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经典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治疗,另一组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分别检查肝功能,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是: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经典抗精神病药,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对机体肝功能的损害较轻,患者依从性高,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381-2383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换用利培酮治疗后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均服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氯氮平或氯丙嗪)治疗3个月后,更换利培酮治疗,观察分析利培酮更换前后血常规检测结果[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中间细胞、淋巴细胞(LYM)、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变化。结果换药后2个月患者MCHC、PLT、中间细胞水平低于换药前,LYM、MCV水平高于换药前(P<0.05)。结论长期应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利培酮治疗后,可有效改善血常规水平,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对机体损害,有利于维持精神分裂症治疗。  相似文献   

3.
吴越  季萍  汤莉  杨国平 《中国康复》2012,27(3):227-228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rTMS真刺激组(研究组)24例和rTMS假刺激组(对照组)24例,2组在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及剂量不变的基础上,研究组给予经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高频rTMS刺激;对照组给予假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治疗4周后,2组PANSS和SAN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2组间比较,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rTMS联合抗精神病药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4.
利培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效果好,不良反应较少,对于用传统精神病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利培酮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药物。美国的研究表明利培酮对一些难治性患者或经传统抗精神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有效。笔者收集2003年1月42006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共240例,逐渐停用原有的抗精神病药,换用利培酮治疗,现将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单用与联用对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用药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选取1代或2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一种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至少选取两种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持续用药时间。结果 观察组持续用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未能持续用药主要原因是自知力差和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率更高(P<0.05)。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患者持续用药时间明显长于药物单用,药物不良反应是患者未能持续用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行为干预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2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维持药物治疗(原则上首选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利培酮等来维持治疗,但视病情需要可适当选用典型抗精神病药处理)及常规院内管理(常规临床护理,定时吃药,规律饮食及作息),3个月为1个疗程;研究组在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服药治疗2周后(治疗同对照组),辅以系统行为干预措施:示教为45min·次-1,2次·周-1,实践活动根据患者院内生活内容每天开展时间不少于2h,3个月为1个疗程。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分别在系统行为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BPRS、ADL、SSS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在治疗3个月后BPRS、ADL、SSS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系统行为干预不仅可以加强药物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可改善其阴性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整体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精神病院386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当日使用药物情况。结果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共有291例,使用频率前5位的抗精神病药物依次为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其中高年龄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均显著高于低年龄组(P0.05),男女两组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抗精神病药联用患者95例,使用辅助药物主要是合用情感稳定剂(丙戊酸盐为主)、抗抑郁药(舍曲林为主)、合用抗焦虑药(劳拉西泮为主)。超说明书用药患者2例,为使用氨磺必利治疗。结论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以单一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不同年龄用药时注意选择药物剂量,合并用药应有适用症,遵循循征依据。  相似文献   

8.
女性精神分裂症伴高泌乳素血症患者泌乳素水平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伴有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后泌乳素水平变化。方法选择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2-R)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标准的患者130例分两组进行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用化学发光法在治疗前后同时对患者组和对照组泌乳素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血清泌乳素水平无变化;利培酮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显著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立哌唑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无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要充分考虑抗精神病药物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选择对泌乳素影响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长效抗精神病药物每1~4周肌肉注射一次,所达到的血浆浓度足以预防用药间歇期的复发。这些药物对口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非常有效。 一、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1.抗精神病药物的预防复发作用 抗精神病药物问世不久,许多非对照性,非盲法临床研究均提示停药期间多数病人复发。安慰剂和维持治疗随机双盲研究发现接受维持治疗病人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服用安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1-74)评定生活质量,用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比较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结果 (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6mo后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维度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2)利培酮组患者心理功能维度、躯体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维度分均显著高于氯氮平组患者。结论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明显优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利培酮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效果及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138例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行利培酮联合低频rTMS伪刺激治疗,研究组行利培酮联合低频rTMS真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幻听评定量表(AHRS)、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评分及P300检查指标,评估整体疗效、生活质量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PANSS评分、AH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两点处P3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3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单药利培酮,联合低频rTMS干预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疗效更确切,在改善幻听症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上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临床应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得到一定提高,但口服用药依从性仍然较差,有研究认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坚持时间和传统抗精神病药并无显著差异[1]。不坚持治疗,依从性差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原因[2],因此使用疗效好而安全,依从性高的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关键。作者对44例治疗依从性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长期服药患者的疗效、安全性、社会功能、复发风险及换用利培酮的可行性。方法 对87例资料完整患者入组前与换药后2、4、6、8w末,用自制表格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依从性进行评定。结果 精神分裂症长期服药患者换用利培酮后可以进一步改善精神症状与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依从性,有效降低复发风险,且安全性好。结论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较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好(症状、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80例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舒血宁联合组和单用组,于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通过简明精神病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药物副反应量表进行评定。联用组和单用组在疗效上无差异,但联用组其治疗显著高于单用组,药物副反应方面少于单用组。舒血宁联用利培酮治疗晚发性精神分裂症能增强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减轻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反应性。方法对62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其个体状况及症状特点分别口服利培酮、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喹硫平、奥氮平治疗,观察8周。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未治疗期及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和不自主运动量表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达46.8%,>18岁组显效率显著高于≤18岁组(P <0.05)。治疗8周末未治疗期≤12个月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较>12个月患者下降更显著(P <0.05),功能大体评定量表总分较>12个月患者升高更显著(P<0.05);服用不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不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且相当,不良反应较轻微,但患者首发年龄越小,未治疗期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6.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调查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患者150例,其中氯氮平40例,奥氮平30例,利培酮40例,奎硫平40例.比较用药前后血脂的变化,并分析与血脂有关的几个因素(剂量、体重、心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后,患者TG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8周较4周更显著(P〈0.01),HDL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1);药物剂量与TG水平呈正相关(P〈0.05);治疗8周后体重增加与血清TG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心电图呈心肌缺血改变组(氯氮平组、奥氮平组)的T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利培酮组、奎硫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可引起血脂异常,且异常的血脂可能与心肌损伤有关,但短期内未见与体重有关.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 ,人们对于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开发和研究越来越深入 ,对这类药的临床应用知识日益丰富。在国内近些年来应用较多的是氯氮平和利培酮 ,我们现在对经氯氮平与利培酮治疗之后而达到明显好转以上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 ,旨在探讨氯氮平与利培酮维持治疗的依从性、复发/恶化情况 ,并进行比较 ,对依从性与复发/恶化的关系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1998年1月至2000年5月 ,经氯氮平与利培酮治疗后达到明显好转以上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修订版 (CCMD -3-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氟奋乃静随机对照。将7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8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两组疗效及功能。结果利培酮组的治愈率26.71%明显高于氟奋乃静组的4.65%。两药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利培酮组疗后的SDSS评分明显低于氟奋乃静组TESS总分也明显低于氟奋乃静组。结论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好于氟奋乃静,副反应小于氟奋乃静,促进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明显优于氟奋乃静。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女性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方法对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4月住院的126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利培酮、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氯丙嗪,前4位均为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以单用抗精神病药为主,使用的剂量适中,而合并用药则以不同作用机制的2种药物联合用药为主。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逐渐成为抗精神病治疗的主要用药,其优势主要为疗效确切,锥体外系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少,尤其是利培酮使用率较高。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等由于疗效相对不理想,不良反应大导致使用率低。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O)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选取了104例符合CCMD-2-R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入组时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35分。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2例,以UBIO加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52例,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第3周末(研究组UBIO进行5次后)两组BPRS、CGI-SI、GAS量表评定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BPRS总分减分率为28.77%,对照组为15.44%。说明UBIO加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比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