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规律运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标志蛋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3例,实验组109例,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等量的运动疗法3个月。采用流式细胞术(FCM)1)2单克隆抗体分子作为探针,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运动前后血小板膜上CD62P、CD61的阳性百分率(CD62P%、CD61%)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进行运动疗法3个月后,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收缩压分别为160+4.6mmHg及156+4.5mmHg(P〈0.05);舒张压分别为92+4.2mmHg及88+2.9mmHg(P〈0.01);血小板膜上CD62P阳性百分率分别为17.3%±2.2%及12.5%±3.1%(p〈0.01)、CD61阳性百分率分别为加13%±2.4%及16.2%±2.3%(P〈0.01);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71.4%±4、6%及62.3%±3.4%(P〈0.01)。结论:规律运动不仅可以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而且能够降低血小板表面活化受体分子的密度,降低血小板聚集,有利于防止高血压患者的血栓前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标志蛋白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高血压患者110例分为运动组50例和对照组60例,均按常规降压治疗,运动组同时增加每周5次,每次30min的中等量有氧运动。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1的阳性百分率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4个月后,运动组收缩压和舒张压(141±4.6、86±4.3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57±3.7、95±3.3mmHg,P〈0.05);血小板膜上CD62P阳性百分率分别为(10.2±2.1与16.3±3.1,P〈0.01),CD61阳性百分率分别为(13.2±2.7与22.3±2.6,P〈0.01);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5.6±3.6与64.4±4.6,P〈0.01)。结论:有氧运动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受体分子的密度和血小板聚集,改善高血压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3.
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影响。方法门诊就诊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1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26例,规律运动组25例,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等量的运动疗法3个月。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流式细胞技术(FCM)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作为探针,测定血小板膜上CD62P、CD61的阳性百分率(%)。结果运动疗法3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比较,TXB2明显降低(P<0.05);6-keto-PGF1α明显升高(P<0.01);血小板膜上CD62P阳性百分率(%)及、CD61阳性百分率(%)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规律运动降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表面活化受体分子密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减轻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标记蛋白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将81例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1例和规律运动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中等运动量运动疗法3个月。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为探针,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小板膜上CD62P、CD61的阳性百分率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3个月后,常规治疗组与规律运动组患者的收缩压分别为(166±3.6)mmHg和(152±3.5)mmHg,舒张压分别为(93±4.2)mmHg和(83±4.3)mmHg;空腹血糖分别为(7.4±2.4)mmol/L和(6.3±1.9)mmol/L;血小板膜上CD62P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7.3±2.2)%和(21.5±3.3)%,CD61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6.3±2.3)%和(20.2±2.9)%;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78.4±4.5)%和(69.7±5.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规律运动可以降低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表面活化受体分子密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疗效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43例,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规律有氧运动前后的临床症状,血小板膜CD62P、CD61的阳性百分率(%)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 结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运动疗法3个月,胸痛症状明显减轻; 运动后与运动前相比,血小板膜CD62P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3.6±3.5及30.3±3.4 (P<0.05) 、CD61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2.1±2.8及28.3±3.5 (P<0.05),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61.3±4.3及71.5±5.7 (P<0.05)。 结论:规律运动可以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受体分子的活性及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6.
房颤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CM)对22例房颤患者静脉血中GPIIb/IIIa的含量进行检测,并与26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结果:房颤患者血小板膜GPIIb/III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房颤患者中的持续房颤组高于阵发房颤组(P<0.01)。结论:房颤引起血小板激活,激活程度可能与房颤持续时间有关。房颤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检测GPIIb/IIIa对评估房颤患者的栓塞危险性及指导抗凝、减少栓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中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房颤患者 (16例 )、非房颤窦性心律患者以下称非房颤患者 (2 8例 )及正常对照组 (17例 )血小板膜上活化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水平 ,比较房颤患者与非房颤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变化情况。结果 :房颤患者GPⅡb/Ⅲa测得值显著高于非房颤患者 (P <0 .0 5 )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非房颤患者GPⅡb/Ⅲa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房颤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 ,引起血小板激活 ,GPⅡb/Ⅲa高表达可能与房颤患者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有关 ,检测GPⅡb/Ⅲa对评估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危险性及指导抗凝、减少栓塞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指标,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梗死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8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30例正常血压脑梗死患者及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进行检测。结果高血压脑梗死组、正常血压脑梗死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高血压脑梗死组、正常血压脑梗死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高血压脑梗死组与正常血压脑梗死组血小板膜糖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膜糖蛋白不同梗死灶各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结论脑梗死和高血压患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与病情及梗死灶大小有关。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对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分析和脑梗死的预防及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及其受体的变化,并探讨其出血及血栓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部分MPD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vWF含量,血小板膜GP Ⅰb、GP Ⅱb/Ⅲa 以及纤维蛋白原和vWF结合位点的变化.结果MPD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vWF含量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膜GP Ⅰb百分标记率在MPD组为60.51%±11.80%,较正常对照组75.84%±6.18%减低(P<0.01).血小板膜GP Ⅱb/Ⅲa的百分标记率在MPD组和正常组分别为63.84%±10.92%和70.34%±9.15%(P>0.05).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和vWF结合位点的百分标记率在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55%±16.15%和68.71%±5.87%(P<0.05)和66.00%±3.34%和62.67%±3.39%(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MPD组病人血小板GP Ⅱb/Ⅲa存在较大异质性,个别病例还有异常条带出现.结论MPD病人出血或血栓形成可能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其受体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T)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16例冠心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8例),UAP并高血压病(UH组,42例),并选取4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按心绞痛发作情况将冠心病患者再分成有事件组(56例)和无事件组(60例)。测定各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GP、及PAgT水平,并对有事件组患者PAgT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四组间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MDA、GP、及PAg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事件组GP、PAgT及MDA水平均较无事件组明显升高(P均〈0.05),且有事件组患者PA卵水平与GP及MDA水平相关性分析发现均呈明显正相关(P均〈0.05)。结论GP、PagT升高以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在冠心病患者心绞痛事件发生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高血压病可以加重这一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抗栓方式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变化的影响,为临床进行抗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35例未接受抗栓治疗的NVAF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组(A组)、阿司匹林/固定剂量华法林治疗组(B组)及适宜剂量华法林治疗组(C组)。测定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6周血浆LPA含量,分析各年龄亚组的变化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B组在2周和6周后血浆LPA含量的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其他两组:A组中〈60岁年龄亚组血浆LPA在2周和6周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他曲个年龄亚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B组的〈60岁和60~75岁年龄亚组的血浆LPA含量在2周和6周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75岁年龄组在治疗前后则无显著变化;C组符年龄亚组的山浆LPA含量在2周和6周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不同抗栓治疗方式对不同年龄段NVAF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有不同影响。小于60岁者可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60~75岁的患者可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固定剂量华法林治疗,大于75岁的患者推荐应用适宜剂量的华法林(INR1.5~2.1)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胡钦  毛国顺  祝匡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625-1627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与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关系。方法:测量57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Ⅰ组)窦性心律时12导联心电图的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单纯高血压组(Ⅱ组)55例比较。检测阵发性房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结果:PmaxⅠ组显著高于Ⅱ组[(121.5±16.3)msvs(107.3±10.3)ms,P<0.05];PdⅠ组显著高于Ⅱ组(45.3±12.7)msvs(24.7±10.5)ms,P<0.05);两组间Pmin、LAD、LVEF差异无显著性。Pmax>100ms预测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80.0/;Pd≥40ms预测的敏感性为86.0/,特异性为75.9/;Pmax>100ms Pd≥40ms的敏感性为78.5/,特异性为88.9/。结论:P波离散度是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E-Tracking技术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颈动脉管壁弹性功能。方法 对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37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高血压合并房颤组)及3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记录颈动脉管壁的硬度指数(β)、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同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内径(D)。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房颤组β、Eρ、IMT、D均增加,AC减低;与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组β、Eρ、IMT均增加,AC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IMT≤1.0 mm且管径无增宽时,各组β、Eρ比较结果同上。年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是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IMT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者颈动脉IMT增厚,弹性功能减低;年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是其危险因素。颈动脉无明显形态学改变时,颈动脉弹性功能已减低;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早期检测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对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67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组)及60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计算粥样斑块总面积(TPA)、颈动脉内径(CAD)、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最大剪切率(SRmax)、颈动脉最小剪切率(SRmin)、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组的TPA、CAD及IMT均增加,而SRmax及SRmin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组患者TPA增加,而SRmax及SRmin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颈动脉TPA增加、剪切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干预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左心结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对观察组进行有氧步行运动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房颤复发率、左心结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2组干预前后组间窦性心率人数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1年时,观察组窦性心率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年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均优于对照组(均P 0. 05),6min步行试验的运动距离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Borg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年除躯体疼痛外各生活质量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有氧运动可以降低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改善左心结构和运动耐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及聚集功能的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多功能血液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及聚集功能,并与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8.74±3.01)、CD63(9.38±3.25)的表达及聚集功能(58.9±9.7)均分别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89±1.72(P<0.001)、3.06±2.11(P<0.001)、33.7±12.4(P<0.001)和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的6.02±2.78(P<0.001)、6.89±2.97(P<0.005)、4.51±8.90(P<0.001);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又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结论血小板活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和聚集功能的检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培哚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长期疗效。方法 109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7例,观察组给予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的常规治疗,随访2a,比较2组治疗后12个月内房颤发生次数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个月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后12,24个月,观察组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比较,左心房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颤发生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在控制患者血压达标同时可减少房颤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18.
葛根素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2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葛根素组和阿司匹林组。另选21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葛根素组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 葛根素5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2周;阿司匹林组加用阿司匹林150mg,每日1次。连续口服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活性标志物P选择素、血浆β-血栓球蛋白和内皮功能受损标志物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受损指标内皮素(ET-1)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心房颤动患者P选择素、血浆vWF、β-血栓球蛋白(β-TG)及ET—1均显著增高。经葛根素与阿司匹林治疗均可降低P选择素、血浆vWF、β-TG、ET-1的水平,且葛根素和阿司匹林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存在血小板活性增强和内皮功能受损,葛根素可显著改善血小板活化状态和内皮细胞功能,且能与阿司匹林相媲美。  相似文献   

19.
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平行对照试验比较两种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训练对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8例久坐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接受8周、强度分别为20%,和60%最大运动能力的有氧运动训练。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通过极量踏车运动试验测定运动能力的相关指标,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组患者各项动态血压指标均有下降,血压昼夜节律基本一致。结论采用最大运动能力的20%和60%的强度进行有氧训练可以取得相似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