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70例老年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 《农垦医学》2007,29(2):125-126
目的:了解老年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方法:通过实验室检查结果,了解本院收住60例及门诊10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结果: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均支持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结论:除各种疾病外,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膳食异常也是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应引起临床专家重视.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因缺乏VitB_(12)或叶酸所致,临床上除贫血外,以特异的神经精神症状为特征。本病在农村仍不少见。我科自1963~1981年共收治婴幼儿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65例(多数来自高山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成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0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发病原因研究。结果:10例因胃肠器质性疾病而发病;17例因膳食习惯异常而发病;3例未找到病因。结论:除各种疾病外,不良生活方式引起膳食异常是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典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36例临床上以其它疾病表现形式的非典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典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溶血性贫血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贫血伴白细胞减少4例、贫血伴血小板减少3例、贫血伴严重消化道症状5例、红白血病1例、白细胞减少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检出患慢性消化道疾病28例,偏食、素食10例。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非典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白血病等血液病相鉴别。其发生与存在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应同时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预防应调整饮食结构,定期体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动态测量对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疗效的临床意义.地应用COULTER-AC-T biff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测定26例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在不同时间采集的末梢抗凝血。结果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在给予叶酸和/或VB12后,红细胞分布宽度均明显升高,尽管出现高峰时间不同,但最终都趋于降低,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观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动态变化,可以监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为我省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6—18个月的小儿,尤其多见于单纯母乳喂养,且母亲营养情况欠佳者,偶见于半岁以內或2岁以上的幼儿。至于年长儿患此类贫血则罕见。今报道1例由于长期偏食,以黄疸为首发症状,酷似肝炎的年长儿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7.
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湘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116-117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2例中40例(55.56%)有消化道症状,36例(50.00%)三系血细胞均减少,11例(15.28%)有神经症状,巨幼细胞性贫血需与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进行鉴别。结论提高巨幼细胞性贫血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注意高发人群的饮食结构,加强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应该是防治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有效措施;注重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及膳食结构调整、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巨幼细胞性贫血并发舞蹈症1例报告临床学院内科白俊兰,娄陵生,黎学先中国分类号R742.2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并发的神经症状多种多样。而并发舞蹈症者少见。本院曾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71岁。因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消瘦2年余,四肢不自主运动,...  相似文献   

9.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系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代谢异常,导致红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而引起的一组贫血。在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而呈大红细胞性贫血,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成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中,90%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故称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采用叶酸及(或)维生素B12治疗有效。少数为由于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干细胞疾病所致,使用抗代谢性化疗药物如MTX、6MP、Ara-C等干扰叶酸代谢亦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10.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为了探讨造成本病的因素,临床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本病的防治打下基础。现将我科1981.3~1986。10住院病例资料中完整的31例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5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以下简称MA)在婴幼儿及哺乳期妇女发病率较高,但老年人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回顾总结1992年到1998年我院诊治的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究其病因,在该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下简称巨幼红贫血),除有一般贫血症状外,主要表现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小儿健康及生长发育。解放后发病明显减少,但在农村仍时有发生。现总结泰安地区医院自1973年至1982年共收治的12例。临床资料发病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18个月。  相似文献   

13.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常见的贫血类型,笔者对本院1995-2005年间50例(男30例,16-72岁,女20例,16-75岁)巨幼细胞性贫血进行形态学分析和诊断,发现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以粒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幼变为特征;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多以红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幼变为特征,以上11例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殊类型,占总数的21%,  相似文献   

14.
营养性贫血的高发群体是婴幼儿,包括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前者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血色素性贫血;后者是由于体内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而导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1]。以往此类贫血的实验诊断主要靠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平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城市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和特点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病史及有关辅助检查,总结城市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原因和特点。[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原因主要为胃部疾病和膳食不合理。[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营养,改善膳食结构是防治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分析,提高对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认识。方法:对3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分析。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血象是大细胞性贫血以红细胞减少为主,骨髓中以巨幼样细胞生成为主。结论:血象和骨髓象是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也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38例临床上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以腹泻为主要症状21例,以食欲减退为主要症状30例,伴有焦虑抑郁症状2例,不全肠梗阻3例。结论部分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是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消化科门诊应注意此类患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8.
营养性贫血从细胞形态方面主要分为两大类: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即巨幼细胞贫血).营养性贫血除了可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外,甚至可造成消化系统器质性损伤.同时,很多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引起营养性贫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营养性贫血从细胞形态方面主要分为两大类: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即巨幼细胞贫血).营养性贫血除了可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外,甚至可造成消化系统器质性损伤.同时,很多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引起营养性贫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营养性贫血与消化系统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性贫血从细胞形态方面主要分为两大类: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即巨幼细胞贫血)。营养性贫血除了可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外,甚至可造成消化系统器质性损伤。同时,很多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引起营养性贫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