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仅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23例)为内科常规治疗加脑脊液置换.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7/23,14/23,P<0.05),头痛(11 d,18 d)及颈项强直时间(12 d,20 d)缩短(P<0.05).结论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SAH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刘斌  苗青 《哈尔滨医药》2002,22(2):26-2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脑脊液置换疗法,由于其较好的疗效而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现总结我科20例如下。1病例选择 所有20例均经头部CT平扫证实,Hunt和Hess分级Ⅰ、Ⅱ、Ⅲ级者,均给予绝对卧床止血、降颅压、抗血管痉挛药及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疗法;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总结住院天数及头痛持续时间,并对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头痛缓解时间、总有效率、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较对照组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增加不良预后的发生率。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法可以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是一种安全、简便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 10~ 2 0 0 2— 10我科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35例 ,其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30例 ,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5例。我们均在常规降颅压、控制继续出血、防治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去除病因和防止复发的基础上 ,采取了脑脊液置换疗法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 ,其中男 15例 ,女 2 0例 ,年龄 30~6 8岁 ,平均 5 0岁。均为突然发病 ,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阳性 ,仅 3例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局灶性神经缺损体征 ,5例伴有意识障碍。经头 CT检查 ,且大脑外侧裂、前纵裂池、后纵裂…  相似文献   

5.
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6年起作者采用腰穿脑脊液(CSF)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男11例,女4例;年龄34~71岁。另选1993~1995年间收治的SAH病人15例作为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年龄25~70岁。均在发病后72h内入院。诊断标准为急性起病伴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等脑膜刺激征,腰穿为血性脑脊液。按Hunt和Hess分级标准。治疗组Ⅰ级6例,Ⅱ级6例,Ⅲ级2例,Ⅳ级1例。对照组Ⅰ级6例,Ⅱ级7例,Ⅲ级1例,Ⅳ级1例。1.2 方法 两组SAH病人均采取脱水、止血、钙拮抗剂及防治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前头痛、呕吐剧烈者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ml后再行腰椎穿刺。常规腰穿,测脑脊  相似文献   

6.
张玉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71-1672
目的:观察应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对照组采用卧床休息4~6周,止血、控制血压、降颅压、对症治疗等常规疗法,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28例患者经过置换脑脊液疗法治疗后,头痛、脑膜刺激征等短期内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两组急性期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梗死及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和减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从而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97年1月至2002年3月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取得满意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对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分析。方法分为两组,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脑脊液置换组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即对照组)各40例,两组初始症状接近,观察两组临床治疗中的反应和表现。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头痛、脑膜刺激征在短期内均明显好转,治愈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一种简单、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病,以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为特征。以往采用内科常规治疗为主,多予降低颅内压、止血、防治脑血管痉挛、营养脑神经等治疗。文献报道,脑脊液置换疗法可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痛,放出血液及分解产物,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但需注意诱发脑疝、颅内感染、再出血的危险性。近年来,我院应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SAH,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脑脊液平衡液进行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佳疗效。方法:配制与正常脑脊液的离子浓度、糖浓度以及渗透压等基本相同的脑脊液平衡液对SAH病人通过腰穿等手段进行脑脊液置换,置换组(A组45例)与用生理盐水进行脑脊液置换组(B组34例)及单纯腰穿放脑脊液组(C组32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A组病人症状、脑压、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脱水剂应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B组和C组(P<0.01),结论:用脑脊液平衡液进行脑脊液置换治疗SAH,可改善脑、脊髓及神经的外部环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大承气汤服用,同时行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脑脊液变清时间、头颅CT改变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在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血肿吸收,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 采集35例SAH患者脑脊液标本,采集时间为入院后第1~3、7~9、13~15天,采用放免法检测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浓度.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 出血后第3天脑脊液中ET-1浓度即有明显升高,在出血后第7天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血管痉挛患者ET-1浓度明显高于未痉挛者.结论 SAH患者脑脊液中ET-1浓度的升高参与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其含量与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CVS)程度有关,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置换术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并对实验组行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预后以及相关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方法53例SAH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为内科常规治疗、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头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并发征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缓解头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脊液净化系统临床应用的性能及用于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性、安全性,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各20例.入院后均行DSA检查明确出血原因为动脉瘤,经神经介入治疗病情稳定后同时采用脱水、止血、抑酸、抑制血管痉挛、镇静止痛、血压控制及防治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21d。治疗组患者通过腰椎穿刺置管连接脑脊液净化系统,连续治疗3d,8次/d,将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的血性脑脊液分次引流排出。结果两组根据cT影像学变化、脑血管痉挛缓解时间、脑脊液中红细胞数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净化系统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较显著,可较快减少颅腔内出血量,较旱缓解血管痉挛,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持续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30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52例)和对照组(15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标准治疗+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对照组只进行标准治疗.观察2组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和临床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分别为21.1% (32/152)和36.6% (56/1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研究组患者24 h平均引流脑脊液(135±14)ml,平均引流时间(5.2±1.1)d.研究组局灶性缺血者和意识障碍者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8.5% (13/152)比20.9%(32/153),7.2%(11/152)比9.2% (14/153)](P=0.015,P=0.036),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3%(35/152)比31.2% (48/153)] (P=0.036),需要持续脑脊液腹腔分流者占比低于对照组[4.6%(7/152)比7.8% (12/153)] (P =0.024).在第10天和6个月,研究组改良的Rankin评分0~2分者占比分别为55.3%(84/152)和81.6%(124/152),而对照组分别为34.6% (53/153)和80.4%(123/153),第10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持续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能降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改善早期临床结果,但对出血后6个月时的临床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的脑脊液中红细胞含量增高的程度与脑积水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的完整临床资料,病人于术后第2天行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并测定病人脑脊液中红细胞数目,根据红细胞的测定数目是否超过15 000×106/L将病人分为两组,第一组病人脑脊液中红细胞数目≥15 000×106/L,第二组病人脑脊液中红细胞数目<15 000×106/L。观察2周内病人有无脑积水的发生。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病人脑积水发生率为65%,第二组病人脑积水发生率为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6],P=0.022)。结论 脑积水的发生率与脑脊液中红细胞的数目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终池置管脑脊液(CSF)持续引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将SAH患者88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腰穿,治疗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终池置管CSF持续引流.结果 治疗组CSF压力和细胞学检查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快(P<0.05),不同时间痉挛指数及脑梗死、死亡的例数、再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疗效评价采用出院时GOS评定,结果显示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终池置管CSF持续引流防治SAH后CVS疗效确切,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方法将3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18例,两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脑脊液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使患者病程缩短,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腰池持续引流治疗重度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腰池持续引流对重度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 SAH)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照组 78例 ,行腰穿放液 ;治疗组 6 9例 ,行腰池脑脊液 (CSF)持续引流。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 CSF中红细胞 (RBC) <1 0 0×1 0 6 / L 的时间分别为伤后 (9.0± 3.5 ) d和 (5 .7± 2 .4 ) d(P<0 .0 0 1 ) ,两组 CSF中总蛋白 (TP) <0 .8g/ L 时间分别为伤后 (1 2 .1± 4 .1 ) d和 (8.9± 3.1 ) d(P<0 .0 0 1 ) ,治疗组伤后平均颅内压 (ICP)、甘露醇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治疗组头痛、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短 ,脑积水及脑梗塞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腰池持续引流可快速廓清重度 t SAH患者的 CSF,患者并发症明显减少 ,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