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20例,每例患者接受14次皮下注射。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3min、4 min、5 min、10 min,观察各组出血面积的大小和出血例次。结果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不同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按压≥5 min可以有效减少出血面积和出血例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进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操作方式减少注射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实验组采用垂直皱褶法进针、注射前保留空气、注射后按压5~10min、规律轮换注射部位的注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及硬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注射部位局部发生皮下出血、硬结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垂直皱褶进针、延长压迫时间、改进排气方式、规律轮换注射能有效减少低分子肝素钙引起的局部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患者更愿意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后局部压迫与否与局部出血的关系,找出改良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2月1日至12月31日我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120例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方法皮下注射,研究组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至发红。每例均使用1ml注射器注射10次,共注射1200例次,观察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2组不同注射方法所致皮下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按压方法预防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局部出血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分析低分子肝素钙(LMWH)皮下注射的不良反应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60例皮下注射LMWH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每12 h注射1次,10 d为1个疗程,可获得样本量1200例。两组患者在同样的常规护理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抽药方式、注射部位及注射方式,观察皮下注射LMWH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注射后发生皮下出血3例,局部疼痛2例,皮下硬结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对照组患者注射后发生皮下出血129例,局部疼痛11例,皮下硬结7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患者操作方式可以明显减少皮下注射LMWH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减少皮下出血,硬结的注射方法。方法:1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接受低分子量肝素钙腹部皮下注射1076次,注射后观察局部针眼的出血,注射4小时后进行观察局部的瘀斑,总结注射方法、注射后的按压、局部瘀血的处理。结果:158例患者中,皮下注射1076例次,有轻度瘀斑者847次,其中14例次注射部位针眼处出血,中度瘀斑者193,重度瘀斑者36次,同时5例次注射局部有皮下硬结,并伴有压痛感。结论:通过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后的观察,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减少出血、皮下淤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黄贤娜 《环球中医药》2013,(Z1):103-104
目的通过规范化流程表的优化并使用,使护士提高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规范操作的认知,并减少因护士非规范操作而造成的皮下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由规范化流程来保障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方法建立流程优化小组,通过循证、改进流程将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住院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同时口服拜阿司匹林、波力维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运用改良后的流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硬结发生情况及对用药依存性的影响,并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皮下出血及硬结发生例次,出血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步骤流程表的优化,规范了护士的操作,减少了皮下出血及硬结例次,减轻了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与注射点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 把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注射后按压5min ,第2组为对照组于注射后按压3min。结果 第1组2 2例仅有3例有4个注射点出现皮下出血,而第2组2 1例中有10例共有15个注射点皮下出血,2组皮下出血点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 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5min可有效地减少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按压时间不足与注射点的皮下出血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谢金霞  张海薇 《光明中医》2008,23(6):784-785
目的:探讨腹壁垂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0例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皮下注射(即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使之与皮肤成30°-45°刺入),观察组采用垂直皮下方法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及皮下瘀血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腹壁垂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及皮下瘀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的注射前、注射中及注射后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皮下出血及硬结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皮下出血情况比较,对照组共20例,观察组共3例;皮下硬结情况比较,对照组3例,观察组0例,总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46.0%,观察组6.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不良反应也需得到重视,采用整体护理措施,从注射部位、进针方式选择、注射后压迫处理、心理干预等方面着手,可有效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规范化操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观察组,依据循证医学原则培训相关护理人员,并建立护理小组,实施规范化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比较2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所致瘀斑的直径分布及直径,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舒适度及住院期间投诉率。结果观察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所致瘀斑、硬结、瘀斑+硬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瘀斑直径分布优于对照组(P0.05),瘀斑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期间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操作可显著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与硝酸酯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低分子肝素 0 .4mL腹壁皮下注射 ,每 12h 1次 ,硝酸酯类药物微注泵注入。结果 治疗后 1~ 5d患者胸痛迅速缓解 ,显效率为76% ,用药安全 ,未见出血等副作用。结论 低分子肝素与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绞痛疗效确定 ,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2.
脉络宁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西医常规治疗及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脐周皮下注射,治疗组加用脉络宁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未见出血现象.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发病6~1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低分子肝素钠腹壁皮下注射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心血管内科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的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皮下出血情况比较,实验组出血发生率(12%)明显少于对照组(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低分子肝素钠皮下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刘燕  杨小芳 《西部中医药》2009,22(10):45-46
目的:探讨减少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采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腹壁皮下注射。结果:实验组发生皮下出血27例,对照组发生皮下出血41例。对照组皮下出血程度较实验组重。结论:采用注射器不排空气,脐1cm上下左右交替注射可有效的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及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葛根素注射液(P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通肝素维持静滴,连用5日;观察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500mg静滴,1次/日,疗程14天,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5天。[结果]低分子肝素联合葛根素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电图、心肌耗氧明显下降(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减少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瘀血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物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疾病,但是由于其抗凝作用,患者凝血功能下降以及皮下注射时刺破血管,血液渗入皮下组织等原因,易形成皮下瘀血,甚至是皮下血肿,不仅导致患者注射部位的疼痛,还会造成患者以及家属心理的恐惧。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直在努力研究和改进肝素注射的护理措施,下面就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进针部位、进针方式、推药速度、注射后部位压迫方式、局部冷敷方面综合阐述护理研究进展,探讨其在减轻皮下瘀血中的作用。1注射部位的选择传统的皮下注射部位主要在上臂三角肌外缘,其次为前臂外侧、后背、大腿外侧[1],但是这些部位由于皮肤组织菲薄,针头易刺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12h一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U,7天为1疗程,倍他乐克6.25~12.5mg,每日2次口服。结果: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显著,心电图明显改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效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方法对60例病人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注射方法和延长按压的时间、增加按压力度,排除其他因素实施后,观察病人皮下出血的情况。结果试验组选择腹部即脐周围注射部位,应用垂直褶皱的注射方法,延长按压的时间、增加按压力度,排除其他因素,其皮下出血的情况较对照组轻。结论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对于低分子肝素钙引起的皮下出血有明显的好转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钙因具有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等疾病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长期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消瘦病人在腹部皮下注射后极易形成大小不等的硬结,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还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本文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及实践,针对消瘦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引起局部硬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实践可行的方案,并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海焦  胡光云  林雪梅  全小明  曾珍 《新中医》2018,50(11):226-228
目的:观察比较金黄膏、50%硫酸镁外敷对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后局部组织肿胀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苄星青霉素臀大肌肌肉注射的患者1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金黄膏组、硫酸镁组各40例。3组均于注射完成后,压迫注射针口20~30 s,未见针口出血。对照组立即将浸泡过生理盐水的纱块贴在注射局部。硫酸镁组则用50%硫酸镁浸泡的纱块湿敷注射局部。金黄膏组用棉签将金黄膏均匀涂在注射局部,再用纱块覆盖。比较3种外敷方法 30 min后患者局部的红肿、疼痛及皮下硬结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平均(5.74±1.05)分;3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硫酸镁组、金黄膏组在注射完成30 min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硫酸镁组在注射完成30 min后VAS评分低于金黄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皮下硬结发生率为12.5%,硫酸镁组皮下硬结发生率为5.0%,金黄膏组未发生皮下硬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金黄膏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50%硫酸镁、金黄膏能有效减轻患者肌注苄星青霉素后疼痛,金黄膏能有效减少注射后皮下硬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