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治疗外伤性癫痫5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外伤性癫痫(PTE)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18例PT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癫痫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两组均3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30 min、发作时及治疗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含量,脑电图(EEG)变化和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为8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EEG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和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30 min和发作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30 min、发作时及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6与CRP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治疗组治疗前30 min、发作时及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6与CRP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PTE疗效确切,但针对EEG表现为尖波、慢波和尖慢波者疗效无明显特异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TNF-α、IL-6与CRP值有关,但TNF-α、IL-6和CRP对其的敏感性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脂多糖(LPS)造抑郁样行为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LPS注射复制小鼠抑郁样行为模型,分别观察复方丹参滴丸(FDD)高剂量(270μg/g)和低剂量(135μg/g)对抑郁模型小鼠旷场活动、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并通过检测血清和大脑皮层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从复方丹参滴丸对抑郁症模型炎性细胞因子作用角度解释其抗抑郁机制。结果 FDD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旷场活动距离,FDD高、低剂量组都能显著提高小鼠站立次数,并显著减少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FDD各剂量组都能够显著降低IL-6、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大脑皮层中,FDD各剂量组(P0.01)都能够显著对抗LPS引起的IL-6升高,FDD高剂量组都能够明显对抗LPS引起的TNF-α升高(P0.05),FDD高剂量组(P0.01)、低剂量组(P0.05)都能够显著对抗LPS引起的IL-10升高。结论 FDD对LPS造抑郁样行为模型小鼠抑郁症状的改善可能与其抗炎免疫作用有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抗癫痫药物对外伤性癫痫(PTE)患者炎症因子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PTE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6例。2组均给予颅脑外伤常规治疗及抗癫痫药物治疗,实验组增加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浆一氧化氮(NO)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浆NO、T-AOC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抗癫痫药物可以明显降低PTE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生成,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效果优于单独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兰索拉唑片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07例糜烂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康复新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疗效,治疗前后胃镜积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镜积分与TNF-α、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胃镜积分与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兰索拉唑片治疗糜烂性胃炎患者疗效显著,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L-6、CRP水平相关,且较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干预癌症相关性疲劳的疗效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癌症相关性疲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实际完成病例67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放化疗以及对症治疗,未采用特殊抗疲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穴取百会、关元、气海、风池、足三里、三阴交,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干预4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文版癌症治疗功能评估疲乏量表(FACT-F)、McGill生存质量问卷(MQOL)评分,以及干预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水平的变化。结果:(1)干预后,观察组FACT-F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评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干预后,观察组MQOL中生理维度、心理维度评分降低(P<0.05),社会支持维度评分提高(P<0.05);观察组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及社会支持维度干预前后评分差值均高于对... 相似文献
6.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8)
目的研究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感染创面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均采用改良全层皮肤切除感染法造模。造模成功后,A组给予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治疗,B组给予复方四黄液治疗,C组给予VSD治疗。在治疗后第5,10,15天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创面外观并行组织学观察,计算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及新生毛细血管数。结果治疗后第5天开始,A组WBC、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B组和C组(P均<0.05),并持续降低。治疗后第5天,A组PCT明显低于B组和C组(P均<0.05),治疗后第10天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C组(P均<0.05)。创面外观评分各个时间段A组均优于B组和C组(P均<0.05);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新生毛细血管数A组>B组>C组,且各组内在第10天时测得值最高。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治疗感染创面疗效更优,其机制可能在于二者联用能抑制病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降低IL-6、TNF-α水平,刺激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肺热壅盛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2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TNF-α、IL-8的变化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总有效率7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气喘、咳嗽、肺部湿啰音和哮鸣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血清中TNF-α、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中TNF-α、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热壅盛型喘息性支气管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格列齐特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hs-CRP、TNF-α及IL-6变化.结果:二甲双胍与格列齐特治疗12周后,hs-CRP、TNF-α及IL-6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二甲双胍与格列齐特可显著降低hs-CRP、TNF-α及IL-6.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以及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和针刺组各30例,温针组予温针灸治疗,针刺组予普通针刺,观察两组效果。结果:1个疗程后,温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P<0.05);温针组血液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LDH疗效显著,有效调节LDH患者体内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郭锁成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31(6)
目的 探讨癫痫宁片联合卡马西平、γ-氨酪酸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口服卡马西平、γ-氨酪酸治疗,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癫痫宁片.观察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CT、脑电图及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74.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4,P<0.05); 结论癫痫宁片联合卡马西平、γ-氨酪酸治疗外伤性癫痫,具有改善症状,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94例心律失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稳心颗粒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72.34%),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T段压低、室性早搏、ST段压持续时间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银杏叶滴丸与复方丹参滴丸分别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高血压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每次5mg,日1次,对照组患者加用银杏叶滴丸,每次5丸,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则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观察两组降压效果,监测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变化,观察血液流变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降压有效率为92.4%,与观察组的降压有效率95.5%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2,P=0.718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下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的IMA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观察组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液流变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滴丸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基础降压药物治疗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阿司匹林抵抗的疗效和机制。方法:筛选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和阿司匹林半抵抗(Aspirin Semi-resistance,ASR)患者214例,其中AR44例,ASR170例。入选冠心病患者共828例,男448例,女380例,年龄40~89(61±11.18)岁,在口服阿司匹林基础上,联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日3次,每次10粒。检测服药前和服药2周后AA和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结果:AR组、ASR组及AR+ASR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AS)组。214例AR或ASR患者中,103例血小板聚集率达到AS水平(48.13%),42例血小板聚集率下降≥20%,但未达到AS标准。有效率为67.76%,联合用药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在降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方面具有一定疗效,机制可能为多靶点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371-2373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考察。方法:纳入16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每周1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汤剂,1剂/d。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和治疗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和关节压痛指数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更为显著;对照组2例白细胞减少,5例胃肠功能不适,4例肝功能异常。治疗组1例白细胞减少,3例胃肠功能不适,2例肝功能异常。结论:西药甲氨蝶呤片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口服治疗,观察组选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甲钴胺口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者血糖、尿素氮、肌酐、血压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胫神经和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只有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5),其余各项均无差异。观察者治疗后胫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加快(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除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无差异外,其他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3.18%,优于对照组的81.82%。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社区门诊诊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0.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有效率为6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收缩压、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以供不断提高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患者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59例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后阳性体征情况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4.08±0.70)mg/L、全血黏度低切(9.68±1.16)m Pa/s、全血黏度高切(5.17±0.47)m Pa/s以及盆腔积液(5.08%)、附件压痛(6.78%)、阳性体征总发生率(16.95%)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6.90±1.40)mg/L、全血黏度低切(12.03±1.50)m Pa/s、全血黏度高切(6.30±0.40)m Pa/s以及盆腔积液(17.24%)、附件压痛(27.59%)、阳性体征总发生率(68.29%)相比明显降低,其白细胞介素-2(5.06±0.51)ng/m L、白细胞介素-10(24.20±2.90)ng/m L和对照组白细胞介素-2(4.10±0.40)ng/m L、白细胞介素-10(19.90±2.51)ng/m L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39%)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34%)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来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相关体征及其生化指标水平,同时药物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疗效。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的第1、2周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第4、6周检测心脏彩超指标,评价症状得分。结果:治疗第1周时,治疗组WBC和CRP显著下降;第2周时2组WB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第4周,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EDV、LVESV比较差异显著,2组LVDB、左室射血分数LVEDV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第6周,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降低外周血WBC和CRP水平,减轻AMI后炎症反应,抑制AMI后LVDB扩张,降低LVEVD和LVESV,改善整体左室功能,且改善症状,具有抗心室重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