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院社区98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前后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有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教育后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及HbAl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所提高。结论系统且适宜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地提高糖尿病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护能力,有利于血糖控制;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是多数糖尿病病人的需求,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改善,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程度、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效果。方法对4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通过问卷测试及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观察教育效果。结果教育前知识得分为(51.5±15.1)分,教育后知识得分为(93.8±1.9)分,P<0.05,差异有显著性;教育前空腹血糖控制满意率为54.2%,餐后2 h血糖控制满意率50.0%,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满意率43.7%,教育后空腹血糖控制满意率83.3%,餐后2 h血糖控制满意率81.3%,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满意率75.0%,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以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神经系统康复方法。方法对60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进行饮食指导、药物指导、自我监测、运动疗法、康复训练等几方面的指导。1年后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调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的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经护理干预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强于干预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明显低于干预前。结论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和脑卒中康复护理可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院内、社区相结合一体化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5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定期随访,调查问卷,跟踪评价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3个月两者在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方面有显著性提高。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医院、社区相结合一体化全程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自我监控意识,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积极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华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6):130-131,15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血糖及其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后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提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观察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实施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的258例糖尿病患者,比较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行为改变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后达到长期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使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和建立健康行为(饮食控制、适当运动、自我监测血糖、遵医用药)较教育与系统管理前人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与系统管理后患者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低于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可使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行为,逐渐形成良好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任丽芬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22-124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在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9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健康教育,并于教育前、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评价其健康教育效果。结果①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后患者对血糖正常范围、危险因素、科学饮食方法知晓率分别为86.02%、80.65%、76.34%,明显高于教育前(47.31%、31.18%、26.88%),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遵医行为:教育后按时复诊、规范服药、自我监护、采纳健康生活方式的依从率分别为93.55%、92.47%、86.02%、79.57%,明显高于教育前(46.24%、45.16%、36.56%、39.78%),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糖尿病相关指标:教育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控制率分别为76.34%、84.95%、88.17%,明显高于教育前(37.63%、62.37%、55.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糖尿病相关指标的控制率,降低医疗费用,是糖尿病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社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糖尿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运用护理知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用药、运动、自我监测的指导。结果:健康教育后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饮食控制、按时服药、有氧运动、血糖控制方面有显著性提高。结论:科学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护能力,有效控制糖尿病,预防和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霍爱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4,(12):1575-157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方法用制定问卷调查与集体教育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通过规范化饮食、运动、用药、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均大于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提升自我监测血糖的能力,从而达到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的目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层医院开展糖尿病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及效果评价。方法:对42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多种形式教育,对其受教育前后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教育前后以及教育后糖尿病知识掌握好与差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以及检验血糖、尿糖等的主动性和胰岛素治疗顺从性。结果:糖尿病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糖尿病教育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以及主动检验血糖、尿糖,胰岛素治疗顺从性明显改善,糖尿病知识掌握好者效果更好。结论:糖尿病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及自我管理能力,由被动变主动,效果是长期的、肯定的;基层医院开展糖尿病教育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检测,早期发现病人认知功能异常程度及相关因素。方法用Nicolet Viking Ⅳ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对两组间ERP各参数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及Poisson分析,观察病例组ERP各参数变化与糖基血红蛋白、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1)不同性别及文化程度的正常人中P300的波峰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P300波峰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波幅显著下降(P<0.05)。(3)2型糖尿病患者P300波峰潜伏期的延长与糖基血红蛋白、血脂的增高相关(P<0.05)。结论ERP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潜在性痴呆。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124例2型糖尿病病人的病程、血压、血糖、血脂等13个因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间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组与无视网膜病变组比较有更长的病程,较高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t=2.369~5.870,P<0.05、0.01);糖尿病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OR=1.157、1.471,P<0.05)。结论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高糖血症有助于防止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家系成员中糖调节受损(IGR)一级亲属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家系成员中空腹血糖受损(IFG)一级亲属(B组)34例;糖耐量减低(IGT)一级亲属(C组)89例;IGT与IFG并存的一级亲属(D组)34例;在家系成员的配偶中,选择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对照130名(A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同时测定血压、血脂等临床和生化指标,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C组和D组的hs-CRP均显著高于A组(P值分别<0.05、0.01),D组较B组、C组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0.01)。在一级亲属中,hs-CRP与年龄、体质指数、血压、腰臀比、腹围、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IR指数、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稳态模型评估B细胞功能指数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1)。结论T2DM患者IGR一级亲属存在与T2DM患者类似的炎性反应和IR。随着糖代谢紊乱的加重,炎性反应也逐渐加重,并且与IR密切相关。炎性反应可能在T2DM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病人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检测,早期发现病人认知功能异常程度及相关因素。方法;用Nicolet Viking IV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对两组间ERP各参数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及Poisson分析,观察病例组ERP各参数变化与糖基血红蛋白,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1)不同性别及文化程度的正常人中P300的波峰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P300波峰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波幅显著下降(P<0.05),(3)2型糖尿病患者P300波峰潜伏期的延长与糖基血红蛋白,血脂的增高相关(P<0.05)。结论:ERP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潜在性痴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颈动脉病变和视网膜病变时的氧化应激表现。方珐:选择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浓度及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酸、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判定糖尿病颈动脉病变,采用眼底荧光造影判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按结果将其分为3组:糖尿病无颈动脉病变和无视网膜病变组(DM1组)30例,糖尿病伴颈动脉病变组(DM2组)30例,糖尿病伴颈动脉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组(DM3组)32例。结果:(1)TAOC与MDA呈负相关(r=0.312,P〈0.01)。(2)DM2组、DM3组TAOC水平均明显低于DM1组(P〈0.05)。(3)DM2组、DM3组MDA水平明显高于DM1组(P〈0.05),DM3组MDA水平明显高于DM2组(P〈0.05)。结论:氧化应激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与实践糖尿病(DM)患者的门诊-住院-出院健康教育服务流程,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 ①门诊教育:糖尿病护理门诊、糖尿病学校集体授课与讨论交流形式相结合、健康论坛在线问答;②住院教育:以小组授课为主,结合床旁单人指导和自学DM知识宣传资料、小组成员交流;③出院后教育:以医患沟通室电话随访咨询方式.结果 住院患者在教育前DM知识测试的合格率为20.8%,教育培训后达到80.5%(P<0.001).培训后患者进行自我血糖、自我足部检查护理人数均明显增多(P<0.005),胰岛素治疗、用药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05).结论 实践糖尿病(DM)患者的门诊-住院-出院健康教育服务流程,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北京市崔各庄社区2型糖尿病(T2DM)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人群分布特征,以助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纵向管理。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5月本社区居民中已确诊的、资料完整的T2DM患者578例为本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等,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该T2DM人群中MS的患病率为69.03%。(2)T2DM患者中非MS者与伴有MS者的性别、年龄构成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崔各庄社区T2DM人群中MS的患病率较高,血压、BMI及血脂可能是MS的影响因素,控制这些因素可能会减少MS的发生,有利于提高T2DM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132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肌电图结果判定分为正常肌电图组(n=33)、感觉神经异常组(n=51)、感觉及运动神经异常组(n=48)3组,检测并比较3组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肌酐(Scr)、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并分析周围神经病变程度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感觉神经异常组及运动神经异常组年龄、病程大于正常肌电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觉及运动神经异常组及感觉神经异常组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及运动神经异常组FIB水平高于感觉神经异常组及正常肌电图组(P<0.05),而在感觉神经异常组及正常肌电图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其它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病程的增加,FIB水平的增加、血糖控制不良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及发展相关,积极控制以上因素可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琴  张明媚  谢婷玉 《中外医疗》2016,(29):162-164
目的:探讨持续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该院所收治的75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持续健康教育组。常规组行常规健康教育;持续健康教育组施行持续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①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②用药知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血糖监测知识评分;③血糖达标率、视力恢复率。结果①持续健康教育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持续健康教育组用药知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血糖监测知识评分显著比常规组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持续健康教育组血糖达标率、视力恢复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用药知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血糖监测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自觉提高自身健康行为,促进血糖达标和视力恢复,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糖尿病教育中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认知、态度、技能、习惯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愿的原则在我院选择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家属参与组和非家属参与组,分别对两组进行相同的糖尿病教育、饮食行为实验及团体治疗,并对两组糖尿病患者管理前后各项指标及参与态度、认知能力、技能、饮食习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参与态度、认知能力、技能、习惯改变等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患者的高知识得分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达标患者、血压达标患者、血糖达标患者、血红蛋白达标患者的高态度得分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达标患者、血糖达标患者、血脂达标患者的饮食习惯改变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患者、血脂达标患者的饮食技能改变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教育中认知、态度、技能、习惯改变与血糖控制有相关关系,家属参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