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基础医学 1.胆红素结石病致病成石、生物学机理的动态研究该课题由华西医科大学承担于1986年至1988年完成。该研究是在第一阶段动物模型研制成功的基础上对致病和成石过程的超微结构,组织化学和β—葡萄糖醛酸酶动态观察,同时用试管内试验和临床病理检验作对照,了解致病成石的主要生物学发病机理。实验方法:采用建立的脓性胆管炎和胆红素结石病的动物模型,按时序分为11组,从1天至4个月与正常动物对照。实验结果:在胆道不全梗阻和肠源菌感染下,整个胆道粘膜和粘膜下层细胞内外结构,组织化学和酶学方面发生了一系  相似文献   

2.
糖蛋白与胆道黏膜及胆红素结石成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道粘膜和糖蛋白在胆红素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防治。方法 利用兔胆红素结石模型对胆道细菌感染诱发成石过程中胆道粘膜下腺体和我院近年收治部份临床胆红素结石病人胆道腺体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组兔胆道粘膜下酸性腺体形成 ,粘多糖存在 ;人胆囊及胆管粘膜下腺体AB、AY阳性 ,电镜证实为粘多糖。结论 胆道粘膜理化性质的改变可导致胆汁中粘多糖含量增高 ,2组在胆石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观察100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肝胆管病理结构及粘液分泌的改变,发现肝胆管附属腺增生、胆管上皮乳头状增生、胆管纤维化及狭窄、胆管壁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等是肝胆管结石病时肝胆管突出的病理改变,与胆石的形成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结石病的纤维支气管镜下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支气管结石病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6年在长海医院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支气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诊断19例支气管结石病患者,发现24枚支气管结石,对其中的18例患者和22枚结石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下取石治疗。成功取出18枚(81.8%)支气管结石。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用于诊断和治疗支气管结石病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82份胆管胆色素结石病人术后胆汁的沉淀压积、胆固醇、磷脂、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总胆盐、钙、总蛋白,计算成石指数,分析胆汁沉淀的有关因素。结果表明:胆汁沉淀主要与非结合胆红素、总胆盐及钙的含量有关。同时分析了与这三种成分变化有关的因素,讨论了色素性结石与胆汁成分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测定胆石症手术病人胆囊胆汁23例,平均胆红素含量为55.1毫克/100毫升胆汁。其中胆红素钙结石9例,平均胆红素含量为43.3毫克%。另测定非胆石胆囊胆汁的胆红素13例,平均值为175.5毫克%,文献报告正常值为200毫克%,本组胆石症病人,特别胆红素钙结石病人胆汁胆红素含量较正常值低,似可说明胆红素胆石的形成与胆汁中胆红素的总量没有显著的关系,此点与溶血性黄胆形成纯胆红素结石的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7.
正结石病是人体异常矿化所致的一种以钙盐或脂类积聚成形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一提到结石病,好多人都以为是吃进了不干净的东西在体内形成了"石头",其实不然,结石病虽然与饮食有关,但并不是直接吃进了石头。结石病是因为在内、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下导致人体内外环境失调、体内代谢产物异常积聚或沉淀所致在人体内发生一些异常矿化。这样,就产生了免疫、代谢等多方面的机体异常矿化的过程,如尿酸沉积所致的痛风,代谢方面引起的钙盐沉积(如肾石、胆石、牙石等),以及与感染、异物沉积等多种因素有关的各类结石(如胃结石,肝胆系结石和泌尿系结石)。如因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药在治疗结石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血化瘀药在治疗结石病中的应用潘善余江山市中医院内科结石病,临床常见有泌尿系统结石与肝胆系统结石。前者多属中医石淋范畴,后者属中医胁痛范畴。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是利尿通淋排石(泌尿系统结石)和疏肝利胆排石(肝胆结石),而余在临床上,常在上法的基础上加用...  相似文献   

9.
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术中术后治疗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肝胆管结石病人术中、术后利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肝胆管结石病人术中结石取尽率82.56%(71/86),20例肝胆管结石病人术后经T管窦道的结石取尽率为85%(17/20)。结论肝胆管结石术中常规应用纤维胆道镜有助于指导治疗,减少胆管残石,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纤维胆道镜技术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石,降低残石率和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恶性黄疸患者血清生化学(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移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六项指标)的变化及其机理进行探讨。并以光镜和透射电镜对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六项生化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此改变与胆道阻塞时间的长短及胆道压力增高有关;恶性黄疸血清生化学改变并非由胆道系统感染所致;胆道压力增高引起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是发生血清生化学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胆的术中及术后护理要点。方法2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一丝不苟的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结果共置入23枚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技术操作成功率100%。1周后复查时引流通畅,支架扩张良好。术前血清总胆红素(386.3±232.5)μmol/L,术后23例血清胆红素降到(86.2±42.5)μmol/L,通过术中医护密切配合和术后严密观察,该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优质的护理可明显减少经皮肝穿刺支架置入手术并发症,提高支架置入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促进高龄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在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了MRI影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认的50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同时对结石的影像表现、分布及其他临床表现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的整体确诊率为94%。对不同位置结石确诊率为:肝左叶确诊率96.7%;肝右叶患者确诊率87.5%;左右肝内胆管均有结石确诊率91.7%,诊断结果与手术确认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临床手术治疗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SC) and bilirubin cholangiolithiasis (BC) are twin diseases of the same etiology and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epidemic diseases in China. It seems that the biliary stasis and infection of enterogenous bacteria are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thogenic factors in these diseas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uccessful produc- tion of the model of SC and BC by mimicking these two factors. The model is based on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the anatomy of the experimental ani mal's hepatobiliary system and an appropriate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al operative procedures for making partial obstruction and bacterial contamina tion in a part of the biliary tree. In the anticipatory experiment typical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suppura- tive cholangitis were displayed in all the involved hepatobiliary system of the survival rabbits, and bilirubin gallstones appeared in the gallbladders and the extra and intrahepatic bile ducts of more than 80TO of the rabbits. In the repetitive all the sur vivals suffered from cholangitis and bilirubin gall stones. In the comparative tests, the animals, that only had operative trauma,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r partial or complete obstruction in their biliary trees, did not demonstrate simultaneous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SC and BC.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nimal models of gallstone forma tion, the basis and essentials of making models, an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12例患者分别行单侧/双侧穿刺入路,置入支架。其中肝总管内置入单枚支架7例;双侧肝管穿刺,行左肝和右肝胆管同时置入支架3例;采用单侧肝管穿刺入路,于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均置入支架2例。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术后7 d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1例分别于术后4个月发生支架内梗阻,行二次介入治疗,1例于胆道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发生十二指肠梗阻,再行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结论:根据不同梗阻部位,采取不同胆道支架置入技术治疗高位胆道恶性梗阻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Gz暴露对高胆固醇饮食兔胆囊收缩素(CCK)、生长抑素(SS)含量及胆道压力和胆汁流量的影响。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高胆固醇饮食组(对照组)15只(每个时间组5只),高胆固醇饮食加+Gz暴露2周组、4周组、6周组(+Gz暴露组,每组5只),分别留取各组第2、4、6周实验结束时兔胆囊壁组织,测定CCK、SS的变化,并测取胆道压力及胆汁流量。结果 1)+Gz暴露组兔CCK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Gz暴露时间增加CCK含量逐渐降低(F=85.845,P〈0.01);SS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Gz暴露时间增加,SS含量逐渐升高(F=71.081,P〈0.01)。2)+Gz暴露组胆道压力均高于对照组,随暴露时间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Gz暴露组胆汁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且随暴露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少(F=28.354,P〈0.05)。结论 +Gz暴露可使高胆固醇饮食兔胆囊黏膜CCK含量降低和SS含量升高,也可引起胆囊排空功能及胆道流体静压异常,提示+Gz暴露可能加速胆系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胃乐散对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不完全结扎胆总管制备大鼠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模型,胃乐散灌胃给药72 h后,取血和肝脏组织标本,检测血胆红素水平、肝脏功能,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升高,ALT和AST水平也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胆道梗阻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13例胆道疾病患者分成四组:A胆道结石组、B胆道结石+胆道感染组、C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组、D壶腹癌+胆道梗阻组。比较四组间FIB的差异,分析C组中FIB升高者与正常者间的生化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A、B组间与C、D组间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与A、B组间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FIB≤4g/L者与〉ag/L者组间胆红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梗阻是导致血浆FIB升高的原因,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若Fib〈ag/L可能表示肝功能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给甘草浸膏后对大鼠的利胆作用。方法:胆总管插 管引流,分别收集给药后1、2、3、4、5小时的胆汁,计量并测定胆汗中直接胆红素含量。结果:10ml/kg、5ml/kg甘草浸膏能显促进麻醉大鼠的胆汁分泌,并能显增加单位时间内胆汁中直接胆红素的含量(P<0.05,P<0.01)。作用持续1-2小时。结论:甘草浸膏具有较好的利胆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小儿胆道蛔虫症中的声像学特点,为临床胆道蛔虫症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胆道蛔虫症患儿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观察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蛔虫位于胆总管11例,胆囊2例,胆总管至肝内胆管4例,肝内胆管1例。其中胆囊炎及胆管炎4例。可见双线状强回声。结论 B超检查胆道蛔虫症具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具有确诊率高、无创、无痛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规则肝切除在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48例,行规则肝切除治疗,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狭窄切除、结石残留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出血量(82.14±5.45)mL,平均手术时间(62.37±1.55)min。单侧肝内胆管狭窄术后狭窄残留率远低于双侧肝内胆管狭窄术后狭窄残留率(P〈0.05)。肝内胆管狭窄残留术后结石残留率远高于无肝内胆管狭窄残留术后结石残留率(P〈0.05)。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4.72%,复发率为4.05%。结论 规则肝切除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