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藏族人群apoB基因3′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及血脂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我国藏族人群载脂蛋白B(apoB)基因3′端高可变区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是泳方法分析PCR产物。结果 从99份DNA样品中分离到20种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布呈双峰型(Biimodel);以HVE32和HVE34最为常见。结论 藏族人群apoB基因3′高可变区(VNTR)等位基因多生既与重复单位的拷贝数不同有关,也与每一拷贝内的核苷  相似文献   

2.
乙肝病毒基因前C区突变株感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刘华瑞,王小飞,王锦蓉等。华西医科大学肝炎研究室四川医学1994;15(4)192应用3′-末端突变特异性PCR(msPCR)技术对117例142份临床各型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了HBV基因...  相似文献   

3.
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丙型肝炎病毒5′端非编码(5′NCR)序列,246例肝炎患者中HCV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阳性者45例,阳性率18.3%(45/246),凡阳性者用酶联免疫法测抗-HCV(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其中24例测到抗-HCV,阳性重叠率53.3%(24/45),用RT-PCR法检测HCVRNA,能在抗-HCV转阳以前检出HCVRNA,更早地确诊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成人多囊肾病家系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探讨该病出现症状前的诊断。方法 以α珠蛋白基因3′端高度可变区(3’HVR)为遗传标记进行Southhern杂交。结果 观察到超过10种3′HVR等位片段,对1名家系成员做出症状出现前诊断,结论3’HVR能有效地应用于成人多囊肾病的连锁分析。  相似文献   

5.
~(31)用PCR技术产前诊断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孙永玉,陶幼慈,蒋晓薇.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5,12(5):279]人巨细胞病毒(HCMV)可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作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2~20周孕妇羊水中HCMV-DNA,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明确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广东、云南、香港)庚型肝炎病毒(HGV)株5′端非编码区(NCR)序列的差异。方法: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广东省2例、云南省1例、香港3例共6例HGV感染者血浆中扩增HGV5′NCRcDNA片段,为238bp,PCR产物纯化后直接经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中国HGV株间5′NCR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介乎9293%~9798%,与国外分离株比较,同源性介乎8636%~9192%。结论:中国HGV株间5′NCR相应序列的同源性较大,与国外分离株的同源性较小;碱基变异在序列中呈散在分布,部分区段变异较大;HGV核酸变异与地域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3′-碱基特异性PCR法(3′-BS-PCR)。结果:55例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突变株25例。突变株的检出主要集中在抗-HBe阳性患者中,并随肝损害加重而增加,重型肝炎患者突变株检出率最高。HBV、HCV重叠感染者高于HBV单纯感染者。结论:突变株感染者病情较重,预后差;抗-HBe的出现并不完全意味着病情的缓解;HCV的重叠感染可能是导致HBV前C区基因突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弓形虫(TOX)、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疮疹病毒(HSV)及风疹病毒(RV)(总称TORCH)在新生儿中的感染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及捕获-ELISA法,对126例新生儿进行了检测。产科组93例,儿科组33例。结果:儿科组TORCH感染阳性总检出率为72.7%(24例),其中TOX15例(45.5%)、RV4例(12.1%)、CMV3例(9.1%)、HSV2例(6.1%);产科组总阳性率52.7%(49例):TOX33例(35.5%)、RV3例(3.2%)、CMV3例(3.2%)、HSV10例(10,8%)。两组总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4.014,P<0.05),但各单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中有11例(8.7%)同时查出两种病原体,因此,两组总的TORCH感染阳性率为49.2%(62例)。TORCH感染新生儿中临床出现各种疾病者:TOX31.3%、RV57.1%、CMV50.0%、HSV16.7%。TORCH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在母亲年龄、职业、胎次及胎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TORCH感染在新生儿中阳性率较高,尤其在患有各种疾病的新生儿中较突出,应引起高度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的DNA序列分析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分析Kras基因和HCV5′非编码区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PCR循环测序法是将PCR扩增与核酸序列分析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根据此技术原理,建立了以PCR扩增引物为测序引物,利用TaqDNA聚合酶、荧光标记的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直接进行PCR扩增产物序列分析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人肺癌组织中的Kras癌基因和丙型肝炎病毒5′非编码区(HCV5′NTR)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肺癌组织中的Kras基因第1外显子第35位碱基发生点突变(GGT→GAT);属于高度保守区的HCV5′NTR存在基因变异。结论:PCR循环测序法具有简单、快速、结果可靠等特点,为基因突变的检测和病原体的核酸序列分析提供了一个快速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丙型肝炎病毒5’端非编码(5’NCR)序列,246例肝炎患者中HCV 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阳性者45例,阳性率18.3%(45/246),凡阳性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CV(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其中24例测到抗-HCV,阳性重叠率53.3%(24/45),和RT-PCR法检测HCV RNA,能在抗-HCV转阳以前检出HCV RNA,更早地确诊丙型肝  相似文献   

11.
Ruan B  Zhuang H  Ma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7):498-500
目的研究戊型肝炎病人抗戊型肝炎病毒(HEV)开放读码框架2(ORF2)和3(ORF3)及IgM和IgG抗体的消长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EVORF2、ORF3合成多肽单独和联合酶联免疫法,动态检测52例病人血清抗HEV。结果起病初期ORF2抗体和ORF3抗体水平均较高,随病程的延长两者均下降,ORF3抗体尤为明显。联合检测ORF2和ORF3抗体可提高试验的敏感性。血清抗HEVIgM和抗HEVIgG阳性率于起病半个月内分别为71.1%(32/45)和97.8%(44/45),随病程的延长抗HEVIgM较早阴转。结论HEV抗体诊断试剂盒至少应含有ORF2和ORF3两种抗原。抗HEVIgM的特异性好而抗HEVIgG的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1896位点突变的PCR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突变与HBV感染患者肝脏病变的关系,建立HBV前C区1986位点突变的PCR分析方法。方法 根据HBV前C区DNA序列,采用3′-碱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HBV第1896位核苷酸的突变,并检测了126例临床血清标本。结果 成功分析了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126例临床标本突变株检出率为47.2%。结论 本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为临床HBV的研究和病情分  相似文献   

13.
庚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的拼接及克隆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构建GB病毒C/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方法:以覆盖GBV-C/HGV分离株HGV-Iw全长基因组且互相重叠的5个基因片段Iw5,Iwq2,Iwh6,Iw3′和Iw3为起始材料,采用重叠延伸PCR拼接和连接酶连接的方法,构建GBV-C/HGV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结果:GBV/C/HGV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的酶切图谱与预期一致;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9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的食管心房调搏结果分析发现:国人房室旁道折返SVT(AVRT)多于房室结折返性SVT(AVNRT);约2/3旁道位于左游离壁(LFW),1/3位于间隔及右游离壁;房室结可存在双径路(DAVNP)或多条径路;AVRT的P′明显,R—P′≥70ms,AVNRT多无P′、R—P′<70ms;P′和R—P′对AVRT和AVNRT手术前后符合率为100%。提示: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可初步明确SVT发生机制,对SVT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套式PCR)技术检测了16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HBVDNA,并与PCR结合Southern印迹杂交(PCR-SBH)的方法作了比较。2种方法灵敏度均可达10 ̄(-5)pg。套式PCR无需制备探针,试验周期短,更适于推广。16例HCC患者检出HBVDNA9例(56.25%)。HBsAg阳性组9例检出4例,HBsAg阴性组4例检出2例。3例未测HBV血清标记物均检出HBVDNA。结果表明HCC患者血清中仍有HBVDNA低水平复制,仍具传染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RT-PCR对广东地区33例肝炎病血清进行HGVRNA检测,结果2例(6.1%)阳性,对其中1株输血后HGV(CH-S)基因组5端非翻译区(5′UTR)进行分子克隆与测序,并分别与Linnen等报道的2株HGV(PNF2161,R10291)和Leary等报道的GBV-C相比较,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9.2%,88.7%,87.1%,本研究首次证实我国华南地区存在HGV感染,HGV高度保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本地区HCV感染株的基因型及现有分型方法的适用性,从贵州206例慢性肝炎和血液病患者中筛出35份抗-HCV阳性血清,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作HCVRNA检测。30份HCVRNA阳性血清用3种分型方法(核心区特异引物PCR,非结构5区特异探针核酸杂交,5′末端非编码区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3份血清为HCV2a感染,27份为HCV1b感染。对8份HCV1b、1份HCV2a血清的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核酸序列分型结果与原型别一致。表明HCV1b是贵州地区HCV感染株的主要基因型,HCV2a感染并不常见。以HCV基因组不同区域为基础的各方法分型结果间有很好的相符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1例石蜡包埋的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HCVRNA、HDVRNA和HGVRNA。结果HCVRNA阳性4例,HDVRNA阳性1例,HGVRNA未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2.9%、3.3%和0,表明HCC的发生民HCV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地高辛素标记的乙肝病毒DNA探针(HBVDNA-Dig)杂交技术检测了49份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标本和46份血清标本中的HBVDNA。结果表明:PCR检出乙肝病人肝组织和血清中HBVDNA阳性率比斑点杂交高(P<0.05)。在21例同时检测了肝组织和血清中HBVDNA的病人中,肝组织HBVDNA阳性率为57.1%(12/21);血清阳性率为61.3%(13/21);两者总阳性率为80.9%(17/21),说明用PCR同时检测肝组织和血中HBVDNA,可明显提高HBVDN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PCR检测HBV DNA对乙肝疫苗应答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应答反应率高(为96%)[1];而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比较低(为65.12%)。本文对成人组接种乙肝疫苗无应答反应15例(34.88%),进一步探索了乙肝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抗-HBs的原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15例正常成人经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反应者和3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结果发现15例不产生抗-HBs者,经PCR扩增HBVDNA均为阴性;仅3例为阳性。本文作者在PCR检测指导下,对15例成人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30微克乙肝疫苗联合应用105天后,有12例产生抗-HBs。提示对于接种乙肝疫苗的正常人群,凡经PCR扩增HBVDNA阴性者,经过重复大剂量注射乙肝疫苗后可使绝大多数得到可靠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