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AF钉治疗效果。方法早期(伤后24小时之内)采用AF钉经椎弓根内固定。术中复位,术中行后外侧大量植骨。治疗结果后凸畸形角由术前31.6°矫正到术后5.2°,矢状面水平位移由术前32.6°纠正到术后10%-12%,压缩椎体高度由术前的48.6%恢复到术后94.2%,不完全瘫痪术后神经功能有Frankel一级以上改善的为91.6%。临床疗效表明AF钉是胸腰段脊柱损伤可选择的良好内固定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GSS-Ⅱ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GSS-Ⅱ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7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光片,测量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采用Frankel评分评价神经损伤的恢复情况。结果通过手术复位固定,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术后平均随访18.5个月,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2例A级无恢复外,其余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无神经损伤加重的病例。结论采用GSS-Ⅱ型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的使骨折复位,防止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突畸形,改善神经功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3例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发病原因,骨折类型,脊髓损伤情况及椎弓根钉固定的临床治疗分析。结果23例均获临床随访,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平均为41.9%和87.2%恢复到术后的89.6%和92.3%。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19.3°矫正为术后6°。脊髓神经损伤术后有明显恢复。骨折椎体愈合良好,其中内固定物1例松脱无断裂。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安全,三维固定稳固,对恢复脊椎结构及功能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万晓宏  吴娟  李敏 《现代保健》2009,(23):100-101
目的探讨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F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88例。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88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8%恢复至平均92%。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神经损伤的恢复按ASIA分级:A级中9例无变化,余79例均提高1~2级。结论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接复位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利用AF钉的撑开作用及骨折上下椎间盘牵拉及前后纵韧带的夹板作用,使骨折块复位原理,对85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行后路AF钉间接复位,减压或不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结果完全恢复了椎体高度及椎管矢状径,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手术时间90~120min,平均100min;出血300~800ml,平均450ml。所有病历无脊髓损伤加重,无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X线、CT、MRI扫描显示,椎体高度完全恢复,椎管内骨块完全复位,矢状径恢复。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20个月,所有病历骨折椎高度无明显丢失,无后突畸形,植骨均融合。Frankel分级有明显改善,D级恢复至E级,C级恢复至E级,B级恢复至C、D级。1例马尾神经损伤,大小便功能障碍。平均取内固定时间为2年。内固定松动2例,为螺帽松动脱落,椎弓根钉断裂1例。结论利用间接复位技术,只要适应证选择合理,加上AF钉复位作用,不失为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9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骨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体内植骨组31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同时,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同期37例行单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无植骨治疗者作为对照组。随诊3—58个月。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诊时伤椎高度比值、脊柱后凸成角矫正、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失效情况以及腰背疼痛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脊柱后凸成角术前分别为(49.6±2.0)%、(93.4±1.0)%、(18.3±2.0)°和(50.3±1.0)%、(94.1±3.0)%、(17.9±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别为(94.3±1.0)%、(96.7±3.0)%、(6.2±1.0)°和(90.1±4.0)%、(95.8±2.0)%、(7.3±2.0)°,椎体内植骨组椎体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成角矫正优于对照组(P〈0.05);随诊时分别为(92.5±3.0)%、(94.4±1.0)%、(7.6±1.0)°和(85.2±2.0)%、(90.5±3.0)%、(11.7±1.0)°,两组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矫正丢失率分别为(2.4±0.1)%、(2.3±0.5)%、(1.2±0.1)°和(5.3±0.5)%、(5.1±0.1)%、(4.4±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及随诊时平均提高1-2级,椎体内植骨组略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内植骨组无内固定失效,对照组内固定失效4例,占10.81%。随诊时椎体内植骨组腰背疼痛2例,占6.45%,对照组腰背疼痛5例,占13.51%。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能有效防止复位固定后的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并能减少术后腰背疼痛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AF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收治的41例胸腰段椎体骨折病人实施AF内固定治疗,对治疗后病人的畸形纠正、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等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椎体前后缘高度在手术前分别为43.5%与90.8%,手术后分别增至84.8%与96.7%;手术后的脊柱后凸角度与侧凸角度均比术前显著减小(P均〈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人神经功能均显著恢复。结论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确切,固定牢靠,椎体复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评价Diapason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应用Diapason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及复位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11~24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的5例无变化,其余13例均有1~2级的提高。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47.9%恢复至95.1%,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的78.0%提高至术后的98.5%,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2.3°恢复至术后的5.8°。结论Diapason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技巧。方法对56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撬拨复位、经双侧椎弓根植骨术,术后进行6~18个月随访。观察术后伤椎高度及Cobb角的矫正度及矫正损失情况。对有神经损伤的病例按Frankel分级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32.5%恢复至94%,Cobb角术前平均(26°±7.8°),术后为(4.2°±1.2°)。有神经损伤的病例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2级。至末次随访时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拔出,椎体高度未出现严重丢失。结论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重建脊柱结构,有效防止内固定松动和矫正度丢失,是实用、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AF系统内同定治疗胸腰段椎体不稳定性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对36例胸腰段椎体不稳定性骨折脱位行AF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36例患者均获随访,经12~48个月的随访,达到解剖复位31例,功能复位5例,脊柱畸形矫正满意,无矫正角丢失。不全瘫痪者7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完全性瘫痪者3例,1例有部分感觉功能恢复。结论AF系统手术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有效恢复椎管容积及椎体高度,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AF系统固定联合后路混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联合后路植骨融合、治疗胸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后路AF系统固定联合后路植骨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57例,按Denis分型:压缩型骨折15例,爆裂型骨折37例,安全带型骨折1例,骨折脱位型4例。21例行后路椎板减压,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年。结果术前后相比,伤椎前后缘高度平均纠正37.8%、15.6%,cobb氏角平均矫正12.6°。随访时椎体畸形变病例占15%。以原发爆裂骨折的椎体中央部丢失居多。术前神经不全损伤者术后87%恢复,但3例完全损伤者仅有1例恢复。术后未见断针,但弯曲松动者为7例。结论后路AF系统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复位病椎、稳定脊柱、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AF(atlasfixat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 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 68例 ,胸椎 1 5例、腰椎 53例 ,不同程度神经操作 57例。 59例同时行椎板切除减压。结果 椎体高度完全恢复 53例 ,达到正常椎体高度的 90 % 1 1例 ,达到正常椎体高度的 80 % 4例。结论 采用AF内固定手术系统 ,通过坚固有效的后中前柱复合固定 ,重建脊柱稳定 ,恢复腰椎高度和腰椎生理弯曲 ,扩大椎管容积。并且因术后可早期活动 ,固定范围小 ,有利于正常腰椎的活动 ,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减少脊髓继发损害、恢复生理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钉棒系统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18例,全部采用后入路手术,术中视情况决定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结果:全部病例经过6个月~4年随访,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34%恢复至术后90%,后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54%恢复到术后的96%。cobb角由术前平均29°恢复至术后7°,合并脊髓损伤ASIA分级神经功能评分均升高一级,椎间植骨或外侧植骨均融合,无断钉、断棒、螺钉松动及感染发生。结论: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具有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等优点,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伤椎经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9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一侧置钉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4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椎管容积率、Cobb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上下间隙角的变化,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椎体楔变角、上下间隙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改善,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即刻相比仅少许丢失。结论采用伤椎一侧置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常见失误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后路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内固定失效及断钉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均行内固定物取出治疗,术中发现2例由于骨折未愈合且神经损伤症状重,给予减压及重新长节段钉棒系统固定。其余患者经卧床、理疗、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术前手术时机及病例选择不当、手术操作及复位不当、术中未做融合、早期负重活动及内固定物置留过久是引起失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联合椎弓根钉椎体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采用联合椎弓根钉椎体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0例,术中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对伤椎联合椎弓根钉植入支柱块,重建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稳定性,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高度恢复及腰椎前凸角的变化.结果 20例患者随访3~8(6.00±1.34)个月,术后疼痛均立即缓解.术后椎体高度恢复(90.01±8.28)%,腰椎生理前凸恢复(20.25±3.95)%.未发生椎体支柱块移位或塌陷.结论 联合椎弓根钉椎体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骨折复位愈合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显示椎体前高术前平均30%,术后恢复到95%;椎体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28°,术后恢复平均为4°。全部病例随访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平均2年,有1例植骨未融合,导致断钉。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24例获得1~3级的明显改善。结论USS短节段后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骨折愈合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且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胸腰椎骨折AF内植物松动折断的失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常见失误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后路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内固定失效及断钉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均行内固定物取出治疗,术中发现2例由于骨折未愈合且神经损伤症状重,给予减压及重新长节段钉棒系统固定.其余患者经卧床、理疗、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术前手术时机及病例选择不当、手术操作及复位不当、术中未做融合、早期负重活动及内固定物置留过久是引起失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固态硫酸钙人工颗粒骨在胸腰椎骨折复位中进行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1~67岁,平均34.5岁;按Denis骨折类型A型11例,B型18例,C型6例;10例为单纯椎体前缘压缩骨折,25例椎体后壁均有不同程度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8例合并后柱结构损伤;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评定;A级4例,B级5例,C级8例,D级12例,E级6例;术前X线及CT检查示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49.46%,脊椎后凸角平均(cobb法)21.36°,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骨折椎体复位的同时,通过椎弓根孔用固态人工颗粒骨进行椎体成形,观察术后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变化及脊柱cobb角的改善情况。结果本组病人手术顺利,未发现与产品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随访24~36个月,平均28.2个月,术后即刻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拆除骨折内固定物后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5例脊髓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恢复率84%。结论胸腰椎骨折应用固态人工颗粒骨行椎体成形术能充分填充骨折椎体内缺损,操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谢汉东 《现代保健》2009,(15):45-46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非手术治疗13例,手术治疗33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行脊柱前路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非手术组除1例有手术指征而放弃手术致病情加重外,其余病例临床愈合良好;手术组复查前后缘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纠正满意。33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椎体高度和形态明显恢复。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疼痛均消失,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根据椎体稳定性及神经损伤程度来决定是否实施手术,手术入路与具体方法应根据骨折类型、椎管狭窄和后凸畸形程度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