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SWOT分析法对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中医治未病进行分析,明确了其当前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且为其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够推动我国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并在中医治未病方面取得更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医学的重大转变集中体现在防治疾病的思想观念上,从关注和研究如何治疗疾病的"疾病医学"向如何保持和促进健康的"健康医学"理念转变;从只重视生理健康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者都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医  相似文献   

3.
陈佳莉 《光明中医》2021,36(13):2115-2117
此研究主要是以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为基础,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诊疗方式,明确患者体质,确定病性及推断预后,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中医健康宣传教育;并制定中药膳食疗养以及运动方案等个性化的治疗方式,从不同角度体现出健康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优势.健康管理模式作为中医护理中的特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医治未病是新世纪的健康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预防、养生、治未病,在三千年前的帛书上就有记载,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奠定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不断加以阐述、充实,形成了内容丰硕的系统工程,形成了最早的健康模式。比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才真正重视健康管理模式整整早二千多年,如今医学界大力倡导的“预防为主”战略思想与我们祖先治未病的战略思想体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于现代健康状况与健康管理模式目标差距甚远,因而在中医治未病理论中进一步挖掘、继承、发扬、提高这一宝藏,无疑对改变目前人们的健康状况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方法结合健康管理干预高血压病(I~II期)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I~II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中医治未病干预(疏肝活血方法)结合健康管理。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健康管理。每4周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流变、血脂(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症状及血压、血流变、血脂变化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未病方法结合健康管理高血压病效果明显,并优于单纯健康管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健康中国是国家级战略决策,中医治未病是中医药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医药临床的重要哲学指导和临床治疗大法,更是中医药预防保健学科的基础支撑。中医治未病是健康中国行动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7.
<正>1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与优势治未病一词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但治未病的理念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其后数千年历代医家多有阐发,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大医家均继承、丰富与发展了治未病理论。这一思想的主要精髓体现在"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1]"。告诫人们要"预防为先","未病先防","见微知著","已病防变","未病先治"[2]。作为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预防医学,最基本的思想治未病,不仅为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未病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文中记载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未病指导思想,倡导无病先防,重在预防。通过养生来预防疾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定期进行体检,防病于未然。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未病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文中记载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未病指导思想,倡导无病先防,重在预防。通过养生来预防疾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定期进行体检,防病于未然。  相似文献   

10.
浅释中医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随着当今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作出调整,"治未病"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现出来,所以很有必要将"治未病"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采用SWOT分析法,对治未病现代化装备进行分析,明确其当前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且为其制定相应的SO、ST、WO、WT发展策略,以期为推动治未病现代化装备战略取得积极成效、谋求治未病现代化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治未病”理论在脑卒中疾病的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临床发现的有脑卒中先兆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预防脑卒中发生知识的掌握程度,随访1年半内疾病的发生几率.结果 观察组知识的掌握程度高,疾病的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未病”理论可以指导有脑卒中危象的患者提高警惕,改变正确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发生进行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流考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是中医学博大精深理论体系中最具影响的理论之一,它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医“治未病”思想以对人体总体的把握以及预见性、包容性在预防医学中独具优势。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已经成熟的优势,将其理论广泛运用于临床,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治未病而尽享天年。本文对治未病思想的源与流进行了初步梳理与考证,意在抛砖引玉,与中医界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未病"健康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1月,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提出:加快建立服务提供体系,加快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加快建设服务人才队伍,探索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探索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的实现形式,是今年工作的五项重点.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我院特色与国际标准的服务模式,从心身整合的角度,对治未病中心开展健康管理业务的必要性、理论渊源、人才需求及运作模式等方面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本文首先分析未病本旨,然后阐明未病的3种状态,即无疾之身、隐而未发、发而未传;探讨治未病的渊源,进而从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等5个层面剖析了治未病的内涵,为进一步研究和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均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均以预防为原则,两者之间具有相融性.因此,将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健康管理,利用中医养生学的思想及方法为健康管理提供应用支撑.笔者试就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中医学中最具影响的学说之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对治未病思想的最早阐述。后经张仲景等医家进一步的诠释与发展,至清代,以叶天士、吴鞠通为代表,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中医治未病思想体系的确立。本文以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为例,导出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在中医治未病多方面的作用,以期待能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概述中医治未病理论涵盖的三个层面的基础上,简述了中医养生产业发展的六个要点,表述了中医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养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提出了中医养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进一步保障人类生存质量和延长自然寿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山区城市体检人群进行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评价其对山区城市人群健康状态的改善效果,探讨适合山区城市人群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措施方法。方法:采取双盲方法将1 000位山区城市体检人群随机分为中医治未病干预组,对照组各500人,对每个人进行《亚健康测量表》测评分类,中医体质辨识,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理论原则,按照"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进行个体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结果:试验组的研究人群干预前、后健康状态变化,血脂、血压、血糖、肝功能及其他异常检验指标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讨论:本研究表明,运用中医治未病开展对城市人群进行健康干预,方法有效、简便、实用、操作性强,效果显著,对改变和保障目前人们身体健康状况具有特别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五位一体”中医护理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健康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五位一体”中医护理健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满意度、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在入院时以及出院时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以及健康状况的情况、患者出院时部分生理指标的异常比例、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的中医养生知识知晓比例,健康行为改变比例。结果:观察组的干预效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健康状况的评分均增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白细胞计数的异常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中医养生知识知晓比例,健康行为改变比例均增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中医养生知识知晓比例,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