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成药在妇科临床的应用现状,根据存在问题制定管理对策。方法:2018年8~12月医院妇科中成药常规管理,为实施前。2019年1~5月通过总结实施前中成药管理存在问题,并采取综合管理措施,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妇科中成药使用与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使用的中成药平均种数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中成药平均费用明显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妇科在中成药使用期间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且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与患者医疗负担,通过采取中成药管理对策能够规范中成药使用,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充分发挥中成药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成药在心血管科临床应用的问题,对所涉及的问题完成分析并提出护理管理对策,测评各项对策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某医院心血管科2020—2021年接诊的患者28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的回顾性分析。该医院心血管科自2021年1月开始实施问题分析后的管理对策调整,因此将2020年就诊的142例患者定义为实施前,将2021年就诊的142例患者定义为实施后。分析实施前后患者的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用量用法不当、存在配伍禁忌、联合用药不适宜、重复用药)。分析实施前后患者的中成药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等系统的情况)。分析实施前后患者对于干预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后患者的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中成药用药后不良反应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于干预方法的满意程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心血管科的中成药使用过程中,目前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比如不合理用药,忽视中成药的副反应等,通过客观的分析问题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能有效的提升中成药的管理效果,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中成药在肾内科的应用情况及管理措施。方法:调查2020年7月—2021年6月医院肾内科实施常规管理时患者使用中成药情况,分析肾内科患者对中成药使用情况,提出管理对策,设为管理前。于2021年7月—2022年6月医院肾内科开展临床规范化药学服务管理,设为管理后。纳入管理前后阶段患者各90例,比较中成药使用改善效果。结果:管理后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质量评分、中成药使用健康知识掌握评分、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评分、中成药应用满意率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的肾内科患者对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类型及所占比例、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调查发现,肾内科患者存在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开展临床规范化药学服务管理后,能够更有效避免肾内科患者出现中成药不合理用药情况,掌握中成药临床应用知识,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让患者更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019—2021年某院口腔科中成药应用现状,并评价开展医院药事管理联合药学服务干预后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6月某院口腔科未施行医院药事管理联合药学服务干预时口腔科中成药用药状况,设为实施前;以2020年7月—2021年12月施行医院药事管理联合药学服务干预后口腔科中成药用药状况,设为实施后。抽取实施前后某院口腔科中成药处方各800张、患者各100例开展研究。调查2019—2021年某院口腔科中成药情况,分析开展医院药事管理联合药学服务干预前后口腔科中成药用药不合理处方率、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用药满意率。结果:2019—2021年某院口腔科中成药临床用药排名前10的中成药为溃疡散、黄连胶囊口炎清、康复新液、一清胶囊、云南白药胶囊、珍黄丸、金莲花胶囊、独一味胶囊、青鹏软膏,且中医药类型适应情况基本稳定。实施后口腔科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给药频次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用药适应证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用药配伍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重复用药)的处方量及所占比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患者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西药联用管理在药剂师调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3~8月药剂师调剂中采取常规管理(对照组),2019年9月~2020年2月药剂师调剂中采取中西药联用管理(观察组),各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均随机选择3张用药处方,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药房退药情况及不合理处方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药房退药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合理处方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剂师调剂中加强中西药联用管理,可兼顾患者用药疗效与用药安全性,同时可降低不合理处方及药房退药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中成药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方法:选择医院2018~2019年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中成药使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使用的中成药包括百令胶囊、玉屏风颗粒、银杏露、枇杷露、补肺活血胶囊、清咽滴丸。2019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2018年,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不同年龄段均有发生,其中≥60岁者发生率较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较高的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主要发生在用药后24 h内;有25例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医院呼吸内科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有升高趋势,与不合理用药有关,60岁以上患者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对此应加强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保证呼吸内科中成药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医院胸外科中成药用药现状,以指导中成药管理并规范用药,提高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方法:对医院胸外科2017年中成药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设为实施前;2018年对中成药采取针对性管理,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中成药合理用药情况、患者平均中成药费用和服务满意率。结果:实施后中成药合理用药率显著提高,患者平均中成药费用明显下降,服务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针对胸外科中成药使用存在的不合理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能够规范中成药使用,提高用药合理性,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糖尿病常用中成药的使用合理性,为中成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接诊并使用中成药治疗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抽取3张处方,共600张处方,对其中成药使用情况、中成药使用合理性予以评价。结果:200例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使用的前10种中成药为八珍颗粒、百令胶囊、肠胃康片、大黄苏打片、枫蓼肠胃康胶囊、复方丹参滴丸、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复方血栓通胶囊、黄芪生脉饮、玉屏风颗粒。600张处方中存在40张处方不合理问题,包括4张不规范处方、31张用药不适宜处方及5张超常处方;200例患者治疗期间有2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医院糖尿病常用中成药在使用期间存在部分不合理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成药处方管理,同时重视中成药不良反应分析,保证糖尿病患者用药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医师与药师联合管理对促进中成药合理使用中的作用。方法:将2021年1—6月医院未施行医师、药师联合管理时心内科中成药用药状况,作为管理前;将2021年7—12月施行医师与药师联合管理后心内科中成药用药状况,作为管理后。抽取管理前后医院中成药处方各1 500张、患者各150例开展研究。分析开展医师与药师联合管理前后心内科中成药用药不合理处方率、患者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用药服务满意率。结果:管理后的心内科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处方诊断不合理、中成药剂量不合理、辨证用药不合理、用药途径不合理、中成药配伍不合理、用药时机不合理、给药疗程不合理、中成药处方书写不规范)率、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的MMAS-8量表评分、患者用药服务满意率,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开展医师与药师联合管理后,能够有效降低心内科中成药用药不合理处方率,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让患者对中成药用药管理质量更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用于肠胃外科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2018年肠胃外科的中成药实行信息化管理,将2017年设为实施前,采取常规管理,2018年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的医疗费用。结果:实施后的不合理用药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中成药费用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肠胃外科中成药实行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药物合理使用率,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帕累托图联合鱼骨图分析法在中成药合理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为提升用药管理质量,医院药剂科于2018年6月起实施基于帕累托图联合鱼骨图分析法的中成药管理模式。随机抽取实施前(2017年10月~2018年5月)和实施后(2018年6月~2019年2月)药剂科接待服务各480例患者展开调查,记录实施前后中成药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治疗期间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药学服务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帕累托图联合鱼骨图分析法应用于医院中成药合理用药管理中,能明显降低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减少用药风险事件和医疗纠纷,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骨科中成药使用情况及用药通则规律及其管理对策。方法:将医院2016年3月~2020年3月接诊的80例骨科使用中成药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研究,对其中成药使用类型、中成药使用不良反应特点予以分析,为骨科中成药使用与管理提供依据。结果:80例患者治疗期间使用的中成药包括:接骨丸、七厘散、云南白药、跌打丸、活血止痛散、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其中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较其他药物使用率较高(P<0.05);男与女不良反应发生差异较小(P>0.05);60岁以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11~19岁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口服、外敷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中成药注射剂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以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系统、累及神经系统、累及消化系统的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骨科中成药注射剂药物在使用期间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以皮肤及其附件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主,骨科中成药使用期间需重视用药通则规律,并加强中成药使用管理,兼顾用药疗效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疗程和用药时间优化医院中成药处方点评体系。方法:入选2019—2020年医院收治的600例使用中成药的患者(300例/年)。2019年中成药处方点评沿用既往的标准。2020年在既往的点评体系基础上,基于疗程和用药时间进行体系优化。比较两年来“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的发生率、患者中成药用药行为评分、患者用药服务满意率。结果:2020年处方点评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19年(P<0.05)。2020年患者的中成药用药行为评分低于2019年(P<0.05)。2020年患者用药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2019年(P<0.05)。结论:基于疗程和用药时间优化处方点评体系明显减少了医院中成药“用法用量不适宜”问题的发生率,提升了患者的满意率,规范了患者的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医院肝胆外科中成药应用现状,提出问题和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肝胆外科2020—2021年期间4 893份处方中涉及中成药的使用数据及中成药治疗患者资料,评估肝胆外科临床中成药的管理和应用状态,统计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等不良事件发生概率,调查肝胆外科患者用药满意度,评估管理效果。结果:医院肝胆外科2020—2021年期间4 893份处方中,共有含中成药处方1 374份,占28.08%。1 374份中成药处方中,共有45份(3.28%)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不合理用药类型以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无适应症用药等为主。调查1 374位患者用药满意度,结果显示满意度问卷调查得分≥80分者共有1 295位,用药满意率为94.25%,不满意可能与服务态度、不了解中成药、中成药使用相对繁琐复杂等因素有关。1 374位患者使用中成药治疗过程中,共有42位患者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常见如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过敏、胸闷不适、头部胀痛等,经针对性处理后均得以缓解,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3.06%。结论:医院肝胆外科中成药使用概率较高,临床用药相对规范,但仍存在不合理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药优化管理提升呼吸内科中成药使用合理性的效果。方法:2023年1月对呼吸内科中成药用药过程实施中医药优化管理,将2023年1—6月438张中成药处方数据设为实施后;2022年7—12月呼吸内科416张中成药处方数据设为实施前。统计实施中医药优化管理前后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用药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呼吸内科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用药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医药优化管理在呼吸内科中成药使用管理中应用效果良好,可减少不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用药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医院内科病区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制定预防对策,以降低中成药用药风险。方法:统计2017年医院内科病区5 000例患者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原因,2018年针对5 000例中成药使用患者制定预防对策。分析2017年和2018年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预防管理效果。结果: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不良发生的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12岁患者与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中成药不良反应可涉及多个系统。采取管理措施后,2018年的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2017年(P0.05)。结论:根据内科病区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特点采取预防干预对策,能够降低中成药使用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成药在妇产科临床中的使用现状,为妇产科中成药使用与管理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医院在2019年收治的120例患者,每例患者随机抽取3张中成药处方,对其中成药使用情况、使用合理性、用药安全性等资料予以分析。结果:妇产科患者使用的中成药主要有益母草颗粒、生血宝、胚宝胶囊、安坤颗粒、保胎灵、阿胶生化膏、吴茱萸穴位贴及芒硝包。360张处方中存在28张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原因包括未遵循中医辨证用药原则、忽视女性所处的特殊时期。12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有25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医院妇产科中成药使用期间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问题及不良反应问题,需要重视妇产科中成药用药管理,加强中医辨证治疗,同时关注女性的特殊生理时期,进而兼顾用药合理性、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中医院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对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为提高临床中成药使用合理性,医院从2020年1月开始实施中药处方点评管理。2020年2月—2021年4月期间医院中成药治疗患者处方资料中选取300份作为管理后研究对象;2019年期间医院中成药治疗患者处方资料中选取300份作为管理前研究对象。处方点评管理前后,统计临床中成药使用不合理事件发生率,调查患者对临床用药干预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结果:管理后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患者对临床用药干预和用药指导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中成药处方点评应用于临床中成药合理应用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中成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病患及家属的服务质量提升有积极帮助,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医院儿童耳鼻喉科疾病中口服中成药的应用合理性,为儿科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240张儿童耳鼻喉科疾病处方,对其用药合理性做出评价。结果:240张处方中,主要中成药包括玄麦甘桔颗粒、小儿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与桑桔感冒片,存在24张口服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情况(10.00%),包括适应证不适宜3张、剂量疗程不准10张、联合用药不当6张和忽视中成药不良反应5张。结论:儿童耳鼻喉科疾病治疗期间存在部分口服中成药不合理应用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儿童口服中成药的合理与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医院中医内科用药现状,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安全管理对策。方法:对医院2018年1~11月中医内科500例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于2019年1~11月对500例患者采取安全管理对策,评价管理前后中医用药情况、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中医药使用满意率。结果:管理后患者用药期间不合理用药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患者住院时间短于管理前,医疗费用少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患者中医药使用满意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医院中医内科用药期间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通过加强中医内科用药安全管理,能够明显降低不合理用药,缩短病程,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