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癌症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干预的效应及其安全性,并全面评价患者用药前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3—08/2004-10驻马店市某综合医院癌症术后患者72例。已确诊为恶性肿瘤,年龄20~65岁,预期寿命〉3个月。采用氟西汀干预,每天早饭后口服,起始量20mg,2周后根据症状调整剂量,最高剂量60mg,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版)评价抗抑郁疗效,5级评分(04),总分〈8为无抑郁症状,〉20为可能是轻或中度抑郁;〉35为可能为严重抑郁。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14项版)评价抗焦虑疗效,5级评分(04分),总分〈7为无焦虑,〉7可能有焦虑;〉14肯定有焦虑;〉21肯定有明显焦虑;〉29可能为严重焦虑。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定患者用药前后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独立性领域。领域得分按正向记分,即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使用副反应量表和实验室检查(每2周检查1次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对氟西汀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2例患者治疗期间2例死亡,7例病情变化而改换疗法,纳入结果分柝63例。①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改善情况:治疗后第4,6,8周末总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24.07&;#177;7.86,20.84&;#177;7.05.17.52&;#177;6.90,33.15&;#177;10.29,P〈0.05);至治疗后第8周末总分减分率在50%以上者占67%(42/63)。②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疗效:治疗后第6,8周末总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16.65&;#177;5.27,12.20&;#177;5.21,20.38&;#177;7.09.P〈0.01);至治疗后第8周末总分减分率在50%以上者占5l%(32/63)。③氟西汀治疗对汉密顿抑郁量表各因子的影响:各因子缓解程度不同,经过8周治疗,迟缓、焦虑躯体化和绝望因子评分改善非常显著(t=4.94,2.67,2.98,P〈0.01);认知障碍和日夜变化因子评分改善也明显(t=2.13,2.56,P〈0.05);体质量减轻和睡眠因子评分无明显变化(t=1.98,1.84,P〉0.05)。④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生理、心理、独立性3个领域有明显改善。其中精力与疲倦,睡眠与休息,积极感受,思想学习,记忆力,注意力,日常生活能力,所需社会支持的满意程度,娱乐休闲活动的参与程度各因子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增高;疼痛与不适,消极感受,对药物和医疗手段的依赖和经济来源因子评分显著降低。⑤安全性评估:副反应量表评定轻度恶心8例.失眠加重9例.轻度头痛3例,中度焦虑2例,兴奋激越2例。均为轻度至中度药物副反应,无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氟西汀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起效时间为2—4周;治疗期间副反应较少;应用氟西汀治疗患者抑郁症状的同时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五行辩证针刺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0例,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西药组予以盐酸帕罗西汀治疗,针刺组予以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常规针刺治疗,五行针刺组予以盐酸帕罗西汀联合五行辩证针刺治疗。治疗4周,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定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周末起3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1);五行针刺组显著低于西药组及针刺组(P <0.05或0.01)。治疗1周末起3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或0.01);治疗4周末五行针刺组显著高于西药组及针刺组(P <0.05或0.01),治疗3个月末仍显著高于西药组(P <0.01)。结论抗抑郁剂联合五行辩证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增效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高,且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氟西汀对其情感障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999-03/2002-07在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和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共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氟西汀,并给予改善脑部血液供应、营养神经细胞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心理治疗,其余治疗同治疗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61.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5.36.P&;lt;0.05)。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8.4,7.6,2.8,P&;lt;0.05);治疗后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增高(t=5.2,5.9、6.6,P&;lt;0.05)。结论: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显著改善作用,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 (post strokedepression ,PSD)是脑血管意外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外报道脑卒中后约 60 %的患者将会产生抑郁或恶劣心境 ,同时还伴有认知功能障碍[1 ,2 ] 。事件相关电位 (events relatedpotentials,ERPsorP30 0 )是一个新的神经电生理研究领域 ,它可客观反映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本文通过观察PSD患者经氟西汀治疗前、后的P30 0变化 ,探讨氟西汀对改善PSD患者情感及认知功能的疗效。选择符合 1 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关于脑卒中诊断标准以及第 3版《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6.
樊金旗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2):162-163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心理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3w。于治疗前及治疗3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6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优于阿米替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在常规抗血栓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氟西汀和舒必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欧洲卒中量表评选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4周研究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欧洲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流涎、言语不流利等锥外系不良反应。结论抗抑郁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和神经功能恢复均有较好疗效。舒必利起效快,但有一定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氟西汀起效慢,但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抗抑郁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加用氟西汀20mg.d-1。疗程8w。结果治疗8w末,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郁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治疗,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患者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评价联合氟西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8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测试,确诊为抑郁症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氟西汀20mg·d-1治疗,疗程为60d。于治疗前及治疗2、4、8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脑卒中抑郁发生率为42.4%。神经功能缺损重者,抑郁发生率高。治疗前两组间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4、8w末研究组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评分改善随时间的延长更明显。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及时给予抗抑郁剂治疗。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后抑郁与病损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以及百忧解治疗此症的疗效。方法对 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 (self ratingdepressionscale,SDS)检测 ,SDS≥ 50分为急性脑卒中后抑郁 ,观察抑郁症状与病损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对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给予百忧解治疗。结果符合入选条件的有 34例 (其中轻度 2 7例、中度、重度 7例 ) ,抑郁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5) ,且皮质下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高于大脑皮质及小脑卒中患者 (P<0 .0 1 ) ;氟西汀 (百忧解 )治疗有效。结论急性脑卒中后抑郁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氟西汀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何小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0,4(8):1150-1151
目的了解影响中风后抑郁疗效的因素,尽可能及早消除可干预因素.方法观察74例中风后抑郁的疗效与年龄、性别、病因、病程、病情、病前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中风后抑郁的疗效与患者以上诸因素及病灶部位有关,与病因及性别无关.结论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病情,尽早作心理治疗并动员患者亲人及社会对患者适当关怀和照顾,可提高中风后抑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人文关怀知识培训,对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人文关怀,采取提供人文的住院环境、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建立"护士-患者-家属"支持系统、制订人文关怀计划、丰富患者住院生活等方法。结果实施人文关怀后患者抑郁指数降低(P<0.01),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可降低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忠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1):1032-1034
目的:探讨电针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El服氟西汀(百忧解),治疗组红此基础上加电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arthel指数(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都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BI评分提高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说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可以促进中风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更好地提高中风患者的口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何小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0,4(1)
目的 :了解影响中风后发生抑郁的因素 ,尽可能及早消除可干预因素。方法 :评定中风后抑郁 ,并观察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病前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 :126例中风患者中74例有抑郁状态 ,发生率为58.5 %,其发生与年龄、病程、病情、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及病灶部位有关。结论 :年龄大、病情重、病程长、性格内向、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与家人不和及病灶在左侧半球的中风患者 ,抑郁发生率高。尽早有效治疗 ,减轻病情 ,动员社会及家人关心中风患者可减少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在治疗后1、4、8周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及副作用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和副作用评定。结果在治疗后8周,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上肢力量训练对上肢及手指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评价其对脑卒中后抑郁缓解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于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病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2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加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力量训练,卒中后抑郁患者加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均采用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价。结果:治疗6个月后,训练组患者FMA、FMA(上肢)、FMA(手指)和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6个月后,训练组患者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上肢力量训练能改善上肢及手指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有助于缓解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中风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的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对照组按病情分别给予抗凝、溶栓、脱水、利尿、降压、降血糖及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服氟西汀(百忧解)胶囊(20mg/d)。疗程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评定,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或〈0.0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抑郁康复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6%和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72.5%;治疗组神经功能康复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4.4%和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脑卒中后抗抑郁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9.
神经康复介入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康复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药物治疗。分别在康复治疗前中后(1~6个月)对患者采用汉密尔顿量表(HAMD),ADL量表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抑郁症和ADL的变化。结果经过神经康复训练,患者ADL和抑郁症状较未进行神经康复训练组有较大改善,其抑郁的发生率和程度都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神经康复训练对PSD有积极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PSD)病人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PSD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MES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HAMD量表和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所有病人进行评分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MESSS、BI、HAMD和SF-36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干预前,观察组病人干预后MESSS、BI、HAMD和SF-36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PSD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