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浆GMP-140与vWF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浆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临床诊治APL合并的凝血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PL患者初诊、治疗中(第14天左右)、缓解时及正常人的血浆GMP-140水平,并计算GMP-140(ng)/10^7血小板数;(2)应用增强免疫胶乳法测定上述各期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结果 (1)APL患者在初诊与治疗中GMP-140(ng)/10^7血小板数(4.55±3.10,4.73±2.7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0.94±0.67)(P〈0.01),缓解期(1.08±0.65)则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2)APL患者各病期vWF水平(%)(初诊时245.00±82.83,治疗中257.22±104.18,缓解期193.62±61.15)均较正常对照组(129.34±34.57)升高(初诊和治疗中P〈0.01,缓解期P〈0.05);缓解时的vWF水平较初诊时、治疗中明显下降(P〈0.05)。结论 APL患者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及内皮损伤,随着化疗的进行,骨髓造血逐渐改善,血小板的功能趋于正常;而内皮损伤恢复更慢,因而化疗中及化疗后期也应注意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周朝晖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4):22-24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0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根据冠脉硬化病变形态分为S组(光滑斑块组);C组(复杂病变斑块组).(2)复杂病变组患者根据病变支数分为Ⅰ组(单支病变组);Ⅱ组(双支病变组);Ⅲ组(三支病变组).所有患者于冠脉造影前采血测定血浆vWF、GMP-140水平.结果:(1)C组血浆vWF、GMP-140水平显著高于S组.(2)Ⅲ组血浆vWF、GMP-140水平显著高于Ⅰ、Ⅱ组,Ⅱ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Ⅰ组.结论:1.冠脉造影表现为复杂形态病变者属于高危不稳定性病变.2.血浆vWF、GMP-140水平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范围及是否存在不稳定病变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肝病患者血浆GMP-140含量。结果:3组肝病患者GMP-140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丙型、乙型肝炎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肝癌患者血浆GMP-140较丙型、乙型肝炎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检测肝病患者GMP-140可做为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癌患者纤溶亢进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药通脉降脂对血脂、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0 (GMP 140 )的影响。方法 :建立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 (HC)鹌鹑动物模型 ,同时用通脉降脂治疗 ,检测血脂 (酶法 )、血浆vWF及GMP 140 (ELISA法 ) ,并与正常、HC及洛伐他汀治疗的鹌鹑进行比较。结果 :通脉降脂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显著下降 (P <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明显升高 (P <0 .0 5 ) ;vWF和GMP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通脉降脂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性等作用 ,从而可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6.
中药水蛭具有破血逐瘀功效。近年,我们以水蛭微粉配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并以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为切入点,探讨了水蛭微粉对血管内皮损伤及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诊断符合《内科学》,2004,第6版标准,按就诊顺序1∶1方式分组。对照组21例,男12例,女9例,(63.50±7.00)岁,病程(10.23±3.50)年。水蛭治疗组21例,男11例,女10例,(64.00±7.05)岁,病程(11.50±5.90)年。另取同期健康查体者21例为健康对照组,男9例,女12例,(64.50±8.15)岁。各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病在6~24 h内的脑梗死住院患者30例,另选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拜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血脂,调整血压并酌情使用神经营养和脱水剂等治疗,疗程为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MP-140、PAF水平,通过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34.53±5.38)ng/ml和(110.20±16.67)ng/ml,健康成人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12.23±2.43)ng/ml和(64.27±16.60)ng/ml,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外周血GMP-140、PAF浓度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21.17±3.91)ng/ml和(59.67±7.52)ng/ml,与治疗前相比其浓度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对监测血小板功能和活化状态相关的临床状态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用于对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判断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vWF因子和]1,-6的变化及其l艋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组(24例)、轻型急性胰腺炎组(44例)及对照组(15例)血浆中的vWF因子和IL-6进行测定。结果:三组病例血浆中的vwF分别为(230.5士52.7)%、(175.8±30.3)oA、(84.5士21.3)%;IL-6分别为(68.76±28.62)ng/ml、(35.95土11.56)ng/ml、(14.46土3.53)ng/ml,三组之间差异显著(P〈O.05)。血浆vWF因子和IL-6预测重症A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96.7%、86.7Z、91.6oA和60%、90%、75%。结论;检测血浆vWF和IL-6的水平变化,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浆vWF、GMP-140及Fg在CHD发痛中的作用。方法:将CHD病人分为3组,观察各组血浆vWF、GMP-140及Fg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培果:CHD病人血浆vWF、GMP-140厦Fg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MI上述指标明显增高(P<0.01)。结论:CHD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vWF、GMP-140及Fg可预:则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APL患者血浆vWF测定及亚砷酸治疗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水平变化的意义 ,以及亚砷酸治疗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APL患者血浆vWF水平 ,并进行vWF与白细胞数的相关性分析。对 12例应用亚砷酸治疗的初治及复发APL过程中vWF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患者血浆vWF浓度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 (P <0 .0 5 ) ,高白细胞血症者vWF水平显著高于无高白细胞血症者。应用亚砷酸治疗后vW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 ,完全缓解后明显下降 ;治疗第 7天vWF浓度高于治疗前和达完全缓解时 ,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外周血白细胞数与血浆vWF浓度间呈正相关 (r=0 .4 8,P <0 .0 5 )。结论 APL患者体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病理改变 ,高白细胞血症和亚砷酸均可能加重血管损伤 ,停药和病情缓解后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1.
vWF、TM、GMP-140变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latelet alpha-granule membrane glycoprotein-140,GMP-140)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90例2型DM患者血浆vWF、TM、GMP-140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DM各组血浆vWF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TM、GMP-140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均<0.05)。结论①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②TM、GMP-140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尿白蛋白排泄(Urinary AlbuminExcretion,UAE)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12.
突发性聋患者血浆vWF、GMP-140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突发性聋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vWF)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变化,进一步探讨血管病变与突发性聋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分别检测20例青年组(年龄≤60岁)突发性聋患者和20例老年组突发性聋患者血浆中vWF和GMP-140含量,并用相同的方法测定20例健康对照组上述指标。结果①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浆中vWF和GMP-140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1)。②老年组患者的血浆vWF和GMP-140含量较青年组患者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①突发性聋患者体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并可能参与了突发性聋的发病过程。②老年患者比青年患者存在着更严重和(或)广泛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以及更强烈的血小板激活反应。认为血管病变是突发性聋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脑梗塞急性期病人血浆 α颗粒膜蛋白 ( GMP-1 4 0 )含量变化的机理。方法 应用双夹心放免测定法 ,定量测定两组脑梗塞急性期病人治疗前和治疗 2 0天后的血浆 GMP-1 4 0含量。结果 1脑梗塞急性期患者治疗前的血浆 GMP-1 4 0明显增高 ,与正常值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治疗 2 0天后 ,高压氧组与对照组相比 ,血浆 GMP-1 4 0含量明显下降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脑梗塞急性期患者 ,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 ,加用高压氧治疗 ,可明显降低血小板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PLG)活性、D-二聚体(D-D)含量来探讨脑梗死患者病情变化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测定48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2d、第7d、第21d血浆中vWF、PLG、D-D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36例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2dvWF显著升高,随后逐渐下降,但是到21d仍然高于对照组;患者组血浆PLG水平第2d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7、2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D含量一直高于对照组。结论测定上述指标可以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程度及纤溶系统激活情况,对患者病情诊断、治疗及预后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浆GMP 140水平与狼疮肾活动、肾病理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血浆GMP 140水平 ,并研究其与狼疮肾组织活动指数、肾组织病理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狼疮性肾炎病人血GMP 140水平升高 ,其中WHOⅣ型病人较Ⅲ型、Ⅱ型者明显升高 ;血浆GMP 140水平与狼疮肾活动指数明显正相关 ,与肾病理和功能损害有一定正相关关系。【结论】GMP 140在介导狼疮肾炎中起重要作用 ,其水平可作为反映狼疮肾活动和进行性肾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膜性及非膜性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I repeats 13,ADAMTS13)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变化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0例NS患者分为膜性肾病组(n=21)、非膜性肾病组(n=39),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血、尿生化指标,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AD-AMTS13、vWF水平并计算vWF/ADAMTS13比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前膜性肾病组和非膜性肾病组患者血浆ADAMTS13水平均降低(P<0.05),而vWF、vWF/ADAMTS13水平均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NS患者血浆ADAMTS13与血清白蛋白(ALB)呈正相关(r=0.668,P<0.05),与尿蛋白定量(UTP)、D-dimer和三酰甘油(TG)呈负相关(r=-0.403,r=-0.313,r=-0.281,P<0.05).血浆vWF与ALB呈负相关(r=-0.376,P<0.05),与总胆固醇(TC)、UTP呈正相关(r=0.328,r=0.269,P<0.05).血浆ADAMTS13与vWF之间呈负相关(r=-0.387,P<0.05).非膜性肾病组ADAMTS13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性肾病组ADAMTS13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S两组血浆vWF及vWF/ADAMTS13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WF、ADAMTS13及vWF/AD-AMTS13与NS高凝状态有关,ADAMTS13可能成为判断肾病综合征病情与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GMP-140及vWF水平,探讨EH及其危险因素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EH患者75例,按血压高低分为3组,每组25例。另选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所有受试者血浆GMP-140及vWF水平。给予EH患者培哚普利片4mg,qd,口服2周后,若收缩压(SBP)>140mmHg或舒张压(DBP)>90mmHg,则增加剂量至4mg,bid。观察他们降压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两项指标的改变。结果:EH患者血浆GMP-140及vWF水平显著增高,且与EH级别密切相关。培哚普利降压治疗后,EH患者血压降至正常,血浆GMP-140及vWF也明显下降。相关分析表明,DBP分别与GMP-140及vWF显著正相关,GMP-140及vWF之间显著正相关。结论:EH患者存在血小板活性增强和内皮功能受损,且血管内皮损伤越重,血小板聚集功能越强。培哚普利可有效降压,并可显著抑制血小板活性和恢复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血浆GMP - 140浓度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4 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 ,与 2 0例健康人作对照 ,在发病 3天内 (急性期 )及 2周时 (恢复期 )抽取肘静脉血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GMP - 140浓度、血小板聚集率(PAgT)采用TYXN - 96I多功能智能血液仪测定。结果 :血浆GMP - 140浓度与PAgT呈显著正相关(r =0 .538,P <0 0 1)。脑梗死急性期血浆GMP - 140浓度、PAgT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 (P<0 0 0 1) ,恢复期血浆 (GMP - 140浓度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PAgT与对照组无显差异。结论 :急性脑梗死血浆GMP - 140浓度与PAgT呈正相关 ,恢复期血奖GMP - 140浓度能更准确地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给予较长时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