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目前已在国内外基本普及,而且疗效肯定,但应用尿激酶溶栓后可发生再梗死。我们采用尿激酶(uk)加用低分子肝素和单纯用uk溶栓治疗,进行对照观察,观察其疗效和再梗死发生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入选标准 ①系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及脑梗死病人),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②发病≤6h;③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④无昏迷;⑤头颅CT证实无颅内出血者;⑤无出血性病史和出血倾向者:出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计数>100×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 0例急性脑梗死 (发病≤ 8h)患者分为动脉溶栓、静脉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表 (NIHSS)于治疗前 ,治疗后 2 4h、1周、2周记录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临床症状恶化者复查头颅CT ,明确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尿激酶溶栓治疗后 2 4h治疗组NIHSS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1周后差异更加显著(P <0 0 1) ,但溶栓治疗组之间 (经动脉或静脉溶栓 )NIHSS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三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 6 6 7%、9 5 2 %和 14 2 9%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 ,动脉溶栓的疗效并不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目前已在国内外基本普及,而且疗效肯定,但应用尿激酶溶栓后可发生再梗塞.我们采用尿激酶(uK)加用低分子肝素钠(速避凝)与单纯用尿激酶(uk)溶栓治疗,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其疗效和再梗塞发生率,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入选标准:①系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缺血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发病6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h、24h、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他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溶栓后2h瘫痪肢体肌力提高3级4例,2级8例,1级7例,无变化4例,其中4例24h内临床症状反复;1个月时,发病4h内溶栓组与4h~6h内溶栓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ESS)升高更明显,前者(P<0.01),后者(P<0.05),本组有1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后出现非症状性出血性脑便死,3例于溶栓结束后出现轻微齿龈出血,无1例死亡。结论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其疗效较肯定,溶栓开始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在严格掌握适应症情况下,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发病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他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 溶栓后2 h瘫痪肢体肌力提高3级4例,2级8例,1级7例,无变化4例,其中4例24 h内临床症状反复出现;1个月时,发病4 h内溶栓组与4~6 h内溶栓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ESS)升高更明显(前者P<0.01,后者P<0.05).本组有1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后出现非症状性出血性脑便死,3例于溶栓结束后出现轻微齿龈出血,无1例死亡.结论 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其疗效较肯定,溶栓开始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情况下,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后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入选患者96例,随机分为尿激酶+肝素(48例)治疗组、对照组(48例)。结果治疗后12h及7、14d神经功能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发病后3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者。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的有效治疗方法。溶栓后需继续抗凝治疗,才能有效防治再梗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发病在6~24h以内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7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发病6~12h以内20例为治疗A组,发病12~24h内22例为治疗B组,和对照组(C组30例),两治疗组均应用尿激酶100万~200万U静脉滴注之后应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采用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程度上、血液流变性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24h以内的无溶栓禁忌证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能显著改变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8.
刘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3,(16):202-203
目的评价超早期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58例,应用国产尿激酶100~15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持续30min静脉滴注,之后给予脱水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治疗,溶栓治疗24h后头颅CT如无出血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58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15例,无变化3例,恶化1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基础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寻求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及血塞通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69.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7 d、14 d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超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扩大时间窗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大时间窗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发病9 h内完成磁共振灌注成像-弥散成像(PWI-DWI)检查(且PWI>DWI)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t-PA溶栓组、尿激酶溶栓组和对照组,rt-PA溶栓组给予rt-PA0.6~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溶栓组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1 W、2 W、3 M分别行NIHSS评分,以及观察治疗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溶栓组在各个结点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尿激酶溶栓组溶栓后3月较对照组降低(P<0.01);三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PWI>DWI影像学模式指导下,适当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时间窗具有可行性;尿激酶、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一致,规范用药一样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轻型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我科130例起病在6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的轻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41例,29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12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89例接受常规治疗,通过分析患者溶栓后24h、3d、7d NIHSS和90d和180d的mRS评分及治疗期间的出血、纤维蛋白原减少、病情进展、死亡等不良事件,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24h、3d、7d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90d、180d mRS评分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安全性方面治疗组轻型出血3例(1例为rt-PA,2例为尿激酶),溶栓后纤维蛋白原低于0.7g/L的有7例(rt-PA静脉溶栓1例,尿激酶溶栓6例),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无出血、死亡,但出现脑梗死进展12例。结论轻症脑梗死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有效和相对安全,但对比尿激酶rt-PA静脉溶栓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患者被分为两组,观察在发病后6h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瑞霞 《北方药学》2018,(6):164-165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按患者意愿是否同意溶栓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予改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7d、14d,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h、24h NH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特别是改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冉志成 《河北医药》2008,30(12):1874-1875
目的观察尿激酶(UK)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浆纤溶酶活性的变化。方法对起病<6 h,或起病超过6 h、但<12 h,CT证实的50例脑梗死患者静脉推注UK 30万U,静脉滴注UK 50万U,总量<200万U;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并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纤溶酶活性的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浆D-二聚体及纤溶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高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多采用高剂量尿激酶。低剂量尿激酶溶栓是否对急性脑梗死有效,尚无明确定论。我院自1998年6月~2004年6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应用低剂量尿激酶(治疗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63例均符合下列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急性脑梗死起病6h之内,且CT排除颅内出血者;②无明显意识障碍;③瘫痪肢体肌力0~Ⅲ级;④年龄<80岁。排除标准:①溶栓前临床症状已明显改善者;②近年来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胃肠出血、活动性出血和已知出血倾向者;③颅内肿瘤、动脉瘤、血管畸形;④严重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空洞性肺结核、肝肾功能不全;⑤妊娠;⑥正在使用抗凝血药;⑦收缩压>26.7kPa或舒张压>14.7kP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分析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必存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必存注射液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必存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灌注指导下9h内急性脑梗死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方法:选取CT灌注显示发病时间9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CT灌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对两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管再通、颅内出血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两组神经功能缺失(NHISS)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5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2.04%,低于对照组的4.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好"比例为7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指导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可有效的对9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血管再通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4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UK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UK100万U(<3 h)30 min内静滴,对照组采用通常的治疗方案。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14 d、21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1治疗后24 h、14 d、21 d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非常显著(P<0.01);7 d时治疗组的改善显著(P<0.05)。2治疗组用药前与用药后24 h比较、7 d与14 d比较、14 d与21 d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非常显著(P<0.01),用药后24 h与7 d比较,差异显著(P<0.05)。3治疗组用药后其临床疗效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比常规治疗起效快、作用强、效果好,并且安全、方便和可靠。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收集我院2003—2005年来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行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20例,并分析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CT表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均有典型缺血性脑梗死临床症状和体征,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5~83岁,平均61·0岁。1·2 CT表现入院后行CT扫描,14例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