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谁为金针赋一篇?──《金针赋》的作者及其内容评析李鼎关键词:《金针赋》,针法《金针赋》最早载于明徐凤《针灸大全》卷五。通过此赋的评析,我们可以了解针刺手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可从此掌握刺法补泻的要领。一、《金针赋》的作者此赋初载于徐凤所编的《针灸大全》...  相似文献   

2.
《金针赋》三维空间“气至病所”思想浅析武汉市第一医院(430022)许康《金针赋》是一篇专论针法的著作,载于明初针灸学家徐凤所著《针灸大全》一书之中。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全》转载了《金针赋》,并详述了杨氏针法。“气至病所”在二书中都有明确...  相似文献   

3.
试论留针的意义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针,又称“置针”、“卧针”,是指进针后,将针留置在腧穴内,以加强针感和针的持续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内经》中,对留针已有论述,尤以《灵枢》对此阐述颇多。迨至金·窦汉卿《标幽赋》、明·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以及杨继洲《针灸大成》等书亦相继阐发。近代针灸名家承  相似文献   

4.
正偏头痛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针灸在偏头痛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1]。龙虎交战针刺手法是融合了提插、捻转、九六等手法的复式补泻手法,以捻转补泻为主。龙指左转,虎指右转,反复进行,故称交战,因在捻转补泻过程中,寒热相替,又似龙虎相争之义,故名。本法首载于明·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为"住痛之针"。笔者采用龙虎交战镇痛针法治疗偏头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5.
子午捣臼法和苍龟探穴法是诸多针刺手法当中的两种刺法,均为复式运针手法,始见于明代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确认二法的效用不同凡响,谨此略叙浅见。  相似文献   

6.
<正>"四总穴歌"最早记载于明·徐凤《针灸大全》,其内容是:"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解释为:肚腹部的病症取足三里治疗,腰背部的病症取委中穴治疗,头项部的疾病取列缺穴治疗,面部口腔周围的病症取合谷穴治疗。在临床上有人认为"四总穴歌"很好用,像王洪兵[1]认为"四总穴是临床最常用的穴位,是  相似文献   

7.
<正> 天、地、人三才,原指针刺进针之深度,明·徐凤在《针灸大全·金针赋》中说:“初针,刺至皮肉,乃曰天才;少停进针,刺入肉内,是曰人才;又停进针,刺至筋骨之间,名曰地才”。此三才即浅、中、深三部,故又曰三部进针法。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曰:“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此三穴分别  相似文献   

8.
"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大约始于明代.如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汗症>云:"自汗者,无时不濈濈然出,动则为甚,属阳虚,卫气之所司也".明代薛铠<保婴撮要·盗汗>谓:"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然临床实践验证,引起自汗的原因并非只有阳虚一端,阳虚自汗者崮然多见,但其它原因引起自汗者亦不鲜见,如血瘀自汗等,故不得概从阳虚论治.<丹溪心法·自汗>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景岳全书·汗症>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白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因此,临证时不能拘于"自汗属阳虚"一说,而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才能取得较好疗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龙虎交战法,是在毫针行针过程中左转、右转反复交替进行的一种以镇痛为主的针刺手法。首载于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龙,指苍龙,为左,意指左转捻针,为补法;虎,指白虎,为右,意指右转捻针,为泻法。龙虎交战法,是比喻龙虎争斗之声势,以交替操作,达到补泻兼施的一种针刺手法。  相似文献   

10.
传统针刺手法“烧山火”与“透天凉”最早以歌赋文体的形式见于《针灸大全·金针赋》,操作方法散见于原文全篇,现代“烧山火”与“透天凉”针刺法即源于《金针赋》.但操作方法繁琐复杂,与原法有所不符,笔者认为源于现行教材在对原赋文的解读上有欠准确和恰当的地方,对此将逐条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1.
岳公雷  王富春  闫冰  洪杰 《四川中医》2007,25(11):100-102
本文探讨了古今医家对白虎摇头针法的论述,对操作技术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对比,认为白虎摇头针法源于徐凤的《针灸大全.金针赋》,其核心在于"退方进圆"和"摇振"。其操作要素为"进圆而摇,退方而振"。因此,汪机(第二法)和杨继洲以及陆寿康和郑魁山的操作是对白虎摇头针法的继承和发挥。汪机所论第一法和李木延以及现代医家杨兆民、陆瘦燕所论均已不属白虎摇头之列。本文对规范白虎摇头针法操作提出了新的认识,也为古代针法规范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医经典背诵等级考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岩 《中医教育》2005,24(6):24-25
<黄帝内经>对中医学习中背诵的方法曾做过精辟的论述,<素问·著至教论>将中医学习方法概括为"诵、解、别、明、彰".其中"诵"就包含了背诵的意思.背诵中医经典原文,背诵药赋方歌,是打好中医基本功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名老中医无不对中医经典朗朗上口,信手拈来.  相似文献   

13.
"三姓"考正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三·疥癣第四>(以下简称<千金>)载"灸癣法:日中时,灸病处影上,三姓灸之."魏稼等所编<<千金>针灸临床类编>(以下简称<类编>)认为:"姓"为"炷"之讹字,当作"三炷".此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1脏躁之"脏"究指何脏 脏躁之"脏",后世医家见仁见智,说法不同;如宋代赵以德认为"脏"主要指肝脏[1].清代沈目南认为"脏"指子宫[2],尤在泾支持此说,谓:"沈氏所谓子宫血虚,受风化热者是也"[3].清代陈修园认为脏躁之"脏"不必拘于何脏"[4];近亦有学者支持此说,谓"以陈说不拘何脏为是"[5].<医宗金鉴>认为"脏,心脏也"[6];先父丁浮艇谓:"盖心者,藏神,主神明者也,观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之心神惑乱象,<医宗金鉴>所说之脏指心.是也".近有资料亦持此见,谓:"<医宗金鉴>认为脏躁之脏主要应指心脏,这个解释比较合理"[7].  相似文献   

15.
明代医家徐凤所著《针灸大全》中的《金针赋》记载了"飞经走气"的针法,其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以及赤凤迎源四种手法,历代医家一般多从针刺补泻法来进行理解。本文从这四法在行针过程中的刺激部位、深浅层次先后来进行解析,并根据气血经脉理论,指出青龙摆尾和白虎摇头二法为一组,有行气和行血之异;苍龟探穴和赤凤迎源为一组,有刺经和刺络之别。同时,文章还结合文字字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画笔法对"飞经走气"词语作了有异于一般医家的解释,认为其是运用针刺手法,使针下之气循经远传,传导中呈显性和隐形交相传递的一种令气至病所的针感现象。  相似文献   

16.
试论脉"愈虚愈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脉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基本脉象.<难经·九难>有谓:"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其后,诸多医家对数脉的临床主病主要集中于热证,如宋·崔紫虚在<四言举要>中有云"六至为数,数即热证":元·滑寿在<诊家枢要>中谓:"浮数表有热,沉数里有热":明·李时珍亦在<濒湖脉学>中说:"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相似文献   

17.
"飞经走气"四法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飞经走气"四法源于明初针灸学家徐凤的<金针赋>."若夫过关过节催运气.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此四法分别为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简称"龙虎龟凤".其借用中国古代星相学的四象即"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风)、北玄武(龟)"来作为这四种手法的命名,通过形象化的动作描述如摆尾、探穴等来概括这些手法的操作要点,而且明确指出这些手法为"通经接气大段之法",在"关节阻涩,气不过者"时,运用这些手法以促使得气感应通经过节而达病所.  相似文献   

18.
对"十二五"规划教材《各家针灸学说》学说部分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窦汉卿的"对于经络气血的发挥"表达欠准确,建议改为"莫如用针说";《金针赋》的"天人地三才分层说""针刺调气说""治病八法说"具有学术价值,建议增补;席弘的"补泻迎随说"、徐凤的"灵龟八法"表达不够具体,应详细阐述。提出这些问题与编者商榷,以利于教材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自针灸技术运用于医疗,针法的运用自然成为历代医学家研究的重点,《黄帝内经·灵枢》即列专篇讨论针刺操作,得气反应和具体疾病的针刺方法,以后的针灸学家皇甫谧,杨上善、王唯一、窦汉卿等对针法均有论述和发展,但论述最详尽,影响最大的要数《金针赋》一书。关于本书的作者,有两种说法:一为《简明中医辞典》,认为作者是金代的窦汉卿;  相似文献   

20.
圣济二精方药膳原方是<圣济总录>中的二精丸方.<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神仙服草木药下>记载:"助气固精,保镇丹田,二精丸方.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五十丸,空心(腹)食前温酒下.常服助气固精,补填丹田,活血注颜,长生不老".北宋以后,二精丸方见于多部中医药经典著作,如<普济方>、<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大全>、<遵生八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