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俊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3)
患者女,89岁.因右上腹胀痛2周于2008年10月13日入院.既往有胆囊结石、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史.查体:体温37.2℃,呼吸20次/min,脉搏85次/min,血压100/58 mm Hg(1 mm Hg=0.133 kPa).巩膜和皮肤黄染,腹平软,可触及肿大胆囊,右上腹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明显,肠鸣音2次/min. 相似文献
2.
莫西沙星治疗阑尾切除术后感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3岁.因"阑尾切除术后,持续高热1 d"于2008年2月2日入院.患者4 d前无诱因出现发热、腹痛,当地县人民医院以"化脓性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收入院.入院后给予"头孢哌酮"抗感染治疗,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留置盆腔引流管,但患者持续高热,伴有感染性休克,于术后第1天转入我院ICU病房. 相似文献
3.
王浩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24(8)
患者女,77岁.因"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16年,再发1个月"于2009年2月4日入院.16年前因进食油腻饮食后出现右上腹痛,抗炎治疗缓解,曾诊断为"胆囊炎".16年来症状反复发作,1个月前劳累后右上腹痛再次发作,呈阵发性绞痛,外院行"头孢噻肟"抗炎解痉治疗,效果不明显.病程中有发热达39℃,遂入我院治疗.查体:体温38.5℃,血压130/80 mm Hg(1 mg Hg=0.133 kPa).神志清,皮肤轻度黄染,心肺未及异常,腹平坦,右上腹压痛,轻度反跳痛,莫非征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及T管引流术的疗效,并探讨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收治并完成胆总管探查术的18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观察组)82例,T管引流(对照组)101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82例患者中,8例发生术后胆漏(9.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道手术史、术前血白蛋白水平、术前总胆红素与一期缝合术后胆漏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胆红素水平以及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胆总管一期吻合术后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疗效优于T管引流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减少术后胆漏的发生,术者需具备熟练的手术缝合技术(包括腔镜缝合技术)。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明确胆总管切开后一期吻合和T管留置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肝胆外科杂志》2020,(2)
目的构建老年胆总管结石手术患者发生胆漏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319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胆漏将患者分为病例组(n=24)和对照组(n=295)。结合性别、年龄、营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结石、化脓性胆管炎、HBV感染病史、术前白细胞、术前肝功能指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12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营养状况、糖尿病、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方式等5个因素与发生胆漏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营养状况(OR=7.705,95%CI:2.382~24.923,P=0.001),糖尿病(OR=6.583,95%CI:2.066~20.978,P=0.001),化脓性胆管炎(OR=7.646,95%CI:2.146~27.245,P=0.002)是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发生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营养状况,糖尿病,化脓性胆管炎是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应加以关注,以期减少胆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7,(10)
<正>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主要适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胆囊炎合并胆管结石、胆管结石过大需要多次ERCP碎石以及既往行胃大部切除术或胃空肠吻合术等无法行ERCP的胆管结石患者。胆漏是LCBDE常见并发症。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18例LCBDE术后胆漏患者,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例患者中,男8例,女110例;年龄20~72岁, 相似文献
7.
刘宇斌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24(9)
患者男,48岁.因"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 d"于2009年2月10日入院.患者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刀绞样痛,疼痛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急诊查腹平片见膈下游离气体.既往胃病史多年,未系统治疗;有青霉素、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8.
9.
莫西沙星治疗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3岁.因车祸后腹痛伴恶心、呕吐17 h于2009年8月10人院.17 h前饱餐后因汽车方向盘撞击腹部,出现腹部剧痛、恶心、呕吐.外院诊断为腹部外伤,给予对症治疗后,腹痛无缓解,转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7.8℃,呼吸18次/min,脉搏94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Hg=0.133 kpa).腹部略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尤以上腹部剑突下为重,腹肌紧张,反跳痛,叩诊呈鼓音,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墨菲征(Murphy)阴性,肠鸣音较弱,约2次/min,无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10.
赵家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24(10)
患者男,62岁.因"反复上腹疼痛6个月,加重5 d"于2008年7月14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予以抗炎、止痛治疗后有所好转,但反复发作,诊断不清.5 d前左上腹出现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频繁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1.
卢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1)
患者男,66岁.因"上腹部疼痛2 d加重伴发热1 d"于2009年6月7日入院.患者2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1 d前患者上腹痛呈进行性加重,不能自行缓解,并出现发热达38.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后胆漏处理策略。方法收集并分析荆州市中心医院近5年腹腔镜胆管探查治疗的536例胆石症病人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胆管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264例,腹腔镜下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259例,经胆囊管胆管探查13例。将80例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病人依引流方式的不同分成A、B两组,A组19例,分别于温氏孔、胆囊窝处放置14F脑室引流管,B组61例,只于温氏孔常规放置一根橡皮引流管,对比两组置管时间、引流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出现胆漏与T管护理、宣教有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较T管引流术后胆漏发生率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A、B两组病例置管时间分别为(7.1±1.4)d、(6.9±1.5)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引流效果上,A组19例全部引流通畅,B组出现5例引流不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无术后胆漏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后胆漏是无法避免的,充分、有效的引流预防措施能保证腹腔镜胆管探查的安全、有效,发挥其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胆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因胆总管结石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病程,基础疾病,结石数目,胆总管直径,术前丙氨酸转氨酶、肌酐、总胆红素、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血淀粉酶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汁培养结果及术后胆漏治愈情况。结果 200例病人中44例(22%)出现胆漏,对比胆漏组与非胆漏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漏组较非胆漏组术前病程时间长[(6.8±1.9) d比(3.7±2.3) d],丙氨酸转氨酶高[265.0(212.0,300.0)U/L比73.2(54.0,203.0)U/L][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以下同],肌酐值高[151(78.0,177.0)μmol/L比90.0(66.0,171.0)μmol/L],总胆红素高[63.8(30.4,68.4)μmol/L比43.2(27.4,52.6)μmol/L],血清白蛋白低[27.2(26.3,28.2) g/L比36....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拔T型管胆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3年7月期间,对16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其中有8例拔除T管后出现胆漏,其发生率为4.76%.拔管时间为术后6~10周.……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漏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胆漏(biliary leaks)常常发生在胆道或胆道邻近脏器的外科手术之后,多在手术后早期出现,起病急骤,不具备瘘管,只有胆汁漏出。胆漏一旦发生,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胆瘘(biliary fistula)是指胆漏发生以后,经过适当的引流,胆漏局限,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胆汁经异常通道排出体外的状况。胆瘘的发生、发展及形成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病理过程,炎症、梗阻以及压迫是其最基本的病理基础。文献中常将“胆漏”和“胆瘘”混为一谈。10%~18%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1],开腹胆总管探查术(open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OCBDE)、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exploration,LCBDE)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mtomy,EST)后取石是常用的治疗方法。OCBDE对胆总管结石的清除率要优于后两者[1],但存在瘢痕;LCBDE与EST胆总管结石的清除率无明显差异,但LCBDE能一次手术同时处理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较EST更具优越性。目前常用的... 相似文献
16.
我科1996年3月至1998年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75例,并发胆漏1例,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男,38岁,主诉间断性右上腹隐痛半年,于1998年2月26日以慢性胆囊炎入院。体检:右上腹轻度压痛,墨菲氏征阳性,空腹血糖772mmol/L。B... 相似文献
17.
冷希圣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24(3)
莫西沙星(拜复乐 )单药可有效治疗复杂性腹腔感染,这是不久前完成的亚太地区多家医院参与的代号为"Dragon"的一项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证实的. 相似文献
18.
19.
胆总管术后拔T管致胆漏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拔T管后胆漏是胆道术后少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不到1%。我院自1998年至2002年间共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320例,术后按常规拔T管发生胆漏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