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阿城区肾综合症出血热(EHF)患者发病情况,为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治和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我们对2009-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EHF)疑似病例标本进行了流行性出血热(EHF) IgM抗体检测.方法 收集2009-2011阿城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标本共42份,其中流行性出血热IgM抗体阳性13份,阳性率为26.2%;流行性出血热(EHF)IgM抗体阳性主要集中人群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年龄19-40岁.流行性出血热(EHF)IgM抗体阳性男11例,占0.33%;女2例,占0.22%.发病时间分布春、夏季节(3月份-7月份)均有病发生.流行高峰出现在6月份,0.62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0-2014年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2010-201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资料,描述发病率及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等基础资料,分析季节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 2010-2014年广州市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92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1/10万,男女发病率分别为2.85/10万和1.20/10万。每年1~4月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海珠等中心城区。结论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笔者所在市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在2006-2007年曾出现过流行高峰,并有死亡病例。为做好笔者所在市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笔者所在市及时对易感人群进行了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并扩大灭鼠范围,有效地降低了鼠密度,开展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增强了人群的防病意识,使笔者所在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自1985-1987年124例流行性出血热住院病人心电图结果分析。从124例心电图中发现异常心电图71例(57.26%)。讨论了流行性出血热损害心脏和病情及各型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流行性出血热损害心脏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市出现了流行性出血热散在发病。现将我院2004年5月-2005年5月份收治14例流行性出血热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商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的构成、携带病毒情况,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陕西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方案》的要求,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出血热抗原,酶联免疫法检测鼠血出血热抗体,对2013-2015年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商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的平均捕获率为6. 86%,以2013年最高。各县区以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2013-2015年商洛市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均检出出血热抗原阳性。2013-2014年未检出汉坦病毒,2015年检出6株汉坦病毒,分型分别为Ⅰ型汉坦病毒5株和Ⅱ汉城病毒1株,分别为柞水县5株汉坦病毒、山阳县1株汉城病毒。结论加强宿主动物的监测,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控制和减少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由多种 RNA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啮齿类动物及家畜为主要传染源。蜱、蚊等节肢昆虫为主要传播媒介。现病原已知为病毒 ,并多以首发地区命名。经蚊传播的有黄热病 ,登革出血热 ,立夫特山谷热 ,基孔肯雅出血热 ;经蜱传播的有克里米亚 -刚果出血热 (新疆出血热 ) ,基萨纳森林热 ,鄂木斯克出血热 ;动物源性传播的有拉沙热 ,阿根廷出血热 ,玻利维亚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EHF) ;密切接触传播的有埃博拉出血热 ,马尔堡出血热等。临床表现以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 ,低血压休克 ,出血为基本特征。动物源性出血热均伴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老年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例老年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应用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或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结果治愈12例,死亡2例,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老年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耐受性好,副作用极少,疗效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20年来石家庄市肾综合症出血热的流行特征。方法对1984-2007年石家庄市肾综合症出血热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石家庄市肾综合症出血热疫情出现了2个疫情高峰,从2003年开始疫情迅速下降。全市疫情呈现出春季、宅区、流动人口多发的特点。结论尽管石家庄市肾综合症出血热疫情呈下降趋势,但仍不能掉以轻心,应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控制其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0.
对263份不同病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进行了检测,同时观察了体液免疫功能、补体及纤维连结蛋白的动态变化,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患者血浆β_2-微球蛋白与Tamm-Horsfall蛋白及尿液中β_2-微球蛋白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体内可检出特异性IgG型、IgM型、IgA型、IgE型及IgD型循环免疫复合物,虽然它们的消长趋势有所不同,但是皆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补体激活、肾功能损伤及临床过程有密切关系,表明由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所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是构成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5-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出血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2005-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5-2014年累计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364例,其中死亡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0.316/10万,历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4年发病率达0.558/10万.10年来全市10个区中共有9个区有病例报告,南山区年均发病率最高,达0.545/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1-6月份,占63.5%;病例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81.3%;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和工人为主,占全部病例的49.2%.结论 深圳市存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出血热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液γ-谷氨酰转肽酶测定在肾损型出血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留取中段晨尿,不经透析,采用BECKMANL X2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BECKMANL X速率法试剂直接测定尿液γ- GT。结果:本文通过79例不同期肾损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尿γ- GT活力检测显示,肾损型出血热除多尿期外其他各期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休克期和少尿期增高尤为显著。结论:认为尿γ- GT活力测定是一种较敏感的反映肾脏损坏的诊断方法,对肾损型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唐山市2005-201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评价防控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依据唐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数据和宿主动物监测资料对唐山市2005-2014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唐山市2005-2014年间累计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2 319例,年平均发病率3.2/10万,以轻型病例为主,男性青壮年农民发病居多,病例主要集中在滦河流域的滦县、滦南、乐亭和迁安市,鼠带毒率逐年增高。结论唐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有周期性流行趋势,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监测、科学灭鼠及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对唐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项目属于生物科学技术领域“863-102-10-03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中的基础研究部分,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不仅对于发展基因工程疫苗所必需,而且对于了解病毒本质,继而对整个出血热的研究将会起到推动作用。本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及特点:(1)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基因克隆及分析:病毒培养、纯化及RNA  相似文献   

15.
中药合剂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合剂对组织细胞的毒性及在组织细胞培养中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用螃蜞菊、板蓝根、黄苓、金银花等 13味中药制成中药合剂 ,观察该合剂对组织细胞的毒性及在组织细胞培养中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 在中药合剂药剂浓度≥ 2 -4 作用下 ,组织细胞发生变圆、肿胀、脱落等毒性反应 ,故抑制病毒实验的药液起始浓度为 2 -5。当药液浓度在 2 -5~ 2 -8时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药物浓度愈大抑制作用愈强。结论 中药合剂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该研究为中药合剂应用于临床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单克隆抗体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并获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由于鼠-鼠单克隆抗体在治疗和诊断上存在一定缺点,故制备人-人单克隆抗体的问题已引起世界科学家的重视。迄今未取得重大突破。我们进行了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人-人杂交瘤细胞株的建株研究,并初步获得了三株抗出血热病毒的人-人杂交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75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尿蛋白成分和含量进行了动态观察和分析,以期从中找出与出血热肾损部位和程度、病情发展以及预后的相互关系,并探求免疫反应与出血热发病机理之间的关系。结果,除恢复期外,从发热期到多尿期,各型患者尿中LZM(溶菌酶)。NAG(N-乙酰-β-D-氨基葡  相似文献   

18.
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受损,临床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三大主要特征。为了探讨出血热的发病规律,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选取陕西省1980年-2001年出血热各月份的发病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并与运气推演结果对照,结果表明出血热发病与运气理论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正> 1976年李镐旺等关于朝鲜出血热(KHF)抗原-抗体系统的发现,使得历时40余年。一直未获成功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原学研究发生了一个新的转折。他们首先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朝鲜出血热(KHF)疫区黑线姬鼠肺、肾等组织中找到了一种抗原,能与KHF病人恢复期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其后又报导从黑线姬鼠肺和EHF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出朝鲜出血热病毒。除将病毒适应于非疫区黑线姬鼠以外,KHF病毒还被适应于Wistar大白鼠和A-549细胞。朝鲜出血热与苏联、  相似文献   

20.
英《柳叶刀》第2卷第8239期(1981年)第182页社论:病毒性出血热专家必须掌握世界各地的知识。尽管10年前病毒学家有过重要的发现,但一般的情况是混淆不清。现在我们能用一些病毒学肯定的结果说:沙粒病毒组(Arenaviruses)导致阿根廷出血热、波利维亚出血热和拉沙热;朋扬病毒组(Bunyavir-uses)产生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披盖病毒组(Tegaviruses)产生登革出血热,Kyu-sanur森林病、Omsk出血热和黄热病;埃波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