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之间的联系,寻求疾病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21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整理中医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按中医虚实辨证及血瘀辨证分型,同时用Gensini积分的形式来表达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且分析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Gensini积分平均值呈现实证(53.45±50.3)虚实夹杂证(50.19±50.76)虚证(47.44±43.53)的趋势。血瘀证积分为(52.82±51.14)分,非血瘀证组为(47.24±41.26)分。结论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中医虚实辨证及血瘀证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医证型在Gensini积分表达上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血瘀证高于非血瘀证,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判断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以及现代医学分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85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分型的关系。结果:过敏性紫癜以单纯型较为多见(45.8%),同时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为其主要诱因,皮肤型以外感风热证型为主,腹型以胃肠湿热证为主,关节型以湿热入络型为主,混合型以风湿热困、与血热妄型证多见,肾型以虚证多见。85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实证73例、虚证6例,虚实夹杂6例。58例初发患者中实证56例,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各1例,而在27例复发患者中,实证17例,虚证和虚实夹杂证患者各5例,初发与复发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感和热毒是过敏性紫癜重要发病因素,初发者以外感、湿热、热毒等实证为主-复发者病机较为复杂,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将22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①证素研究中血瘀证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候,且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分类证候研究中虚证以3支以上为主(66.7%),明显高于实证组(30.2%)与虚实夹杂组(47.1%);实证组单支病变为主(41.3%),高于虚证组(25.0%)和虚实夹杂证组(23.6%),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呈现:虚证组>虚实夹杂证组>实证组;3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研究显示,血瘀证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较非血瘀证出现的多,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②Gensini积分研究显示:虚证积分高于虚实夹杂证和实证,即: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3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瘀证的积分高于非血瘀证,但二者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虚证和血瘀证的患者冠脉病变累及支数多,病变程度重,提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盆腔炎按中医辨证分为实证、 虚证、虚实夹杂证。采用纯中药治疗102例。认为实证多与湿热壅盛有关,虚证 多与脾肾两虚有关,虚实夹杂多与脾肾两虚、湿热壅盛有关,采用辨证治疗,总 有效率100%。结果提示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乙肝病毒变异状况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12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分为5种证型,采用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BCP区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检测。结果: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HBV突变类型与中医分型无明显相关性,但肝郁脾虚型与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分为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后,BCP区和(或)前C基因终止变异的发生率在2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虚证组明显高于实证组;相同位点在不同中医证候中的变异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实证组变异率低于虚证组。肝郁脾虚型发生变异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QT离散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十二导联同步心电机,对96例冠心病患者及15例正常人测量其中医辨证各证型中QT离散度变化,其结果显示,1.QT离散度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确实有一定变化规律,即虚证和虚实夹杂组明显大于实证组,虚证组中各证型变化规律为气虚证组〉组虚及气阴两虚证组〉阴虚证组。这个结果表明,QT离散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研究,为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方法对体检及门诊中诊断的23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完成病史及中医证候的采集,计算其症状频数,并进行辨证分型。结果:中医症状以体倦、气短、肢体困重为主,舌色以淡白和暗红多见,舌体胖、舌苔腻多见;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占35.3%,虚实夹杂次之,为28.2%,实证占18.9%。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脾、肝、肾、心脏。结论:虚实夹杂,以虚为本是代谢综合征的基本证候特征,脏腑多累及脾、肝、肾。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不同中医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IL-6、IL-8水平的研究,为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一定客观化的参考指标;为调节免疫紊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及参考指标。方法:收集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并分为六个中医证型:湿热内蕴证、气滞血瘀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肝郁脾虚证,其中湿热内蕴证、气滞血瘀证属实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属虚证,肝郁脾虚证属虚实夹杂证。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细胞因子IL-6、IL-8的值。结果:1.180例UC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依次为:湿热内蕴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其中以湿热内蕴证为主,占全部患者的28%。2.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各中医证型的IL-6、IL-8水平较正常值升高(P<0.001)。3.湿热内蕴证和气滞血瘀证IL-6、IL-8水平较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肝郁脾虚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内蕴证和气滞血瘀证之间IL-6、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肝郁脾虚证之间,即虚证与虚实夹杂证各证型之间IL-6、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期,实证占主导地位,在缓解期,虚证、虚实夹杂证占主导地位,活动期IL-6、IL-8水平较缓解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及缓解期IL-6、IL-8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溃疡性结肠炎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其中,湿热内蕴证最多,阴血亏虚证最少。2.UC患者整个病程均存在免疫紊乱,促炎因子IL-6、IL-8水平较正常值高。3.UC患者实证IL-6、IL-8水平较虚证、虚实夹杂证高,故IL-6、IL-8可为中医辨证分型,尤其是在虚实辨证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4.UC患者活动期IL-6、IL-8水平较缓解期高,故IL-6、IL-8在UC分期方面同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证候虚实分类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方法:将CHB患者进行证候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证分类,并检测其外周血T、B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并对其3个证型组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CHB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3个组的CD4~+T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低;CD8~+T细胞百分比由高至低依次为实证组、虚实夹杂证组、对照组、虚证组,实证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虚证组或对照组,3个组的B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NK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结论:CHB存在着免疫调节紊乱,证候虚实分类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中医虚实证辨证结合免疫功能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415例胸痹心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415例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胸痹心痛不同中医辨证分型间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结果:胸痹心痛虚实证候间及具体的6个辨证分型间的冠脉造影阳性率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三组实证之间两两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031);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心肾阳虚三组虚证之间,除心肾阴虚与心肾阳虚两组可见显著差异外(P<0.0031),其余两两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031);四组实证与三组虚证间的两两比较,除痰浊内阻、寒凝心脉证与心肾阳虚证未见统计学差异外(P>0.0031),其余两两比较可见统计学显著差异(P<0.0031)。结论:胸痹心痛中医不同辨证分型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存在显著差异;胸痹心痛实证较虚证的冠脉病变发生率高且病变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按气血津液辨证分为痰浊内阻、气滞血瘀、气血不足,对确诊的15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观察,指标包括病程、年龄、体重、血脂四项及颈动脉血管超声,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与血脂指标、颈动脉血管超声、年龄、病程、体重指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证据,为从痰、瘀、虚治疗高脂血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依据黄如训SAH分期标准进行划分,1个月内为急性期,并结合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分为1d~3d、4d~7d、8d~14d、〉14d四个时段,按照Hunt—Hess分级标准进行分型。依据《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结果病程中1d~3d以风证、血瘀证、火热证为主;4d~7d以痰证、火热证、瘀证为主;8d~14d以痰证、火热证、气虚证为主;〉14d以痰证、阴虚证、气虚证为主。病情轻重分型无论病情轻重风证、瘀证、火热证发生率均很高,而痰证随着病情的加重发生率增加。结论本病分期和病情分型与中医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分期分型可作为中医辨证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证素辨证体系探讨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101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制定四诊信息采集表,建立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及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结果:通过因子分析共获得16个公因子,进一步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知识进行聚类,依据证素辨证的方法共获得6个病性及3个病位证素,分别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热、血热与心、脾、肝。结论:对分析得出的病性及病位证素进行组合,获得4种有效中医证型,分别为阴虚热盛证、脾阳不振证、心气亏虚证及肝肾阴虚证。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探讨LVEF、B型钠尿肽(BNP)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117例CHF患者(CHF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23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LVEF,并同时抽取血液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BNP,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F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随心力衰竭加重而降低,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627,P<0.001)。LVEF与中医证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679,P<0.001),LVEF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加重程度逐级递减。CHF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BNP的水平随心力衰竭加重而上升,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13,P<0.001)。BNP水平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73,P<0.001),BNP水平按中医辨证分型加重程度逐级递增。结论 CHF患者心功能指标LVEF、BNP水平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可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当前诊断冠心痛公认的金标准。为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痛中医辨证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及价值,推进冠心痛的中西医结合病证研究,通过对2000年以来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痛中医辨证研究中应用情况的回顾,对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随着冠心痛程度的加重(冠状动脉狭窄较重或病变支数较多),中医辨证更加复杂化。既往的检测指标和冠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实际存在差距。冠状动脉造影对探讨冠心病的辨病与辨证结合的规律有重要价值,应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借鉴现代最新的医学检测技术进行综合观察研究,病证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在全国组织开展冠心痛的大样本、多中心、中西医结合辨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临床症状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方法选择2000年3月—2002年10月住院的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620例,根据四诊信息、体检指标、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初步分析,之后对阳性指标进行下一阶段的多因素分析,通过聚类、对应、因子及结构方程等分析方法,探索各个指标与本病中医证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得到五大主证即心血瘀阻证、心气虚弱证、痰浊内阻证、心气阴虚证、心肾阴虚证,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四诊信息及心肾阴虚证和心气阴虚证之间存在着演变关系。结论中医诊断冠心病的辨证分型标准的研究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症状调查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得出正确、合理的中医胸痹的辨证分型,使得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更加客观化。  相似文献   

17.
糜烂性胃炎中医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分析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证型以及幽门螺杆菌 ( H p)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 12 4例胃镜诊断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症候表现进行总结 ,按中医辨证方法分为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气虚型 ,同时观察各型 Hp感染的情况。结果 :糜烂性胃炎的三个中医证型中 ,脾胃湿热型占 61.3% ,肝胃不和型占 2 1% ,脾胃气虚型占 17.7% ,三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 ,Hp阳性率以脾胃湿热型最高 ,占 76.3% ,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由此证明 ,糜烂性胃炎的中医分型有一定的科学性 ,脾胃湿热是本病的主要证型 ,且 H p感染率最高 ,提出湿热之邪与 Hp在病因学上是同一种致病原的观点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肾阴虚、肾阳虚证与尿渗透压之间变化的规律,为临床中医辨证、肾功能判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21例中医辨证为肾阴虚、肾阳虚证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尿渗透压、肾功能等进行了检测,分析其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中医症状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尿渗透压和肾功能结果与肾阴虚、肾阳虚有关,且尿渗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人初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其与糖皮质激素抵抗、血小板计数、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成人初治ITP患者58例,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P-糖蛋白表达水平。按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脾肾阳虚、瘀血内阻辨证分型,4周后分成激素敏感组和激素抵抗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不同证型与性别、血小板计数、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1)不同性别的ITP患者同一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成人初治ITP患者中医证型以气不摄血型最多见,其次为阴虚火旺型。(3)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及证型有明显变化,激素敏感组以气不摄血最多见,激素抵抗组以阴虚火旺最多见。(4)血小板计数及P-糖蛋白表达水平在激素敏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抵抗组与激素敏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抵抗组不同证型患者血小板计数及P-糖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ITP中医辨证分型及糖皮质激素抵抗与多项临床指标间存在相关性,对ITP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喘证痰热郁肺证四诊辨证与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本院肺病科住院治疗的喘证痰热郁肺证患者120例。所有患者由两名副主任中医师同时进行望、闻、问、切四诊辨证,辨证为痰热郁肺证,并经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将检测结果中肺经病症与四诊辨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致者列为A组,结果不一致者列为B组。所有患者均按望、闻、问、切中医辨证进行治疗,选方清肺化痰汤加减。结果:喘证痰热郁肺证,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肺经病症与四诊合参辨证结果一致者81例(A组),一致率67.5%,不一致者39例(B组),占32.5%;A组好转率96.29%,B组好转率94.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喘证痰热郁肺证的中医经络检测仪与中医四诊合参一致性达67.5%,可作为临床中医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