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局部均使用双料喉风散吹敷口腔,手、足、臀部涂炉甘石洗剂及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给予清热利湿煎剂保留灌肠治疗。2组均用药5 d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治疗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清热利湿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缩短病程,疗效佳,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5,(8):1033-1035
目的:观察清热泻脾散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口服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给予清热泻脾散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疗程大于6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7.9%;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各症状好转及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泻脾散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3.
清热利湿化瘀汤口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国英 《陕西中医》2010,31(3):276-277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化瘀类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用中药当归、丹参、红藤等口服加灌肠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为65%,两组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汤剂口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清热利湿化瘀之效。  相似文献   

4.
清热利湿化瘀法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清热利湿化瘀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拟定中药外治法治疗本病的规范治疗方案.方法 将入组的120名患者随机分为保留灌肠组(治疗组)及口服组(对照组)2组,治疗组以清热利湿化瘀中药煎剂灌肠,对照组以清热利湿化瘀汤剂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与妇科检查结果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下腹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以及宫颈举痛、子宫活动度差、附件增厚或包块等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外治法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进一步规范操作方法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黄连煎剂灌肠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制黄连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效果。方法将63例符合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诊断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入院后均使用头孢噻肟钠治疗,结合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配合退热、抗休克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给予黄连煎剂保留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9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消失平均时间观察组2.6 d,对照组4.2 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能缩短病程,疗效佳,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补液、肠道益生菌药物及肠道黏膜保护剂应用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总有效率8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分别为(3.1±1.2)d及(4.4±1.3)d,呕吐消失时间分别为(1.1±0.9)d及(2.2±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用于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化瘀汤内服并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清热利湿化瘀汤内服并保留灌肠,对照组参照规范标准西药治疗,14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患者疗效等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NIH-CPSI评分和中医辨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热利湿化瘀汤内服并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且优于西药治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盆腔、腹腔恶性肿瘤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思密达、复合乳酸菌胶囊、地塞米松、中药汤剂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思密达、复合乳酸菌胶囊、地塞米松、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对照组总有效率57%,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西药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7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5 d后评估其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7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7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5 d后评估其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7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多法联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洪军 《陕西中医》2009,30(1):25-27
目的:观察健脾渗湿、涩肠止泻类中药汤剂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脐饼神阙穴贴敷外治、中药栓剂纳肛多法并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及西医对照组。中医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脐饼神阙穴贴敷外治、中药栓剂纳肛多法联合治疗,西医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3g/d口服,配合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及利多卡因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结果:中医治疗组治疗35例,显效率为68.57%,有效率为25.71%,总有效率为94.29%。西医对照组治疗24例,显效率为41.67%,有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75%,中医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西医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中医多法联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且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2.
张艳玲 《四川中医》2008,26(8):65-66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口服及保留灌肠配合中药脐饼外敷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西医治疗组予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注射液16万U保留灌肠,每日1次,柳氮磺胺吡啶片3g/d,口服。中药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口服和中药脐饼外敷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治疗组治疗32例,显效率为62.5%,有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100%。西医治疗组治疗28例,显效率为35.71%,有效率50%,总有效率85.71%。中医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西医治疗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汤剂口服及保留灌肠配合中医脐饼外敷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西医治疗,且费用低廉,避免了西医治疗所带来的毒副反应,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2例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1例采用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81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3%和88.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2,P<0.05);治疗组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病程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有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中药内服,治疗组40例予中药内服结合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王磊  杜敏  许彩凤  刘迎萍  田莉 《新中医》2014,46(10):131-132
目的:观察中药清热逐瘀合剂保留灌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12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清热逐瘀合剂保留灌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5.16%,对照组7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热逐瘀合剂保留灌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臭氧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臭氧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2%,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臭氧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来宝 《陕西中医》2008,29(3):264-265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治疗组42例采用中药方(香附、红藤、败酱草、当归、赤芍、桃仁等)内服及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及复发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中药内服配合灌肠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功效,内外合治,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张巨明  钱进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420-1421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西药对照组采用退热西药及消炎药。结果:3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8%,中药对照组总有效率97.6%,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74.3%,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及中药对照组治疗1天后热退复发率低,仅10.2%,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高,达86.4%。结论:提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87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自拟清热利湿、解毒、祛瘀退黄中药治疗,并中药灌肠.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用药安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李进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460-1461
目的 观察自拟柴芩灌肠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清热灌肠液灌肠,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柴芩灌肠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