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代谢综合征是机体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发生代谢紊乱的症候群,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的趋势.目前西医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ACE抑制剂、二甲双胍、卡格列净等,临床疗效均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相比之下,中药对代谢综合征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山楂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52例伴致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7例),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组给予中药方生山楂饮,均以4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升高,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均显著下降,生山楂饮组下降更显著,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山楂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脂血症有较好疗效,尤其是降低三酰甘油的作用优于血脂康。  相似文献   

3.
熊果酸( ursolic acid,UA) 是广泛存在于夏枯草、女贞子等多种药用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粘、葡萄糖稳态失调等为特征的一类代谢障碍疾病,已经成为严重的世界性健康问题。体内外研究表明,熊果酸可有效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调节代谢相关酶类的表达,进而改善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以及延缓NAFLD进展等,且对正常细胞毒性低,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抗代谢综合征候选药物。现综合国际文献报道,对熊果酸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代谢综合征系多种代谢紊乱组分在体内“聚集”的一种病理状态,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主要问题。加强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病理机制及药物干预等研究凸显重要。中药因其在防治代谢综合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而受到国内外学者持续关注与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中药干预代谢综合征的基础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近年来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糖耐量减低(IGT)、糖尿病(DM)、肥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常同时出现于同一个体,1988年Reaven首先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将上述多种表现与胰岛素抵抗(IR)联系在一起,认为其发病基础为IR。1995年Stem提出共同土壤学说,认为IR是滋生上述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山楂消脂胶囊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观察山楂消脂胶囊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影响。方法将5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山楂消脂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浆ET和NO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TG、TC水平下降,HDL-C浓度明显升高,血浆ET含量降低,血浆NO含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结论山楂消脂胶囊可通过降低TG、升高HDL-C、降低ET含量、增加NO含量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最终起到抗动脉粥化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吕雄  张芸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253-1254
代谢综合征(MS)是指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包括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8.
山楂叶为一种重要药材资源,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药理作用广泛。本文对其黄酮类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山楂叶的广泛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芪防治代谢综合征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as c Fish)Bege,var mongholicas(Bege.),Hssiao)或紫云英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h.)Beg.)的根。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健脾、益卫固表、敛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自《神农本草经》记载:“补丈夫虚损,五劳赢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历代医家对黄芪药理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笔者主要介绍黄芪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作用的药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MS)近10余年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中医药在代谢综合征的防治中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总结近10余年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病名、病因病机、证型及辩证论治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对MS中医证型实质及辩证客观化方面研究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由于肾单位严重受损,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不可逆转的肾功能衰竭(肾衰)。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减退,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至于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预后差,严重者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2.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属副黏病毒科肺炎病毒属,其感染能引起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调查显示1岁以内婴儿RSV的感染率为50%~68%,婴幼儿第一次接触RSV引起98%的感染,2岁时所有儿童至少感染过1次,半数已感染过2次。目前对RSV导致的呼吸道感染西医常采用抗病毒、调节机体免疫力及对症疗法,但抗病毒的疗效不确切,一些免疫调节剂的价格昂贵,而中医药发挥其优势,从整体出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标本兼治,通过临床验证和实验研究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在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肺动脉高压(PAH)是以肺血管重建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肺血管增生性疾病,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发布的有关PAH诊断和治疗的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最新指南中将其定义为平均肺动脉压≥25 mmHg(1 mmHg=0.133 kPa)、毛细血管压或左房压≤15 mmHg.PAH分为原发性(PPH)和继发性(SPH)2种,生存期2~5 a,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笔者就近年来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和中医药防治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药诱生干扰素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扰素(IFN)具有非特异性抗病毒活性,是一种广泛的抗病毒物质,几乎对所有病毒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被认为是宿主控制病毒感染的第一防线。但人工合成的IFN价格昂贵,数量又少,很难广泛应用。然而人体细胞本身具有抗病毒蛋白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处于静止状态,当IFN与细胞膜上的IFN受体结合时,编码抗病毒蛋白的基因活化,继而合成抗病毒蛋白,使细胞处于抗病毒状态。据现代研究发现,许多中草药能诱导机体产生IFN,且中药具有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药源广泛等优点,所以用中药诱生人体IFN达到对病毒性疾病的防治目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卵巢产生卵子能力减弱,卵泡细胞质量下降,导致女性生育能力下降及性激素的缺乏,称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S),也称为卵巢功能减退。卵巢功能减退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卵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由女性生殖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异常导致的排卵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占生育年龄妇女的5%~10%,占不排卵性不孕症的50%~70%。PCOS存在多种远期健康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疾病之一。现将本病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室重构的中医单味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重构(重塑)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心脏形态结构的种种病理变化,心室重构是病变修复和心室整体代偿及继发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尽管引发心室重构的病因不同,但心室重构的后果却是类似的,都可以引起心肌细胞之间的滑脱(细胞的空间位置改变)、心肌细胞肥厚、广泛的细胞外基质增生和纤维化。病理上发生了3种形态变化,即心肌细胞肥大、空间位置变化、左心室扩大。心室重构过程中发生一些重要的激素或体液因素的变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丙二醛(MDA)、内皮素1和内皮素3(ET1和ET3)、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心房肽(ANP)、脑钠肽(BNP)、一氧化氮(NO)、降钙基因相关肽(LGRP)等。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心室重构的程度。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经过动物或临床实验证明单昧中药、复方制剂、中药注射剂等各种治疗方法,通过改善上述指标,达到预防或逆转心室重构的作用。现重点介绍单昧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已经被公认为一套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药物流产方法,但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长,仍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提高完全流产率,减少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临床医师及科研人员对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医中药在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方面效果明显,研究报道众多。笔者就国内近5a的相关临床报道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病变常从直肠开始,常呈弥漫性,偶呈节段性分布,多涉及乙状结肠和降结肠,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和末端回肠。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本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UC是现代医学病名,祖国传统中医学虽无与其完全对等的病名,但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当属中医的“泄泻”、“肠辟”、“痢疾”等范畴。现将各项中医护理的研究进展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防治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莉  修俭 《中医药学报》2005,33(4):72-74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uyndrome,MS)属于生活方式疾病,是一系列代谢紊乱和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目前认为MS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环节,多种复杂的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医对这类病证病机的认识,主要是脏腑虚损,实邪郁阻.在此基础上,治疗的基本策略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本文将着重从防治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