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影像表现。其中4例椎管内病灶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另16例颅内病灶均做了CT平扫、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肿块发生部位、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及CT、MRI表现。结果:表皮样囊肿16例位于颅内,其中10例位于桥小脑角区,3例位于鞍上池,1例位于颅中窝颞底部,1例位于第四脑室内,1例位于松果体区。另4例表皮样囊肿位于椎管内,1例位于胸段,3例位于腰段。13例形态不规则,7例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CT平扫10例呈均匀低密度,6例呈不均匀混杂密度,3例病灶边缘见高密度钙化影。MRI扫描T1WI上病变表现为不均匀混杂信号,T2WI上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T2/FLAIR图像上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DWI弥散均受限。增强扫描后仅1例病变出现边缘轻微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通过对CT、MRI图像分析,大部分能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术前MR常规平扫、增强和DWI资料。结果1:3例T1WI呈低信号,2例T1WI呈混杂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增强多无强化。结论:在颅内表皮样囊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中DWI均有特异性,应该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作为常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磁场MRI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RI诊断15例共22个卵巢子宫异位囊肿,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MRI诊断的15例中10例多发,5例单发;10个囊肿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者,7个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或等信号者,5个T1WI和T2WI均呈混杂信号者;5个囊肿边缘光滑,17个边缘毛糙。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MRI上有其特征性表现,可为本病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4.
颅内皮样囊肿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颅内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皮样囊肿的病例资料,对其CT表现、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CT平扫表现为密度欠均匀低密度影;周边无水肿、钙化者8例;边缘钙化5例,瘤内散在钙化2例;2例CT可见蛛网膜下腔脑沟内和双侧脑室内散布的脂肪滴和间质性脑水肿。1例CT标准窗宽、窗位表现为高密度影,2例未发现病灶。术前误诊3例。结论多数颅内皮样囊肿有较典型的CT表现;对于CT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5月收集的14例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男10例,女4例。年龄24~84岁,中位数63岁。病变位于左侧关节突关节6例、右侧关节突关节8例。病程1~36个月,中位数9个月。观察囊肿的位置、大小、MRI信号等情况。结果:14例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均为单发囊肿,其中囊肿位于椎管内12例、椎管外2例;囊肿位于L1~L21例、L2~L32例、L3~L42例、L4~L57例、L5S12例。囊肿最大径线为4.1~13.6 mm,中位数8.6 mm。2例囊肿在T1WI和T2WI上表现为等或长T1、短T2信号,9例囊肿在T1WI和T2WI压脂序列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1例囊肿在T1WI和T2WI压脂序列上表现为长T1、混杂T2信号,2例囊肿在T1WI和T2WI压脂序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抗结核治疗证实的脊椎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体破坏,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椎间盘破坏、间隙狭窄或消失,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椎旁脓肿,范围较广,境界清楚,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椎体破坏、椎间盘破坏、冷脓肿周围纤维肉芽组织及椎管内侵犯。结论MRI可全面观察脊柱结核的椎体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椎旁脓肿形成等表现,对脊柱结核有确切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RI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病例行MRI平扫,冠状位下SE序列T2加权成像(T2WI),FFE序列T1加权成像(T1WI),及GD-DTPA增强后冠状位下FFE序列T1WI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31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30例MRI平扫T1WI图像上为低或稍低信号,1例为高或稍高信号,T2WI均为高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后早期31例均为低或稍低信号,延迟后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低场核磁共振(MRI)在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MRI检出并经关节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膝关节半月板囊肿,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半月板旁型囊肿20例,半月板内型囊肿2例,滑膜囊肿2例。半月板囊肿多呈类圆形,边缘光滑的囊性肿块,信号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MRI对膝关节半月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半月板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眼球内肿瘤病变的MRI表现,加深对眼球内常见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19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球内肿瘤病例,行MRI扫描,分析总结患者MRI表现。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T1WI呈现等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黑色素瘤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低或明显低信号;转移瘤3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MRI十分适合眼球内肿瘤病变的检查,提供信息丰富,基本能得到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半月板囊肿的MRI表现,探讨MRI诊断半月板囊肿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检查并经关节镜手术证实的52例半月板囊肿患者的MRI表现,研究半月板囊肿的形态、部位、大小、信号特征及其与半月板的毗邻关系。结果52例半月板囊肿(外、内侧半月板囊肿的发生比率为2.7:1),包括半月板内型囊肿14例,半月板旁型囊肿3s例,滑膜囊肿3例。半月板囊肿多为类圆形、边界清楚的囊性肿块,T1WI呈均匀低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均匀高信号,部分呈多囊分隔状。结论MRI能够对膝关节半月板囊肿进行准确分型、定位,可作为诊断半月板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对半月板囊肿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颌下腺恶性肿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特征,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颌下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均为单发。病灶最大径1.4~5.0 cm,平均为3.2 cm。本组7例病例6例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1例T1WI中等稍高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5例信号均匀,2例信号不均匀。3例伴有淋巴结肿大。结论:颌下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对颌下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磁共振对胆囊结石成分信号变化的特征。方法:选取佛冈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接收的44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磁共振检查,分析信号变化特征。结果:胆囊内完全结晶10例,占22.7%,T1加权像(T1WI)全部是短T1信号,T2加权像(T2WI)全部是稍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是低信号;胆囊内部分结晶患者16例,占36.4%,T1WI显示胆囊底部部分是短T1信号,T2WI显示胆囊底部部分稍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看到胆囊底部的低信号;胆囊内混合(含部分胆色素)型结晶患者10例,占22.7%,T1WI显示胆囊大部分短T1信号,T2WI显示胆囊大部分稍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看到胆囊部分是高信号;胆囊结石患者6例,占13.6%,T1WI序列显示长T1信号,T2WI序列显示短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看到胆囊内低信号。胆色素结石2例,占4.5%,呈特征性高或混杂高信号。结论:磁共振对胆囊结石成分信号变化不同病理病理变化过程能够辨别,在胆囊结石检查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8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CT、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台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8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分析CT及MRI检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8例患者中有23例表现为葫芦样横跨海绵窦,MRI检查T1WI表现为低信号,14例患者可见小条片状稍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9例可见小条状低信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呈偏低信号或等信号,实施增强扫描后可见明显填充式强化;14例患者行CT平扫表现出均匀高密度,CT血管造影术(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显示病灶轻度颈内动脉血管包绕,病灶内无明显血供血管;4例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实施CT扫描发现明显钙化,增强扫描后非钙化区域呈现填充式强化。结论:CT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颅内海绵窦血管瘤均有其具体的影像学特征,将疾病具体影像学特征与DWI及血管检查相结合,可对疾病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淋巴瘤MRI特征,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资料。结果:(1)肿瘤均位于幕上,单发8例,多发2例;(2)形态以不规则为主,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大部分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均呈高信号;(3)瘤周水肿多为轻、中度水肿,占位效应较轻;(4)增强后病灶强化明显,7例强化均匀,3例强化不均;(5)肿瘤对放化疗敏感,形态大小变化明显。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特定的发病部位和发病年龄,大部分可以获得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12~65岁,中位数45岁。病程1~20个月,中位数7个月。局部疼痛者12例,触及软组织肿块者3例。15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源性14例,T细胞源性1例。结果:①病变部位。病灶位于骨盆者6例、脊柱5例、胸骨2例、股骨2例。②CT表现。15例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8例同时行增强扫描。其中溶骨型骨质破坏8例,表现为片状形态不规则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中断,边界不清,呈虫蚀样或穿凿样改变,未见骨质硬化改变;浸润型骨质破坏4例,病变区骨皮质较完整,无骨质缺损,骨髓腔内有轻微溶骨性改变;混合型骨质破坏2例,表现为斑片状骨质破坏区与增生、硬化相互混杂,呈不均匀密度改变,其中1例病灶内见小片状死骨;囊状膨胀型骨质破坏1例,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皮质变薄、连续。2例出现骨膜反应,呈层状或葱皮样改变。骨质破坏区周围可见较大软组织肿块影,超过骨质破坏区,增强扫描可见中等强化。③MRI表现。12例患者行MRI平扫,其中7例同时行增强扫描。12例患者均见骨质破坏,呈斑片状、片状异常信号。与正常肌肉信号相比,T1WI呈等信号6例,呈低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2例;T2WI呈高信号10例,其中信号不均匀8例,呈等信号2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骨髓腔均为高信号。12例患者的MRI均清晰显示病灶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2例患者的软组织肿块局限在骨质破坏区旁,10例超过骨质破坏区;增强扫描7例患者软组织肿块均为不均匀强化,其中明显强化3例,中等强化4例。结论:原发性骨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关节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的MRI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大关节局限型GCTTS患者的临床、MRI及病理资料。男6例,女13例;年龄27~65岁,中位数42岁;均因关节活动不适、受限就诊,5例伴有疼痛,4例有外伤史;均为单关节发病,膝关节病变12例、踝关节病变7例;病程1个月至8年,中位数51个月。19例均行MRI平扫,其中13例行增强扫描检查。由2名高年资MRI诊断医师共同对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病灶数量、部位、形态、大小、边界是否清晰、邻近骨质是否破坏、是否合并关节积液、肿瘤信号强度、信号是否均匀及强化特点等,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MRI表现。19例患者的肿瘤均为单发,肿瘤位于膝关节12例(髁间窝2例、腘窝2例、髌上囊3例、髌下脂肪垫5例),踝关节7例(胫距关节前方3例、胫距关节后方4例);肿瘤呈椭圆形或圆形14例,呈分叶状5例;最大长径2. 2~4. 9 cm;边界清楚13例,部分边界清楚6例; 2例邻近骨质侵蚀; 4例合并关节积液; T1WI以等信号为主15例、呈等信号4例,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11例、以等高信号为主5例、呈稍低信号3例,脂肪抑制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像均呈以高信号为主的高低混杂信号; 16例肿瘤内可见线状或斑片状低信号,肿瘤边缘可见线状完整低信号8例、不完整低信号5例,6例肿瘤内可见线状低信号分隔影; 13例行增强扫描者,肿瘤呈不均匀明显强化11例,轻中度均匀强化2例。(2)手术及病理结果。19例肿瘤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质韧。12例肿瘤有完整包膜,7例包膜不完整。3例与周围组织黏连,2例邻近骨质侵蚀。肿瘤内可见大量单核细胞及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肿瘤间质内可见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炎性细胞及胶原蛋白,多数肿瘤间质可见丰富的裂隙样小血管。结论:大关节局限型GCTT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在MRI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晰、边缘可见低信号包膜的类圆形肿块,T1WI多呈等信号,T2WI多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T1WI及T2WI的双低信号灶为其典型MRI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在新生儿窒息后所致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30例出生后20天的内新生儿HIE病例低场强MRI表现。[结果]30例HIE轻度18例,主要表现为皮层及皮层深部有点状及条状异常信号,T2加权像(T2WI)上呈高信号,其中2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中度10例,T1加权像(T1WI)表现多个脑叶皮层及皮层深部白质内对称点状高信号及/或沿侧室壁条带状高信号,2例伴有局限性脑水肿;重度2例,1例患儿多个脑叶有病变,正常高低相间的灰白质分界不清,结构消失,1例T1WI双侧额叶、顶叶、枕叶深部白质、双侧丘脑、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可见斑片状不均匀高信号。[结论]MRI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颅内胆脂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增进对该病变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颅内胆脂瘤患者的CT、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胆脂瘤发生在桥小脑角区3例,鞍区2例,颞叶2例,枕叶1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6例,其平均cT值lOHu左右,近脂肪密度2例,其平均CT值一20Hu左右。CT增强扫描示6例未见强化,2例边缘可见不完整的点条状强化。MRI检查T1W1表现为不甚均匀的低信号6例,不均匀高信号2例;T2W1则均表现为不甚均匀的高信号。结论颅内胆脂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CT、MRI检查,因本病在CT、MRI影像学表现上均有一定的特征,结合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生长特点,一般能做出较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下血管球瘤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1例甲下血管球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及MRI影像资料,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及病灶内部密度和血流情况、邻近骨质破坏情况,分析病灶的影像特点。结果:11例患者病灶位于拇指5例、食指3例、中指1例、环指1例、小指1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检查4例、行X线和MRI检查5例、单行MRI检查2例,病灶最大径1~10mm,中位数4mm。超声检查见甲床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3例,其中2例血流成像显示血流丰富;未见异常征象1例。X线检查见指骨背侧扇贝样缺损2例,指骨背侧软组织肿胀1例,未见异常2例。MRI检查T1WI均呈均匀等信号;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像呈均匀高信号7例,呈不均匀高信号4例;邻近骨质可见扇贝样侵蚀8例。结论:对于甲下血管球瘤,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低回声、血流丰富的结节影;X线检查可见邻近骨质扇贝样缺损;MRI检查可显示较小病灶,主要表现为T1WI均匀等信号、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像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周围骨质可见扇贝样侵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临床诊断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行常规MRI检查及DWI检查,评价DW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DWI表现为正常者6例。19例DWI显示皮质及皮质下高信号,T1WI仅可见9例,T2FLAIR仅有轻度信号增高;11例DWI表现为双侧脑室周围高信号,T2WI及T2FLAIR表现为稍高信号;5例DW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及丘脑区对称高信号;9例DWI表现为大脑半球白质弥漫高信号,T2WI、T2FLAIR稍高信号;8例DWI表现为分水岭区高信号,其中7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合并脑室内出血,4例脑内出血,2例硬膜下出血,T1WI呈高信号。结论 DWI较常规MRI能够更早更及时地发现新生儿由于缺氧缺血造成脑实质的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水肿,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显示较T1WI及T2FLAIR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