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宁宁  曾建成  刘晓燕 《华西医学》2003,18(2):186-186
目的 :研究加热辅助持续被动运动 (continuouspassivemotion ,CPM)用于改善关节活动度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需用CPM治疗的 84例四肢关节活动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采用先预热关节部位 ,然后进行CPM治疗 ,而对照组则采用单纯的CPM治疗 ,比较加热辅助CPM治疗与单纯的CPM治疗关节活动度改善的差异。结果 :采用加热辅助CPM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的CPM治疗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采用加热辅助CPM治疗 ,是一种改善关节活动度更理想的治疗方法 ,可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康复 ,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骨科临床康复中,已将辅助持续被动运动(CPM)列为改善关节活动度的首选方法。如何提高CPM的临床疗效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证明用一些方法辅助CPM治疗可以提高CPM的临床疗效犤1犦。作者采用加热方法辅助CPM治疗来改善四肢关节活动障碍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持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持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53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术后未作持续被动运动(CPM);CPM组28例,在手术24 h后即行CPM锻炼, 分别记录入院时、出院时、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 结果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对照组屈(69.40±15.17)°,伸(-4.32±4.71)°;CPM组屈(90.64±16.57)°,伸(-0.71±3.78)°.膝关节功能评分对照组(11.24±1.42)分,CPM组(8.89±1.84)分.出院时关节活动范围达90°者, 对照组6例(24%),CPM组21例(75%). 结论早期作CPM能明显提高膝关节镜术后效果,能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但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关节持续被动运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肢关节的制动或休息一直是骨关节病损治疗的基本原则,1970年Salter提出了关节持续被动运动的治疗设想,经过年20年的实验研究证实;关节持续动运动能刺激关节软骨的愈合或重建、预防关节退变、治疗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5.
持续被动运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持续被动运动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已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就其使用方法、临床应用范围及其效果评价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6.
半关节重建术后持续被动运动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0~1994年共有68例骨肿瘤肿瘤大块切除,并以异体骨或灭活的自体瘤骨行半关节重建术,根据术后处理情况将这些病人分成二组,37例术后关节外固定4~6周,而另31例术后即接受关节持被动运动(CPM),持续应用7~10天经过4个月至4年的随访,发现CPM组膝关节(20例)平均屈曲度比对照组(21例)大50°(P<0.01)。根据本研究结果,认为半关节重建术后立即进行CPM具有(1)预防或克服重建关节的强直,(2)不妨碍创口,韧带和肌腱愈合,(3)病人相对无痛苦。文中同时对CPM的详细方法、护理及心理咨询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持续被动运动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已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就其使用方法、临床应用范围及其效果评价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8.
9.
持续被动活动增强胫骨骨折固定术后关节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微 《中国临床康复》2003,7(6):962-963
烃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以暴力为主,可伴有侧副韧带等损伤,如仅采取手术治疗,而忽视关节的功能活动,可致膝关节功能恢复缺陷。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持续被动运动(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作用机制、关节软骨结构成分、CPM的临床应用等进行阐述,归纳了CPM应用康复治疗的进展及效果,为进一步研究CPM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持续被动关节运动:48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背景:膝关节置换后的早期康复治疗逐渐引起关注,进行持续被动关节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膝关节功能,防止关节僵硬,同时促进手术部位血液和关节滑液循环,从而加快组织修复.目的: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持续被动关节运动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12/2009-10上海瑞金医院集团闵行中心医院骨科和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4例,组.两组患者在进行全膝关节置换前,给予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训练,并辅助物理因子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后第2天开始进行膝关节持续被动关节运动,1 h/d,每日运动范围以患者略感疼痛为宜,被动运动范围每日增加5°-10°.对照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抬高患肢30 cm,按骨科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采用膝关节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定患肢疼痛,通过测量双下肢周径评定患肢肿胀程度,测量膝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全膝关节置换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VAS患肢疼痛评分、双下肢周径、膝关节活动度均基本相似(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置换后3 d及2周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1),置换后3 d VAS患肢疼痛评分及双下肢周径显著降低(P<0.01),置换后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达优率显著升高(P<0.01).48例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果提示早期持续被动关节运动有助于膝关节置换后疼痛的缓解、肿胀的消除以及膝关节稳定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motion,CPM)对骨关节损伤恢复、关节软骨的再生和修复有显促进作用。阐述关节软骨的损伤类型及持续被动运动机的类型和使用方法,以利于关节软骨损伤寻找最佳治疗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l966-01/2003-12和http://WWW.wanfangdata.com.cn 2001-01/2004-06期间的与关节软骨损伤及持续被动运动相关章,并限定章语言种类分别为English和中。检索词“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持续被动运动”。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关于关节软骨损伤与持续被动运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献。资料提炼:选取上述相关献30篇进行分析,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研究、重复的同一研究和Meta分析研究8篇,符合本研究标准22篇。资料综合:分析关节软骨组织成分结构及关节损伤类型,对目前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方法和持续被动运动机的类型、构造、使用方法、作用机制及其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结论:持续被动运动是治疗关节软骨损伤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全膝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全膝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治疗的时机和方法,观察其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2003-08/2004-08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病房接受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5例(42膝),均自愿参加观察。术后行康复治疗。①术后中期康复方法:即术后第3天到第2周末,膝关节从伸直0&;#176;,屈曲30&;#176;开始渐增,屈膝初期不超过40&;#176;~45&;#176;每天增加5&;#176;~10&;#176;左右逐渐加大屈膝度。关节活动频率早期可从每分钟二三次开始,依据患者耐受性,可逐渐加快。第1周内增加到60&;#176;,第2周可逐渐达到屈膝90&;#176;。若有伤口愈合障碍,则中止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屈曲能达到90&;#176;后则不再进一步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②术后晚期康复方法:即术后14d以后,此期目的以增强肌力为主,保持其获得的关节活动度,增加主动、抗阻力肌力练习,一般应持续6~8周。手术前与术后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状态进行评估采用纽约外科专科医院系统评分,满分为100分,〉85分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中;〈59分为差。 结果:纳入接受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5例(42膝),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纽约外科专科医院评分系统评分比较:经术后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治疗后患者的纽约外科专科医院评分系统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82.8&;#177;4.9,31.7&;#177;7.9)分(t=3.16,P〈0.01)。②经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后患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膝关节屈曲达到90&;#176;的平均时间(11.6&;#177;1.2)d。术后3~5d患者可下地站立,可扶拐行走时间(11.6&;#177;2.2)d。膝关节屈曲度为(96.5&;#177;12.7)&;#176;。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感染病例。1例患者出现切口局部皮缘灶性坏死延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 结论:术后早期行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可及早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持续被动活动对膝关节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了观察持续被动活动(CPM)对膝关节术后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行膝关节手术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术后行CPM者为实验组,未行CPM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达60°、120°的时间。结果 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膝关节术后病人行CPM,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缩短康复时间,而且病人无痛苦,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在改善截瘫患者踝关节屈伸功能和减轻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将60例截瘫患者随机分为CPM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CPM组应用CPM,对照组应用人工手法被动运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范围和骨密度的差异。结果治疗后CPM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和骨密度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CPM可改善截瘫患者踝关节屈伸功能,减轻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研究,验证持续被动运动(CPM)实验仪器的实用性和稳定性。方法:将20个兔膝关节建立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后给予CPM干预,B组仅笼内自由活动。CPM干预4周后,处死兔并取其全层关节软骨行HE染色和大体形态学评分。结果:A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M实验仪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稳定性好,适用于兔膝关节进行CPM的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17.
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治疗下肢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39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CPM运动下肢,每天两次。比较两组治疗痉挛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5%,对照组显效率为16%(P<0.05)。结论CPM能改善下肢痉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早期持续性被动运动(CPM)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镜手术病人70例,随机分成7组,按照既定的不同时间、频率、幅度分别行CPM锻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关节镜术后第1天开始行CPM,且每日2次,效果明显优于其他6组。[结论]早期选择适当的标准进行CPM被动活动锻炼,可以明显缩短膝关节镜术后疼痛及肿胀时间,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早期持续性被动运动(CPM)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镜手术病人70例,随机分成7组,按照既定的不同时间、频率、幅度分别行CPM锻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关节镜术后第1天开始行CPM,且每日2次,效果明显优于其他6组.[结论]早期选择适当的标准进行CPM被动活动锻炼,可以明显缩短膝关节镜术后疼痛及肿胀时间,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活动器(CPM)在下肢手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将5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早期实施康复训练,术后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PM有效防止了下肢手术后膝关节僵直和肌肉挛缩,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