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留置尿管早期定时开放对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预防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方法:随机选择腹部手术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术后第1天尿管定时开放。对照组30例,采用直接开放尿管引流,拔管前夹闭尿管。两组均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结果:观察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平均时间为13.93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96.7%(29/30);对照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平均时间为43.90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66.7%(20/30)。结论:应用早期尿管定时开放的观察组拔管后排尿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食管癌病人术后留置导尿后采取不同拔管方法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再次导尿率、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的关系。方法:按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均间隔2~3h开放尿管1次,在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患者有明显尿意,同时体检显示膀胱中度以上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术后一直开放尿管,拔尿管前仍先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直接拔除。以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发生率、再次导尿发生率以及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作为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临床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两组间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和再次导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病人留置导尿期间定时开放尿管和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病人有尿意、膀胱充盈时再拔除尿管,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食管癌术后留置导尿后采取不同拔管方法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再次导尿率、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的关系。方法:按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均间隔2~3h开放尿管1次,在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患者有明显尿意,同时体检显示膀胱中度以上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术后一直开放尿管,拔尿管前仍先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直接拔除。以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发生率、再次导尿发生率以及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作为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临床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定时开放尿管和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患者有尿意、膀胱充盈时再拔除尿管,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的最佳拔管方法.方法 将240例行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实验组实行开放式引流,于拔管前进行尿管夹闭直至产妇有尿意时拔除尿管,产妇自行排尿.对照组实行开放式引流,导尿开始开放尿管,保持通畅直至拔管,不进行尿管夹闭.观察并记录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泌尿系感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拔管至第1次排尿的平均间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实验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泌尿系感染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实行开放式引流并于拔管前进行尿管夹闭直至产妇有尿意时拔除尿管的方法优于传统开放式引流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的方法,以减少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骨科留置尿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在膀胱充盈的情况下按常规方法拔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全程给予心理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拔管后自然排尿成功率为92%,排尿时间(7.6±2.3)min,对照组拔管后自然排尿成功率为68%,排尿时间(38.4±16.7)min,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骨科留置尿管的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预防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普胸术后伴慢性前列腺炎留置导尿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2月于我科行普胸手术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5例,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留置导尿,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干预组拔管后排尿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拔管后排尿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普胸术后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留置导尿拔管后自行排尿的成功率,降低排尿失败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文探讨食管癌术后留置硬膜外镇痛泵患者拔除尿管不同时间对排尿成功率的影响,以寻求一种拔除尿管适合的时间,排尿成功率最高的方法。方法 将120例食管癌术后留置镇痛泵及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所有患者术后留置镇痛泵持续镇痛给药48h。A组采取在镇痛泵拔除后24h给予拔除尿管;B组采取在镇痛泵拔除后12h给予拔除尿管;C组采取拔除镇痛泵后即给予拔除尿管。观察比较3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成功率。结果 A组拔除尿管后自然排尿成功率最高有39例,诱导排尿成功1例,没有需要再次导尿的病例;B组自然排尿成功28例,诱导排尿成功8例,需再次导尿4例;C组自然排尿19例,诱导排尿2例,需再次导尿19例。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01)。3组自然排尿成功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为食管癌手术后留置镇痛泵患者在拔除镇痛泵后24h拔除尿管最合适,优于拔除镇痛泵后12h拔除尿管,也优于镇痛泵拔除时同时拔除尿管。掌握适时拔除尿管时间,避免了患者再次导尿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上有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剖宫产的17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这1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个体化导尿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个体化导尿的基础上结合定时导尿方法,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拔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结果对照组自行排尿成功率为80.00%,观察组自行排尿成功率为98.82%,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个体化导尿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定时导尿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训练产妇的膀胱功能而促进膀胱的恢复,使得拔除导尿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兴华  彭爽  唐杰 《吉林医学》2011,32(25):5326-5327
目的:探讨膀胱冲洗加护理干预对留置尿管拔管后快速排尿的影响。方法:将94例留置尿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留置尿管后第1天即行膀胱冲洗,定时开放夹管,训练膀胱功能,拔管当天不进行膀胱冲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拔管当天进行膀胱冲洗,冲洗完半小时后拔管,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和行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拔管后1 h、2 h、4 h、6 h内排尿率和尿道口疼痛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冲洗加护理干预可提高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第1次排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Miles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对病人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直肠癌Miles术后留置尿管拔除后排尿困难的发生。方法:将316例Miles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5例)与对照组(151例),观察组为开始行会阴坐浴时拔管,对照组为行会阴冲洗2天后拔管,观察两组的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第1次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iles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选择在开始行会阴坐浴时为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妇科术后长时间留置尿管拔管后引起尿潴留的方法。[方法]实验组:拔尿管前用山莨菪碱后再拔管。对照组:采用单纯定时开放尿管3天后拔管。[结果]实验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为40.5%,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注入4%山莨菪碱的生理盐水,可降低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在预防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三组,实验组24例用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呋喃西林500m1持续膀胱冲洗;对照组共47例,用普通双腔气囊导尿管,其中一组24例不进行膀胱冲洗,二组23例使用常规膀胱冲洗。三组患者均在拔管前进行尿液、尿管细菌培养,并观察拔管后尿路刺激症。结果:实验组拔管前尿液、拔除的导尿管细菌培养阳性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均低于不冲洗组和常规冲洗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进行小量持续膀胱冲洗可降低结直肠癌术后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尿管拔除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将102例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实验组术后第4天夹闭尿管,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对照组术后第4天开始训练膀胱功能,夹闭尿管3~4 h放尿1次,第7~10天患者有尿意感后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结果:两组相比较,实验组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及早拔除尿管可以减轻下尿路不适症状(P=0.005),而两组患者急性尿潴留需要再次插尿管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及早拔除尿管可减轻下尿路不适症状,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拔管前不需要训练膀胱功能,直接拔除尿管,不增加尿潴留和再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期留置尿管拔除时间对产妇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安全拔管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广
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产妇1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于术后6 h和8 h拔除尿管,对照组常规
术后24 h拔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和尿道刺激征出现率明显降低(P<0.05),产妇术后自然排
尿率和舒适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间由传统24 h改为6~8 h有利于产妇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男性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对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拟行全身麻醉成年男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A组)全身麻醉诱导前按照常规操作插导尿管;观察组(B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导尿管。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变化、躁动情况以及对尿管的耐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SBP、DBP、HR基础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两组患者SBP、DBP、HR均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SBP、DBP、HR于拔管后5min、10min均较术前基础值和对照组组同时间点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46.7%,观察组为73.3%。结论全麻男性患者麻醉诱导前留置尿管,麻醉苏醒期对尿管耐受性好,躁动少,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肛提肌训练对前列腺手术后尿失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术前术后肛提肌训练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 方法 对4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的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康复训练组(实验组),实验组给予严格的肛提肌训练,观察病程、年龄、手术方式、训练时间与术后尿失禁的关系.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拔管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10、20、30、90 d时实验组的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低于70岁的年龄段中实验组在术后20、30、90 d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70岁的年龄段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实验组的尿失禁持续时间为(20.0±7.6) d,低于对照组的(68.8±46.1) d (P<0.05).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肛提肌的早期、长期训练对预防和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尤其对小于70岁的患者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六一散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394例肛肠术后病人按照入院编号奇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定时听流水声,热敷膀胱区,同时服用六一散;对照组仅采取定时听流水声,热敷膀胱区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纽病人术后8小时的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为10.66%,对照组为21.42%,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六一散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有较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纳米银涂层尿管的抗菌作用. 方法:神经外科留置导尿患者30例,随机分为纳米银抗菌尿管组、普通尿管组,留置尿管时间小于7 d者剔除,达到入组要求患者30例,其中纳米银抗菌尿管组17例、普通尿管组13例,导尿前、导尿后7,14,21,28 d留取中段尿查白细胞、细菌培养,拔除尿管后,尿管末端行细菌培养. 结果:导尿前、导尿后7,14,21,28 d普通尿管组尿白细胞阳性数分别为1,5,6,8,9;纳米银抗菌尿管组分别为0,1,2,4,5;普通尿管组尿培养阳性数分别为0,3,5,7,8,纳米银抗菌尿管组分别为0,0,1,3,4,后者明显降低(P《0.05). 尿培养普通尿管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变形杆菌分别为3,4,3,1,2例次;纳米银抗菌尿管组为2,1,1,1,0例次. 尿管培养普通尿管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变形杆菌分别为8,3,4,3,2例次;纳米银抗菌尿管组为3,1,2,0,1,后者低于前者(P《0.05). 结论:纳米银涂层尿管具有一定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膀胱冲洗次数的选择及其与尿路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膀胱冲洗次数的最佳选择及与尿路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 年1月至2010年1 月神经内科病房脑血管疾病需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Ⅰ、  Ⅱ、 Ⅲ 、Ⅳ4 组,每组30 例,膀胱冲洗频率玉组2次/d,域组1 次/d、芋组2 次/周、郁组为非冲洗组,分别于留置导尿后第3、7、14、21 天进行尿培养检查。结果芋组的尿路感染率最低(16.7%),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选择每周2 次膀胱冲洗能更加有效地降低尿路感染的概率,合理地发挥膀胱冲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