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护士在医院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情况,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遭受深圳市3家综合性医院工作至少1年的护士932名。运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情况和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总体发生率为64.3%,其中心理暴力为86.0%、身体暴力为20.9%和性暴力为11.5%。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为61.0/64.0分高于未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的护士29.0/40.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9.734,P〈0.01);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在心理健康9个维度方面得分均高于未遭受暴力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遭受医院暴力的发生频次越多,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得分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遭受心理暴力的发生频次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遭受身体暴力及性暴力的发生频次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发生率较高;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未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的护士低;护士遭受医院暴力的发生频次越多,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2.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与护士工作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方法使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调查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工作至少1年的946名护士,了解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和护士的工作压力水平。结果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总发生率为55.07%。遭受暴力组护士的工作压力及5个维度得分较未遭受暴力组的护士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心理暴力组护士工作压力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组的护士,心理+身体+性暴力组护士的工作压力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在医院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风险较高,对护士的工作压力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减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对3所综合医院60名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后的急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将SCL-90各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急诊护士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因子分及总分、总均分均高于常模,均P〈O.01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一般人群,应给予受暴者人文关怀,并采取措施预防和干预工作场所暴力和心理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工作场所暴力定义设计调查表及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州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96名急诊科护士在半年内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42.16%发生在深夜凌晨,心理暴力发生率为72.55%,患者和患者家属是主要肇事者,暴力事件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患者或家属的要求未得到满足、对服务不满意、肇事者酗酒。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急诊科护士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676,3.745,2.892,8.236,2.796,8.012,5.177,23.801;P〈0.05或P〈0.01)。结论工作场所暴力对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有严重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工作倦怠与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之间的关系,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表及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问卷,对北京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6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护士遭受暴力组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丧失的维度得分高于未遭受暴力组,2组个人成就感丧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情绪衰竭、去人格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冲突严重影响了护士的心理健康(P〈0.01)。结论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可以导致急诊护士工作倦怠的产生,对护士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减少护士对工作及患者的倦怠不满,确保护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病房护士遭受医院场所心理暴力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根据WHO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设计调查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120名病房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20名被调查的护士中有72名遭到过心理暴力占60.00%,不同年龄段病房护士遭受心理暴力特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尤其在19-25岁年龄组遭受心理暴力明显高于26-35岁、36-43岁年龄组(P<0.05,P<0.01)。遭受暴力组与未遭受暴力组两组护士SCL—90 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比较同样有显著性意义。三个年龄组均发现心理健康创伤,而19-25岁年龄组及26-35岁年龄组尤为明显(P<0.05,P<0.01)。结论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严重危害到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护理队伍的稳定,一方面要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优化医疗护理流程,针对性的开展临床护士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另一方面有关决策者与社会各阶层对医院病房内暴力的危害性应加大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和特点,分析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三级精神科专科医院140名精神科临床一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80.7%。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女护士、低能级、低年龄是医院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的护士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躯体化等维度的得分比较高(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的护士低,需要给予综合干预策略,降低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改善护士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与工作倦怠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与工作倦怠问卷对上海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150名护士进行工作场所暴力和工作倦怠两个方面的调查,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5.3%;本组护士的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丧失维度得分分别为(19.56±6.63),(34.13±7.02)分,均高于常模的(22.19±9.53),(36.53±7.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81,3.776;P〈0.01);本组护士与常模去人格化倾向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遭受暴力组护士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倾向维度得分分别为(20.13±8.65),(7.53±3.03)分,均高于未遭受暴力护士组的(17.57±7.12),(6.43±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023,2.324;P〈0.05);是否遭受暴力和年龄是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倾向的影响因素,职称和年龄是个人成就感丧失的影响因素。结论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伤害可引起护士工作倦怠产生,采取减少暴力伤害的措施对减轻急诊护士工作倦怠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三级精神科专科医院113名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精神科临床一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护士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低年龄、低能级、多次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护士,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躯体化等维度的得分比较高(P0.05)。结论多次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低年龄、低能级护士应给予综合干预策略,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0.
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心身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身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州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90名急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将6个月内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遭受组护士SCL-90各因子得分与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组进行比较。结果:有效问卷264份,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者107名(40.5%),在年龄、工作时间上均小于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组(P〈0.01),施暴者多数为病人家属(54.2%);遭受的暴力大多数为言语的辱骂、污辱、折磨和骚扰(67.6%),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组护士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的因子分高于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士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其心身健康严重受到影响,因此管理者在处理各种工作场所暴力的同时,应注意护士的心理反应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涉外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北京市涉外医院、诊所及三甲医院国际医疗部工作的8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涉外医院护士较一般人群有更多的心理问题,表现在涉外医院护士的躯体化(P<0.01)、强迫症状(P<0.05)、焦虑(P<0.01)等方面;而涉外医院护士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得分上低于综合医院护士得分(P<0.01),说明其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两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综合医院护士。涉外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年龄、文化程度、技术职称、从事护理工作和从事涉外护理工作的时间及外语水平等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涉外医院护士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但是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与涉外医院护士的强迫症状因子分之间具有低度正相关性(r=0.246,P=0.027),其他因子分与应对方式无相关性(P>0.05)。结论:涉外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护理管理者应鼓励其减少或避免使用消极应对方式,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以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行儿科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对济南市10家综合性三级医院的166名儿科门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66名调查对象中,有123(74.1%)名护士在1年之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其中以心理暴力为主(99.2%);对护士技术不满意(65.9%)、候诊时间太长(43.9%)、不合理要求被拒绝(43.9%)是儿科门诊发生暴力的主要原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无孩子、是否值夜班、工作满意度是儿科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儿科门诊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对护士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医院应针对儿科门诊工作特点采取相应预防及应对措施,提高护士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刘颖  金晓燕  王敬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0):724-726
目的 调查临床护理人员关怀能力并分析相关因素,为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某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参加工作1年及以上的172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关怀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理人员的关怀能力总分为(189.42±17.23)分,属于低水平;主管护师及以上临床护理人员的认知维度得分高于护师和护士(P<0.05);国际部门急诊和病房护理人员的认知维度得分高于内科和外科病房护理人员(P<0.05);有出国经历及有配偶、有子女的护理人员关怀能力较高(P<0 05);年龄和工作年限与关怀能力认知得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管理部门应参考引进国外先进人文关怀理念与技能,有针对性地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ICU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咨询需求,探讨影响ICU护士心理咨询需求的内在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及心理咨询需求状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130名ICU护士进行测评。结果 ICU护士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有72.31%的ICU护士对心理咨询表示不同程度的需要;经多因素分析,合同关系和值夜班情况影响ICU护士的心理咨询需求(P0.05);焦虑、抑郁程度与需求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ICU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状况及值夜班情况和合同关系对心理咨询的主观需求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