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PT4癌联合脏器切除(附11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提高PT4胃癌治愈性切除的效果,降低受累脏器手术断缘和手术断端癌残留率及清除潜在的转移淋巴结。方法 对112例临床病理证实为PT4胃癌进行脏器联合切除术,术中、术后对受累脏器断缘断端和对第12、13、14、15组淋巴结进行连续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PT4胃癌PN3淋巴结转移度为39%,贲门的食管断面肿瘤残留率为27.2%,贲门癌食管裂孔周围膈肌受累率达25.7%,均较一般性进展期胃癌为高。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手术切口选择。方法回顾性研究1993年至1998年收治的60例贲门癌手术病人。结果经腹手术组18例,术后食管残端癌残留7例,经胸腹手术组42例,术后食管残端癌残留0例。经腹组手术后1、3、5年生存期分别为3/18(16.66%)、11/18(64.44%)、4/18(22.22%),经胸腹组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42(2.38%)、31/42(73.81%)、10/42(23.84%),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结论贲门癌术式应具体分析,笔者认为经积极术前准备,以经胸腹联合切口手术为佳,可减少食管残端癌残留情况,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手术切口的肿瘤种植转移,报道较少。我院1995~2005年共行食管、贲门癌手术337例,手术切口种植转移3例,占0.89%(3/337),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例1,男,63岁,因贲门低分化腺癌在我院行经左胸第7肋间手术切除,手术经过顺利。19个月后在切口近脊柱侧出现一个6cm×5cm的实质性肿块。切检病理证实为胸壁转移性低分化腺癌。后行放疗,肿块得以缩小。  相似文献   

4.
【例 1】 女 ,5 8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半年伴消瘦入院。查体腹部无阳性体征 ,食管造影见肿物位于主动脉弓上 3cm ,并管腔狭窄。胃镜活检为鳞状细胞癌。胸腹部CT示食管癌肿平面有肿物突入食管腔内 ,胃底有一外生性近圆形肿物 ,肝脏无转移。考虑为食管上段癌合并胃底平滑肌瘤。在左后外侧切口行开胸探查术 ,术中切开膈肌见胃底大弯有一类球形肿物 ,表面较光滑 ,借 1cm蒂与胃相连 ,贲门周围及胃左血管旁未见淋巴结大。以蒂为中心较大范围楔形切除部分胃壁 ,并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术毕检查肿瘤为 3cm× 3cm×3 5cm ,切面灰红色…  相似文献   

5.
我院胸外科自1987年1月至1989年8月在60例贲门癌手术中,采用胸腹联合切口保留食管裂孔的方法,减少了并发症,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0例中男49例,女11例,年龄39~70岁,平均53岁。术前经X 线或纤维胃镜检查证实为贲门癌,术中探查贲门肿块7~10cm8例,5~6cm47例,3~5cm4例,3cm 以下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手术切口选择。方法:回顾性研究1993年至1998年收治的60例贲门癌手术病人。结果:经腹手术组18例,术后食管残端癌残留7例,经胸腹手术组42例,术后食管残端癌残瘤0例。经腹组手术后1、3、5年生存期分别为3/18(16.66%)、11/18(64.44%)、4/18(22.22%),经胸腹组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42(2.38%)、31/42(73.81%)、10/42(23.84%),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结论:贲门癌术式应具体分析,笔者认为经积极术前准备,以经胸腹联合切口手术为佳,可减少食管残端癌残留情况,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手术方式。方法:全胃、脾及胰部份切除69例、单纯全胃切除10例。其中71例经左侧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手术,8例经腹部切口完成手术。消化道重建以空肠远近端侧侧吻合代胃。结果:术后死亡5例,病死率6.3%。吻合口瘘4例,切口感染3例,脓胸2例,术后并 发症发生率11.3%。生存满5年者7例,5年生存率8.8%。结论:对贲门癌患者经左侧胸腹联合切合作全胃切除有利于彻底清扫转移淋巴结,避免上切端癌肿残留、 减少吻合口瘘。消化道重建以空肠远近端侧侧吻合代胃可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症状。  相似文献   

8.
王启斌  朱申甫 《江苏医药》1995,21(2):120-120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早期膈疝临床罕见。一旦发生,及时诊断困难,常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82年至1993年12月手术切除食管贲门癌1860例,术后早期并发膈疝2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女各1例,年龄为51岁和62岁。手术方法,对食管癌和贵门癌各1例均经左后切口  相似文献   

9.
胸部外伤6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震洲  袁伟  谭阳 《淮海医药》2001,19(3):212-213
目的 分析680例胸部外伤诊治经验。方法 胸腔穿刺92例,胸腔闭式引流150例,部腔探查57例,剖腹探查130例,其中分别开胸腹5例、胸腹联合切口2例,经胸手术包括肺修补31例,心脏修补12例,肋间血管结扎20例,乳内动脉结扎7例,血胸机化剥脱术3例,对腹腔脏器破裂分别行脏器切除或修补术。膈肌修补58例。气管切开9例。结果 并发膈下感染3例、脓胸2例、肺部感染及肺不张40例,死亡24例(3.5%)。结论 胸部外伤患8.4%需开胸治疗。心脏损伤多见于心前区锐器伤。胸腹联合伤胸外伤的18.7%。对严重胸腹联合伤的患术中的一定要仔细探查膈肌,心防漏诊。  相似文献   

10.
经腹手术治疗贲门癌1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贲门癌的手术人路及吻合方法.方法 对155例贲门癌患者经腹切开膈肌脚入路,行胃浆肌瓣覆盖-食管胃黏膜吻合.结果 全组病例无死亡、无吻合口漏及食管切缘癌残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结论 经腹切开膈肌脚,行胃浆肌瓣覆盖-食管胃黏膜吻合术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漏,适用于浸润食管长度<2cm的贲门癌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贲门癌侵犯胃裸区的CT、MRI表现及其相关的病理解剖学基础。方法分析手术病理证实45例贲门癌的CT与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45例行CT检查,其中贲门癌侵犯GBA患者26例,高达57.8%。贲门癌侵犯GBA的CT表现分两大类,贲门癌直接侵犯GBA形成肿块21例(80.8%),转移性淋巴结侵犯GBA5例(19.2%)。11例行MR检查,其中5例(45.5%)侵犯GBA,4例肿块直接侵犯GBA,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贲门癌侵犯GBA有一定的CT及MRI表现特征和解剖基础,术前检查评价贲门癌侵犯GBA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和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规律。方法对161例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1.50%,胸中段癌的淋巴结转移呈现双向性,胸上段癌向上转移和胸下段癌向下转移及部分跳跃性转移(P〈0.05);低分化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P〈0.05);食管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食管鳞癌。肿瘤浸润至深肌层和外膜后,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不同部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区域性,部分呈现跳跃性转移。食管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食管鳞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外科手术成功率 ,降低围术期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31例 70岁以上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经验。结果 :31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术后并发症为 19%。结论 :对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应持积极态度。术前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合理的围术期处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贲门癌中表达的研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探讨PTEN和VEGF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贲门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中PTEN和VEGF的表达。结果贲门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率为34.00%(34/100),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的表达95%(19/20)(P〈0.01),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VEGF在贲门癌中的表达率为75.oo%(75/100),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的表达10.0%(2/20)(P〈0.01),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也呈正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PTEN在贲门癌中的表达与VEGF呈负相关(P〈0.01)。结论 联合检测PTEN、VEGF有助于提高贲门癌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对贲门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07~2010-12对253例Ⅰa2~Ⅱb期的子宫颈癌,在全身麻醉下,腹腔镜下施行广泛性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切除,并对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5例中转开腹外(1例因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故障中转开腹,3例因髂血管损伤开腹修补,1例因缝针残留开腹寻找缝针断端),余24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155~276 min,平均210 min,术中出血量150~510 ml,平均321 ml。切除盆腔淋巴结10~21枚,平均15枚;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3 d,平均2.5 d;术后留置尿管时间9~20 d,平均15.5 d。术中并发症18例:髂血管损伤7例,膀胱损伤3例,闭孔神经损伤3例,大网膜损伤2例,肠道损伤2例,缝针遗留腹腔1例。术后近期并发症30例:其中,阴道残端感染8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尿道阴道瘘5例,膀胱阴道瘘4例,下肢深静脉栓塞6例,淋巴囊肿4例。术后远期并发症:膀胱功能障碍47例,直肠功能障碍48例。复发率7.5%,转移率7.0%;术后1年生存率为95.4%,术后3年生存率为85.8%。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宫颈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2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资料,施行全胃+贲门切除17例,近端胃大部切除+远端食管切除21例,全胃切除+远端食管切除4例。结果本组40例患者行手术全切除肿瘤,切除率为95.2%,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肿瘤复发者5例,食管下端癌患者与贲门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与一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年生存率与五年生存率比较,贲门癌患者明显高于食管下端癌患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胃结合部癌应尽可能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可有效保证手术根治度,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Ⅵb区)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136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Ⅵb区转移率及影响因素.结果:136例中,浅层淋巴结(Ⅵa区)转移96例(70.59%),Ⅵb区转移31例(22.79%).清扫方式、病灶直径、Ⅵa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与生活习惯关系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垫江县食管贲门癌发病与生活习惯和遗传的关系。方法从门诊就医患者消化道检查中获取。结果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检查17147例次,检出食管贲门癌患者335例,经病理确诊为食管贲门癌,占被检人数的1.95%。对以上患者做详细的调查纪录,其中与饮食有关的302例占90.15%,有家族史的33例占9.85%。结论食管癌与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苏纪亭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61-3463
目的:比较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在根治性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50例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患者,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A组(55例)、B组(46例)、C组(49例),A组患者接受间置空肠吻合术,B组患者接受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C组患者接受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随访期内,A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1.82%比19.57%,χ^2=6.966,P=0.008),B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χ^2=4.212,P=0.042)。手术后12个月,A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便秘、腹泻、恶心呕吐等指标评分显著低于B组与C组(均P<0.05)。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时可以选择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近端根治性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过程中应用间置空肠吻合术具有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患者生存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