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心肌声学造影剂的应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在国外已经成为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常规方法,它通过向冠状动脉间隔支内注入酒精导致心肌坏死,造成室间隔心肌萎缩,使狭窄的左室流出道扩张,中短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1999年9月至2005年1月利用Sigwart法为57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在压力监测、超声应用、消融操作、疗效判定以及术后处理等方面做了一些改进。结果每例患者消融共用无水乙醇0.6~9.0mL,分别消融1~5根前间隔支血管;57例患者导管测压示左心室流出道压差(静息和激发)均较术前下降>50%。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对照4例中2例出现室间隔心肌放射性缺损。随访2周到5年,54例患者晕厥、头晕、心绞痛、心悸、气喘等症状消失或较术前改善;2例症状复发,心脏超声各项指标接近术前;1例术后半年内症状及心脏超声各项指标改善满意,一年半后死于扩张型心肌病。症状改善的54例中术后43例进行了半年、34例进行了1年的心脏超声随访,各项指标较术后2周时进一步改善。术中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短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4例心电图呈前间隔心肌梗死改变,其中1例伴下壁心肌梗死改变。结论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疗效显著。本研究对该疗法应用进行了探索,促使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杂志》2005,13(11):734-735
问:什么叫肥厚性心肌病? 答:肥厚性心肌病(HCM)是心肌原发性病变,表现心肌异常肥厚,LV不能舒张,原因不是高血压或主动脉瓣肥厚.心肌肥厚最常累及室间隔(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并有左室流出道阻塞.  相似文献   

4.
心肌声学密度定量分析检测高血压心肌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声学密度和血清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NP)含量的变化情况,以评估心肌声学密度定量分析技术检测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高血压组),另选健康体检者75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声学密度各项值,采用放免法测定PⅢNP的浓度.结果 高血压组的声学强度(CAI)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高血压组的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值(CVIB)(室间隔:6.07±0.85,左室后壁:7.00±1.15)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室间隔:8.60±3.12,左室后壁:11.85±3.06,P<0.05);高血压组血清PⅢNP含量(109.9±7.5)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3.9±5.9)μg/L,P<0.01];血清PⅢNP与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声学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室间隔和左室后壁CVIB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心肌声学密度定量分析技术是检测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一项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室间隔支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分型与心肌化学消融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名冠脉造影正常者和76例HOCM患者室间隔支的数量、粗细、分布等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HOCM室间隔支造影显示形态与正常冠状动脉无显著差别.室间隔支形态决定心肌化学消融方法的选择,即Ⅰ型心肌化学消融用PTSMA法,Ⅱ型和Ⅲ型用PTSTMA法.结论 冠状动脉室间隔支不同的分型决定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肌化学消融时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关系.方法:采取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了5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组)和16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GF-1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中IGF-1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普遍升高(P<0.05).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心肌肥厚患者血清IGF-1浓度比非心肌肥厚患者显著增高(P<0.01);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室间隔肥厚患者血清IGF-1浓度比室间隔正常患者高(P<0.05).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心肌肥厚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室间隔肥厚患者与血清IGF-1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45和0.43.结论:本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的IGF-1普遍升高,提示血液中的IGF-1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某些病理生理过程.原发性高血压组心肌肥厚患者和室间隔增厚患者的血清IGF-1浓度均比非心肌肥厚患者显著和室间隔正常对照患者增高,原发性高血压组心肌肥厚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室间隔肥厚患者与血清IGF-1存在相关性,提示血清IGF-1有促进心肌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肌声学密度定量分析检测高血压心肌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声学密度和血清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NP)含量的变化情况,以评估心肌声学密度定量分析技术检测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高血压组),另选健康体检者75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声学密度各项值,采用放免法测定PⅢNP的浓度。结果高血压组的声学强度(CAI)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高血压组的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值(CVIB)(室间隔6·07±0·85,左室后壁7·00±1·15)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室间隔8·60±3·12,左室后壁11·85±3·06,P<0·05);高血压组血清PⅢNP含量(109·9±7·5)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3·9±5·9)μg/L,P<0·01];血清PⅢNP与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声学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室间隔和左室后壁CVIB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心肌声学密度定量分析技术是检测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一项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心肌活检术(即Liwen术式心肌活检术)获得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标本的代表性及其病因学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纳入2019年7至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Liwen术式心肌活检和射频消融的HCM住院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人口统...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不同部位心肌纤维化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 SHR)左室室间隔、前壁、后壁及侧壁心肌纤维化的动态变化。方法 :应用病理及生化检查 ,检测 SHR及正常血压大鼠 ( WKY)左室室间隔、前壁、后壁及侧壁心肌纤维化的病变程度。结果 :14周时 ,代表心肌纤维化水平的参数羟脯氨酸浓度在 SHR室间隔、前壁及后壁即已增高 ,以室间隔最为明显 ;2 4周时各部位均明显增加 ,但各部位之间的差异明显减小。代表血管周围纤维化水平的参数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在 6周时 ,SHR左室各部位较 WKY均显著增高 ;14周及 2 4周时增高更为显著 ,但各部位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代表间质纤维化水平的参数胶原容积分数 14周时只有室间隔显著增高 ;2 4周时各部位均有显著增高 ,但仍以室间隔增高最为明显。结论 :SHR血管周围纤维化的发生是一早期现象 ,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在左室各部位呈同步加重。间质纤维化的发生过程是不同步的 ,室间隔发生较早且程度较重 ,左室侧壁的发病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胛SMA)方法治疗肥厚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方法16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5.8+11,O)岁;均在术前接受过13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治疗效果不佳。确定靶血管后,向球囊导管中心腔内注入无水乙醇,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及LVOTG的变化。所有患者术后均复查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消融第一间隔支,3例消融第二间隔支,2例同时消融第一、二间隔支。无严重并发症(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术后2例心脏杂音完全消失,9例心脏杂音减轻1~2级。术后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原先肥厚的室间隔心肌变薄,搏动减弱,LVOTG下降,SAM现象消失。结论PTSMA是通过PTCA技术经导管向供应肥厚室间隔心肌的间隔支动脉内注入无水乙醇引起局灶性心肌梗死以达到缓解左室流出道梗阻的一种新技术,是一种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舒张功能不全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大鼠心脏功能保护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DHF组、辛伐他汀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建立DHF模型,阴性对照组只开腹和分离腹主动脉.辛伐他汀组大鼠术后经灌胃给予辛伐他汀2 mg/(kg·d),阴性对照组和DHF组大鼠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4周末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颈动脉插管记录血流动力学,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心脏超声显示DHF组大鼠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E/A比值明显增高,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左心室松弛时间常数延长,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下降,心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加.辛伐他汀使增加的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E/A、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压、心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降低,左心室松弛时间常数缩短,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升高.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DHF组大鼠心肌组织间纤维组织和炎性细胞增多,心肌胶原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和壁内小动脉管腔周围胶原面积与管腔面积的比值在心肌组织中显著增加;辛伐他汀减轻DHF大鼠心肌组织间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降低心肌胶原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以及壁内小动脉管腔周围胶原面积与管腔面积的比值.结论 辛伐他汀改善DHF大鼠心脏功能,此作用可能与减轻心室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是一种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 (L VOT)梗阻为特点的心肌病 ,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难治性心绞痛、晕厥甚至猝死 ,预后极差。传统的负性肌力药治疗效果欠佳 ,外科手术切除肥厚的心肌及二尖瓣置换术、DDD起搏器植入术常因危险性高或耗资大而难以实施 [1] 。 1995年 ,英国皇家 Brompton医院 Sigwart[2 ] 首次报告了非手术心肌化学消融术 (Non- surgical My-ocardial Chemical Reduction) ,即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um Ablation;PTSMA)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糖尿病心肌病的终末期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探讨病理形态学对上述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07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终末期有扩张表现的心脏移植心肌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四组:扩张型心肌病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高血压性心脏病组;糖尿病心肌病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移植受体心脏的大体病理改变,并采用H&E染色,Masson、PTAH、天狼猩红等组织化学染色,SMA、Desmin、CD31、CD34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移植受体心脏左心室心肌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1)缺血性心肌病组及糖尿病心肌病组的发病年龄明显高于扩张型心肌病组,P=0.0003及P=0.02。与扩张型心肌病组相比,高血压心脏病组的室间隔厚度(1.59±0.09)cm及心脏重量(582.7±38.29)g明显高于扩张型心肌病组(室间隔平均厚度(1.30±0.07)cm;心脏重量(430.7±26.06)g,P=0.03及P=0.0003。(2)四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肌细胞呈退行性变,主要表现心肌细胞颗粒状变性,可见肌丝断裂、溶解消失,心肌间质水肿,心肌间质反应性纤维化。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可见心肌梗死、坏死周围出现肉芽组织及纤维瘢痕灶及替代性心肌纤维化,间质常可见淋巴、浆细胞浸润。高血压心脏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肌纤维排列规则,部分心肌细胞肥大,核大、畸形;心肌间质纤维化明显;心肌内,尤其是室间隔心肌组织内常见小冠状动脉管壁增厚。糖尿病心肌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肌细胞可出现散在性微小坏死灶,心肌间质和血管周围明显纤维化,可见心肌间小冠状动脉管壁增厚,基底膜增厚。(3)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发现终末期心脏病心肌纤维化中胶原纤维主要为Ⅰ型及Ⅲ型胶原纤维,并且Ⅰ型胶原纤维的数量多于Ⅲ型。(4)免疫组化结果发现SMA染色阳性、Desmin染色阴性的肌纤维母细胞数目增多。结论:(1)病理形态学在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心肌病鉴别诊断中有一定意义。(2)心脏扩大前1~5年有高血压病史,出现明显室间隔肥厚,心肌间质明显纤维化及心肌间质小血管壁增厚常常提示诊断高血压心脏病。(3)心肌内微小血管壁增厚及基底膜增厚、血管周心肌纤维化是糖尿病心肌病主要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对糖尿病心肌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4)肌纤维母细增生可能是终末期心脏病心肌纤维化发生中一种关键的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先前认为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药物难治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金标准,近年来,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由于创伤小,操作简单,获得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究竟哪种是更好的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争论。现就目前药物难治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两种方法疗效比较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是通过介入方法,用无水乙醇消融梗阻肥厚的室间隔心肌相关动脉,造成室间隔心肌局限性的治疗性梗死,使室间隔变薄,局部收缩功能下降,左室流出道(LVOT)扩大,降低或消除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从而改善临床症状。2001年5月21日我们为1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成功施行了PTSMA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前后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8例 HOCM 患者行 PTSMA,手术前后记录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QRS波群、sT-T、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等变化特点,分析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及与心肌肥厚部位、程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经皮“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术(PTST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观察PTMTMA和传统心肌化学消融术两种方法无水乙醇注入剂量、术后即刻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下降程度、3个月心脏超声参数改变以及临床随访中主要临床症状的转归变化,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26例患者LVOTPG均下降≥50%;3个月心脏超声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压力阶差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胸痛、胸闷症状明显减轻,“室早”明显减少,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两组无水乙醇注入量无明显差别,临床疗效也无差别。结论PTSTMA是HOCM心肌化学消融术的一种补充方法,近中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30例正常心肌中11种元素含量测定结果发现,左室硒含量最高,右室、室间隔次之,左、右房最低。红细胞钾、钙、硒含量及钾/钠比值和血浆钠、镉、钢、锌、锰含量及镉/硒、钢/锌比值可作为估算心肌中相应元素含量和比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心肌血流灌注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重量心肌的血流容积,反映局部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cl flow,MBF),正常人心肌血流灌注为80 ml·100 g-1·min-1[1].当冠状动脉狭窄或者局部心肌微血管受损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局部心肌的绝对血流量也相应减少.心肌血流灌注为心肌组织提供氧和营养物质,是维持心肌存活和功能的必要条件.对于冠心病及心肌梗死患者,了解心肌供血的情况对临床判断病情和选择治疗方案非常重要.近年来,心肌血流灌注定量分析的技术迅速发展,并开始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相似文献   

20.
<正>通常情况下人类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大部分走行于心外膜表面的脂肪中或心外膜深面。但有时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会被浅层心肌即心肌桥(MB)所覆盖,其覆盖下的冠状动脉或其分支就叫做壁冠状动脉(MC)〔1〕。MB多被看成一种良性病变,但是有报道MB可以引起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室间隔破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