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报告17例T细胞淋巴瘤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研究。所有的病例分为8型:淋巴母细胞性(5例);T小淋巴细胞性(3例);多形细胞性(3例);透明细胞性(1例),Lennert’s淋巴瘤(1例);大无裂样T细胞淋巴瘤(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和皮肤T细胞性淋巴瘤(1例)。对各亚型的特征,分类及肿瘤性T细胞的转化等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王洁  王永才  张蕾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7):72-72,11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免疫表型与形态学的变化关系,提高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40例AL患者的骨髓细胞及外周血细胞分别进行染色、细胞化学分析,并对其中骨髓细胞选用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检测。对细胞形态(FAB)分型与免疫表型相比较,找出相关性及特异性诊断标志。结果FAB法与免疫表型诊断,符合者512例,占88.82%;不符合者58例,占11.18%,其中含18例符合型白血病,占5.59%。结论在AL中应该以形态学为基础,免疫学做辅助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不符合时,应该结合临床治疗、染色体、基因情况等方法加以综合分析,进行确诊;免疫表型有助于混合型及转化型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免疫表型与形态学的变化关系,提高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准确率. 方法 对340例AL患者的骨髓细胞及外周血细胞分别进行染色、细胞化学分析,并对其中骨髓细胞选用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检测.对细胞形态( FAB)分型与免疫表型相比较,找出相关性及特异性诊断标志. 结果 FAB法与免疫表型诊断,符合者312例,占88.82%;不符合者 38例,占11.18%,其中含18例符合型白血病,占5.39%. 结论 在AL中应该以形态学为基础,免疫学做辅助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不符合时,应该结合临床治疗、染色体、基因情况等方法 加以综合分析,进行确诊;免疫表型有助于混合型及转化型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AL)FAB形态学分类是目前诊断分型AL的基本方法,由于AL的异质性、白血病细胞形态的多样性以及复合型白血病、转化型白血病的存在,使单纯形态学检查的准确率偏低。免疫分型是用已知的单克隆抗体(单抗)来测定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免疫标志,进一步剖析细胞的来源及分化阶段、疗效及预后。现将170例急性白血病形态学与免疫表型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作者通过形态学与免疫表型检查,对350例急性白血病(4L)患者进行诊断与分型的结果。本组病例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201例;包括五个亚型:无标志型(Null-)、普通型(common-)、前B型(Pre-B)、B型和T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110例;混合性急性白血病(HLA)6例及分类困难的25例。后者经电镜髓过氧比物酶(MPO)和基因型检查,使本组全部病例均作出分型。  相似文献   

6.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现根据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分析3例LCLL,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用形态学、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方法和基因重组分析研究44例T细胞淋巴瘤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基因型特征。病例分为两大组,即低度恶性组小淋巴性淋巴瘤(3例),蕈样霉菌病(1例)和皮肤T细胞淋巴瘤(1例),Lennert淋巴瘤(5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样T细胞淋巴瘤(1例),多形细胞性,小细胞型(8例)。高度恶性组多形细胞性,中细胞型(8例),大细胞型(1例),透明细胞性(1例),淋巴母细胞性(8例)和大细胞性淋巴瘤(7例),其中包括免疫母细胞性(1例),大无裂样T细胞性淋巴瘤(1例),大细胞多叶核性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组织细胞样T细胞淋巴瘤(各2例)。10例基因重组分析证明为T细胞。对于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各型特征和分类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9例免疫母细胞型透明细胞性淋巴瘤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肿瘤大多由透明细胞构成,瘤细胞具有丰富水样透明的胞浆,超微结构上细胞器极少。表型标记研究8例在石蜡切片上进行,瘤细胞呈CD45+、C1345RO+、CD45RA-、Mac387-,1例用冰冻切片,瘤细胞呈CD3+、CD8+、CD1-、CD4-、B7。结果表明透明细胞性淋巴瘤来自T细胞。  相似文献   

9.
HAL的免疫学表型与形态学对比研究岳保红1王现亭2马存建2明淑节3段淑娟1李锦堂1席雨人1近年来,有关HAL报道越来越多。由于此类疾病研究起步较晚,其中许多问题尚在澄清之中,我们将发现的16例HAL做一总结分析。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16例急性白...  相似文献   

10.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前后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双色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 10例恶性血液病病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前后 ,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0例PBSCT病例中 ,7例PBSCT ,男性 3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1~ 4 2岁 ,4例ANLL -M2 ,1例CML ,2例淋巴瘤 ,3例为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 ,男性 2例 ,女性 1例 ;年龄 37~ 4 6岁 ,CML ,ANLL -M2 ,ANLL -M3 各 1例。结果  10例病人移植前已出现淋巴细胞表型异常 ,其中以代表T抑制细胞 (Ts)的CD3 + CD8+ 水平增高 ,Th/Ts值下降 ,代表B细胞的CD3 -,CD19+ 水平明显降低。移植后 3个月 :CD3 + CD4+ :(16 .5± 7.5 ) % ,CD3 + D8+ :(5 5 .3± 2 3) % ,Th/Ts:0 .2 7±0 .18,CD3 -CD19-L :未测出 ,CD16+ /CD56+ :(14 .3± 9.5 ) %。移植前后的淋巴细胞 (T +B +NK)、T细胞(CD3 + CD19-)及NK细胞 (CD16+ /CD56+ )的百分率水平上没有明显变化 (P >0 .0 5 ) ,但在其构成比例上有异常 ,特别是CD3 + CD4+ 水平降低 ,CD3 + CD8+ 水平升高 ,Th/Ts比值及CD3 -CD19+ 水平均有明显降低 (P <0 .0 5 )。B细胞在 6个月左右开始恢复 ,Th(CD3 + CD4+ )、Ts(CD3 + CD8+ )及Th/Ts恢复很慢 ,个别病例 1年后仍未恢复正常水平。 10例PBSCT后有 4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 ,均发生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和侵袭转移机制,检测乙酰肝素酶、nm23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恶性黑素瘤、30例黑素细胞痣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和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乙酰肝素酶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63.33%)明显高于其在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6.67%),且其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仅在皮脂腺腺体细胞中表达,其余细胞中不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36.67%,明显低于其在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86.67%),且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为9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和nm23与恶性黑素瘤的发生有关,提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和nm23的检测可作为预测肿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特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界广泛刺激原的反应失去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使恶性黑色素瘤在进展和转移方面获得选择的优势及对常规治疗方法的不敏感性。基因组的突变(p53)、G蛋白和蛋白激酶(Ras等)转录、转录后水平及转录因子效应基因(NF-kB、c-jun、stat3、ATF2)的变化、抗凋亡基因(Bcl-2、Bcl-XL、surviving、ML—IAP等)的表达上调,均影响TNF、Fas、TRAIL受体等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在恶性黑色素瘤获得抗凋亡能力方面起重要作用。参与凋亡通路信号传导的分子蛋白其复杂的变异性,说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有许多种调节凋亡及产生凋亡不足的可能性。进一步理解这些分子信号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参与调控凋亡的途径,认识他们在黑色素瘤细胞凋亡失调过程中的作用,识别黑色素瘤逃避凋亡刺激的不同路线,或许能为黑色素瘤提供一个新的预防、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3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皮肤镜特征、病理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23例患者中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65.36±10.69)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2.29±1.10)kg/m2;发病时间2个月~2年,中位发病时间6个月;病变部位在肢端15例(65.22%),四肢5例(21.74%),腹部2例(8.70%),腋下1例(4.35%);黑色素瘤直径0.3~3.5cm,最大直径≤2cm 15例,>2cm 8例;TNM分期Ⅰ期3例(13.04%),Ⅱ期10例(43.48%),Ⅲ期9例(39.13%),Ⅳ期1例(4.34%)。23例患者共70处皮损,其中溃疡14处(20.00%),不规则色素球13处(18.57%),蓝白幕12处(17.14%),不典型血管11处(15.71%),不规则色素条纹9处(12.86%),多种色调9处(12.86%),粉红色无结构2处(2.86%)。病理结果显示,镜下可见大量的癌细胞,癌细胞体积大,呈圆形、椭圆、异型、梭形,边界清楚,核仁明显,胞质丰富,腺泡状或片状结构,核大深染,细胞可见色素,其中结节性黑色素瘤17例(73.91%),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6例(26.09%)。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无死亡或复发病例。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起病隐匿,病理特征复杂,皮肤镜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研究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 ,以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1970~ 2 0 0 1年 6月间诊治的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2 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5例中 ,肿瘤多位于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 ,其中中鼻道 8例 ,鼻中隔 7例 ,中鼻甲 4例 ,下鼻甲 2例 ,鼻底 2例 ,另 2例病变范围广无法判断其来源 ;肿瘤呈黑色或紫褐色 2 1例 ,呈结节状或菜花状 ,淡红色表面光滑如息肉状 4例 ;肿瘤触之易出血。结论 本病临床少见 ,易误诊 ,应与鼻腔癌、血管瘤、鼻息肉相鉴别 :对鼻腔发现的黑色或紫褐色肿物 ,触之易出血者可作该病的临床诊断 ,而不必取活检 ,以免促进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LiBr三维培养体系中肿瘤细胞生长分化及形态变化特点。方法:建立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LiBr的二维和三维培养模型,在不同时点观察比较肿瘤细胞形态变化特点。结果:三维培养体系中肿瘤细胞形态明显不同于二维培养体系,肿瘤细胞生长增殖速度较二维培养缓慢,在营养缺乏时肿瘤细胞出现明显自身变形现象及管道化趋势。结论:细胞三维培养体系是一个较好的研究肿瘤细胞形态结构和生长演变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和侵袭转移机制,检测nm23蛋白、上皮钙粘蛋白(E—eadherin)在恶性黑素瘤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恶性黑素瘤、30例黑素细胞痣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m23和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i结果nm23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3.33%,明显低于其在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86.67%),且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为9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钙粘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表达阳性率为100%,与在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3.33%,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转移和无淋巴转移的恶性黑素瘤中ran23和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23和上皮钙粘蛋白与恶性黑素瘤的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恶性黑素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对其诊断进行指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8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所见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本次研究的患者共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58.63岁;临床病理学分析发现该8名患者的肿瘤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由上皮样、梭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100(强+)、Vimentin(强+)、HMB45(强+)、MelanA(强+),CK(-)、LCA(-),Ki-67增殖指数为20%~90%。随访时间1~96个月不等,术后1年、2年、5年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37.5%、25.0%、12.5%。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症状多样,诊断及鉴别诊断依赖内镜下所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肿瘤切除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对所有患者建议术后再进行辅助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足跟黑色素瘤的扩大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观察收治的足跟黑色素瘤9例,其中男5例,女4例。行扩大切除术,并根据足跟皮肤的缺损大小,分别选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足外侧皮瓣、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移位修复皮肤缺损区,手术前后均应用干扰素治疗。结果: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5年,1例患者因黑色素瘤全身转移死亡,其余8例患者足跟部皮瓣形态、感觉、色泽、耐磨性、痛觉及功能均满意。其中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在功能方面最佳。结论:足跟部的恶性黑色素瘤采用扩大切除术,在切缘阴性的基础上进行修复重建,根据创面大小分别选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足外侧皮瓣、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移位修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高伟  冉兴无 《西部医学》2011,23(7):1233-1235,1238
肢端黑色素瘤作为黑色素瘤的一个亚型,有很高的误诊率和死亡率,本文总结了现有文献报道的被误诊为糖尿病足溃疡的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希望能给临床医师一些启示。在足溃疡的诊治过程中,如果怀疑有黑色素瘤的可能性,即使可能性很小也要做病理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以减少黑色素瘤的误诊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2002年收治的43例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本组43例,占同期收治的大肠恶性肿瘤的0.7%,男性17例,女性26例;平均发病年龄5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60.5%、肛门口肿物53.5%、肛门疼痛或不适34.9%等;首次就诊误诊率46.5%;43例中29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2例行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2例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全组病例5年生存率为9.3%。【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