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在DNA MMR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完整性对确保DNA复制的精确度和高保真度具有重要意义.MMR基因缺陷导致基因遗传不稳定,增加自发突变,造成广泛的肿瘤易感性,并促进肿瘤的形成.MMR基因缺陷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肿瘤耐药及其不良预后有关系.综述MMR基因及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在DNAMMR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完整性对确保DNA复制的精确度和高保真度具有重要意义。MMR基因缺陷导致基因遗传不稳定,增加自发突变,造成广泛的肿瘤易感性,并促进肿瘤的形成。MMR基因缺陷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肿瘤耐药及其不良预后有关系。综述MMR基因及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缺失情况,探讨错配修复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法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R蛋白(MSH2、MSH6、MLH1、PMS2)及ER、PR、Ki67表达情况。结果:101例子宫内膜癌中MMR、MSH2、MSH6、MLH1、PMS2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0.6%(41/101)、8.9%(9/101)、10.9%(11/101)、14.9%(15/101)、31.7%(32/101)。MLHl/PSM2及MSH2/MSH6联合缺失率分别为13.9%(14/101)及4.0%(4/101)。BMI<24kg/m~2与MSH2表达缺失相关(P<0.05),24kg/m~2≤BMI<28kg/m~2与PMS2表达缺失相关(P<0.05);内科合并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与MLH1表达缺失相关(8.2%vs 24.3%,P<0.05)。肌层浸润深度≥1/2与MMR、MSH6、MLH1及PMS2表达缺失相关(P<0.01)。肿瘤直径≥2cm与MMR及PMS2表达缺失相关(P<0.01)。结论:MMR蛋白表达缺失与预后不良相关。肿瘤组织MMR蛋白尤其是MLH1/PMS2检测有助于识别预后不良患者,特别是Lynch综合评估后进行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Guo C  Wei L  Fu Q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7):423-425
目的 研究nm23-H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了宫内膜癌临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了解nm23-H1基因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链霉素亲合素生物素标记法(LSAB)检测子宫内膜癌60例。结果 nm23-H1基因在60例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0%。  相似文献   

5.
微卫星是DNA碱基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I)是DNA错配修复系统缺陷的1个典型标志。MI是子宫内膜癌(内膜癌)常见的基因异常,是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发现象,多发生于内膜癌Ⅰ型,且常见于早期患者。目前发现的DNA错配修复系统异常并不能说明全部MI[1],因此,尚有其他未知的基因也参与了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现就MI和DNA错配修复系统与内膜癌的关系的研究现状及尚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一、微卫星多态、MI及DNA复制错误微卫星呈现高度的多态性,其多态…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伴随着许多分子生物学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存在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混乱.包括基因组总体甲基化水平过低和某些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过高。DNA甲基化异常可通过影响染色质结构以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而参与肿瘤的形成。现已在肿瘤的细胞周期调节基因、DNA错配修复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等多种基因中发现甲基化现象。了解目前对子宫内膜癌中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伴随着许多分子生物学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存在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混乱,包括基因组总体甲基化水平过低和某些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过高.DNA甲基化异常可通过影响染色质结构以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而参与肿瘤的形成.现已在肿瘤的细胞周期调节基因、DNA错配修复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等多种基因中发现甲基化现象.了解目前对子宫内膜癌中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和外周血白细胞中hMLH1基因启动子是否存在甲基化,及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外周血白细胞是否相关.方法 选取2003年8月至2004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新鲜组织48例及外周血5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外周血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外周血34例.采用甲基化敏感性核酸内切酶酶切PcR方法检验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均无甲基化.子宫内膜癌组织hMLH1启动子甲基化率(35.4%)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外周血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手术一病理分期有关,早期显著高于晚期.外周血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组织中hMLH1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密切.结论 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液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可能成为筛查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CYP1A1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基因MspⅠ位点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法检测174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和114例对照者CYP1A1基因MspI位点多态性。结果:合并杂合型T/C和突变型C/C后与野生型T/T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OR=1.635)。在绝经年龄<50岁的病例组,T和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初潮年龄≤14岁,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经BMI分层分析,未发现MspI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有关。结论:CYP1A1基因MspI多态中突变等位基因C可显著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且绝经年龄越早、初潮年龄越早携带等位基因C的个体越易感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0.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既往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由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MLH1、MSH2、MSH6和PMS2的胚系突变引起。LS患者有多种癌变倾向、发病低龄化及家族易感性,可同时或异时发生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卵巢癌、胃癌和乳腺癌等,女性患者中EC与之最为密切,目前我国对于LS相关EC(LS-EC)认识尚不足,并未形成完整的诊疗标准或指南。为提高对LS-EC的认识,综述LS-EC的分子机制、临床病理特征、筛查及诊断、临床治疗手段、预防等。  相似文献   

11.
DCC基因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Li PL  Liu MM  Ni 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4):207-209
目的 探讨DCC基因表达缺失与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目的基因片段克隆测序的方法 ,证实正常卵巢组织中DCC基因的正常表达 ;并以 β 肌动蛋白作为内对照 ,在 10例正常卵巢组织、1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34例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检测DCC基因表达缺失情况。结果 正常卵巢组织中DCC基因表达缺失率为 0 % ;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为 2 0 % ;卵巢恶性肿瘤为 5 6 % (19 34) ,其中浆液性囊腺癌 14例(14 18)、黏液性囊腺癌 4例 (4 11)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的 2 5例中 ,17例DCC基因表达缺失 (6 8% ) ;组织学分级低分化 10例中 ,9例DCC基因表达缺失 (90 % ) ;盆腹腔转移的 2 8例中 ,17例DCC基因表达缺失。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 ,DCC基因呈表达缺失或低表达 ;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织学分化程度低、有盆腹腔肿瘤转移的恶性肿瘤组织中 ,DCC基因表达缺失率增高。DCC基因表达缺失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AI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76例原发肿瘤和44例转移肿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原发灶组织中KAI1的阳性表达随着手术-病理分期(P=0.0089)、组织学分级(P=0.0103)增高及深肌层浸润(P=0.0356)而降低,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91)、宫旁或附件受累(P= 0.0073)呈显著相关,与年龄(P=1.0000)、宫颈是否受累(P=0.0911)以及病理类型(P =0.7927)均无相关性。KAI1在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癌灶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灶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I1表达阴性组和阳性组的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3),多因素分析显示KAI1表达不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KAI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展进程中表达缺失,它可能作为临床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评估预后的综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期别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层次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不同期别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的意义。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32例不同期别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基因表达谱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手术病理分期的不同对所有样本进行分组,分为Ⅰ、Ⅱ、Ⅲ、Ⅳ期组4组,筛选出与肿瘤转移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12个。根据这12个差异表达基因对32例内膜癌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其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为66%。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发现与子宫内膜癌转移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基因表达谱层次聚类分析可以在术前帮助判断高危型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TRPV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58例子宫内膜癌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RPV6的分布及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另取31例正常子宫内膜及13例不典型增生内膜石蜡切片为对照。选取15例子宫内膜腺癌及11例正常子宫内膜新鲜组织标本,以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RPV6的表达。结果:(1)TRPV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主要位于胞膜及胞浆内,阳性表达率77.6%,显著低于非绝经期子宫内膜组织(100%)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100%)(P0.05),且前者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后二者(P0.01)。mRNA水平研究表明TRPV6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正常内膜组织(P0.05);(2)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TRPV6阳性表达率为71.8%,显著低于未绝经患者(89.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宫颈受累者TRPV6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未受累者(89.3%vs 67.7%,P=0.039)。结论:TRPV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TRPV6阳性表达者较多发生子宫内膜癌宫颈受侵,表明钙通道蛋白TRPV6与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关系,为探讨子宫内膜癌发病分子机制提供了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5.
细胞周期素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SP法 )检测CyclinD1蛋白在 5 2例子宫内膜癌和 2 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位于胞核内 ,染色为棕褐色颗粒状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 5 5 8% (2 9/ 5 2 ) ,而正常内膜组阳性表达率为 11 5 % (3/ 2 6 )。内膜癌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者分化程度低且多有肌层浸润 ,二者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对内膜癌CyclinD1蛋白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分析其细胞分化程度及其有无肌层浸润。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DNA methyltransferase (DNMT)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in endometrioid and serous cancers an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NA methyltransferase expression and endometrial cancer development. METHODS: Normal endometrium, Grade I and Grade III endometrioid carcinoma tissues and cell lines, as well as serous cancer tissues, were analyzed for DNMT expression. 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of the four DNA methyltransferases, DNMT1, DNMT2, DNMT3A, and DNMT3B.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alterations in DNMT nuclear localization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patterns. RESULTS: While DNMT2 and DNMT3A expression appear to be normal, two- to fourfold increase in DNMT1 and DNMT3B were found in both Grade I and Grade III endometrioid cancers. In addition, the poorly differentiated cell lines expressed relatively higher DNMT levels than well-differentiated cells. In contrast to endometrioid carcinomas, serous cancers expressed substantially lower levels of DNMT1 and DNMT3B than normal controls, with four- and twofold reduction observed in DNMT1 and DNMT3B mRNA levels, respectively. Western blot analysis confirmed opposit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DNMT1 and DNMT3B protein in endometrioid and serous cancers. 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normal nuclear localization of DNMT1 and DNMT3B in Type I and Type II cancer specimens as well as cell cultures. CONCLUSION: Two opposite DNMT expression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 in endometrioid and serous cancers. The concerted upregulation in maintenance and de novo DNA methyltransferases in endometrioid carcinomas is consistent with a tendency for gene-specific hypermethylation observed in this histologic subtype, and may be implicated in tumor suppressor silencing. In contrast, the downregulation of maintenance and de novo DNA methyltransferases in serous cancers suggests that these tumors may contain hypomethylated genomic DNA, which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mutation rate and is consistent with the known pathogenesis of serous-specific phenotypes. Taken together, the data suggest that divergent DNA methylation pathways may be implic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I and Type II endometrial cance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妇女的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ER)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从而了解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从而改善预后。方法 选取患者 5 2例 ,平均 5 7 5岁。患者的诊断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选取非子宫内膜癌患者 5 2例作为对照组 ,平均 5 9 3岁。所有入选者均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析内切酶PvuⅡ、Xba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e 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RFLP) ,观察ER基因多态性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RFLP用Pp(PvuⅡ )和Xx (XbaⅠ )来表示。同时对人雌激素受体基因上游的高变区二核苷酸 (TA)重复序列进行纯化、克隆和序列分析 ,阐明该重复序列的重复多态性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当中的分布情况及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果实验组X基因型频率为 6 5 4 % ,对照组为 4 4 2 % ,OR值 :2 38(95 %CI 1 0 8~ 5 2 5 ) ,P =0 0 4 8;P基因型 ,OR值 :1 0 9(95 %CI 0 4 9~ 2 4 3) ,P =0 84。PvuⅡ、Xba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在两组中均呈多态性分布。另外 ,TA重复序列在两组当中也存在着重复次数多态性。结论 实验人群中依XX >Xx >xx基因型子宫内膜癌发病危险呈递减趋势。TA重复序列分别在实验组及对照  相似文献   

18.
p27、cdk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中p2 7、cdk4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42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中p2 7及cdk4蛋白的表达。结果 :(1 )子宫内膜癌p2 7蛋白核表达率为 1 6 .7% ,明显低于对照组 (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子宫内膜为51 .4% ) ,cdk4的核表达率为 76.2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 9.7% ;(2 )p2 7或cdk4蛋白核表达均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 ,分化差的细胞p2 7核表达率低 ,cdk4核表达率则高 ;(3)p2 7核阴性表达合并cdk4核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手术病理分期相关 ,分化差及手术病理分期晚的病例p2 7核阴性表达合并cdk4核阳性表达的出现率明显增高 ;(4)p2 7与cdk4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 ;(5)内膜癌中p2 7蛋白胞浆表达率明显增高 ,cdk4蛋白胞浆表达则有降低趋势。结论 :p2 7蛋白核表达缺失及cdk4蛋白核表达增高与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联合检测p2 7、cdk4蛋白有助于估计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Che Y  Yao Q  Dai S  Luo B  Wang 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0):608-61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突变及其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和DNA序列分析法 ,检测子宫内膜癌 (5 2例 )、卵巢上皮性癌 (6 0例 )中PTEN基因第 5和第 8外显子的突变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 :(1)PTEN基因突变率为 2 5 % ,高于正常子宫内膜 (0 ,P <0 0 5 ) ;PTEN基因突变率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组织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 <0 0 5 )。(2 )PTEN蛋白缺失率为 6 0 % ,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0 ,P <0 0 5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率与病理分级和组织类型密切相关 (P <0 0 5 ) ,而与手术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无关 (P >0 0 5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 :(1)PTEN基因的突变率为 5 % ,与正常卵巢组织 (0 )和良性卵巢肿瘤 (0 )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PTEN蛋白缺失率为 2 3% ,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 (均为 0 ,P <0 0 5 )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PTEN蛋白缺失率与其组织类型及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 (P <0 0 5 )。结论 PTEN基因的突变和蛋白表达缺失均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