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发性脑出血是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早期可出现血肿扩大,会进行性加重神经功能损伤和不良预后,因此能否客观准确地预测血肿扩大并尽早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十分关键。计算机体层成像(CT)作为脑出血诊断的金标准,能够直观地显示脑出血情况,对于CT征象预测早期血肿扩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针对CT平扫征象预测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并积极采取干预治疗提供客观参考。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最具破坏性的卒中形式之一,受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ICH患者会出现血肿扩大(hem-atoma expansion,HE),一旦出现HE则意味着预后较差.如果能在ICH早期阶段中筛选出HE的高风险因素,则可有效预防HE.我们总结了近年来预测HE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4.
脑出血是一种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卒中,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要想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提高对其病理生理及发病过程的认识。以往认为,脑出血患者活动性出血只持续很短一段时间,临床症状恶化主要由脑水肿引起的占位效应或全身因素所致。但近来研究表明,一... 相似文献
5.
6.
当前,自发性脑出血(SICH)已经成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30 d内死亡率高达30%~5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我国每年新发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达41.3万人。传统认为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病属于短暂一次性过程,但是随着CT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当前已经认识到了自发性脑出血血肿会在早期持续扩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的关系。方法对130例.曾出血住院志者分三阶段复查CT,观察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的关系。结果全部130例脑出血患者共36例出现血肿扩大(27.7%),其中类圆形血肿者土肿扩大发生率为5.0%(3/58)。不规则形态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38.0%(16/42),不规则+分隔形血肿扩大发生率最高,为56.7%(17/30)。结论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较高,可根据土肿形态不规则度判断血肿扩大的可能性,以便及时复查CT,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的关系.方法170例脑出血患者按血肿形态分为规则形,不规则形及不规则+分隔形血肿,发病后24~72小时内作CT复查.结果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0.0%,继续出血发生在24小时内为61.7%,不规则+分隔形血肿扩大发生率最高为42.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与血肿形状密切相关,多发生在24小时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混合征和岛征及其联合征象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血肿扩大分为早期血肿扩大组(38例)和血肿未扩大组(48例).分析CT平扫的岛征、混合征及联合征象对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使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10.
11.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压调控对血肿扩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院时血压>180/100 mm Hg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强化降压组(强化降压组)48例,指南标准降压组(指南降压组)48例,分别予以相应降压治疗.观察24 h后两组血肿体积变化,以及入院时和入院后21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结果 强化降压组血肿扩大5例(10.42%),指南降压组血肿扩大11例(22.92%),强化降压组血肿扩大率显著低于指南降压组(P<0.05).两组入院后第21日NIHSS评分分别为(17.2±8.25)分和(20.8±9.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强化降压能有效预防血肿扩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脑出血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的疾病,而早期血肿扩大会进一步增加其病死率及致残率,CT作为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检查,在预警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研究中已取得相关研究结果,这些预警性表现为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发展提供了有力依据.本文就CT在预测血肿扩大方面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诊干预方法以及脑出血后血肿变化的总结,探讨急诊干预对防止高血压性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8年6月—2012年12月因高血压性脑出血来深圳龙华医院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所有资料中随机抽取实施急诊规范化干预的患者90例(干预组)及未实施急诊规范化干预患者90例(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早期血肿扩大率进行比较。急诊干预措施包括患者呼吸道的管理、血压的调节、颅内压检测、静脉输入止血药物、确保患者处于安静状态、留着尿管、完善必要的常规检查等,其中血压的调节笔者采用的是乌拉地尔静脉注射加静脉输入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伴血压升高的患者,在接诊后1 h内将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30~140 mm Hg,且一直维持此水平,保持血压的稳定,防止血压的波动。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危重且变化快,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规范化的干预有助于血肿的稳定,对防止脑出血后早期血肿进一步扩大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工作中应将急救服务体系即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救体系和重症监护治疗体系切实落实到脑出血整个治疗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CT评估脑中线移位和血肿量对脑出血(ICH)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90例ICH患者,均于入院时接受头颅CT检查,根据治疗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脑中线移位、血肿量,Logistic和ROC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脑中线移位、血肿量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丘脑出血占比、脑中线移位值、血肿量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丘脑出血、脑中线移位值、血肿量为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P<0.05);脑中线移位值、血肿量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1和0.763,脑中线移位值预测灵敏度为0.784,特异度为0.811,血肿量灵敏度为0.602,特异度为0.849。结论CT评估脑中线移位与血肿量,对ICH患者不良预后具有较高预测效能,有助于指导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4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血肿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肿量较对照组减少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1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分别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量,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评分量表的临床实用性。方法:对53例自发性ICH患者入院时采用ICH评分量表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 lin ical neurologic defic it scale,CNDS)量表进行评分。分析ICH评分与患者30天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ICH评分 ≥ 3分组患者30天病死率明显高于ICH评分<3分组(P<0.01);ICH评分 ≥ 3分组患者CNDS明显高于ICH评分<3分组(P<0.01);患者入院时ICH评分与CNDS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ICH评分简单、易行,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自发性ICH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18.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5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因素、病理机制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11月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高血压脑出血无血肿扩大59例作为对照组,对脑水肿、脑梗死体积以及预后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血肿早期扩大组脑水肿带体积及脑梗死体积明显大于血肿未扩大组,GOSⅠ~Ⅲ级明显差于血肿未扩大组(χ2=16.89,P0.01),ADL完全恢复率明显低于未扩大组(χ2=9.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扩大会加重患者的脑水肿及脑梗死,增加患者的病残率及病死率,预防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特征和平扫CT影像组学特征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早期脑出血血肿扩大(HE)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性早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261例,根据是否存在早期HE分为HE组和非HE组,并将所有样本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182例)和验证集(79例)。采用3D Slicer软件对病灶感兴趣区进行勾画。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人口统计学特征、CT影像学特征)。使用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筛选,保留非零系数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特征分别构建临床、影像组学及混合逻辑回归(LR)模型以预测早期脑出血血肿是否扩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从CT影像中共提取396个影像组学特征,经LASSO算法降维后筛选出7 个具有鉴别意义的影像组学特征。收集临床特征共计10 个,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漩涡征、黑洞征、形状不规则是HE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及混合模型预测效能:训练集中AUC分别为0.924、0.836和0.968,特异度分别为91.4%、81.0%和95.2%,敏感度分别为81.8%、78.4%和84.4%;验证集中AUC分别为0.919、0.796 和0.929,特异度分别为81.8%、77.5%和88.1%,敏感度分别为76.1%、64.5%和80.4%。结论:基于临床及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LR模型对HE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强化降血压治疗合理目标血压。方法 对急性起病6h内头颅CT检查证实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采用乌拉地尔注射液静脉微泵控制血压(乌拉地尔5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至50ml,先微泵快推5mg,继以100~1000滋g/min泵入,根据监测血压调整泵入速度,直至血压达到目标血压),分别于1h内控制目标收缩压至140~160mmHg,观察两组患者实际血压控制平均水平,24、72h血肿增大情况,28、90d内病死率,及改良Rankin量表、Barthelindex(BI),以评估远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实际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24、72h血肿量、血肿扩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28、90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90dmRS评分及28d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90dBI研究组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降压治疗,正如指南所推荐的对于收缩压介于150~220mmHg的脑出血患者,立即将血压降至140mmHg是安全可行的,能改善存活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