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翎熙  陈迪路  周小江 《中成药》2020,(9):2417-2426
玄参是一味历史悠久的常用中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类、倍半萜类、三萜类、简单苯丙素类、黄酮类、生物碱、有机酸及多糖类。具有舒张血管、抗心肌纤维化、抗氧化、保肝、降血糖、抗炎、抗癌、抗菌、杀灭疟原虫的作用。在综述了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基础上,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入血成分、传统功效-物质基础和临床使用的角度对玄参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分析预测,建议将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生物碱类和多糖类成分作为玄参总成分类Q-marker筛选的备选物质,将哈巴苷、哈巴俄苷、桃叶珊瑚苷、安格洛苷C、毛蕊花糖苷作为玄参单一成分类Q-marker筛选的备选物质。本文通过确定玄参Q-marker筛选的备选物质,以期为解决玄参质量问题、建立更加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和制定高水平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玄参是我国常用传统药物,化学、药理、临床多学科综合研究加深了对玄参的认识。通过查阅玄参研究文献,作者对玄参环烯醚萜、苯丙素、萜类、苯酚及苯乙醇苷、甾醇、黄酮、脂肪酸、糖类等化学成分及其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肥大、抗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抗炎、保肝、调节免疫、抗细菌、保护神经元、催眠、抗高尿酸血症等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玄参临床应用和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参考阅读近几年来国内外与玄参研究相关的文献,对玄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目前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环烯醚萜类、苯丙素苷类、芳香糖苷类等;目前主要的质量控制手段有多指标性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等,为深入研究玄参提供进一步参考。  相似文献   

4.
玄参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李医明  蒋山好  朱大元 《中草药》1999,30(4):307-310
对玄参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整理,发现其主要为环烯醚萜,苯丙素苷,三萜皂苷和有机芳酸4种类型,对该属植物及所含成分的药理活性从抗菌,抗炎,保肝,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肿瘤作用方面进行归纳。认为环烯醚萜,苯丙素苷等成分可以说明该属植物的部分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5.
中药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中药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有效、合理地开发玄参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玄参是临床上用于清热解毒的传统中药,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类、苯丙素苷、黄酮、脂肪酸、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均是玄参发挥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抗疲劳、降血糖、保肝、抗氧化的作用;另外,对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如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聚集、影响心室重构和心肌肥厚等作用。结论:近年来玄参的临床应用研究较为广泛,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玄参药材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玄参质量控制研究新进展。通过调研近年文献,表明玄参主要有效成分为环烯醚萜苷类。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但是玄参质量标准未趋于完善和规范,量化控制水平也存在不足,所以玄参质量有所差异。当前控制中药质量的发展趋势是质量控制多元化,并建立多模式多色谱系统及其联用技术的质量控质方法。玄参的质量控制模式目前主要以单指标,多指标质控,指纹图谱为主,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近红外光谱(NIRS),衰减全反射光谱(ATR)等技术为系统控制和评价玄参的质量提供方法和新技术上的探索。以上对玄参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等内容提供借鉴。为玄参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鹿蹄草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各区域,主要含有醌类、酚苷、萜类、黄酮类及挥发油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菌、抗心肌缺血、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在广泛检索文献基础上对鹿蹄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鹿蹄草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10年玄参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刘强  李医明 《中草药》2011,42(11):2360-2368
玄参属植物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作为传统药物加以应用,关于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近10年来玄参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同时对该属植物及其所含成分的药理活性从抗菌、抗炎、神经保护、心脑血管保护、抗肿瘤和抗糖尿病等多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平贝母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平贝母含有西贝素、贝母辛、平贝碱甲、平贝碱乙、西贝素苷等化学成分,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抗溃疡、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活性.主要综述了近5年来平贝母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0.
祖先鹏  林璋  谢海胜  顾彧  张卫东 《中草药》2017,48(18):3847-3863
通过检索假马齿苋Bacopa monnieri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相关文献,发现其化学成分类型主要包括三萜及其苷类、黄酮类、苯乙醇苷类、甾醇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假马齿苋对中枢神经、心血管、消化、呼吸、内分泌等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还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抗微生物以及肝肾保护等药理活性。现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其后期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梅芳  李洁 《中医药导报》2007,13(12):15-17
文章指出目前中药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药材质量明显下降;饮片炮制研究滞后;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落后。提出实现中药质量控制突破的方法是:多环节全程控制;多组分整体研究;化学检测指标应与生物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干燥全草,应用历史悠久、药理作用广泛。本文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对积雪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分析,并结合中药Q-Marker概念,从传统药性、传统药效、化学成分可测性、不同复方配伍中表达组分等角度对积雪草Q-Marker进行预测,发现积雪草具有促进创伤愈合及抑制瘢痕增生、抗阿尔茨海默病、改善肾肺损伤及关节炎等活性,主要含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类及多炔烯烃类等成分,主要活性物质为三萜皂苷类成分,建议将积雪草苷、积雪草酸、羟基积雪草苷、羟基积雪草酸和积雪草苷B等三萜皂苷类,芦丁、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木犀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类成分作为积雪草Q-Marker的主要选择,有利于完善积雪草质量评价标准并建立科学全面的专属质量控制体系,为积雪草临床用药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酸枣仁作为养心安神之要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从酸枣仁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3个方面进行文献报道的总结整理,以期为保证酸枣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建立酸枣仁完善的质量控评标准提供一些依据。目前研究发现酸枣仁皂苷、黄酮类、脂肪油等为酸枣仁的主要化学组分;其中酸枣仁皂苷为主要药理活性组分,关于酸枣仁皂苷的药理作用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酸枣仁质量控制手段目前有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与指纹图谱整体控制。然而关于酸枣仁有效成分的动态积累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4.
张青山  王卓  孔铭  刘丽芳  李松林 《中草药》2015,46(1):148-156
芥子中主要化学成分为硫代葡萄糖苷类和芥子碱类。芥子碱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雄性激素、缓慢降压等多种药理活性;硫代葡萄糖苷类成分及其降解产物具镇咳平喘、抗氧化、抗癌、抗菌等功效。综述了芥子中硫代葡萄糖苷类和芥子碱类成分的化学组成、稳定性和质量控制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对芥子药材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高慧敏  彭代银  王雷  贾步云  彭雷  陈卫东 《中草药》2023,54(8):2668-2685
藤黄是藤黄科植物藤黄Garcinia hanburyi所分泌的干燥树脂,其化学成分多样,主要包括笼状呫吨酮、五环三萜和植物甾醇,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藤黄在抗癌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疗效。基于藤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理论,从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可测性、化学成分有效性、制剂因素的角度进行质量标志物初步预测分析,表明藤黄酸和新藤黄酸可作为藤黄的主要质量标志物,为藤黄质量控制和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党参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评价其质量的稳定性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有代表性的党参药材及饮片,制备党参标准汤剂;建立UPLC指纹图谱及党参炔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标准汤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计算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和溶液p H等参数,评价工艺的稳定性。结果:党参标准汤剂中党参炔苷平均质量分数0.02%,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党参标准汤剂对照指纹图谱主要共有峰有12个,出膏率45.4%,转移率58.1%。结论:建立的系统评价党参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稳定可行,党参饮片厚度是影响其标准汤剂出膏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药质量决定着中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的现代化是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前提。当前,中药质量研究方法是中药行业的关键技术问题。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化学科学、分析科学的飞速发展,中药质量研究水平有了极大地提升,但仍停留在化学成分和生物效应2种评价模式阶段。对于单成分,由于效应与成分的含量呈正比,可采用化学成分模式进行质量控制,但对于中药多成分体系,建立效应与成分间的量效关系,寻找到能反映其质量属性的标志物,已成为目前中药质量控制行业关注的焦点。对中药质量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前期提出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的"气析"理论基础上,剖析中药质量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特性,阐明中药质量控制的实质,提出以反映中药效应的超分子"印迹模板"作用属性特征,以物芯指数表征的中药质量标志物控制策略,这将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更精确的表征和测算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胆木及其制剂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寻找可以作为评价胆木药材及其制剂质量的指标成分,提高胆木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化学成分,应用光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在胆木药材和制剂中的含量。结果:从胆木药材及其注射液中分离、鉴定出1个含量较高的吲哚类生物碱苷异长春花苷内酰胺(isovincoside lactone);建立了胆木药材和注射液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论:该成分在胆木药材和注射液中含量较高,可用于胆木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整理及分析苗族药(简称苗药)红禾麻的研究文献,概述其论文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控制、临床应用与专利获批状况,为红禾麻的后续临床应用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中国知网与Pub Med数据库作为检索平台,检索项选择关键词、全文,分别以红禾麻,红活麻,珠芽艾麻,Laportea bulbifera(SieboldZuccarini) Weddell.和Laportea bulbifera为检索词,检索红禾麻1989—2018年国内外的论文报道与专利获批情况。共查得论文41余篇,专利63项,论文内容以药理活性、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研究为主,专利以复方居多。目前从红禾麻中分离鉴定了73个化学成分,其中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质量控制指标多选择黄酮类、儿茶素类以及香豆素类成分,药理活性以抗炎镇痛、抗风湿研究居多。红禾麻消炎镇痛、抗风湿作用显著,极具市场竞争力,但地方标准质量控制水平较低、检测项目不全。文献报道的含量测定方法缺乏专属性指标来评价红禾麻药材质量优劣,同时,还需深入研究其抗炎作用机制,发掘其质量标志物并建立谱效关系,从而有效控制红禾麻药材质量,为该药材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开发提供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