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Parahaemolysicus)是一种分布极广的嗜盐性海洋微生物 ,广泛分布于海域区的海水及海产品中 ,它是我国沿海地区食物中毒和细菌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1]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致病性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报道 ,多来自沿海城市 ,并认为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的 6~ 10月份[2 ] 。天津市地处沿海 ,由致病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从近期武清区连续发生的两起较大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可以看出 ,对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要重视多种致病性弧菌的分离鉴定 ,这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及临床诊断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两起食物…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上城区2005~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病原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调查分析杭州市上城区2005年-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体动向,重点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即不同血清型的耐热溶血素基因分析,为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采集自2005年-2007年上城区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中的食品、患者粪便、患者肛拭、呕吐物、厨师手涂抹样、食品操作间涂抹样等,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应用PCR技术对其中4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的检验。结果:2005-2007年共发生27起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16起(59.26%)。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7起(25.93%)。有4起食物中毒事件由2种及2种以上致病菌引起,其中2起由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食物中毒;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引发食物中毒;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混合引发食物中毒。1位凉菜制作厨师同时带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三种致病菌引发食物中毒。对8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单独1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14起(70%),由2种或2种以上混合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物中毒事件6起(30%)。26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8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检出01型23株(26.14%),检出02型1株(1.14%),检出03型37株(42.05%),检出04型25株(28.41%),检出05型1株(1.14%),检出010型1株(1.14%)。45株不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应用PCR技术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DH和TRH)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O1型的16株菌中有15株TDH阳性,1株TDH阴性;O3型的9株菌全部TDH阳性;O4型的20株菌中,17株TDH阳性,3株TDH阴性。45株菌的TRH1和TRH2全部阴性。结论:加强对食品卫生饮食行业的监督管理,提高对食物中毒病原体快速准确检测,以控制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实验室检测,查明食物中毒原因,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8》及《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判断。将剩余食品、患者呕吐物标本增菌培养后划线接种平板,餐具涂抹及便标本直接划线接种平板。结果共检测样品27件,最终从剩余食品、餐具涂抹和病人大便中分离出7株副溶血性弧菌、5株溶藻弧菌。结论经实验室检测证实,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合并溶藻弧菌引起,在北京市延庆县尚属首次。海产品中存在多种致病性弧菌的污染,应引起有关部门关注,需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提示消费者不要生食海产品。同时实验室应重视多种致病性弧菌的检测以防漏检,并建立可靠的快速检测方法,持续地进行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主动监测和污染控制,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4.
1999年9月29日,我校发生1起因食用火腿肉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经天津市卫生防疫站调查鉴定证实为氟鲁奇沙门氏菌(S.ferruch)所致。该菌在自然界中分布不广泛,有关该菌检出的报道很少见。国内于1997年首次报道从食物中毒标本中检出该菌,至目前为止,本例为第2起由氟鲁奇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了解该菌致病性、耐药性等病原学特征,我们对所分  相似文献   

5.
一起副溶血弧菌污染小龙虾的病原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食物中毒中采集的小龙虾等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查找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参照GB/T4789.7-2008对小龙虾等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培养,ATB进行生化鉴定及耐药试验,PCR扩增毒力基因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所检测的小龙虾和呕吐物中副溶血性弧菌均为不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小龙虾分离菌株对替卡西林和头孢噻吩耐药。结论:食用了被副溶血弧菌污染的小龙虾存在风险,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
由弧菌引起的腹泻已成为临床和预防医学的重要问题。为了了解弧菌的种类、分布等病原学特征,我们自1991年以来对疑似霍乱腹泻病人粪便进行了致病性弧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1991年以来,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腹泻病患者,由肠道门诊医生采集腹泻便送细菌室进行分离鉴定。1.2 弧菌分离和鉴定 参照福州陈拱立编《弧菌科分类及其致泻菌》进行。1.3 诊断血清 非O_1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2 结果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食物中毒标本中检出沙鱼弧菌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鱼弧菌是近年新认识的一种致病性弧菌,1984年由Grimes等发现并创立,1989年经美国学者证实可引起人类伤口感染。但沙鱼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目前为止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1996年9月我们从双流县某度假村发生的1起30余人食物中毒的部分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了4株嗜盐性弧菌,按照临床微生物学第5版的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生化试验,并根  相似文献   

8.
麦氏弧菌 (V .metschniKovli)是一种致病性弧菌 ,广泛存在于河流、海湾和下水道中 ,同时在人群和动物肠道中可分离到。国内关于麦氏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较少。 2 0 0 0年 4月 ,我市某小学发生集体食物中毒 ,我们对送检的食物中毒样品进行检测 ,用ATB细菌鉴定仪检出麦氏弧菌。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我市某小学 4位学生的肛拭标本 ,环节样品 (生冰箱、熟冰箱、菜盆、砧板、刀 ) ,剩余食品 (生肉圆、花菜炒蛋、咕老肉、拌黄瓜 )共计 13份样品。1.2 仪器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及ID 3 2E试条 ,均为法国生物梅里埃…  相似文献   

9.
目前,已确认有十一种弧菌对人致病,引起胃肠炎及肠道外感染,其中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检出率41.06%,食用生的或未经充分加热的海产品极易发生弧菌性食源感染性腹泻[1].弗尼斯弧菌是十一种致病性弧菌之一,以往称为河弧菌的产气型(生物Ⅱ型),它的致病性已被发现并得到验证.本次作者从引起食物中毒的海菠菜咸菜样品中检出弗尼斯弧菌,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致病性弧菌引起急性腹泻 ,近年来国内外常有报道 ,且认为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 6~ 10月份 〔1〕。从前两年全县发生的两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否在发病高峰期 ,对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都要重视多种致病性弧菌的分离鉴定 ,这对临床和流行病学是很有必要的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1.1 发病经过  1999年 3月 16日、2 0 0 0年 4月 12日在古田县大甲乡樟上村与杉洋乡岭里村分别于当晚 7∶ 0 0左右在自家办酒席宴请亲戚朋友 ,人数计 12 0人。宴席上有鸡、鸭、牛、猪肉及蟹、虾、牡蛎、目鱼、蛏、螺等海产品。食后 6~15…  相似文献   

11.
[目的]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检测。[方法]采集食物中毒学生的肛拭子5份、剩余食物2份共7份标本按照GB/T4789-2003~[1]、WS/T9-1996~[2]、GB17012-1997~[3]进行检测。[结果]5份肛拭子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4份肛拭子既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又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肛拭子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肛拭子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奇异变形杆菌、新港(纽波特)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份剩余食物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及时查清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2011年7月根据《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注解微生物部分和有关参考资料,对可疑食品进行致病性肠道杆菌、致病性弧菌、致病性球菌等的检测。[结果]在原料海蛏肉及患者腹泻便中,检出3株生物学性状相同的细菌,该菌的嗜盐性和生化试验结果均与文献书等资料描述相符,由此确认该菌为拟态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验结果确认这是1起由拟态弧菌感染海蛏肉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3.
麦氏弧菌 (V.metschni Kovli)是一种致病性弧菌 ,广泛存在于河流、海湾和下水道中 ,同时在人群和动物肠道中可分离到。国内关于麦氏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较少。2 0 0 0年 4月 ,我市某小学发生一起麦氏弧菌集体食物中毒 ,现将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及方法1.1 半自动细菌鉴定仪 ,ATB Expression机 ,ID 32 E试条均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1.2 样品 我市某小学 4名学生的肛拭、食品用具表面及剩余食品共 13份样品。1.3 培养基 氯化钠结晶紫增菌液 TCBS琼脂分离培养基由江苏省卫生防疫站提供。1.4 方法 采用 ATB法 ,用 A…  相似文献   

14.
2000~2006年杭州市上城区食物中毒事件病原体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2000~2006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病原体组成等,给公共饮食服务行业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集2000年~2006年发生食物中毒时的食品、患者粪便、患者肛拭、厨师手涂抹样、食品操作间涂抹样等,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分型鉴定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鉴定.结果:2000~2006年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5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为85.33%.有6起食物中毒事件由二种致病菌引起,其中:2002年发生一起由EPEC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2003年发生一次由EPEC大肠埃希菌与副溶血性弧菌、一次由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三次由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两种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说明污染来源来自多方面,加强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需要全方位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期我区连续发生的两起较大的食物中毒事件,我们对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的多种致病性弧菌做了分离鉴定,现将病原体检出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副溶血性弧菌能引起大规模的爆发性食物中毒,溶藻弧菌则没有致病性或致病性很弱,目前有关副溶血性弧菌的文献报导已超过千篇,绝大部分为日本学者的研究工作,他们在广泛的调查研究中报导过大量菌种的鉴定,一般都是符合定义易于确定属种,不典型的菌株也有一些但为数不多,表明绝大多数分离菌在主要的鉴别点上都不存在问题,我们收集到一批食物中毒株菌和由海鱼分离到的大量菌株,在主要性状方面均有不典型之处,经初步鉴定为具有特殊性状的副溶血性弧菌,因为和致病性以及诊断标准有密切关系,今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7.
每逢夏秋季节 ,正是沿海地区腹泻病人及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之际 ,此时也正是小水产品大量上市之时。近年来有关致病性弧菌引起腹泻的报告逐渐增多 ,为了解我市肠道门诊腹泻病人致病性弧菌的感染情况 ,以及小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带菌状况 ,为更好地开展腹泻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于2 0 0 0年 5~ 10月对人民医院、中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进行了病原性弧菌感染调查 ,同期也对 3个菜市场小水产品进行了致病性弧菌的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腹泻患者菌株标本  2 89株弧菌科细菌的菌株来源于市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明1起166人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所采集样品参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等标准进行检验。结果从3份厨工肛拭样品、1份厨具擦拭棉签样品和2份病人肛拭样品中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从3份病人肛拭样品、3份厨具擦拭棉签样品和5份留餐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经现场调查、流行病学分析、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确定,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9.
江都市65株致病性弧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致病性弧菌是人类急性肠道感染的常见菌,近年来,由致病性弧菌引起腹泻的报道逐渐增多。为了解江都市致病性弧菌感染情况及菌种分布,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于1999-2002年,对江都市各医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分离培养,共检出致病性弧菌65株,现将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4株EPEC(O111:K58)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Olll:K58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试验。[方法]依据GB/T4789.6—2003对4份食物中毒患者肛拭或粪便进行培养分离,经染色镜检,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作出鉴定,并对该起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食物中毒患者的3份肛拭和1份粪便均检出并确证为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Olll:K58);并确定导致食物中毒的病因是由致病性大肠肝菌EPEC(Olll:K58)引起。[结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达到快速检验和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