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淑琼 《时尚育儿》2016,(3):220-220
目的:分析探讨依达拉奉联用纳洛酮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根据患者自主意愿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添加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GCS评分、PAVHE-II评分、GO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重度残疾、中度残疾、轻度残疾的患者比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死亡的患者比例小于对照组,出现恢复良好的患者比例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GO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用纳洛酮能提高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要求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脑水肿面积的变化、GCS、APACHE-Ⅱ评分、疗效与预后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患者脑水肿面积、GCS、APACHE-Ⅱ评分、疗效与预后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颅脑损伤,能够明显减轻脑组织水肿,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重型颅脑创伤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次,2次/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患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降低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减轻脑组织的炎性反应,促进脑组织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依达拉奉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依达拉奉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除不加用依达拉奉外其他治疗方法同治疗组.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5、7 d清晨7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测NSE水平.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NSE水平分别为(48.73±30.46)μg/L和(40.86±22.05)μg/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5、7 d,两组NSE水平分别为(34.16±15.08)、(29.86±12.61)、(29.93±14.77)μg/L和(27.42±10.07)、(22.33±8.93)、(21.17±9.67)μg/L,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NSE水平进行性下降.两组用药期间未见有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NSE表达的影响非常显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陈子轩 《智慧健康》2023,(11):84-87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2月在本院就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52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字表法为分组法,对照组(n=26例)采取单一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n=26例)采取依达拉奉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就患者的血液流变情况以及凝血功能作治疗前后的对比,客观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观察组两组在用药后的并发症。结果 两组的血液流变情况在治疗后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与托拉塞米的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情况,在保护患者神经功能的同时还可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依达拉奉加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10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畅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67-868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必存)注射液加氯吡格雷(波立维)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加氯吡格雷组(观察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和Barthel指数(BI)进行比较。结果依达拉奉加氯吡格雷(波立维)组总有效率达92.45%,显效率为75.47%,而对照组分别为77.36%和45.2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依达拉奉加氯吡格雷组C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依达拉奉加氯吡格雷组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有效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临床探究依达拉奉与醒脑静联合用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9~2014.9期间65例经诊断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治疗组,另随机选取65例颅脑正常者为空白组,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与醒脑静联合用药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较空白组颅内压高,P0.05,但t值差异趋于减少,表明患者颅内压趋向正常;治疗组较空白组GCS、GOS评分值差,P0.05,但t值差异趋于减少,表明患者颅内压趋向正常。结论:临床在对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依达拉奉与醒脑静联合用药,不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脑水肿、脑循环,还能缩短患者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8.
胡光环  张超旺 《现代保健》2009,(34):109-1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大面积脑梗死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6%,对照组66.7%,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5):613-6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脑苷肌肽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35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176例。联合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对照组给予脑苷肌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 ICP、颅脑损伤标记物(S-100B、 GFAP、 NSE、 UCH-L1)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CP、颅脑损伤标记物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的ICP、颅脑损伤标记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脑苷肌肽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可显著提高患者的GCS评分,降低ICP,改善颅脑损伤,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许培 《工企医刊》2014,27(5):987-988
目的 探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辅助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共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患者(n=52)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而观察组患者(n=55)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两组间比较以观察组的疗效更佳,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36%,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5%,数据差异也具显著性(P<0.01).结论 依达拉奉应用于辅助治疗急性脑梗塞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内压 (ICP)的变化 ,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 17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 (对照组 )常规神经外科治疗 ;另一组行颅内压监测 (监测组 ) ,据颅内压的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结果 :颅内压监测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显著 (P<0 .0 1) ;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者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有利于指导和及时调节治疗措施 ,降低并发症 ,对于提高此类病人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颅内压力监测,为颅内压升高病人提供准确的治疗方案。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ICP)连续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监护组);与40例未行连续监测,按常规临床观察进行治疗护理的患者(对照组)进行预后比较。结果:监护组并发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ICP结果显示:ICP〈2.00kPa的患者预后良好;ICP〉8.00kPa者预后较差。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连续ICP监护,有利于了解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对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运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脑梗死患者采取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灯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每日2次,共21天。治疗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1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1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肝切除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2例肝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2),试验组给予依达拉奉。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测定中性粒细胞(PMN)计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件。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照组的ALT、AST水平及MDA含量明显高于试验组(P〈0.01或P〈0.05),SOD活性及PMN计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PMN在肝脏内的聚集进而调节肝组织氧化与抗氧化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昌黎县人民医院60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及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拉斯哥昏迷分度表(GCS)评分,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记分情况,评价2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7和14 d时的GCS评分分别为12.78±3.25和14.02±3.24,对照组分别为10.30±4.01和11.39±3.0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arthelr指数、MMSE和NIHSS记分治疗前后2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颅脑损伤,具有理想的协同作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评价依达拉奉在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注依达拉奉30mg,2次/d,共14d。采用“中国腩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后3、7、14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3d开始起效,7d后,依达拉奉组评分(11.4±8.3),对照组为(12.6±6.5)。治疗14d后,依达拉奉组评分为(10.1±5.4),对照组为(8.7±4.3)。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昆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出血患者5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ra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日2次,共14日。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初步显示急性脑出血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效果优于一般常规内科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对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n=31例)和观察组(n=31例)。对照组接受院内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CT复查时间以及气道建立时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及预后情况、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CT复查时间以及气道建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无病例死亡,而对照组有4例患者死亡,但组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有降低死亡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罗海龙  张忠敏  董妍 《现代医院》2011,11(12):28-29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9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0)采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n=45)采用醒脑静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总有效率7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