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希杰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1)
目前美国大约有75000患者作血液透析,13000例患者做腹膜透析,主要是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最近一种改良的 CAPD 是持续性周期性腹膜透析,应用一个自动循环控制装置来进行,夜间进行3次或更多次的交换,在整个日间仅进行一次不卧床的透析周期,直至第二天晚上与循环控制装置连接上时才把液体排出。从而白天就不需要像常规 CAPD那样进行交换。CAPD 的严重并发症是腹膜炎。美国全国 CAPD登记处规定诊断腹膜炎的标准是。腹腔液混浊;白细胞计数超过100/mm~3,通常50%以上是中性白细胞,有或无腹部症状;细菌培养不要求阳性。按此标准,治疗第一年60%病人至少发作过1次腹膜炎,或 相似文献
2.
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为 Popo-vich 1976年首先提出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的一种腹透疗法。此法简便、安全、有效,可弥补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的不足。Oreopoulos 称CAPD 开创了慢性肾衰治疗史上的新纪元。广州于1979年在国内最先采用此疗法,目前 CAPD 和 HD并列为治疗急慢性肾衰和药物中毒的两种重要疗法。 相似文献
3.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是常见的腹膜透析(PD)的两种模式,其临床效能的判定是多方面的综合评定.本文将介绍这两种透析模式、临床效能判定及两者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腹膜炎是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终止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腹膜炎造成病人额外的生理、社会、经济负担是无法估计的。因此,如何防治CAPD并发腹膜炎,对病人能否继续行腹膜透析,度过感染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李有霞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8,(1)
虽然血液透析(血透)伴发获得性肾囊肿病(ACDK)已有不少报道,然而有关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伴 ACDK 则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对终末期肾病(ESRD)经 CAPD 治疗的患者,通过尸解及超声检在以了解发生 ACDK 的关系。作者对多伦多 Western 医院(TWH)自1977年~1985年期间,经 CAPD 治疗的19例 ESRD 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研究,并与1955~1966年该院在开展透析前,死于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及尸解材料作对照。此外还对经 CAPD4年以上存活者作肾超声检查。结果病人组,从1977年以来,在 TWH 经 CAPD 相似文献
6.
透析可引起铝蓄积的危险性已为人所共知,会导致脑病,骨软化和贫血。作者有鉴于此,故监护透析病人的血浆和透析液中铝的浓度。并设法保持血液透析液的铝浓度在1μmol/L 以下,腹膜透析液的铝浓度则通常为0.7±0.4μmol/L。在血透和持续性不用卧床腹膜透析(CAPD)开始后,两者的血浆铝浓度均上升,但以血透者更 相似文献
7.
兹将我们对不卧床的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病人治疗前后的心脏变化,及CAPD对心脏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如下。材料与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用CAPD治疗超过一个月者16例。其中透析时间最长者为15个月。男性1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38岁(范围22~68岁)。其病因慢 相似文献
8.
西雅图地区 Scribner 等首先在临床上观察到,血浆中分子物质可能具有毒性。作者观察到尽管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病人其血浆尿素和肌酐水平较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病人高,但没有 HD 病人那么容易发生神经病变。因而,作者在1965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下述论点:可能因为腹膜的透过性较佳,因而 PD 能比 HD 更有效地清除某些分子量高于尿素和肌酐的物质,这可能是 PD效果较好的原因。因此需要于人工肾透析器中 相似文献
9.
范亚平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8)
长期采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腹膜转运性质是否恶化迄今了解很少,且多数仅涉及小分子溶质和水,对中分子量(MW500~5500)及大分子物质的报道几乎没有。作者采用病例对照方式研究长期 CAPD 后腹膜的转运特性及动力学改变。病人和方法长期 CAPD 组(4年以上,平均60月)和新近开始组(2.1月内,平均39天)各20例,其年龄、性别、肾衰病因及腹透方式等 相似文献
10.
王琛本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4,(1)
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病人常因长期过量饮水而有水肿和高血压。作者曾采取增加使用高渗透析液(含葡萄糖4.25g/dl)的办法,来避免这种并发症。但却引起葡萄糖吸收增加,甚至高甘油三脂血症。用“袢”利尿剂治疗晚期肾功能衰竭水潴留,文献已有不少报道。因而,作者试图用大剂量“袢”利尿剂,以增加CAPD病人的尿量。 相似文献
11.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与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需行透析治疗时常有不少并发症,故透析方式的选择是一重要问题。我院自1990至1997年的资料分析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病例:血液透析(HD)治疗的患者58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者26例,中位透... 相似文献
12.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占全球透析病人的 1 4% ,充分接受这种透析治疗已证明可改善白种病人的预后 ,但对亚洲病人有何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晚近报道亚洲病人接受该种透析亦可提高生存率。作者对亚洲种族的CAPD病人施行充分透析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方法 采用单中心的前瞻性研究 ,自 1 995年 9月开始 ,将 1 5 0例现行CAPD和 1 2 0例新做透析的病人作为对象进行 3年的追踪观察 ,观察期间进行了充分的透析治疗 ,并检测了有关充分透析的显示指标和各种营养指标 :Kt/V ,每周肌酐清除率 (Ccr)、残存肾小球滤过率(GFR)、… 相似文献
13.
万建新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2,21(4):355-356
腹膜透析(PD)因其便于保护残余肾功能(RRF)、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已日益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主要透析方法,但PD的方案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2006年,国际腹膜透析学会( ISPD)推荐ESRD患者最小PD剂量应使每周总尿素清除指数(Kt/V)(腹膜+ RRF)>1.7,透析模式一般应予透析液24h留腹循环进行.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告了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3例。原发病分别为二尖瓣和三尖瓣联合病变、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及严重冠心病,均有全心衰竭伴腹水和全身水肿,已高枕卧床数月,大量速尿用至1克无效。腹腔置入Tenckhoff导管进行CAPD,初每6小时交换液体一次,体重稳定(约需4周)后,每日交换液体3次,其中至少交换一次高渗透析液(4.25%葡萄精透析液)。 相似文献
15.
刘新才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9,(8)
1976年Popovich等提出无需卧床的持续性腹膜透析(简称CAPD)用于慢性肾衰治疗。CAPD即透析液持续保留在腹腔间歇引出液体,再灌入新鲜透析液,形成持续性的体内透析系统。为将尿素氮(BUN)控制在70mg%,用1.5%或偶用4.25%葡萄糖溶液作为透析液,每次灌入2 L,保留3.5~4小 相似文献
16.
据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统计,死于晚期肾功能衰竭者(简称晚肾衰),每年每百万人口中约有60人,其中有50人是透析或/及肾移植的合适人选。由于在等待作肾移植时需用透析维持生命,如不进行透析,晚肾衰者每难免于死亡。晚肾衰者如此之多,单靠人工肾作血液透析(血透),即使在技术较发达之国家也难满足需要。近年来,由于Tenckhoff透析管和自动化腹膜透析机的临床使用,不少学者报告,间歇性腹膜透析(IPD)治疗晚肾衰有良好的疗效。Fenton等认为,用IPD作家庭透析是一个大进步,Oreopoulous等报告了家庭IPD3年的经验,其疗效颇令人鼓舞。由于IPD技术的发展,应用透析管和透析液等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至12月行PD置管术的64例患者,随机分成CAPD组和DAPD组,每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高血压等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转归,每半年进行一次容量及心功能的评估,行心脏超声和胸部平片检查,动态观察透析前、透析12月和24月患者心胸比例,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壁厚度、右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等心血管系统相关指标及血压、透析效能、残余肾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情况。结果:(1)CAPD组患者1、2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6%、28%,而DAPD组分别为6%和13%(P<0.05),随着透析时间延长,其发生率增加。(2)CAPD与DAPD患者入组时心胸比例无统计学差异,随访至24月CAPD组患者心胸比例明显大于DAPD组(0.51±0.04 vs 0.48±0.05,P<0.05),同时两组左心室内径分别为52.66±6.49 mm,48.69±4.70 mm(P<0.05)。(3)在末次随访中,以血压<140/90 mmHg为标准,CAPD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明显低于DAPD组患者(54.2%vs 84.8%,P<0.05)。(4)在透析效能方面,两组溶质清除均充分,且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DAPD模式的患者较CAPD患者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低,心胸比例变化小,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可能与容量负荷、残余肾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季大玺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4,3(5):407-409
尿素动力学模式在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季大玺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广泛应用于长期治疗尿毒症患者。由于它是一种新近发展的肾脏替代疗法,符合人体内环境变化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临床特点。方法1991~2004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确诊为第一次AMI的39例CAPD患者为透析组,50例非肾功能不全病人为对照组,比较它们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演变、心肌酶变化和住院期病死率等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透析组的首发症状较不典型;AMI发生后患者就诊时间较迟(P<0.05)。透析组不典型心电图演变(61.5%vs26.0%)和不典型心肌酶变化(90.0%vs12.5%)均较对照组多(P<0.05),但不典型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均符合AMI的国际诊断标准,而不典型心肌酶变化则不符合。透析组心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住院期死亡率透析组高于对照组(69.2%vs6.0%,P<0.05)。结论CAPD患者AMI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演变和心肌酶变化均不典型,动态观察心电图是诊断AMI较为可靠的手段;发生AMI后CAPD患者住院期病死率极高。 相似文献
20.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如何合理选择透析剂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前瞻性观察了不同透析效能与透析剂量的关系,从而寻找出适合国人特点的透析剂量。方法对44例病人共134例次测定按NCDS标准分为充分(44.0%)、临界(23.1%)及不充分(32.8%)三组,观察各组病人之间尿素KT/V、肌酐清除率、蛋白质表现率和血浆白蛋白、残余肾功能(RRF)、透析总量(PV)及单位体表面积透析剂量(PV/BSA)改变及相互关系。结果三组病人在上述指标上有明显的差异(P<0.001)。分析PV与PV/BSA反映透析效能诸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显示,后者较前者更为显著(P<0.01)。分析透析充分组病人PV/BSA与RRF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发现,合理的透析剂量应为:PV(L/d)=(5.6-0.24×RRF)×BSA。结论所有腹透病人应采取个体化的透析剂量,以上述公式计算透析剂量,绝大多数病人能保持理想的透析效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