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亡抑制蛋白(IAP)是抑制细胞调亡的重要成分,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调亡障碍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urvivin是近年来发现的IAP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能抑制细胞的调亡又可以调节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2.
<正>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是近年来发现的在细胞DNA双链损伤修复时具有启动效应的基因,其表达状况与细胞受损后的修复、细胞凋亡周期的调控密切相关。最近研究表明,ATM表达及调控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涉及癌基因的转化、肿瘤的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因此,对ATM的深入研究对探讨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人体内线粒体DNA突变可导致细胞氧化磷酸化及能量供应异常,可能与双相障碍的发生有关.文章就线粒体DNA与双相障碍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基因调控方式,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改变引起细胞中C→T突变、癌基因的低甲基化、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异常以及诱导染色体不稳定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利用肿瘤发生中DNA甲基化特征可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荣庆  马颍艳  程何祥  贾国良 《医学争鸣》2001,22(21):2014-2015
0 引言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PI)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由于受血流动力学、激素、在体的神经反射的影响 ,在体的心肌损伤模型难以准确反映某些因素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因此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已成为一种研究心肌损伤的有用模型 [1 ] .细胞调亡是细胞在一定的病理或生理条件下发生的一种程序化死亡 .近年来研究表明 ,心肌细胞虽为非增殖细胞 ,对调亡有特殊的抵抗性 [2 ] .但是现已发现调亡细胞损伤同样存在于心肌细胞 ,本实验采用纯化培养心肌细胞 ,研究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中心肌细胞的调亡…  相似文献   

6.
周红艳  周豫华  周卫 《中外医疗》2008,27(26):19-19
探讨研究cyclin D1表达DNA含量及细胞凋亡与肝临床发展关系.方法通过检测cyelin D1表达、细胞调亡发生和细胞DNA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王示:正常肝组织DNA含量度值为0.36±0.07,肝癌中/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DNA分别是正常水平人的1.78倍和2.2倍.结论 Cyelin D1的过度表达可反应肝的侵袭力.它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调亡作用。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白血病细胞株,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进行核酸分析。结果:肿瘤坏死因子作用白血病细胞株后该细胸呈调亡改变,细胞DNA降解琼脂糖凝胶电泳呈阶梯状区带。结论:肿瘤坏死因子能够诱导白血病细胞调亡。  相似文献   

8.
DNA在细胞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不断出现损伤(damage)。DNA分子中任何非生理性的改变都可看作是DNA的损伤。DNA的损伤有自发发生的,如:DNA复制错误,修复合成时发生的错配,险基自发脱氨基、脱瞟吟或脱呼徒作用等造成的DNA损伤;有环境因素造成的,如:致癌物、电离辐射、紫外线、癌病毒等对DNA造成的损伤”’。细胞对DNA损伤的反应有两种:修复(re-pair)或调亡(apoptosls)。1细胞对DNA损伤的修复:DNA损伤有望修复时,细胞启动修复系统修复损伤DNA。首先细胞经一系列调节机制抑制细胞周期(cellcycle),抑制DNA…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改变。BRCA1是一个抑癌基因,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它在调节细胞周期进程、DNA损伤修复、细胞生长与凋亡及转录活化与抑制等多种生物学途径都起重要作用。但目前有研究表明它的异变并不直接导致肿瘤的发生,而是通过造成基因不稳定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Skp2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发生是正常细胞染色体多重损伤的复杂过程,包括抑癌基因的失活,原癌基因的异常激活,DNA转录失控,DNA损伤等.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细胞转化,其最终表现均为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紊乱,导致细胞失控性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B淋巴瘤细胞株中的敏感性及TRAIL通过线粒体信号通路诱导人B淋巴瘤细胞株Ramos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表面受体DR4/DR5表达及细胞凋亡率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测定Ramos细胞经TRAIL作用24 h后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供试的4株B淋巴瘤细胞中,Ramos细胞为TRAIL敏感株,Ramos细胞表面受体DR4/DR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RAIL耐药株;TRAIL抑制Ramos细胞增殖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介导;细胞调亡伴随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变化;Western Blot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药物作用后,细胞内相关凋亡信号分子包括Caspase-9,Caspase-3,PARP蛋白等均明显活化.结论 4株B淋巴瘤细胞株对TRAIL敏感性不同,并与DR4/DR5表达相关;TRAIL抑制Ramos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引起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活化Caspase-9及下游凋亡蛋白;线粒体调亡途径是介导TRAIL诱导Ramos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发病机制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等一系列细胞生理活动,该通路异常活化,导致细胞分化、调亡功能丧失,引起细胞恶性转化,异常增殖、肿瘤发生、侵袭力增强、导致肿瘤转移等.本文综述MAPK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为治疗肿瘤寻找新的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存在于细胞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和细胞膜。通过对原癌和抑癌基因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发现许多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位于信号通路中的不同部位,参与许多重要的细胞活动过程,如细胞生长和分化、DNA复制和损伤修复、基因转  相似文献   

14.
癌基因(Concogene)是一类能诱发恶性肿瘤的DNA(或RNA)顺序,最初是从一些致癌逆转录病毒中发现的。近来通过DNA重组技术发现,在这类病毒宿主如人、鼠和鸡等的正常细胞中都存在着与癌基因的同源序列。经过进一步研究,认为病毒中癌基因(V-onc)可能是过去某个时期从宿主细胞中捕获的。因此把正常细胞中存在癌基因的同源序列叫细胞癌基因(C-onc),它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癌,并在生长、发育和分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在结构、数量和位置上发生某种异常就可能导致正常细胞恶变而引起肿瘤。  相似文献   

15.
胃癌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从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的角度可以看成是一类基因或 DNA的疾病 ,是由某些染色体上的 DNA的损伤而使体细胞发生突变的结果。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胃癌的基因研究也取得较大的进展。胃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及细胞周期调节基因变化的积累 ,以及基因的不稳定性等变化。1 癌基因正常情况下 ,癌基因以其前身原癌基因的形式存在于细胞的基因中 ,能编码细胞生长所需的一些蛋白质 ,当这些原癌基因以点突变、易位和扩增等方式被激活时 ,可参与细胞的癌变。1.1  C- met基因 :C- met基因位于染色体 7q2 1~ 31,编…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DNA与双相障碍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人体内线粒体DNA突变可导致细胞氧化磷酸化及能量供应异常,可能与双相障碍的发生有关。文章就线粒体DNA与双相障碍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在细胞能量代谢,氧自由基生成和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细胞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正常细胞线粒体在分子、生化、代谢和遗传水平上明显区别于癌细胞。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NA,mtDNA)是核外唯一的遗传物质,线粒体基因组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mtDNA编码参与氧化磷酸化和ATP生成所需多肽,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环境和结构特性,与核基因组相比,mtDNA更容易发生氧化损伤和突变。已经在很多肿瘤及细胞系中发现了mtDNA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肿瘤细胞mtDNA的核内整合可能是导致细胞癌变的重要因素,而突变mtDNA的检测可望成为肿瘤的非侵入性诊断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癌SMMC-7721细胞受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后线粒体DNA编码区的断裂损伤状况.方法:对SMMC-7721细胞照射不同剂量(0、20、30、50 Gy)的X线,根据人线粒体DNA编码区的序列设计引物,用接头介导的PCR(LM-PCR)以及基因扫描技术来检测其断裂位点及程度.结果:通过基因扫描的方法,发现经不同剂量X线照射后SMMC-7721细胞线粒体DNA编码区存在对X线敏感的位点,断裂损伤的程度和辐照剂量呈正相关,并且这些位点的分布是非随机的;在SMMC-7721细胞线粒体DNA编码区中,重链的损伤程度较轻链高.结论:SMMC-7721细胞受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后线粒体DNA编码区有明显的断裂损伤,线粒体DNA的变化对肿瘤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提要细胞凋亡特有的改变主要是细胞固缩,核致密.DNA断裂,电泳呈梯状带。有报道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是细胞凋亡的特征之一。线粒体作为最为敏感的细胞器之一,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已引起关注。本文观察了凋亡淋巴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改变,并探讨线粒体增多现象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本实验用放线菌酮处理大鼠建造细胞凋亡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胸腺、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微结构。放线菌酮处理2小时淋巴细胞出现调亡。在凋亡早期可见凋亡淋巴细胞内线粒体增多。线粒体数量增多是凋亡淋巴细胞早期形态特征之一。线粒体的增多与细胞加快…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DNA(mt DNA),长5μ,为双链闭环单体分子,裸露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因而较易受致癌因素的损伤。实验证明mt DNA可能是化学致癌剂作用的原始靶子。有人发现肿瘤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翻译产物都有明显改变。说明mt D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L_(7811)小鼠白血病细胞mt DNA有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