅助强化麻醉可提升镇痛、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
3.
潘桂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3):73-7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4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22)与对照组(n=122),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实施手术,观察组给予DEX 0.6μg/kg,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5μg/kg+咪达唑仑0.03 mg/kg。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2组患者在用药10、20、30、60 min时OAA/S评分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5);观察组用药后20、30、60 min的MAP、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用药后10、20 min时Sp O2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为10.7%,显著低于对照组36.9%(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发挥较好的镇静作用,且呼吸抑制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3)
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特异性的α_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抗炎等作用。近年来,除静脉泵入的给药途径外,国内外学者还尝试了口服、鼻腔滴入、复合神经阻滞、椎管内给药等方式,这些给药途径均被证实有效,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部麻醉药的辅佐剂用于外周神经阻滞,将为麻醉医生提供新的依据和策略。本文将就右美托咪定联合局麻药物在神经阻滞中的临床运用作一综述,以便为临床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6.
黄雄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0):29-3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颈臂丛神经阻滞下锁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锁骨骨折患者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4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进行颈臂丛神经阻滞)和研究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颈臂丛神经阻滞),各32例。对比两组麻醉情况、麻醉质量、呼吸循环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镇静状态(采用镇静状态Ramsay评分评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运动阻滞维持、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较长,运动阻滞奏效、感觉阻滞奏效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及牵拉反应缓解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时(T1)时点,两组HR、MAP、SpO2、Ramsay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 min(T2)、手术即刻(T3)时点,两组HR、MAP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需进行麻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75例,其中甲组患者应用咪达唑仑实施麻醉,乙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实施麻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镇痛效果对比,乙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甲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平均动脉压(MAP)较实施麻醉前均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0、30、60min乙组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和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用于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断指再植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手外科行断指再植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瑞马唑仑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经肌间沟入路行单次臂丛神经阻滞,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1 mg/kg,继以1 mg/(kg·h)泵注维持至手术结束前10 min;D组静脉注射0.5μg/kg右美托咪定,然后以0.5μg/(kg·h)的速度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前10 min。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0)、创面清洗消毒时(T1)、上止血带时(T2)、手术开始时(T3)、松止血带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MAP、HR、SpO2值;比较不同时刻两组患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值(BIS);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开始至意识消失时间(LOC)和停药后的意识恢复时间(ROC);比较两组患者第一次上止血带前和最后一次松止血带后15 min血乳酸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麻醉在骨科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接收的骨科上肢手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用0.5%的罗哌卡因20 mL对所有患者进行臂丛麻醉,之后用面罩给氧.待麻醉效果确定后,在手术开始前10 min对A组患者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为0.7 μg/kg,之后改为0.15 μg/(kg·h)进行维持.对B组患者输注丙泊酚,剂量按照患者自身血浆靶浓度1.5 μg/mL靶控.而对C组患者在术中不用任何镇静药物.术中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的不同时点镇静程度、循环和呼吸指标以及术后24 h术中遗忘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的镇静程度Ramsay评分明显优于B、C组,A组的遗忘程度达到Ⅲ级的病例比例明显高于B、C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可靠,镇静效应明显,具有较好的顺行性遗忘作用,可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且无呼吸抑制作用,术中易管理,并发症少,是一种可用于骨科上肢手术中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行上肢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B超引导组(n=42)。对照组以盲探的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超引导组在B型超声仪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B超引导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均优于对照组,但麻醉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B超引导组不同臂丛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盲探法相比,B超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操作时间虽然有所延长,然而麻醉效果佳,能够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超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急诊上肢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B超引导下行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接受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支配区域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完全阻滞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较肌间沟阻滞好,其起效时间快、阻滞完善,是适用于急诊手术的上肢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brachial plexus block,BPB)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106例行超声引导下BPB麻醉的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阻滞前5min(T0)、阻滞后10 min(T1)、15 min(T2)、30 min(T3)、60 min(T4)、90 min(T5)、手术结束即刻(T6)、术后4 h(T7)、术后8 h(T8)、术后24 h(T9)、术后48 h(T10)各项指标变化,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T0,T1、T2、T3、T4、T5时间点心率(hear t rate,HR)与平均动脉压(mean ar ter ial pressure,MAP)水平;T0,T6,T7、T8、T9、T10时间点血清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T0,T6,T7、T8、T9、T10时间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T7、T8、T9、T10时间点VAS疼痛与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T3、T4、T5时间点HR和M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7、T8、T9、T10时间点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T7、T8、T9时间点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T10时间点VAS疼痛评分与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缩短超声引导下BPB麻醉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维持时间,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但患者术中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40例行单侧上肢/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0.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1组)和1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2组)。比较2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后4、6、8、10、12和14 h的静息和运动阻滞效果,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镇静等不良反应。结果 DR1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开始恢复和完全恢复的时间均显著早于DR2组患者(P0.01);DR2组在6 h活动疼痛评分和术后8、10、12和14 h的静息和活动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DR1组(P0.05)。结论 1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较0.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增强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16.
17.
罗哌卡因联合碳酸利多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志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3):51-52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联合碳酸利多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各类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A组:0.375%罗哌卡因30ml;B组:0.75%罗哌卡因15ml,联合1.73%碳酸利多卡因15ml,共30ml。按手术部位的不同,分别从肌间沟和腋路给药。观察生理指标变化、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快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时间及感觉阻滞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B组优者达92.5%,A组麻醉优者达65.0%,A组有4例患者术中感疼痛明显需加用静脉辅镇痛助药物。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麻药中毒反应。结论罗哌卡因联合碳酸利多卡因经肌间沟及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麻醉效果优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不同入路方式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3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肩关节镜手术患者87例.按照麻醉方案分为观察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62例)和对照组(全身麻醉,25例),观察组中31例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观察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颈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对乳突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 Ⅰ~Ⅱ级的乳突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即颈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脉麻醉组(B组).观察切皮前,切皮即刻,切皮后1、5 min,磨电钻即刻及5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观察术后VAS评分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结果 与B组比较,A组MAP、HR在切皮前1 min,切皮即刻,切皮后1、5 min和磨电钻即刻及术后24、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磨电钻后5 min MAP、HR及术后1、4、12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颈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对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20.
黄永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4):104-10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及颈浅丛神经阻滞结合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89例行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及颈浅丛神经阻滞结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