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39例AMI并予尿激酶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梗死前3d内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顸适应(IP)组和非缺血预适应(NIP)组,比较两组患者冠脉再通率、梗死面积、左室功能及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iP组冠脉再通率、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恢复优于NIP组(P〈O.05);IP组溶栓后梗死面积较溶栓前明显缩小(P〈0.05);IP组溶栓后梗死面积、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NIP组(分别为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IP与冠脉再通呈正相关(b=o.962,P〈0.05),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呈负相关(b=0.656,P〈o.05)。[结论]IP对AMI患者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溶栓后冠脉再通率,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影响冠脉再通及近期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曲美他嗪组35例,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6个月时分别行B型钠酸肽(BNP)及超声心动图(用LVEF、CO、CI等指标)评价心功能。对照组虽能改变LVEF,但CO无显著变化(P〉0.05);而TMZ组能显著改善LVEF,且能显著增加CO(P〈0.05);两组均能降低BNP(P〈0.01或P〈0.05),但TMZ组更能有效降低BNP及改善心功能(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陈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以明显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定量分析并比较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心梗)患者二尖瓣环长轴方向上运动速度和时间变化,探讨其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异常的价值。 方法冠心病心绞痛组16例、心梗组34例,对照组16例。常规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脉冲DTI记录二尖瓣环侧壁、间隔、前壁和下壁的运动频谱,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S)、峰值时间(TS)和局部射血前时间(PEP),计算4个位点的均值,分别以Sm、TSm和PEPm表示。 结果心绞痛组和心梗组S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心梗组Sm又低于心绞痛组(P〈0.01);心梗组PEPm、TSm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且长于心绞痛组(P〈0.05)。Sm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57,P 〈0.01),PEPm、TSm分别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67、r=-0.62,P〈0.01)。结论脉冲DTI所测Sm、PEPm和TSm均可反映冠心病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患者心功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变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33例肝硬化患者,年龄(50.9±10.4)岁,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分为Child A组(n=12)、ChildB组(n=11)和ChildC组(n=10)。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年龄(46.3±10.3)岁。超声心动图测量静息状态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前后径(LAd)、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波峰值速度与A波峰值速度比值(E/A值)。结果肝硬化患者较对照组LVEF增加、LAd增大、E/A值下降(均P〈0.01)。LVEF:对照组〈Child A组(P〈0.05)〈Child B组(P〈0.01),Child C组小于Child B组(P〈0.01),Child C组与Child 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Ad:对照组和Child A组〈Child B组〈Child C组(均P〈0.01)。E/A值:对照组〈Child A组〈Child B组〈Child C组(均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不全,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 )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RT-3DE测量25名首发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整体射血分数(LVEF)、心肌梗死组及对照组节段射血分数(r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LAD、LVEDV、LVESV较对照组增大( P <0.05),LVEF较对照组减低( P <0.05);心肌梗死组125个梗死节段rEF较300个非梗死节段和对照组减低( P <0.05),非梗死节段较对照组减低( P >0.05);心肌梗死组LVEF与LVEDV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有效的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孟繁英  朱亚彬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257-1259
目的探讨有无慢性心绞痛史及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而收住院的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心绞痛病史情况分为4组,慢性心绞痛组(Ⅰ组)、梗死前心绞痛组(Ⅱ组)、慢性心绞痛伴梗死前心绞痛组(Ⅲ组)、无心绞痛组(Ⅳ组),分别观察心肌梗死范围,测定心脏肌酸磷酸激酶(CPK)、同功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CTnT)、C-反应蛋白(CRP)和尿微自蛋白分泌率(AER)变化,以及住院期间严重心脏并发症(严重心律失常、KillipⅡ级以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病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结果小面积心肌梗死前发生率Ⅰ、Ⅱ、Ⅲ组明显高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K—MB、CTnT峰值浓度、CRP、AER变化,Ⅰ、Ⅱ、Ⅲ组明显低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心脏并发症,除心律失常外,Ⅰ、Ⅱ、Ⅲ组明显低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Ⅱ、Ⅲ组明显低于Ⅰ、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后心绞痛及住院病死率Ⅰ、Ⅱ、Ⅲ组明显低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死前有心绞痛史及梗死前心绞痛可减少其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损伤的程度,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心肌梗死面积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我市三家医院3年来有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按发病至溶栓时间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均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配合静脉应用肝素,以aPT结果调整肝素剂量,三组常规治疗相同。3周年,据治疗前后QRS分值,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对AMI梗死面积和心室容量及心功能改善方面的影响。结果:A、B组QRS分值明显降低,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C组与A、B组比较P<0.01,差异 性显著。三组治疗前后心室容量和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A、B组左心室容积(ESV、EDV)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C组ESV、EDV增大,射血分数明显降低,C组与A、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MI后6h内溶栓治疗有肯定疗效,及时有效再灌注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侯国锐 《临床医学》2006,26(9):21-22
目的比较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与单用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构的效果?方法将12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组(52例)、卡托普利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分别于治疗后1周、6个月采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左室充盈最大速率(E峰)与心房收缩期最大速率(A峰)。结果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组和单用卡托普利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可使IVST、LVPWT变薄(P〈0.01),LVDd缩小(P〈0.01),LVMI降低(P〈0.01)。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组和单用卡托普利组均可增加LVEF、降低A/E峰比值,与常规治疗组比较,1周时P〈0.05,6个月时P〈0.01。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对心率较快的患者尤为适用: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具有良好的防治AMI后左室重构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并分析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试验组经冠状动脉内注入维拉帕米,对照组经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事件(出院前死亡、急性再发心梗、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术后3d内出血情况。结果治疗3d后,试验组患者SV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101例初发心肌梗死患者的肌酸激酶(CK)峰值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梗死范围及心功能状况;并对住院期间各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梗死前1周内心绞痛发作患者的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明显优于无心绞痛发作。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能由于缺血预适应对梗死面积大小、左心室功能及预后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压变化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有、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分为A、B2组,合并高血压者116例归入A组,无合并者102例归入B组。对比2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压的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 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在A组为31.9%,显著高于B组的14.7%(P〈0.05)。血清肌酸激酶峰值A组为(18±10)×10^2U/L,B组为(13±10)×10^2U/L;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A组为(1.5±0.8)×10^2U/L,B组为(1.2±0.9)×10^2U/L,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心肌梗死后血压下降发生率:A组为83.6%,B组为26.5%,差异有显著性(P〈0.01);收缩压下降:A组为(36±16)mmHg,B组为(14±10)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功能分级构成比:属心功能Ⅰ级患者在A组和B组分别占42.2%和58.8%;心功能Ⅱ级患者例数2组相似;心功能Ⅲ级以上A组为28.5%,高于B组的12.7%,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发生率、住院率及病死率均高于B组。结论 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后血压下降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血压正常者高,近期预后差,故高血压是影响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静脉溶栓(TT)、一般内科治疗等不同治疗方式对高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457例首次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组、TT组和一般内科治疗组,随访12~36个月,观察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PCI组心脏性病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低于TT组和一般内科治疗组(均P〈0.01),LVEF高于TT组和一般内科治疗组(均P〈0.01);≥75岁组患者心脏性病死率高于〈75岁纽(31.3%vs10.3%,P〈0.05),但与一般内科治疗纽同年龄组比较仍明显降低(31.3%vs41.7%,P〈0.01)。结论直接PCI能降低STEMI患者的心脏性病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预后.≥75岁的高龄患者也能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猪心肌梗死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8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完成。①33只猪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10),心肌梗死模型组(梗死组,n=10)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干细胞组,n=13)。②梗死组和干细胞组应用整体交换型球囊导管封堵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并经导管分别注入3mL生理盐水和3mL 5-溴脱氧尿核苷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③4周后各组行心率变异性、心脏血流动力学和组织化学检查。 结果:33只苏中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细胞参与了心肌组织和毛细血管网的重建,部分胞浆中还出现了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肌钙蛋白T和Ⅷ因子。②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发现,梗死组同对照组相比规一化高频成分显著降低[(17.12&;#177;5.17),(28,53&;#177;7.11)nU,P〈0.051;规一化低频成分和低高频成分比值显著增高[(67.82&;#177;12.68)比(44.10&;#177;12.20)nU,P〈0.05:4.10&;#177;0.65比1.61&;#177;0.13,P〈0.01];干细胞组规一化低频成分与梗死组差异无显著性,但规一化高频成分却较后者显著升高(P〈0.05),以致低高频成分比值较后者显著降低(P〈0.05)。③干细胞组左室收缩压和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却显著高于梗死组(P均〈0.05),干细胞组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明显低于梗死组(P〈0.05)。④干细胞组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梗死组(P〈0.01);梗死组梗死区和非梗死区新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密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干细胞组除梗死区新生神经和交感神经密度较梗死组进一步升高(P均〈0.05)外,其他与后者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显著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其机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心肌细胞、毛细血管和神经组织修复,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减少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激活.不增加心脏神经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84例,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43例)和下壁心肌梗死组(41例),两组患者再随机分为螺内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于发病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观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结果 前壁心肌梗死组:6个月时螺内酯组LVEDD、LVESD、LVEDVI和LVESVI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而LVEF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两组在治疗6个月时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可进一步防止前壁AMI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发生,对下壁AMI患者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不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梗死组)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分别行左室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17节段时间一容积分析,获取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同步性指标:除心尖帽外的16节段从QRS波起点到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Tmsv16-SD、Tmsv16-Dif);二者除以心动周期分别得到SDI、Tmsv16-Dif%。分析LVEF与SDI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左室扩大,LVEDV、LVESV增高,LVEF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与LVEDV呈负相关(r=-0.83,P〈0.01);心肌梗死组SDI高于对照组(P〈0.01),SDI与LVEF呈负相关(r=0.84,P〈0.01)。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明显,不但心功能减低而且普遍存在收缩不同步,不同步程度与收缩功能呈负相关。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同时提供左室收缩功能和不同步性的详细信息,是评价心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合并大血管病变及无大血管病变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7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伴大血管病变组(A组)40例,无大血管病变组(B组)39例。另选40例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组(C组),均检测血清hs—CRP,脂联素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等指标。[结果]A组血清hs—CRP高于B组及C组(P〈0.05,P〈0.01),B组明显高于C组(P〈0.01),A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B组及C组(均P〈0.01),B组明显低于C组(P〈0.01)。相关分析提示血清hs—CRP与脂联素有相关性(P〈0.01)。[结论]hs~CRP,脂联素对于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内酯和关托洛尔联合应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5,分为3组。A组20例常规治疗(利尿、扩血管及强心等药物)加用螺内酯与关托洛尔,B组20例在常规治疗加美托洛尔,C组20例常规治疗加用螺内酯。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射血分数(LVEF),评价左室容积和左心功能。结果A组LVESV、LVEDV明显降低,LVEF增加,与B、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LVESV、LVEDV降低,LVEF增加(P〈0.05)。治疗后B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Ⅲ-Ⅳ级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螺内酯和美托洛尔,可更好地抑制左室重构,防止左室扩张,抑制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罗冲  杨柠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2):331-333
[目的]对比观察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IS)和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SG)对择期手术患者血糖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6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Tt-20)。试验组:A组输注Is注射液,B组输注SG注射液,C组作为对照,输注乳酸林格液(RL)。三组患者均于入室后30min内输入250mL后开始麻醉诱导,之后以5mL/(kg·h)速度维持。检测输液后麻醉诱导前(T1)、术毕时(T2)、术毕后2h(Ts)时患者血糖及电解质,并与入室前基础值(T3)比较。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中血糖均逐渐上升,但未超出安全范围,A组血糖波动最大,高于B、C两组(P〈0.05或0.01);A组输液后血钠、钾、钙和氯均逐渐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内;A组术中血钠和血钾低于B、c两组(P〈0.05或0.01),B组血钠高于C组(P〈O.01)。A、B两组T2时血钙低于T0,但高于C组(P〈0.05)。A、B两组血氯T1、T2低于C组(P〈0.01),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均无明显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和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均会使择期手术患者术中血糖升高,但未超出安全范围;二者对血电解质影响较小,用于择期手术患者与乳酸林格液同样安全。  相似文献   

19.
培哚普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功能的变化及培哚普利干预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造心肌梗死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培哚普利干预组(A组,n=16)和心肌梗死组(B组,n=16),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C组,n=16)。术后24h起各组分别予培哚普利(A组)和蒸馏水(B、C组)灌胃,6周后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的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凋亡调控基因P53mRNA含量的变化,并以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功能。结果:6周后A、B两组与C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53mRNA含量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升高(P〈0.05),而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P〈0.05);A组与B组相比中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53mRNA含量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下降,而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凋亡相关基因P53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左室功能明显下降;培哚普利能降低P53mRNA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穴位按摩联合腹部按摩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便秘的作用。[方法]将185例AMI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65例)给予穴位按摩、腹部按摩;B组(62例)给予腹部按摩;C组58例为空白对照组,观察3组病人的护理效果及A组、B组病人护理前后的血压、心率情况。[结果]3组病人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病人首次排便情况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C组,B组优于C组。A组与B组护理前后的血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腹部按摩预防AMI病人便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