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乌蛇地龙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4例,对照组92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乌蛇地龙汤口服;对照组加用依达拉奉静滴。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凝4项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凝4项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乌蛇地龙汤治疗缺血性脑卒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血脂,降血黏度,改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与银丹心脑通治疗组(治疗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通过降血脂等机制,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起着重要作用,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高血脂的理想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血脂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73例及同期正常体检者80例,对其实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与载脂蛋白A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糖尿病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红细胞比积、沉降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液呈高黏高凝状态,在治疗中应当引起注意,根据血脂检测结果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与机体状况,并以此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王小慧 《新中医》2015,47(6):23-24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循环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高、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TG、TC和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可调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脂代谢,从而有利于改善脑血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经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明确诊断为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和尼莫地平片,对照组28例仅口服尼莫地平片,疗程均为3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对照组为6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联平衡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对185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95例),对照组予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应用四联平衡疗法,监测两组病人血压、心电图、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压、心电图、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参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四联平衡疗法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心电图、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脂能否是反映缺血性脑卒中亚健康、体质、证侯的客观指标。方法:本研究选取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及唐山市中医医院病例资料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了45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病例,拟通过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探讨血脂与亚健康,中医体质,中医辨证痰、火、瘀、虚等证型的关系。结果: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以及载脂蛋白B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亚健康状态、中医体质分型、证侯分型均具有影响;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胆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亚健康状态、中医体质分型、证侯分型无影响。结论:血脂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以及载脂蛋白B是反映缺血性脑卒中亚健康、体质、证侯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对17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41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分别于入院后治疗前晨起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脂6项及血液流变学。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服用祛瘀化痰中药2周后再次晨起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脂6项及血液流变学。结果: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对照,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与血脂代谢有一定关系,主要表现为TG(甘油三酯)、ApoB(载脂蛋白B)和ApoB/ApoA(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升高,而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ApoA(载脂蛋白A)减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经治疗后血脂水平有改善,主要表现为CHOL(总胆固醇)、HDL、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A、ApoB和ApoB/ApoA减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经治疗后血液高凝状态有改善,主要表现为200/s(全血高切黏度)、30/s(全血中切黏度)、3/s(全血低切黏度)、HCT(红细胞压积)、Arbe(红细胞聚集指数)、ηc(卡松黏度)、EPT(红细胞电泳时间)、HRV(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和IR(刚性指数)减低。结论:中医"瘀"和"痰"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痰瘀同治"能够改善血液高黏滞状态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和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厦门市海沧医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0例),将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栓长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栓长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单一用药治疗,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较佳,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水平,还具有...  相似文献   

10.
血浊是血液成分浑浊或通行不利的状态,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治疗和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血浊理论,阐释缺血性卒中的病机。临床通过改善血浊,对于降低血糖水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血脂水平、保护血管内皮、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缺血性卒中的一级与二级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因子影响。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脂血症(TG)总胆固醇(TC)水平治疗后两组均下降(P0.05);TC、LDL-C、TG水平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水平治疗后两组均下降(P0.05);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水平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后两组下降(P0.05);hs-CRP、TNF-α、IL-6水平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降低细胞因子相关,且安全性良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脑心疏方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FIB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按照急性缺血性卒中常规治疗方案给予基本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脑心疏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显著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及血黏度。结论:脑心疏方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改善中医症候,改善血液流变学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3.
张秋香 《陕西中医》2011,32(9):1189-119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的方案进行治疗,将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及血脂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后7d及14d的血沉、血沉K值、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血脂各指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表示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小续命汤治疗,14天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D二聚体(D-D)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ib、血浆黏度、D-D等指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FMA评分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30/40),观察组92.50%(37/40),总有效率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小续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柴胡汤对风火上扰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脑病科收治的风火上扰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大柴胡汤颗粒剂口服治疗,以21天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一天以及治疗第21天检测患者血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及血沉),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中医症状疗效评分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脂较对照组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及血沉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前显明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评分中头痛、头晕、口干、口苦、心烦、偏瘫、偏身麻木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而便秘、失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内科治疗联合大柴胡汤对风火上扰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一定的降脂效果,可改善患者血液黏稠度,并明显提高风火上扰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中风与血液“高凝状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检测56例缺血性中风病人和40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研究缺血性中风与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结果显示:缺血性中风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值和“高凝状态”检出率都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或p<0.05),证实本病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其可能为缺血性中风血栓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 98%,对照组为78. 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血脂水平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水平,改善脑部血液微循环,恢复脑部供血,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3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两组均接受卒中单元系统治疗,对照组静滴依达拉奉、溶栓及对症处理,观察组加服养血清脑颗粒。用TCD脑血流仪观测治疗期间(第1、2、3、4周)局部脑血流(rCBF),采用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积液中乙酰胆碱(ACH)及全血S100B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胆碱脂酶(AChE)含量;并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第2、3、4周时ESS分值和r CBF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积液中ACH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ChE及静脉全血S100B、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集聚率、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13%,高于对照组的64.17%(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有助于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回药健脾益肾化瘀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同时,观察此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随机分为2组,均进行基础治疗,除此之外治疗组采用回药健脾益肾化瘀方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60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TG、TC、HDL-C及LDL-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TG、TC、LDL-C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HDL-C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药健脾益肾化瘀方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血液高凝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包括降低颅内压、给予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及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两组患者共治疗14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血脂水平、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区别。结果:在血脂水平上,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及LDL-C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水平(P0.05),而HDL-C高于本组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TC、TG及LDL-C 3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Fib及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血液流变学上,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上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上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具有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凝状态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降低血脂水平、纤维蛋白原及血清D-二聚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